王治华和她的滑坡遥感
在多年滑坡研究和滑坡遥感实践的基础上,王治华教授提出了“数字滑坡”理论概念,又创立了一整套实现“数字滑坡”的技术方法,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从理论、方法技术到应用建立了“滑坡遥感”系统。她创造性地将RS+GIS这一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滑坡与地质环境这一传统地学领域,不仅定性、定位、定量地获取地质信息,而且还进行深入地分析及数据挖掘,使该项应用具有空间的广度、时间的厚度及内容的深度。
面对目前严重的灾害现状和减灾防灾的需要,《滑坡遥感》是一本出得非常及时的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12月17日
人的一生要面对很多选择,所画出的人生轨迹自然大不相同。然而,有的人却选择了艰辛,选择了一条崎岖而荆棘丛生的道路,一辈子既定一个目标、一条路走到底,不畏艰难,不惧险阻!王治华就是这样一位实践者,她用走过的路诠释了这样一种不断攀登的人生。王治华毅然选择了滑坡遥感作为她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以当时我国尚属刚刚兴起的遥感作为技术手段;以在中国,特别在她当时工作的西南地区面大、量广、危害极大的滑坡和泥石流为主攻方向。作为一名女同志,这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这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将以土石为伴、以崇山峻岭为营,展开她的人生画卷,开始她艰巨而漫长的探索之路、攀登之路。她怀着为祖国建设、为科学真理献身的抱负,上下求索、顽强拼搏,成年累月攀爬在险峻的高山深谷之间,游走于湍急的大江大河之畔。30多年来,她所承担的各种与此相关的科研生产任务就多达数十项,她勇挑重担,善于合作,完成了任务,历练了自己。
她的工作是艰辛的,磨爬滚打、攀跨跌摔,虽多次受伤仍义无反顾,继续前行。她用汗水甚至鲜血书写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这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就更属不易了。
她的生活又是快乐的,与大地相伴,投身在自然的怀抱中,以自己的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山河,踏遍祖国的热土。湍急的河流和险峻的高山、水电建设工作、灾难发生后的现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深切的干热河谷和酷寒的“世界屋脊”也见证了她坚忍不拔的历程。
我和王治华相识很早,还在我国遥感发展之初,我就十分钦佩这位巾帼豪杰。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又有机会多次与她接触,共同参加了关于地震的研讨会,也曾同赴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北川进行实地考察。与她相处的时间里,我再一次为她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精神所感染。每到一处,她总能以其专业的视野和锐敏的目光捕捉到常人难以察觉和发现的事物和现象;谈到我国的滑坡,她总能如数家珍,对每个地区滑坡的特殊性、破坏和危害程度、遥感解译标志等都能十分清晰地道来,足见她实践知识之丰富、理论基础之扎实。许多具有独到性和创新性的观点更是能解之以理、析之以实,以致每一次与她的谈话和讨论都使我深受其益。原来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也可以如此执着地担负起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也可以达到常人难以企及之高原!
今天当我的案头摆放着她和她的科研团队编写的这部《滑坡遥感》论著的提纲和草稿时,看到她兑现了她曾许下的承诺和喜悦,感谢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更是有感于她对研究工作的条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虽然这是一部科学论著,但正是它凝聚着她几乎一生为之追求的理想,记载了她和她们这个研究团队在遥感滑坡这一重要领域里务实求真、顽强拼搏的人生轨迹,也是她们数十年如一日所积累的学识和智慧的结晶。我热烈祝贺这部科学论著的出版,也为她的精神而感动。欣然命笔并以此为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12月28日
《滑坡遥感》是王治华带领她的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实践的总结。工作地区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滑坡灾害的严重地区:北至青海省的德令哈,南至香港的大屿山,西至中印边界的帕里河,东抵三峡工程坝址;遥感调查研究的内容几乎涉及滑坡与地质环境的各个方面,除定性、定位、定量获取滑坡及其发育环境的基本信息外,还进行了区域滑坡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地貌的关系研究,进藏交通区域等复杂地质环境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等。该书反映的个体滑坡遥感调查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对于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大滑坡都创造性地采用了不同的遥感解译与空间分析方法,获得了其他手段难以获得的丰富的、高精度的滑坡信息。该专著的出版不仅为滑坡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遥感科学技术的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原理事长
2011年12月25日于北京
本文为童庆禧院士为《滑坡遥感》(王治华著. 责任编辑:彭胜潮 杨静.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一书所作“序”,同时也引用了李小文院士、王思敬院士的“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35953-7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灾害频发,灾损严重,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滑坡和地质环境调查是减灾防灾工作的迫切需要。《滑坡遥感》是笔者30余年滑坡遥感探索与实践积累的概括总结。全书分为五章,系统介绍了滑坡遥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包括基本滑坡地学知识、遥感及空间定位的基础理论及数字滑坡概念;识别及定性、定位、定量获取滑坡及地质环境信息的数字滑坡技术和个体滑坡数据库技术。书中通过大量滑坡、泥石流调查应用的实例,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具体操作,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滑坡模型实例介绍了基于数字滑坡技术的滑坡模型研究及应用。
作者 | 王文兴 | 彭建兵 | 施雅风 | 李德仁 | 邹逸麟 | 何一鸣 | 武芳 | 吴朋飞 | 黄汲清 | 刘东生 | 袁再健 | 刘国纬 | 王铮 | 吕宪国 | 王缉慈 | 白光润 | 李小文 | 丛树铮 | 李小建 | 尹祥础 | 龚子同 | 唐领余 | 叶大年 | 方创琳 | 刘敬党 | 吴时国 | 谢克昌 | 刘池洋 | 程维明 | 陈士林 | 胡兆量 | 刘晓燕 | 姚士谋 | 朱定局 | 王颖 | 姚鲁烽 | 范英 | 孙斌栋 | 周建华 | 尹章才 | 徐宗学 | 陈镜明 | 郑伟 | 余新晓 | 谢树成 | 廖小罕 | 周成虎 | 于伟 | 冯辉 | 张康聪 | 朱敏 | 阳友奎 | 陈鸣 | 许红 | 张志南 | 陈建平 | 申萍 | 黄文江 | 董为 | 雷廷武 | 刘斯宏 | 吴忱 | 徐青 | 李江海 | 吕拉昌 | 郭友钊 | 赵秀丽 | 师永民 | 邓天龙 | 刘晓燕 | 朱训 | 郭纯青 | 张国民 | 张远 | 黄文江 | 方红卫 | …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