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炜:苏东坡身上保存了“真正的人”的全部元素

陈曦 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2021-08-09

著名作家张炜出版过四部古典诗学著作——《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皆因独辟蹊径、深思别悟,给读者带来了“惊艳”。这次,他再将笔触伸向了传统中的“大经典”、人见人爱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作为中华奇人,苏东坡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张炜所著的“苏传”《斑斓志》,会告诉我们什么新的内容、言说多少不同的思悟?


苏东坡以区区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创立万卷诗章、三州功业,虽一生历尽坎坷,却百折不挠、乐观旷达,通常被视作儒释道互补的人物。张炜就此论道:“苏东坡并不是那种轻易就范于成说的人,他既能坚执,同时又是一个博采广纳的人。他对三大学术流派由向往到终生不渝的信仰者,唯有儒家一途。”


众多评述苏东坡的文字中常有泛道德化的倾向,如那句“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更有死敌落难时诗人送去的殷殷关切,都被作为最宽容最仁慈的范例。而张炜认为:“实际上苏东坡一生最主要的交往者和陪伴者,也还是达官贵人与文人,更多的还有一些趣人。他与平民的交往是被大大渲染过的,而且许多时候都是在人生的困境中才发生。所以这样的‘双陪’说、这样的至高境界,说到底苏东坡是难以抵达的,不过是有强烈的愿望而已。”至于“眼中无坏人”,实则因为人性之复杂,绝非一个“坏”字可以了结。


虽然偏爱这位偶像级的古典诗人,但张炜也非一味褒扬。“苏东坡常常表现出一种‘强势’。这往往是不自觉的。道人所未道,察人所未察,总有敏捷的先手,这都给人一种强势感,客观上也必然招致嫉恨。恃才纵气,而不是恃才敛气,这似乎是他这一类大才子最显著的特征,实际上也是他们命运的死穴。记录中苏东坡辩论起来豪情万丈,可谓‘横扫千军如卷席’,痛快之余也对他人形成了压抑。”张炜说。


《斑斓志》是张炜精研古典诗学的又一成果。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张炜表示,他们这代作家受翻译文学影响较深,中国古典可以说是一个弱项,这二三十年来,他有相当多的时间用在这些经典上。但即便对一些“大经”,他也常常有所保留。他说:“当代作家面对传统经典,需要拥有这个时代的认识力。”


陈曦 / 文




苏东坡身上保存了“真正的人”的全部元素


读品:写苏东坡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写过的人太多了。在对这个人物的解读上,您有超越前人的“野心”吗?苏东坡对您个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


张炜:写作这种事不能有“野心”,也不必过于考虑“超越”的问题。在好的作家那里,这只是一种独自的、个人的工作,需要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工作的主要意义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回应,用这个来解决复杂而艰难的个人生存中的精神问题。这些文字结果,在客观上当然也有交流的作用,是发言的声音。可见,正是出发点和工作状态的不同,决定了文字的品质。苏东坡是一个显著的人文标本,在世间留下了更多的痕迹,比如他的多产,不绝的创造力,过人的兴趣和精力,这些一直吸引着我。


这个人从高位跌入低谷,人生曲折,有许多故事可讲,这也是令很多人着迷的原因。而我最看重的不是这些。我对他超强的生命力感到困惑。他不仅作品多,写作不倦,激情不竭,而且是一个极耐磨损的生命,一切都达到了超越想象的地步。


写苏东坡的文字固然不少,但要真正写出个人的见识和深度,哪怕写出一点,都是很难的。


读品:书名为何叫“斑斓志”?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甚至个人兴趣,的确很“斑斓”。


张炜:《斑斓志》这个书名显然很直观。像苏东坡一样多姿多彩的人生并不多。古往今来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和仕人太多了,能像他一样丰富,始终保持了真性情的人却并非比比皆是。人一旦进入某种领域,在一个专业中沉浸日久,就会沾染上习气,比如官气和书生气之类。这是被改造的结果,是逐步模板化的过程。而苏东坡这个人根性深,很难被一般的知识和职业属性所移动和改变,从政资历再深、诗文名气再大,也仍然能够做一个朴实的人、活泼泼的人。这真是了不起。


他的职级很高,诗文充满奥妙,可是这一切从来未能阻止他的多趣和天真。他像孩子一般单纯,时而冲动。他身上始终保存了“真正的人”的全部元素,这些元素并没有在极坎坷或极荣耀的人生阶段丢失,也没有磨损和锈蚀。


读品:在您看来,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存在一些误读?


