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的互联网狂欢,是属于《黑神话:悟空》的。
耳熟能详的故事背景、将近4年的实机预热,早已将玩家的期待顶到最高点;而上线24小时之内,登顶单机游戏在线人数榜第一的数据,更是证明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以说,不到一天时间,被誉为中国第一款3A大作的《黑神话:悟空》,已经凭借自己的魅力点燃了全网,甚至连外交部都在肯定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吸引力。
而对访古爱好者来说,除了游戏本身的魅力,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那种“身临其境”的彩蛋感:那些游戏中古朴而精美的画面,无论是可交互的彩塑,还是背景中一闪而过的建筑,都是我们曾经亲眼目睹、甚至触摸过的文明奇观——
比如,云雾缭绕的高大木塔,正是的奇构凌云、峻极神工的应县木塔。奋力激战的白龙之后,隐隐约约露出影子的,则是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被梁思成誉为“无上国宝”的独乐寺观音阁。而在天命人收集灵物路上遇到的仙神,更是好像将府城玉皇庙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像直接搬进了游戏一般。还有富丽堂皇的隰县小西天、皇家石窟云冈石窟、古老的佛光寺与朔州崇福寺、奇绝天下的大同悬空寺……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营造奇观,竟有大半都出自山西。这一次,山西这个自古低调的文化大省彻底的出了圈,成为了震撼世界的中国符号。
有不少人感慨,山西这一次可算是搭上《黑神话:悟空》的顺风车了。殊不知,与其说《黑神话:悟空》挑选了山西,倒不如说它只能选择山西。在古建、彩塑这些领域,山西早已经没有了对手。这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要知道,光古建筑,山西的实绩就足够辉煌:中国现存金以前古建筑近200座,160多座在山西。中国元代及其之前的木结构古建筑中,山西占了近80%,全国加起来都没有山西一个省多。不仅如此,山西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更是因为它在中国古建历史中从未缺席。从现存最早的唐建中三年(782年)南禅寺开始,几乎每隔五十年即可找到相应时间的古建筑彼此接续。无论哪个朝代,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体系完备的发展脉络,堪称研究中国古建筑演变沿革的活教材。
一座座古建筑的汇集,形成了文化、历史与地理之间方方面面的关联;而它们的存在,更是庇护着同样无比珍贵、甚至可与莫高窟比肩的壁画与彩塑们,将那个被史书忽视的烟火人间带到了我们面前。详情咨询客服小艺:15068806613
山西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代称,表里山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劝君主,仗打败了也无妨,凭借山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2000多年后,依然是辨认这片土地的重要标志。山西位于华北地区,八百里太行山从这里崛起,形成了山西的东部屏障,与此相对的是西边的吕梁山脉。起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一路滚滚向东,迎头碰上山西的吕梁山。和山西打了个照面后,它急转南下,开辟了世界上最狭长的晋陕大峡谷,也冲刷出了最适宜农耕文化发生发展的汾渭黄汇聚的黄河金三角。黄河的支流汾河,把两山间的一个个盆地串联起来,山西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山河里。太行山的雄壮、黄河水的奔腾,黄土高原的厚重……山西的故事,都与这山、这河有关。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中心区域之一,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过都城。而后,夏商周历代,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建立大唐帝国。山西被认为是龙兴之地,备受宠幸。太原成为帝国的北都,而坐拥华北第一高峰的五台山,成为帝国的神山,这里大兴土木、广筑楼台。佛光寺、南禅寺、广仁王庙就是这一时期的营建。到了明朝,明太祖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派藩王镇守太原,太原城在宋代基础上大幅扩建。催生出“晋商”,政治清明,民富国强,让古建得以被修缮或被保护,躲过了历史的风雨。辽金元三代,山西一直是华北地区经济中心之一。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让山西得以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大型木构建筑的营造当中。高达67.31的辽代应县木塔、拥有绝美藻井的金代净土寺、藏有中国寺观壁画绝响的元代的永乐宫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典范。环顾山西四周,环山带河闭塞的地形,又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炮火的波及,古代森林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更赋予了山西深山藏古刹的优越条件。在往后的战乱岁月里,独守一片人间净土。1934年,梁思成在晋祠圣母殿廊前,图源:《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与潮湿的南方相比,黄土高原干燥的气候,更保护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不被腐坏。在千余年的时间流逝里,这保存了中国元代以前80%以上的木结构建筑,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王朝更迭,帝国兴衰。
当我们开始重新寻访这些古老的艺术,才发现和其它省份相比,山西的实力简直是碾压。
打卡《黑神话:悟空》取景地
一起深入了解营造之后的故事与奇观!
