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十九)

韩汉白邱燕陈书琳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7-10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梁鹤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是本书讨论的主题。“梁言实录”栏目从4月14日开始连载三位中国学者关于本书的读书心得,陪伴大家一起来认识和“解剖”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加拿大]梁鹤年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4

【编辑荐语】生得无意义又活得不好是沉沦;生得有意义但活得不好是苦差;生得无意义但活得好是行尸;生得有意义而活得又好才是幸福。西方人怎样定义和追求生命意义?怎样定义和提升生活品质?现代西方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权、资本等理念定义自己、衡量别人。这些西方文明的变量来自哪里?将会把西方文明带到何处?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衍生它们、驱使它们?本书通过历史背景、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契机去探索西方文化基因的来源、演变以及它们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摘自本书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英国对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应对措施

本章探讨的是近代英国称霸世界的时代背景,同时,本章也开启了对英语文明和全球资本支配世界的讨论。从结构上讲,本章论述了以亚当·斯密为关键人物的经验主义在英国的发展,承接上一章理性主义对法国历史的影响,并且引出了下一章对资本形成的讨论。从内容上说,本章第一部分介绍了英国崛起的历史(1688年光荣革命—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第二部分讨论了英国关键人物亚当·斯密;第三部分论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第四部分分析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的破产,而英国晋升为世界第一强国。

 

本章的重点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全名《国家富强的本质和成因的探研》(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斯密的经济理论建立在其道德观之上,而其道德观又深受大卫·休谟的影响,特别是休谟的“理智是也应该是欲望的奴隶”和“道德情绪刺激欲念去产生行动,与理智无关”的思想[1]267。其次,斯密的《道德情操论》(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指出,人类道德是基于追求“认可”(sympathy,也译为同情)。在书中,他首次提出“无形之手”,用以解释个人因素决定的人类行为往往对整个社会有好处。《国富论》的学术地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深刻。在理论上,该书针对并批判法国“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弊端。尽管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此之前已经提出“重农主义”以反驳法国的重商主义,但斯密的理论却以休谟的个人自由、重农主义的经济自由、牛顿的自然定律为基础[1]268,相对前者更具说服力与影响力。在国际形势上,七年战争中英胜法败,斯密尝试从经济理论的角度解释英国战胜法国的原因。然而,斯密其实是在已经有了英国胜利的结论后再去寻找证据,也就是用英国在战争中的胜利来证明英国经济政策的先进,以此获得理论权威。《国富论》的出版,正好赶上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英国霸权的建立,为英式自由贸易【国家不应干预市场,意味着18—19世纪在英国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英国有自由把英国货物卖给他国,而他国不应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富论》共分五卷,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第一卷中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理论,以及第四卷中的“无形之手”理论。依斯密所言,“无形之手”是指全善之神支配着这宇宙去使人类得到最大的幸福,而该“手”运行所需的条件是产权制度和商业道德。其中,产权制度则来自洛克的“产权至上”。斯密认为,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保护产权是政府的唯一的功用。而商业道德则来自休谟的“人性是追求享乐”,即理性非但不能约束人性,还是人性的仆人。因此斯密认为,人性驱使我们追求财富。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分工和交易增加人类快乐的总和[1]269。总之,斯密的经济理论继承了经验主义的传统,随着英语文明支配世界而被广泛传播,成为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全球资本的奠基石。

 

我对本章的问题主要有:(1)17世纪世界贸易中心是如何从荷兰转移到英国的?荷兰海上霸权地位是如何衰落的?(2)斯密与休谟思想的相似点?(3)宗教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中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的差异?(4)如何从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的矛盾方面分析19世纪初法英之间的封锁和反封锁斗争?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英国对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应对措施。

 