张炜:一位历史人物一旦热闹起来,跟在后面的各种诠释就会多起来。但数量的增多,并不能保证认识上的深入和准确。众多的声音很快会形成一个平均值,然后得到广泛的认可,如此一来,更深入更独到的见识就会覆盖掉,大行其道的就是所谓的“共识”和“潮流”。但是,这些经过折中的东西最高只会是中等水准,大多数情况下是中等之下的水准。这就是大众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很难有个例外。


许多人都知道苏东坡“有才”“有趣”“人人喜爱”“命运跌宕”等,似乎比小说家塑造的人物还有意思。关于他,一些非常“小说化”的言说流传得实在太广,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读者。这一类文字读来过瘾,也很脆生,但就是与真实的苏东坡相去太远。比如他与政敌的关系,他的诗歌艺术,他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都停留在一种通俗的诠释层面上。概念化、平均化、通俗化,这是面对诗与思的禁忌。


关于“苏学”,我们不乏杰出的著作,但依旧需要更多的人直面文本和史实,有令人信服的再度开掘。



我们这代人,中国古典可以说是一个弱项


读品:苏东坡之所以成为后世谈论最多的古代文人,我想是因为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在当代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在您看来,苏东坡最大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张炜:人性从古到今,最基本的元素变化不大。苏东坡这一生面对的一些大问题,其实与现代人差不太多。他曾经是一个高官、一个文章大家,得意至极又失意至极,大富大贵过也低贱卑微过,许多方面都抵达了一个极处。纵观历史,这样全面而深刻地与客观世界相摩擦的人,这样具备标本意义的人,当然是不多的。所以现代人可以从他身上总结得更多,获取更多的感慨和经验,产生心灵的快感。


有人认为关于他的文字已经太多了,似乎不必添加。但我认为恰恰相反:文字多了更容易扯淡。因为关于他的材料很多,他自己留下的文字也足够多,随便把一些史料拾掇起来,说说老故事谈谈“新看法”,是很容易的。也正因为如此,拂开纵横交织的文字的葛藤,走上一条坚实的道路才极有意义。洞悉、深入、求真,这从来都是需要的。


这里可以问一下:他的诗与白话文运动以来的自由诗的关系如何?他个人最重视的“三大著述”在其整体文字中有怎样的地位?他的文论及制诰等文字的思想价值如何?他的政论及施政实践与现代国家建设有多少契合点?他的诗歌艺术在历史评价中的真实地位怎样?他的诗文在写作学和诗学层面的研究怎样展开?他当时陷入的政治冲突中所表现出的理性精神是什么?怎样将其人生恩怨纠葛剔除人为的戏剧性因素?关于他的诗学研究及社会思想研究,有多少进入了现代价值观的范畴?诸如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究。


这些部分虽然不能说全是一个个空白,但起码是一处处薄弱。可见关于苏东坡的好文字不是多了,而是需要更多。



读品:从《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再到《斑斓志》,您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正典诗人”,几部作品连缀起来就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作为一位以“大河小说”名世的作家,为何对古典诗学倾注这么多的心力?


张炜: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中国古典可以说是一个弱项。学习和接续本土古典是必须的,这个没有二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外开放使我们得到了翻译文学的重要营养,这是值得庆幸的大事件。没有这一幕就没有当代文学的相对繁荣,没有我们的成长。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要疏远本土经典,相反,离开了对本土经典的接续,就一定长不大也走不远。这二三十年来,我有相当多的时间用在这些经典上。但这只是开始,对它们的研读将一直伴随我对世界文学的入迷。


读品:您写屈原、陶渊明,写李白、杜甫,也写苏东坡,对您个人而言,您最喜欢谁?跟谁最为灵魂相契?为什么?


张炜:我对这些古代“大经”都非常喜欢,难以分出一二。只要进入他们的世界,就会深深地入迷。这些人都很复杂很丰富,绝不可以将其性格和风格中某个侧面抽出来,通过放大而代替全部。那样就会庸俗化。防止将他们平面化简单化,是一个起码的原则。他们首先是活泼生动的活人,然后才是其他。将古人变成活人,然后才能真正喜欢起来。他们的生命保存在作品中,正因为他们的文字繁多而且杰出,所以作为真实的个体,才会生气勃勃地活到现在。如果像对待“死人”一样去读古人,一定会是极无聊极麻烦的工作。我们要从文字中倾听他们的呼吸。



作家回到传统并不一定是好事


读品:研究古典诗歌,对您的写作有反哺作用吗?您的作品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非常鲜明,这跟您对古典诗学的浸淫有没有关系?


张炜:杰作对人的帮助是潜在的,默默无察的。也许时间很久之后回头再看,能够更清楚一点。不少评论者指出我创作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这多少让人困惑,因为自己并不觉得是这样。如果说有“浪漫主义”,就要说到与之相应的“现实主义”,而我不认为文学写作有“现实主义”这回事。我认为凡是好的文学创作都必定是“浪漫”的。关于“现实主义”的定义,我总觉得与文学创作的实情不符。


我倾向于“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综合。虽然在说法上,“浪漫主义”属于“古典主义”的组成部分,但我一直认为自己从来不是那样的“浪漫主义”。


读品:您本人写诗吗?写古体诗吗?


