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历史,你要先进“洞”

艺旅文化 艺旅文化 2024-07-03
*所有游学均支持私人定制:17367061482

提起敦煌石窟,很多人想到的精美的壁画、绝妙的彩塑,没错这些都是令人震撼的伟大作品,但很多人前往敦煌时却往往忽略了石窟本身


就像文化传播是需要媒介的,而将文化以艺术化的形式表达,是人类独有的浪漫。上千年的时光之中,使用什么媒介作为艺术载体,始终是一个命题。


当纸张与绢画在时间长河之中逐渐糟朽褪色,石窟以惊人的毅力将千年之前的艺术保留至今。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我们所熟知的漫天神佛几乎都可以坐于石龛之中。所谓窟佛窟佛,深深的洞窟可以保证修行者不再经历风雨。


莫高窟 图源/摄图网

正是因为有了石窟的大规模开凿,我们可以把造像藏在深窟,可以把图画绘制在洞壁,一座座石窟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顾全自身,也以独特的形式留下了千年前的艺术真品。


石窟艺术这一媒介,成为了千年长存的载体,流传至今。历代不同的石窟风貌,也可以反映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形式


不如认识石窟,就从这里开始吧。



敦煌早期洞窟:北朝


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营建经历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共十一个时代,历时一千多年。

目前据考古学家研究,将敦煌早期的现存石窟分为四期:

-十六国的北凉(401-439)-

268窟、272窟和275窟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最早洞窟,为北凉时期开凿(近几年有争议为北魏),这三窟的洞窟形式独特,在后世的洞窟中未找到完全相同类似的,所以单独拿出说。

建于北凉时期的第268窟是一个多室组合的禅窟,洞窟正壁龛内的主尊是交脚佛

北凉时期 莫高窟第268窟 洞窟形制  图源/敦煌研究院
禅窟的功能主要是供僧人坐禅修行的洞窟,是僧人起居生活之处,也是修行之所,其形制由印度毗诃罗窟发展变化而成。

第272窟主室长方形,面积要比268窟大,正壁开龛,内有一尊倚坐佛像。当我们看向窟顶,会发现有点像汉民族房的天花板,似穹隆形,中心浮塑斗四藻井,可以看出敦煌的佛教艺术已经受内地的影响了。

北凉时期 莫高窟第272窟 洞窟形制  图源/敦煌研究院
第275窟甬道接主室,主室纵长方形,正壁没有开龛而是直接塑造一尊交脚菩萨像,侧壁开有阙形龛和双树圆拱龛

莫北凉时期 莫高窟第275窟 殿堂窟内景  图源/敦煌研究院
阙形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阙,常见于中国古代标志性建筑群前两侧,用以表示由此开始,同时阙也带有观望与军事作用。

阙形龛在两龛之间加上殿顶,借此表现佛教天宫的样式。

南北凉时期 莫高窟第275窟南壁阙形龛 图源/敦煌研究院
双树圆拱龛来源于西域或印度,是佛龛两侧分别浮塑出一棵树,树冠部分向中央倾斜而代替了龛楣的形式。

北凉时期 莫高窟第275窟 南壁双树圆拱龛 图源/敦煌研究院
北凉石窟遗存仅此的三个洞窟形制各不相同,表明了此时石窟的营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北魏 (439-534)-

北魏时期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政权与民族融合。此时的敦煌流行中心柱式洞窟,且同时期洞窟基本结构相似。

中心柱式洞窟的平面主要为长方形,在中后部有方形柱体的中心柱直通窟顶,并在四周开龛造像,这样一来,环绕中心柱就形成了一个迴廊,信众可以环绕塔柱右旋礼拜,人们也可以边走边看四周的壁画。

北魏时期·莫高窟第257窟 洞窟内景 图源/敦煌研究院 
心柱占据了洞窟后部的主要空间,上方的窟顶为平顶,绘制平棋(俗称“天花板”)图案作装饰。

洞窟前半部较为开阔,可以用作聚会或者佛教仪式,顶部为中国式的“人”字披顶,在人字披顶的两侧壁下各有一个阙形龛,龛内有交脚菩萨彩塑像。

北魏时期·莫高窟第254窟 洞窟内景 图源/敦煌研究院 
建造这种形制的洞窟主要和“入塔观像”的宗教修行仪式有关,中心柱式洞窟可以使信众进入佛塔,绕塔礼拜,同时观想佛像,然后再回到自己修行住处,坐禅冥想,最后达到人佛合一的境界。

-西魏 (535-556)-

西魏时代的敦煌艺术大跨步进入了一个兼容并蓄、融会中西的新时代,整体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清新雅致的风貌。

西魏石窟的形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中心柱窟,二是覆斗顶窟。中心柱窟我们刚刚已经提到了,那覆斗顶窟是什么样?

