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喻学才:南怀瑾先生诗词意境蠡测(二)

2017-12-13 喻学才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作者简介


喻学才:东南大学教授,曾任东南大学中国文化系主任,东南大学旅游学系主任,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专家,国家旅游局旅游文化与规划专家。著有《三元草堂诗词联钞》、《三元草堂文钞》、《三元草堂随笔》、《孟郊诗集校注》、《东周列国志校注》、《中国历代名建筑志》、《中国历代名匠志》、《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中国旅游名胜诗话》等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其中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南怀瑾先生诗词意境蠡测(二)

喻学才

 

三、学诗经历与嗜诗习性


先生在一九八七年为其《金粟轩纪年诗初集》所写《自序》显示:先生是一个十分喜好韵文特别喜欢诗歌的人。他自少年时代即曾广泛阅读历代名家诗集。儿时曾从童蒙老师朱味渊那里学诗,成人后又曾向四川前清遗老群学诗。但据他自序,袁焕仙老师对他诗学进步启发最大。他曾自述:十九岁时“喜舞文弄墨(注12)。”(卷首《简朱筱戡兄于南京》作者自注)南怀瑾先生性喜为诗,屡屡见诸篇章,如他七十岁时收到老同学也就是朱味渊老师儿子朱筱戡寄来的祝寿诗,他一口气和了四首。在题目中,他就明确说自己“不觉旧习复发,立成四律。甚矣慧业之难除也(注13)。”




注12:《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页卷首《简朱筱戡兄于南京》

注13:《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201页《丁卯六年初旬深夜……》





四、自述学识及人生志气


先生志在救世。但天性不习惯俯仰随人,故选择了读书穷理,布道救国的道路。但在其人生的某些时刻,由于机缘触动,他也曾犹豫,对于自己未能以立功的形式救世感觉遗憾。因为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古老的价值观影响甚深,首选的成功道路是立德,其次立功。第三才会选择立言成功的道路。因此,尽管南怀瑾先生著述等身,名满天下,仍然不时有遗憾之感,见于诗歌的如《丁巳冬至后两日》:“竟日经书注意寻,天人三籁闻清音。夜来起把吴钩看,辜负平生救世心”。学者南怀瑾六十年来身边弟子成群,趋奉有人。俨然一当代孔子。世人自然不会认为他有寂寞之感。但作为诗人的南怀瑾他是寂寞的。我们只需读读他的《随口歌词》中的自画像就知道了:“朝阳升,华灯上。十二时辰廿四时。何事劳劳,为谁碌碌。片刻光阴少自私。寂寞情怀,百无一可。倦覆来书懒作诗。每自问,为何如此?壮气消磨老可知(注14)。”  一种找不到对手的无奈,一种没有知音的寂寞,深深地折磨着他。所以他把全副心身都放在读书修行,超度世人上。此种寂寞,不知地藏菩萨乃至诸佛菩萨在热心救度众生过程中是否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斯乃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先生赠南先生语,南先生悬挂于起居室。非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者不足当此。


“以亦仙亦佛之才,处半鬼半人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学。当谈玄实用之间,具侠义宿儒之行,入无赖学者之林。挟王霸纵横之术,居乞士隐沦之位。誉之则尊为菩萨,毁之则贬为蟊贼。书空咄咄悲人我,弥劫无方唤奈何(注15)。” 数语刻画出南怀谨先生鲜明的个性、广博的学识以及内涵丰富的风格。“人乞祭余骄妾妇,我惭车迹有王侯(注16)。” 诗人对五浊世界感觉难以忍受。他的态度和行动是“不堪五浊终难忍,拔脚迟疑急走过(注17)。”


诗人的用世之志,救世之诚,始终未曾离他而去。七十三岁时,他在《偕傅洪等过中坜观音乡观海》中写道:“亿兆苍生犹涕泪,百年身世太伶仃。临歧怅望东西海,迭影层波念未平(注18)。”(第一九二页)。他总是把自己和亿兆苍生摆放在一起。他在诗中说自己“少小心雄百万师,却惭文史掩男儿(注19)。”(《夜读书怀》第三十-三十一,《海东集》)四十八岁那年,他写了一首《庚子二月漫步台北南门古城楼》:“宝马香车不再逢,剧怜蜗角大王风。浑忘东汉中兴主,却是南阳田舍翁。名士新亭悲往事,英雄淮海泣途穷。何如别有千秋业,尽在箪瓢曲肱中。”于此诗可见诗人的价值观已定。对著述讲学传道授业这一千秋大业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所谓千秋业,即圣道,或曰圣贤学说。是一个包罗三教或曰整个传统文化的系统国学世界。


由于涉猎广泛,见解独到。他的诗出口就高人一等。例如,他的《自题论语别裁初版》诗云:“古道微茫致曲全,从来学术诬前贤。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注20)。”古代经典,经他一读,就有己见。由于悟性过人,他也就比常人多许多层次更深的寂寞。如他在《自笑》中写道:“自笑年来似小孩,欲求入梦梦难回。而今真悔当时觉,不醒应无百事哀。”此即屈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意。不过,就诗意而言,和楚辞的风格已然不同,其用笔腾挪变化,需费些心事才能读明白。他的诗歌有时也直截了当,批评为名利思想束缚的“仙佛侣”:“人生俗病最难治,俗气从来无药医。纵使出尘仙佛侣,空花空果觅东西。”无大见识者是不会如此直白的。“自怜独木支巨厦,眼底园林是嫩枝(注21)。”写于一九七二年的《辛亥禅七期中即答新春贺柬》(注22):“故我依然带发僧,不期北秀与南能。漫天桃李春无尽,万象光中续慧灯。”则一个以弘法育人为己任的人天大师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注14:《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91-192页

注15:《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231—232页《狂言十二辞》

注16:《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76页《书<孟子.离娄章>后》

注17:《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81页《惆怅》

注18:《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92页

注19:《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30-31页《夜读书坏》

注20:《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55页

注21:《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34页《随笔》

注22:《金粟轩纪年诗初集》第136页




(待续)




相关阅读



喻学才:南怀瑾先生诗词意境蠡测(一)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七)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六)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五)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四)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三)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二)

9月28日 身心修养与家庭教育答问会选录(一)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完整版)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下)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中)

裴钢院士:《儒释道:东方信仰的三块基石》(上)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四)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三)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二)

洪兰教授:《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一)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完整版)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七)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六)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五)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四)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 (三)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二)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一)

【七律四首】丁酉中秋缅怀南怀瑾先生示寂五周年暨诞辰百年

纪念诗三首

陈凯先院士:《中医药在当代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

洪兰教授演讲:《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宗性法师演讲(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下)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中)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上)

肖仲伟代表苏州市吴江区致辞

肖军代表七都镇致辞

南国熙代表南师家人致辞

陈知庶: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易智峻: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郑宇民: 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孔丹: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张连珍: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李光富: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胡德平:在南怀瑾老师辞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朱清时: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简报

纪念袁焕仙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四川纪念袁焕仙先生、南怀瑾先生活动简报

喻学才:士之楷模——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上)

喻学才:士之楷模——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下)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上)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下)

汪道涵、南怀瑾与九二共识

熊光楷:世上苍生架上书——与南怀瑾先生一席谈

郑康:追忆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