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 | 第四集:文明起源(视频、文字)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第四集:文明起源(上)







  

 第四集:文明起源(下)




 



解说词


      


第四集:文明起源


      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仰韶文化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西坡遗址 河南省灵宝市


      公元前3300年,河南西部庙底沟文化的一个大型聚落里,一个重要人物停止了呼吸。2004年,这座大型的墓葬被发掘出来,同时被发掘的还有这座巨型的房址,总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为当时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公众聚会的场所。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却特别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浪潮。

      经过考古发现,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都是仰韶传播过去的。仰韶村彩陶坊 河南省渑池县,这是河南渑池当地的一家彩陶作坊,至今还沿用仰韶时期的土窑来烧制陶器,虽然现在用电烧制陶器更快也更稳定,但他们还是更喜欢土窑的方式,经历过火的洗礼,陶器的颜色更好控制,质感也更强,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而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也许不会料到,今天的人们依然在沿用他们的方式,工具变了,环境变了,但民族的血脉没变,流淌在血脉中的智慧没变。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它的旁边就是裕溪河,这是巢湖通往长江的唯一水系,交通非常便利,河对面的这片土丘是一块庄稼地,然而,让人所不曾想到的是,这里竟然埋藏了一个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这座墓葬共出土了三百三十件随葬品,其中仅玉器就达到二百多件,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随葬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也属罕见,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开启了以玉器厚葬之风,而凌家滩遗址所发掘的玉器,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在其中的一座墓葬中,发掘了三件玉人,这是中国最早的玉人,而玉人的雕刻水平堪称精湛,有些地方连现代人都无法达到。

     经专家考证,凌家滩文化距今五千六百多年,当年,在没有任何金属和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就雕刻出了如此精美的玉器,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玉版,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在五千多年前的江淮地区,当年的凌家滩人用精湛的雕刻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灿烂的文明。这里有早期的祭祀礼仪,有五千多年前的原始哲学思想,这些流传下来的礼仪和思想正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而这些文明的背后是一个实力雄厚称霸江淮地区的氏族部落,而那座大墓的主人就是他们部落的首领。

       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的牛河梁,在这片丘陵地带的土丘和山坡上经常会发现一些由石块所垒砌的特殊图形,有圆形也有方形,究竟是什么人在这里垒砌的石块,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考古工作者的介入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个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神秘部落。

    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牛河梁进行发掘,这一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被称为红山文化,这些石块所垒砌的图形被称作积石冢,而在积石冢内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一个形象最为普遍,整体像一条卷曲的龙,而头部又被设计成了猪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玉猪龙,同样还有一种C形玉龙,龙身被处理成大C字形,躯体更接近于蛇身,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是中国首次出现龙的形象,是祖先图腾崇拜的标志,我们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根源就在这里。在积石冢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圆形的祭坛,这些祭坛由石块堆砌而成,并且被分为了三圈环绕在一起。这也是说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证据。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五千多年前的西辽河流域,已经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红山人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人口不断增加,有了丰富的食物,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生产的道路,这样就促进了手工业分工,也加快了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农业,使得红山人对天气的依赖越来越重,加上红山地区历来比较干旱,因此这些玉龙很可能是古人在祭祀时求雨所用,这与我国古代向龙王求雨可以说一脉相承。

        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距离牛河梁130多公里,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红山文化聚落。2012年,在兴隆沟的一处红山文化房址里发现了一尊陶人,它面部写实、下身写意,头顶冠,额前有帽正,双目炯炯有神。这尊陶人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也是形象最逼真的,面部高度写实的红山文化陶人,是红山先民对先祖进行崇拜的重要证据。由此可见,这些居住在兴隆沟的红山人就是牛河梁祭坛的主人,牛河梁是它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这也是我们民族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这中华民族祭祀文化的起源,类似于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坛。

   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 ,坐落在高出周围平原一到两米的低平岗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是中国最早的城,这片土坡就是最古老的城墙。距今六千三百年,大溪文化。

  由于南方很少战乱,这座古城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甚至河道都是六千三百年前的模样,在我国历史上南方城邑的历史比北方要早的多,早了整整一千年,而对城头山古城墙发掘之后,我们发现,这座古城使用了超过一千多年,跨越了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两个时期。

       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镇,这片高高的台地叫莫角山,良渚,也成为了中国史前考古学最耀眼的明星。1986年,反山良渚文化贵族墓地被揭露,发现大型墓葬十一座,1987年,瑶山墓地被揭露,发现大型墓葬十二座,1991年,在汇观山遗址又发现了四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良渚博物院 浙江省杭州市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数以千计,琮王、钺王、神人、兽面轰动学界。

      玉器在中国文明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中国人爱玉、崇玉的传统,从红山文化,凌家滩,然后到良渚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王:中国人特别崇尚玉,到现在我们一般人还很喜欢,觉得这个玉是一种脱离了一般的矿物要素,它可能有很多很神圣的,就是有很多很美好的,因为中国所有的汉字里边,你只要有玉偏旁的全部都是美好的。如果用一种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可以说自八千年以来一直延绵到今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和载体。

  由于没有金属工具,古人在雕刻玉器的时候非常吃力,从出土的玉器上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了线切割的方式,用麻绳加上沙子和水来切割玉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的浪费,切割下来的边角料还可以做别的,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浪费时间和人力。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那么不同地区古代民族,可能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在宗教信仰上有一些差别,但是在用玉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像契丹人,像蒙古人,甚至都养成了用玉的习俗。

  良渚古城,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一千七百米,南北约一千九百米,总面积约三百多万平方米,城墙基础部分一般宽约四十到六十米?局部可达一百多米,?现存最高处约四米左右,城墙墙体主要用黄土夯筑,黄土底部铺垫石头为地基,石头地基以下铺垫一层二十厘米左右的青胶泥,城墙内外都有壕沟,莫角山位于城中央略偏北的显要位置,明显是重心所在,考古学家们推测,良渚城墙土石方约一百二十万立方,莫角山约三百五十万立方,约需一万人工作四年。

  在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的飞速发展,呈现了文明的曙光,整个中国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而在对比这三个地区的文明之后,我们发现它们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应该说它们年代都相当,但是它们这个相距的距离太遥远了,将近有一千多公里,但是呢从凌家滩所发掘的出生的这些器物中,特别是一些玉器中,有很多器形跟红山文化所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相似的,特别是玉人,红山出土的王人也是放在这个胸前的,凌家滩玉人也都是放在胸前的。

  凌家滩大墓和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大墓的墓主,很可能跋涉千里,进行过互访。以他们为代表的各地区新涌现出的社会上层,有一种前无古人的踌躇满志,朝气蓬勃,充满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为获得超越本地普通民众的知识和物品,巩固权力,完全可以不惧险阻,千里远行,各地区在如此密切而深入的交流中,逐渐形成并共享着相似的文化精粹,中国相互作用圈逐渐形成,中国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出现,最初的中国喷薄而出。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直在不断地融合接纳中走向进步,无论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还是史前的中国相互作用圈,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的原因。那些文明的烙印,已经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历史总在不经意间泛起波澜,在经历了各区域的文明化齐头并进的均势局面之后,注重务实和世俗化的华夏集团在黄河中游脱颖而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强势崛起。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

72 《左传》(十一、十二)

56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十一、十二)

54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九、十)

52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七、八)

50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五、六)

48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三、四)

46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二)

44 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三)

43 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一、二)

41 古汉语常用虚词(十一、十二)

39 古汉语常用虚词(九、十)

29 通假字与同源字(六)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

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

《中国通史》100集 全集(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