西魏时期·莫高窟第249窟 洞窟内景 图源/敦煌研究院 
其实听名字大概就能想到样子,窟顶中心是方形深凹藻井,四壁呈斜坡状,形如倒覆之斗,故名。覆斗顶的四个斜向坡面称为“披”,窟顶中心向上凹起的正方形称为“藻井”。

我们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第285窟为例,第285窟因窟中有西魏大统四年、大统五年发愿文题记,也使此窟成为敦煌石窟中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最早洞窟

西魏时期·莫高窟第285窟 记载西魏建窟纪年的发愿文 图源/敦煌研究院

第285窟可以说是一座多功能的佛殿,它是覆斗顶与禅窟相结合的洞窟。

窟顶的空间形式来看,它属于覆斗顶窟,洞窟正面中央开一大龛,内塑佛像,两侧各开一小龛,内塑禅僧像。

功能上看属于多室禅窟,窟室中间的方形坛为元代留存,主室南北壁各开4个小禅室,供僧侣们坐禅修行。

西魏时期·莫高窟第285窟 洞窟内景 图源/敦煌研究院
-北周(557-581)-

莫高窟北朝各时期保存洞窟最多的是北周洞窟,此时的洞窟形制主要有三个类型,分别是中心柱窟、覆斗顶窟、方形单龛窟。

北周时期的洞窟建造依然可以看出基本结构继承着北魏的传统,但有了新的发展。

比如第428窟,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中心柱窟,也是敦煌北朝时期最大的洞窟,窟顶的“人”字披间的椽子有简化的趋势,不再是浮雕的形式而是直接绘制。

北周时期·莫高窟第428窟 洞窟内景 图源/敦煌研究院
随着中原风格的传入,覆斗顶窟于西魏时期确立,北周以后流行覆斗顶窟中的正壁佛龛是洞窟的中心,彩塑佛像集中于此,龛内通常塑一佛二弟子。北周时期覆斗顶窟代表窟有第296、297、301窟等。

北周时期·莫高窟第296窟 洞窟内景
方形单龛窟则是结合覆斗顶窟与中心塔柱窟两者的特点营建而成,主要有第439、440窟等。

承上启下的时期:隋代



尽管隋代只有短短的38年,但隋代开国皇帝杨坚重视佛教,佛教艺术也因此得到了空前发展。

敦煌隋代洞窟形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心柱窟,一类是覆斗顶窟。是对北朝以来洞窟形制的继承,但隋代的佛教艺术充满了创造性。

就以中心柱窟来说,隋代的303窟建于隋代初年,根据北朝的中心柱窟变形而建,由前室、甬道和主室三部分构成。

隋代·莫高窟第303窟 中心柱窟
主室的中心塔柱被改造成了须弥山形,为圆形的倒山形,分六层阶梯状向下收进,塔柱的衔接部分还有富有汉民族文化的龙元素。

隋代·莫高窟第420窟 
当然,隋代洞窟最多的还是覆斗顶窟,以420窟为例,南、西、北壁各开一龛,称之为“三龛窟”。
其中正面主龛还采用双层龛,是隋代出现的新形式,即佛龛平面呈阶梯状向内部收进一层,平面如“凸”字形,这样一来就多出了一块层次,可以塑造更多的佛像。


敦煌的极盛时期:唐代


时间到了唐代,在这个多元、开放包容的盛世,敦煌也迎来了高峰期,仅初唐盛唐时期开凿的洞窟就有一百多窟。

覆斗顶窟成为最流行的洞窟形制,整体风格上延续了隋代,洞窟的形制和内部布局变化不大,但正壁主龛的双层龛由原“凹”字变成敞口形龛

如初唐建造的57窟,方形覆斗顶殿堂式窟,正壁(西壁)的佛龛为双层龛,龛内塑有主尊佛像和胁侍弟子、菩萨像。

初唐·莫高窟第57窟 双层龛
北朝时流行的中心柱窟在唐代已经数量不多,但仍有莫高窟的332窟、榆林窟17窟、28窟、39窟等唐代中心柱窟。

初唐·榆林窟第17窟  中心柱窟
同时出现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洞窟——大像窟,莫高窟第96窟、130窟和榆林窟第6窟均造大佛像,洞窟形制也因大佛的营建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如第130窟,建于开元天宝年间,内有高26米的大佛,窟顶为覆斗顶,在靠近大佛头部和腹部的位置各开一个明窗,透入的光线正好使人们可以看清大佛的头部和身体。

盛唐·莫高窟第130窟  大像窟
盛唐时期还有一例涅槃窟——第148窟,整体平面为长方形,南北两壁各开一深龛,西壁设约1米高的佛床,佛床上有长达14.5米的涅槃佛像

盛唐·莫高窟第148窟  涅槃窟
唐中期,敦煌基本处于吐蕃政权的控制之下,吐蕃时期延续建造和新开凿的洞窟有六十余座。

唐后期张议潮收复敦煌,统一河西走廊,被唐朝中央政府封为节度使。张氏家族信奉佛教,有六十余窟是在张氏家族统治时期开凿。

中唐·莫高窟第158窟  
初唐时已有涅槃窟, 延续至中唐,第158窟、第365窟都是中唐时期较具特色大型涅槃窟

但唐中后期的洞窟形制仍以覆斗顶窟为主,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类型,既有设帐形龛的覆斗顶窟,也有设中心佛坛的覆斗顶窟。