1806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耶拿会战中击败普鲁士。同年,拿破仑在普鲁士首都柏林签署了《柏林敕令》【《柏林敕令》内容包括:第一,宣布英伦三岛处于封锁状态,禁止欧洲大陆国家同英国的任何通商、通信往来;第二,逮捕在法国及其盟国境内的所有英国臣民,没收财产;第三,没收来自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货物,扣留违反敕令的船只;第四,禁止来自英国港口或英国殖民地的商船停靠大陆口岸】,宣布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拿破仑先后签署了《华沙敕令》《枫丹白露敕令》,重申对英国的封锁政策。同年,拿破仑击败俄国,迫使俄国签署《提尔西特和约》。在此之后,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权势地位达到顶峰。他统治下的法国包括比利时、德国的莱茵河以西地区、皮蒙特、热那亚等地区,同时,他还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人,瑞士的统治者;在荷兰、那不勒斯、威斯特伐里亚、巴伐利亚、华沙大公国等地都有听命于他的代理人;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欧洲北部沿海地区,爱奥尼亚群岛、卡塔罗城和巴尔干半岛亚德里亚海沿岸一带;普鲁士、奥地利已经顺从于拿破仑;俄国则是他的盟友[2]。自此,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Continental system, 1806—1814)基本建成。从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进行解读的研究颇丰,但从英国的角度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下文尝试从英国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和经济方面分析英国对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应对措施。

 

从理论上讲,大陆封锁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法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受到了来自英国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主流是重商主义,也就是保护主义。重商主义两个理论基础是:金银是国富的衡量标准;推广出口(以换取金银)、保护进口(以制止金银外溢)[1]267。到了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任命柯尔贝尔为财相,实施重商主义政策:一方面巩固海外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贸易,另一方面加税[1]268。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还是农业国,而通过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英国已经遥遥领先,法国商品在市场上无法同英国竞争。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但重商主义首先受到魁奈重农主义的批判。之后,斯密在继承休谟的个人自由、重农主义的经济自由、牛顿的自然定律[1]268的基础上,提出自由贸易来批判法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斯密强调“追求私利可达公益”和“市场竞争会带来最高效率的经济分工”。而英国所倡导的自由贸易,是在英国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其他国家和殖民地开放市场,自由买入英国高附加值的制成品,自由卖出低附加值的原材料。这其实就是对落后国家的掠夺[1]281

 

英国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依据,开始实施反封锁政策。1807年,英国先后颁布了五道“枢密院令”[3],形成了对法国及其盟国的反封锁体系。其中的关键措施是英国的扩军备战。英国在已有的海上霸权基础上,逐年增加海军军费:1803年海军预算还不到900万英镑,而1811年竟超过了2000万英镑[3]。英国陆军也在不断扩充:1808年,英国已经可以派出一支远征军,在伊比利亚半岛与拿破仑作战。有了强大军事力量的保护,英国开始逐步落实自由贸易理论,实施反封锁政策,逐渐突破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首先,由于大陆封锁政策,英国粮食进口渠道被切断,导致英国国内粮食供应困难,粮价飞涨。英国一方面组织农民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另一方面拓宽粮食进口的渠道,不仅从加拿大、美国等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茶叶、食糖,还通过走私把北欧平原的小麦运入英国。其次,由于大陆封锁政策,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的工业原料被切断。英国依靠英属的海外殖民地进口大量原材料,同时,英国武力夺取了法国、荷兰等国的殖民地,扩大了原材料的来源。第三,由于大陆封锁政策,英国商品向欧洲大陆的销路被切断。英国一方面加强对殖民地的商品倾销,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走私把英国商品输入欧洲大陆。英国依靠海军优势,在欧洲大陆周边地区建立了大量走私基地并开辟新的走私路线,使得英国商品可以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大陆。

 

总之,英国在自由贸易理论和强大海军的支持下,通过多种经济手段的反封锁措施,打破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4.

[2] 金贡男.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进攻俄国[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77-84.

[3] 周明圣. 试析1806~1812年法英双方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4): 3-5.