张炜:我最初是写诗的,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终止。我在写诗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可能仅次于在长篇小说上耗去的时间。我出版的几部诗集都不太满意,但对自己的期待却很高。我不写古体诗,认为那是一个可以终止的体裁。当然写写也无妨。现代人写古体诗,很容易写成打油诗。要避免这个倾向,其实并不是功力深浅的问题,而是因为现代主义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形式制约。


读品:这些年有不少作家回溯到传统,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您怎么看待我们的传统?当代作家可以从传统经典中汲取什么?


张炜:作家回到传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传统中坏的东西和好的东西都有,不能简单地复古和崇古。以个人的、现代的价值观把握本土经典,一路充满深刻反省,只有这样的工作才有意义。我即便对一些“大经”也经常保留自己的看法,因为它们并不值得全部褒扬。鲁迅和胡适都是大智者,他们对中国传统中坏的东西厌恶至极,这其中必有大道理在。他们为什么那么偏激?真正的原因还是出于理性,当然有大道理在。


当代作家面对传统经典,需要拥有这个时代的认识力。我们的酱缸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传统文学经典孕育出来的。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艺术上好的方面不需饶舌,但价值观方面的恶劣元素太多了。这两本书颂扬和肯定了太多的假英雄真恶棍,滥杀无辜,拉帮结派江湖义气阴谋机心,一应俱全。所以,作家要揭示古代经典中的一些恶劣和危险,是今天更重要的一种解读和诠释任务。



《斑斓志》

张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7月


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张炜以十余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斑斓志》一书依苏东坡的生命轨迹寻觅,从“不自觉的强势”“真伪自由书”“一生刑赏”,到“从娇客到弃石”“直击沦落客”“异人三视”,最后再到“不可套语解东坡”“走不出的迷宫”,全书分七讲计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张炜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本期人物


张炜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栖霞市人。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作品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俄、阿、土、罗、意、越、波等数十种文字。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21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作品获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京东文学奖等。近作《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书获多种奖项。新作《我的原野盛宴》反响热烈。





编辑:张垚仟


 © copyright 读品周刊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大读家


田晓菲 | 赵本夫 | 贾雷德·戴蒙德 |夏维中 | 路内 |赵敦华|杨雨|迈克尔·伍德 |戴建业 | 蒋广学 |于坚 | 徐风|张维为 |高峰 |李良玉| 张生 |何袜皮 | 贾樟柯 |黄荭|范金民|臧棣|李修文 |陈应松| 潘向黎 | 西蒙·范·布伊|多米尼克·西戈 | 严歌苓 | 格非 | 许子东 | 鲁敏 | 马原 | 叶舟 | 葛剑雄 | 韩青辰 | 张纪中 | 叶兆言 | 闻人悦阅 | 刘震云 |  白先勇 | 阎连科 |池莉 | 张怡微 朱德庸 | 韩松 | 马伯庸笛安 | 李洱 | 梁晓声 | 王大进 | 孙甘露 |包慧怡 | 郭爽 | 刘晓蕾 | 孙频 | 孙惠芬 | 祝勇 | 班宇 | 毛尖 | 吴俊 | 陈楸帆 | 蔡骏 | 叶弥 | 黄菡 | 刘亮程 | 迟子建 | 徐则臣 | 顾彬 | 刘东 | 


理想国


《红楼梦》私人阅读:拓宽“红学”边界 |阎连科:如果说《她们》拓宽了现代性别的理论,我会很不安 | 吴钩:不去唐朝,我只想穿越到宋朝 | 初浪给后浪的十二堂传统文化课|编舟记:“苏版”中国好书的诞生 | 视频 4·23 相约玄武湖 读不一样的人间四月天 | 叶兆言×余斌、毕飞宇×张莉、王安忆×张新颖 | 对谈,打捞作家的文学人生 | 口罩下的出版行业 | 图书编辑会被倒逼成视频主播吗?| 90后作家周恺:时代与人的关系不应该是河流与苔藓的关系| 汪政、张光芒 | 灾难文学如何回应现实| 诗人之所以还能存活到现在 那是因为他的诗来自灵魂 | 三城记:文学让城市更美好| 创意写作:文学祛魅之后创作何为? |秦淮河边那些事, “水太凉”只是故事的开头 |文学苏军:青年作家和他们的新写作 | 庞余亮 x 汪政:从“背影”到半个父亲在疼 | 对谈视频 | 徐静蕾家族百年传奇 | 徐父潜心十年著《父亲的军装》|  苏轼 x 李清照 x 赵允芳的非虚构 | 900年前,他们也曾是流量小生和小花 |  苏童 x 阿来 |《云中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云中村(对谈视频 ) |  专访视频   |《钟山》之星文学奖 |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青年作家集体点亮 |《面孔》:女摄影家镜头下的中国表情 | 专访视频 |



现在公号新的推送机制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用户的阅读习惯来系统安排。
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的“在看”“点赞”,以及转发或留言。
安静地陪伴就是最长情的爱,何况有书香氤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