中唐·莫高窟第231窟  
如第159窟、231窟、112窟、156窟等是设帐形龛的覆斗顶窟,盝顶形龛也称为帐形龛,大体是仿照斗帐的形式,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

晚唐·莫高窟第16窟  
莫高窟在晚唐时中心佛坛的洞窟较多,如第16窟、85窟、196窟等,均为大型洞窟,在前室与主室之间有较长的甬道,主室中央设马蹄形佛坛,佛坛前部中央有踏道,坛后有背屏与窟顶相连。



逐渐沉睡的敦煌:五代至元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时期,敦煌的实际掌权者是曹氏家族。1074年,曹氏家族无力抵抗西夏的入侵而投降,敦煌被西夏接管,在西夏统治了一百多年后的1227年,敦煌被蒙古人占领。

但不管西夏还是蒙古人,都对莫高窟的佛教艺术加以发展,直到元代灭亡后,莫高窟不再有开凿新洞窟的行为。

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洞窟形制大多沿袭晚唐的中心佛坛、覆斗顶形制

曹氏家族信佛,此时莫高窟的大型洞窟多为曹氏家族营建的家窟。如第98窟、100窟、61窟、55窟等,其洞窟规模超过了前代,均为覆斗顶窟,中心设佛坛

五代·莫高窟第98窟  覆斗顶窟,中心设佛坛 图源/敦煌研究院
曹氏归义军时期的莫高窟崖壁基本上已布满了洞窟,他们在开凿新窟时,往往会影响到旧的洞窟,于是曹氏家族又大量修复前代的洞窟作为功德。

因此,有不少北朝至隋唐时代的洞窟,其甬道往往出现五代、北宋的供养人像。

莫高窟第427窟 唐代洞窟 曹氏归义军时期所修的窟檐 图源/敦煌研究院
西夏统治敦煌期间在莫高窟与榆林窟都有营建,不过大部分不是新开凿的,而是在前朝洞窟的基础上重修的。

97窟为例,正壁上的佛龛是典型的中晚唐洞窟形制,西夏人将这个洞窟重新抹泥、塑像、画壁画,改造成西夏民族特色的样子。

莫高窟第97窟  唐代洞窟 具有西夏民族特色飞天
蒙古人统治敦煌的时代,尽管仍有新的洞窟开凿,但莫高窟无法避免地从繁荣走向了衰落。元代新开洞窟8个,重修洞窟19个,榆林窟元代洞窟1个。

这个时期窟型主要为覆斗顶形窟,如莫高窟的第465窟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后室为主室,中央有四级圆形佛坛。

元代 莫高窟第465窟 四级圆形佛坛
尽管元代的洞窟很少,但元代作为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敦煌艺术也有了吸收融合各民族文化的契机,亦有出色的石窟艺术表现,为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一生必去一次的敦煌,和我们一起刷窟吧,集中三天时间来看敦煌石窟中的精华!

春节前往敦煌,恰好是敦煌人流量最少的时候之一,在千年石窟前尽情端详,可以在没有人群打扰的时候深度体会敦煌带来的震撼。

从十六国开始的千年营造经历着连续的发展演变,从西域风格逐渐吸收中原文化,从形象到题材,按照时代顺序观赏洞窟,让你能够思维清晰地发现敦煌石窟的变化的规律!

点击下面小程序购买👇
 详情咨询客服小艺:13738064967



参考文献:
《中国石窟艺术精讲》常青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赵声良


-END-
招聘、投稿、合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编辑整理|艺旅文化 明月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澳门
文旅口袋书 
文旅地图 中国汉阙地图中国汉画像石地图中国关帝庙地图中国城隍庙地图中国申遗明清城墙地图中国藻井地图|中国帝陵地图中国道教石窟造像地图中国简牍地图 | 中国盘龙柱地图 |中国文庙地图
古建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3讲古建入门指南 山西古建观看手册丨浙江古建筑观看手册丨古建基础构件正定隆兴寺佛光寺南禅寺中国古塔TOP13汉阙营造法式李诫
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10讲中国石窟艺术精讲25讲佛教造像风格演变石窟入门宝典石窟入门宝典2.0中国石窟甘肃石窟杭州石窟|天龙山石窟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彩塑 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丨莫高窟285窟敦煌彩塑麦积山彩塑山西彩塑 
壁画 敦煌壁画北朝壁画辽墓壁画十大必看壁画
考古 12位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专业报考指南考古学专业就业博物馆学专业就业|考古与盗墓|文物修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石学
话题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常见佛教故事画识别指南丨寺庙参观指南中国最美水月观音阿富汗古典文明云梦长文木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