 
作者:韩汉白,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出版了划时代巨著《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斯密写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由于他们的自利心。”他说,面包师如果想要购买啤酒,就不得不烘烤面包来赚钱;酿酒师如果想要购买面包,就不得不酿制啤酒。所以每个人在看似狭隘地关心自己利益的时候,自然而然生产了他人所需要的产品。这样,每个人都如同被“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一样,不知不觉提升了其他人的财富。斯密的这个理论又称“开明的自利”(enlightened self-interest)——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各人有理性地追求自利,会带来社会的繁荣和福利。

 

要了解《富国论》,必要先了解七年之战(1756—1763)。在斯密的经济理念中,优胜劣汰是自然现象,胜就是优,而七年之战的结果是英胜、法败,因此斯密想要推理英国的哪些经济优点导致了英国的胜,而法国的哪些经济弱点(法国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加剧了法国在军事上的失败。这个时候的斯密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经济。他所指的“自由”是政府少干预私人的经济行为,但应该打击欺诈、强买、强卖。他反对保护政策,认为应以生产活力衡量国家财富等。这是斯密对七年之战的解读。

 

但斯密真的主张自由经济吗?我们来回顾一下另一场战争即英荷之战的起因。18世纪初,当时以阿姆斯特丹为基地的荷兰海运势力强大,而英国海运接近破产,英国决定封锁英国和苏格兰市场,不允许荷兰进入,因此颁布了“航运法案”(Navigation Acts, 1651—1849),规定不准其他国家船只载运英国货,只准英国船运英国货和其他国家运往英国的货,以保护英国的海外贸易。该法案直接导致英荷开战。对于这个保护性极强、极端的反自由经济政策的法案,一向提倡自由竞争的斯密竟极力支持,可见斯密还是比较务实的,他的最终目标还是以英国的“国富”为重,而不是自由贸易。

 

1830年左右,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生产力旺盛,急需扩大和持续这种生产活力。此时自由经济发展模式与英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环境极为吻合,自由经济可以让英国产品行销全球,促进英国国内生产,向世界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源。于是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学主流而大行其道,成为现今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推崇的“古典经济”(Classical Economics)。 


作者:邱燕,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经济效率与公平

 

亚当·斯密的著名理念“追求私利可带来公益”,阐释了人的利己追求可使人在自由经济中通过竞争达到富裕,对私利的最大化追求可以促进社会公益。斯密给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戴上了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光环。他认为,从利己出发的自由经济活动,会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自然调节私利和公益,无意间增进人类社会的福利,因此不加管制、放任自由的经济运行是可取的。

 

但是,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资本需要稳定的增值,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自由竞争的结果就是资本不断剥削,使利润最大化,并通过垄断和吞并实现增值,而追求效益最大化似乎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自由竞争之下,资本的逐利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逐利的竞争使得弱者落败,之前投入的资源也作废,私利求得的公益大打折扣。财富逐渐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自私的人性使财富均衡成为“美丽的谎言”。自由竞争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私利的追求引致全球的不可持续发展。长期的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也显示出自由竞争机制的缺陷和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可见,“看不见的手”很难消除“私利可达公益”的缺陷和矛盾。

 

今天,人类已经意识到财富两极分化带来日益严峻的社会动荡,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资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但掌握资本的人是可以向善的,合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实现效益与公平的双赢。

作者:陈书琳,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目录

第一篇  源头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为崩溃中的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欧洲大一统
第四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二度结合:阿奎纳与亚里士多德
第五章  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真”与“唯一”
第六章  灾难来临:西方人心理失衡
第七章  大变前夕:腐化的教会面对涌现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竞
第八章  充满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欧洲大混乱:西班牙帝国的盛衰与国家理念的抬头
第十章  迷惘、无奈的时代:命蹇的伽利略
第十一章  绝无原则的法国内争产出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
第十二章  做梦的笛卡尔带出“天赋理念”
第十三章  绝对原则的英国内争产出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带出“天赋自由”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
 
第三篇  天择
第十七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和解有望到和解绝望
第十八章  法国从盛到衰:理性主义藏身于浪漫卢梭的“天赋平等”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第二十章  资本成形:达尔文的“自由竞争”是天演原则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资本交棒
 
第四篇  适者?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压倒平等意识:资本主义腐蚀共产主义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战胜民族意识:资本主义击败国家主义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义:资本主义吸纳存在主义
 
第五篇  生存?
第二十六章  个人:小我与大我、公众与公共
第二十七章  “不损害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与平等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为人民的政府”可能吗?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是以钱赚钱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权是资本主义之盾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的纠缠: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
第三十四章  大国盛衰的逻辑

相关阅读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散记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公民社会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公共政策评估

编辑 | 顾春雪
排版 | 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