飞云楼上飞云起 图源:金晚
可以说,作为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山西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参与着历史的发展进程。从传说中尧舜的都城,再到可追溯的隋唐北都、宋金边境、明清都府,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家底,丰厚到足以令每一个人文历史爱好者双眼放光。自唐朝开始,朝代更迭,光阴流逝,却都在这里留下了踪迹。每一座古建都是一个艺术殿堂,彩塑、壁画皆收纳于其间,诠释着古人技艺与美的典范。对于中国大木作,梁思成先生曾有过一段诗意而精炼的概括。他说自隋唐到早宋是中国木建的“豪劲时代”,继承了大唐盛世雍容气质的大木作,以硕大粗劲的斗拱、平缓的屋顶举折、广阔的大屋檐,开启了中国古建史的宏大叙事。再到宋明期间的“醇和时代”和晚清的“羁直时代”,中国木建的风格从端庄稳健到走向黄金岁月的结束。在木头搭建的空间里,我们书写下了整个建筑和工艺发展史。随着王朝更迭,当华夏各地的木建构已经难于寻觅之时,山西还为我们收藏着数量惊人的古建筑。只不过,在政权交替、兵戈交锋之间,山西的不同区域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左下:华严寺彩塑(辽) 右下:双林寺韦陀(明)
图源:艺旅文化、无用研究社、栗子
作为历来山西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晋中地区无疑是山西古建特色的凝聚与集合,它具有晋南地区宋、金时期铺作制度的严格区分,又体现了晋北辽代梁架结构的合理性。即使曾经的都城早已不得而见,但我们仍旧可以在此寻觅到山西的皇家风范。
而作为民族融合的前线,晋北的大地上时而金戈铁马,时而胡乐驼铃,呈现出一幅民族融合壮丽画卷。相应的,晋北的古建筑铭刻了族群融合、边塞争衡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动力。
出檐深远的善化寺 与 礼佛空间巨大,让人体会现实与佛教世界空间转换的华严寺 图源:禹涵
晋南和晋东南则是庙堂之外的后花园,壁上丹青、世俗信仰在这里体现地淋漓尽致,保存着整个中国现存最具全面性和历时性的古代乡土社会风貌。
当我们的足迹踏遍山西,也就串联起了历史星河中的点点痕迹。
比佛光寺东大殿早了75年的南禅寺大殿,屋顶舒缓,斗拱雄大疏朗,构图简洁明朗,饱经千年风霜之后仍在诉说着唐风之雍容大度。殿中17尊彩塑与殿宇同时建造,后世少有修补,基本保持了初建时的原貌,乃是除敦煌外稀有的中唐彩塑珍品。佛光寺东大殿,斗拱苍劲、殿宇恢弘,书写着民族的荣光。走进殿中,迎面的35尊彩塑体态丰满,饰物轻柔似有垂感,经典的晚唐之风。抬头仰望,则是拱眼壁上仅存的唐代珍品壁画。 应县木塔,运用斗拱最多、造型最美的木塔,它的美让建筑学家梁思成“好到令人叫绝,喘一口气来半天。”永乐宫 西壁《朝元图》(局部) 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西王母)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我国仅存的元代大规模壁画群,“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被称为中国壁画之绝响。还有佛教弥勒净土中最早的寺院之一的唐代青莲寺、集宋代建筑特色于一身的小南村二仙庙、集五代时期彩塑、壁画与建筑与一殿的镇国寺,被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的辽金大殿华严寺……多到难以穷尽。《黑神话:悟空》原画中,前景为崇福寺弥陀殿,后景为玉皇阁还有更多更多的庙宇,散落于黄土高原的深山之间。然而和其它热门旅行目的地相比,山西显得更为低调和落寞。这些寺庙大殿往往极为分散,坐落于远离中心的偏僻位置,缺少直达的交通,几个小时黄泥地里的颠簸,令人望而生畏。加上黄土高原常年风吹日晒,这些古建筑外形上看显得古朴而低调,欣赏古建筑,有一定的审美门槛。但是,也有很多有心的访古爱好者,不远千里,舟车劳顿,前往欣赏祖先灵光乍现把才华挥洒出来的成果。在他们眼中,美是能突破一切障碍的触动。一旦踏上脚下的这片土地,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告诉你,这里有几千年来人们发自内心最纯真的向往。过去一代又一代人,在有限的条件下,把他们头脑中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山西的这些古建里,藏着古人对于生存空间的探索、对于美的表达。当你踏上脚下的这片土地,你知道,曾经有一批伟大的匠人在这里劳作。过去一代又一代人,在有限的条件下,把他们头脑中的智慧发挥到极致。以至到如今,这份美学依旧打动着我们。现代建筑里,有很多从古建中汲取的智慧;彩塑里人体美的比例,壁画的神韵,我们还在为这些美而痴迷。回望过去,那给予了我们厚重营养的土壤,至今还在。我们拨开当下一个又一个潮流的假象,去看到那些恒久不变的美的法则。
崇福寺金代琉璃鸱吻 图源:无用研究社
在古建与壁画、彩塑的圣殿中,看见史书中不曾记载的辉煌侧面,见证来自人们心中最本真愿望凝聚出的华彩,寻觅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美的巅峰……
对访古爱好者来说,怎么能不来一次山西?
只不过,山西凭借着一方独特的水土,将这些文化的珍宝存留延续,但是,时过境迁,与我们而言,这些将文化传承下来的密林、乡村、山涧,却也成了访古的屏障。
晋东南-高平开化寺 图源:金晚
想去打卡,却不知从何看起?
到了实地,又不知哪一处才是国保的精华?
行走山西寻访珍宝,怎样组织线路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好不容易走到珍贵的国保之前,却不明白宝藏当前最精华的部分在哪里?顶级名师全程带队,行前行中细致的知识服务,加之7年精英团队精心打造的经典线路,将古建、壁画、彩塑一网打尽,用最短的时间充分了解最全面的山西营造华彩!《中国古建筑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山西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