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老上海人灵魂的并区(作者:钱平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触及老上海人灵魂的并区
钱平雷
那天晚上(2015.10)我从我们家族微信群里收到一条微信,说是住在闸北的我弟弟的外孙搬到静安区去了。我哥哥的外孙女就住在静安区,这意思就是他们表兄妹同住在一个区里了。我正在纳闷,我弟弟的外孙为什么要搬家?估计是弟弟他们为了让外孙念一个好的学校,在静安区找到了学区房啦?再翻翻其它消息,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两天整个上海市在议论纷纷,尤其是许多老上海人为此心潮起伏,甚至揪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关静安区要与闸北区要合并的传闻。
关于这条消息前些时间已经传过了,后来官方出来辟了谣。但那天说是从官方网站发出来的消息,似乎真有此事了,于是各种说法、笑话、段子、包袱就一下子从微信冒出来。有欢欣鼓舞的,有从中取乐的,更多的是带有酸溜溜味道失落感的表白。上海电视台今天早晨的《早新闻》节目,以官方的口吻说明,这仅仅是政府向市民征求意见的方案而已,还没有正式定案。但确实说明两区合并已经到了决策的阶段,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啦!
上海中心城区的合并,这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再早些时间,1959年前后,提篮桥区并入虹口区,榆林区并入杨浦区,蓬莱区与邑庙区合并为南市区,如今的静安区也是由新成区和其他区的一些地段合并形成的。近些年黄浦区与南市区合并后,叫做新黄浦区,以后又把卢湾区并了进来。主要原因是有些区面积实在太小,像虹口区、杨浦区当初已经把原属宝山县的一些地段划了进来,普陀区也把嘉定县的一些乡镇划进来了;浦东新区更是不用说了,先是原属南市、黄浦、杨浦三区在浦东的管辖范围归并在一起,然后先后把川沙、南汇先后并入,其面积可以称得上是上海城区的“半壁江山”。而静安区面积是最小的一个区了,反而迟迟没有被兼并,原因何在?一种说法是静安区尽管面积小,但依靠所谓“楼宇经济”,财政收入却不少,在中心城区中排第三位;另一种说法,是那场刻骨铭心的大火,损失惨重,只能由静安区自己去理赔了事,与其它区合并,不是增加了人家的财政负担了吗?问题是其它区在合并中,主要触及了区里官方人员和吃公家饭的事业单位人员的位子和利益,他们反响较大,而对一般老百姓而言,感觉不很强烈。为何这次要将闸北区和静安区合并的方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呢?
我想,这就是因为它触及了老上海人灵魂深处的理念。在上海市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形成了“上只角,下只角”的概念,像徐汇、长宁、卢湾、静安、黄浦属于上只角;虹口、南市属于中间地带;闸北、普陀、杨浦属于下只角,其中闸北又是下只角中的下只角,上只角与下只角最主要的地界标志就是苏州河和原来的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穿过上海市区的线路,苏州河和铁路的北侧的市区部分就是标准的下只角。多少年来人们以住在上只角、下只角来区分人居住地段的高低档次,依次类推到人的素质、气质的高低与否。尤其是一些长期住在高档地段的“贵族”级的老上海人,他们对于下只角生活的上海人的生活是不肖一顾不熟悉的,他们中有不少人甚至对下只角的街路都很陌生不认路的。说到底,尽管大家都浸淫于海派文化,但其中还要分出海派文化的分支来的,但这只有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人才能区分开来。说得露骨一点,其实同样是上海人,各人也是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过着自己的日子的。这一点,尽管随着大量新上海人的进入,已经淡化,但这些老上海人灵魂深处某些观念还是顽固地保存在那里,一旦有风吹草动,仍旧会不自觉地冒了出来。
以前市区区际之间的合并,都是地段级差不大的区域的归并,基本没有涉及到文化意识的问题。而这次代表上海老市区顶级水平的静安区与人们意识中地段最低水平的闸北合并为一体,这就触及到那些老上海人灵魂深处“上只角,下只角”的那根神经,因此他们把静安区与闸北区合并,说成为“小家碧玉的小姐下嫁给了屌丝小子,而且还是男方入赘”,听听!那个酸溜溜,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依我看,这两个区的合并是一件好事,静安具有较高文化的根基和经济基础,但地方太小,缩在别的区中间,舒展不开,与闸北合并,从地域上有个向外发展的余地。闸北区尽管近年来出现如大宁商务区那样的高档地段,但总的说来,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通过与静安的合并,有利于提高整体发展的水平,这是双方扬长避短双赢的结合。至于那位“静安”小姐,你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教养,那你就好好改变你丈夫的粗糙的生活习气。同时你也要改改小家碧玉具有的小家子气的习性,好好学习人家大气直爽的气概,只有这样,你们家将是前途无量,兴旺发达。
选自《上海高度》
鸣谢:钱平雷先生赐稿分享!
钱平雷先生热文▶我与陈述的“较量”
▶忆母校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