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家安,今天是和你一起共读的第30天,一起读书,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这周我们共读的书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上一章讲到,人不是理性人,而是理性动物。有理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本能的一面;有系统1的本能与直觉,也有系统2的思考、理性与逻辑。所以要多个视角看问题,不能将自己局限在思维定式里出不来。前景理论是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理论,他关注的是人类的决策机制。一开始,卡尼曼和阿莫斯研究的是人类的判断机制。他们认为,人类的判断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系统1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又受到认知偏见影响,并不可靠。那么影响人判断的认知偏见究竟是什么?在《思考,快与慢》之前章节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启发法、光环效应、锚定效应、乐观偏见、过度自信等认知偏见。人类会过分相信小样本,认为小样本也能代表整体,或者整体情况能通过小样本体现出来;人类也会陷入典型性启发无法自拔,认为眼见即为实现,忽视基础比率的存在;人类习惯先入为主看问题,用简单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并受系统1连贯性影响,给自己编一个深信不移的故事,等等。这些认知偏见让卡尼曼和阿莫斯完善和丰富了直觉思维的理论,并将认知偏见看作人类思维重要的一部分。直觉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判断,但它不够理性,受到一系列认知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基于对认知偏见的研究,卡尼曼撰写了这本《思考,快与慢》,成为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卡尼曼和阿莫斯并没有止步于人类判断机制的研究,他们又将研究方向转向人类的决策机制。一个人有判断,就有选择,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决策出现。当时,这一领域的主流观点之一认为,人的风险偏好是稳定的,在选择的时候一定会选效用值最大的选项,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是卡尼曼和阿莫斯发现,同一个人面对不同选项,竟然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比如下面这两个选项:A 选项,稳稳拿走100元;
B 选项,一半概率得250元,一半概率分文不得;
结果大多数人选了 A,他们选择稳妥,说明是风险厌恶者。再看同样两个选项:C 选项,11%的概率得100元;89% 的概率分文不得;
D 选项,10%的概率得500元,90%的概率分文不得;
结果同一群人却大多选了 D,他们选择冒险,又变成了风险偏好者。如果一个人的风险偏好摇摆不定,那怎么做出理性决策呢?基于人类风险偏好的悖论,卡尼曼和阿莫斯认为人类在决策时,与其说是在追求效用最大化,不如说是在追求“后悔最小化”。比如前面这两个赌局,赌局一大家都选 A,因为选 B 可能分文不得,这种后悔很难接受;而赌局二的 C、D 两个选项都有分文不得的概率,而且概率相差不大,这样人就可以放心大胆去搏一把大的。因此卡尼曼和阿莫斯得出结论:人在面临收益和损失时的风险偏好并不相同,会对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你面对的是收益,你会倾向于规避风险求稳妥;如果面对的是损失,你会倾向于冒风险搏一把。卡尼曼和阿莫斯把这套理论正式命名为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至少从两个方面颠覆了主流观点:第一,即便是同一个人,他的风险偏好也会随着得失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第二,收益和损失很多时候并不是客观状态,而是决策者当时当地的心理状态,它会受到心理偏见的影响。从前景理论开始,卡尼曼和阿莫斯的研究理论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影响。心理学和经济学融合的成果,就成为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提出,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个熟悉的词——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说,你失去某种东西的痛苦远大于得到它的快乐。你捡到100元获得的快乐,远远不能弥补丢失100元带来的痛苦。有一个马克杯试验,就是一个损失厌恶的例子。研究者在一群学生中分配马克杯,一半学生能够得到马克杯,然后让有杯子的学生和没有杯子的学生自由交易。按照经典的自由市场理论,大家本来能够通过交流和博弈,形成均衡价格,最终完成交易。结果绝大多数交易无法完成,有杯子的同学不愿意卖,没有杯子的学生不愿意买。研究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拿到杯子的学生,也就是卖家,普遍对马克杯的心理估价过高,估价中位数达到5.25美元,而买家的估价中位数只有2.25美元。实验做了好几轮,每一轮的杯子都重新分配,结果都差不多。显然,学生在拥有了马克杯之后,会觉得杯子更加值钱。这就是损失厌恶,它也会造成估价和选择的不理性、不客观,导致决策出现问题。我们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以想象,一个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原始人,丢了一顿饭,没准就丢了一条命。而多了一顿饭,他们也没冰箱,没法储存,价值就没那么大。在现代人眼里看来是等价的东西,在原始人看来价值完全没法比。时间一长,原始人自然就对损失非常敏感。而我们带着这样一个石器时代的脑袋来到现代社会,当然有的时候显得很傻,不理性。前景理论、损失厌恶这些行为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在生活决策非常常见,人类之所以出现这些行为,与漫长的进化选择不无关系。上一章我们知道,人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人能省力的时候决不会花大力气。所以,出现一些看上去矛盾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带来收益还是损失,人们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人本能地会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确定的事情。人们不愿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决定,前景理论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另一个侧面,也让对认识自己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2023·读书计划
行动·2023
共读书合集
第1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思考,快与慢》共读回看
第01天:共读构想
第02天:共读路线图
第03天:系统1和系统2
第04天:主角和配角
第05天: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
第06天:启动效应
第07天: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第08天: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第09天:字母B与数字13
第10天:第1周讲书复盘
第11天:我们如何做判断
第12天: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第13天: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4天:锚定效应生活中随处可见
第15天: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6天:焦虑情绪与人生风险
第17天:第2周讲书复盘
第18天:你猜,孩子从谁那里继承的遗产最多
第19天: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20天: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第21天: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
第22天:如何让直觉预测的更恰当有效
第23天:“ 知道 ”的错觉
第24天:第 3 周讲书复盘
第25天: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家安:自我探索者、长期主义者、知识创作者。以文字方式重启自己,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和你一起,读书、发现、思考、记录、陪伴。微信:sja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