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教材战例:为何说淞沪会战的登陆战,是现代战史里首场现代化登陆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冲天:那些抗战空军的人与事…… 

史话陈纳德与飞虎队 

漫谈911事件20周年及美国反恐战争 

9月9日,国人不该忘怀的日子: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日

上篇文章: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详说上海青帮往事

最新文集:

《寒战:长津湖战役的战略得失综述》

《寒战:长津湖战役全景战事综述》

漫说长津湖战役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上】》,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序战 · 柳潭里血战【下】》点击可阅。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1)

全景漫谈朝鲜战争的爆发、升级、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连载2)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舟山群岛战事:详说上海“二六大轰炸”始末

从朝鲜战争漫说志愿军陆军的发展

浴血河西系列:从红军东征到山城堡大捷(下)

舟山群岛战事:大榭岛之战


【全文9100余字,感谢阅读、三点一转】


上次文章,在《教材战例:为何说加里波利战役为现代战史里重要战事》里面,说起了第一次大战期间,以英国陆海军为主的协约国军队在1915年,先后两次在加里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发起登陆作战,最终惨遭失败的往事。


作为现代战史上的首例现代登陆战,英军及协约国军在加里波利战役失败,损失惨重,使得法、俄、德国等陆军大国对新出现的登陆作战既不认同,也无兴趣。


一战结束以后,法、德、苏联等陆军大国开始新一轮的以发展陆军为核心的军备竞赛。


于是,新出现的,在统一的指挥、作战体系下,以多军种、多兵种协同作战,尤其强调综合后勤保障、通讯保障、情报保障的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也就被欧洲陆军大国闲置一旁。


而就在欧洲大国忙于欧洲大陆事务,无暇顾及远东及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的时候,老牌海军大国英国,以及新崛起的军事大国美国、日本等,这侧重海洋战略,加速发展以航空母舰、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为核心的海军。


为此,美、英、日等国非常重视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


加里波利战役20多年过去以后,随着1937年中日战争、二战及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英国等国即开始在战略、战役和战术等等层面,向对手发起了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


这时,世界军事科技较一战时期飞跃极大。


随着军事电讯、航空作战、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多军种多兵种合同作战指挥体系、作战理论等等现代军事元素的发展、完善,保障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的物质条件和作战理论趋于成熟。


因而,自加里波利战役黯然落幕,两栖登陆战再现战场,被多国广泛运用于欧、亚及太平洋战场,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作战之复杂、之激烈,影响之巨大、之深远,最终,等到二战结束以后,两栖登陆作战作为现代化战争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更为世界军家所认识、认同和重视。


本文,继上篇文章介绍现代两栖登陆战之初具雏形的滥觞之战《教材战例:为何说加里波利战役为现代战史里重要战事》,继续讲述现代两栖登陆作战的发展与战史。


【写战史之辛苦,远非写汗牛充栋的卖惨、卖穷的心情文字、鸡汤文字之轻松。


这里,请读者诸君有空有闲,不妨点点点,转转转。


好哥们,请支援橡树原创。


致谢。】


淞沪会战之金山卫登陆战役,即为现代两栖登陆战成熟化用于实战的首战。


金山卫登陆战役,也称作杭州湾登陆战役,为标志着中日战争全面展开的淞沪会战的主要战役之一。


关于淞沪会战,我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以及政战、外交战、金融战、情报战等角度有过较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侧重讲述金山卫登陆战役作战始末。


淞沪会战初期的国军德械师官兵。


1937年8月13日,国军第88师一部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作战,在八字桥一线,驻上海的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第3大队进行激战,淞沪会战帷幕拉开。


战事初期,国军方面,京沪警备总司令及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集中第87、88师等2个德械师的优势兵力,以少量空军、炮兵配合作战,预备速战解决猬集上海的日军海军陆战队。


国军计划突袭、速胜以完成上海战事。随后,国军即沿长江、黄埔军等要点布防,继续围剿长江流域日军零星部队,预备反击日军登陆作战。


然而,国军势在必得发起的“先发制人”的突袭作战,却迎头撞在了日本海军早有准备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正面。


数日苦战、血战,伤亡惨重,攻击几无进展。


原来,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事停战后,驻沪日军即以虹口军营为核心,改造日人经营学校、机关、商铺等等,使之成为链接海军司令部至汇山码头的永备防御体系。


平常,日军在此储存大量武器、弹药、粮食等等作战物资,测绘、标注作战地图、射击参数。


战时,日军即以约2400余人的海军陆战队为主力,征召上海地区“与部队各处设施有关系的人员”及日本“特工人员”约800人,文职“军属工员”约1900人,其余接受训练和编组在册的“在乡军人”、“侨民志愿兵”6800人。


如此,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可调用作战兵力几近15000人。


此外,驻沪日军还得到日本海军30多艘各型战舰,以及近200架各式战机的火力支援,形成一个有着相当兵力和强大火力的作战集群。


上海近郊,淞沪会战之前正在操练的日军“侨民志愿兵”。


因而,在日军激烈顽抗之下,又兼鏖战市区,战场狭小,国军兵力火力无法展开,国军屡次进攻失效,伤亡极为惨重。


战至15日,国军第9集团军集中兵力,再向日军发起多次猛烈攻势。


其中,国军精锐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据点,第88师则冲击日军坟山阵地,几乎动摇日军防线。


然而,国军在极度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想要打破日军防御几无现实。


当时,从西安紧急调往淞沪战场参战的第36师师长宋希濂在战后回忆,“日军的防守掩体,多半是钢筋水泥加上沙包建成。我军缺乏攻坚炮火,只能逐步接近,使用手榴弹爆炸敌人据点”。


现代战争,如此拔点作战,可谓艰难至极。


于是,国军突袭作战无功,随着战事延长,淞沪会战也就出现极大变数。


战至15日,日本天皇召集军政高层召开御前会议,同意调动陆海军进军华东,扩大淞沪战事。


不过,按照当时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意见,以中日军队战力差距,日军仅需派出2个师团,即可解决上海战事。


就此,日本方面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以日本陆军第3、第11师团组建上海派遣军,与海军联合作战,支援淞沪战场。


1937年8月22日,张治中第9集团军以第87师、第88师、第36师轮番投入激战,虽然一度攻入汇山码头,几乎撕破日军海军陆战队防线。


然而,就在这时,日军上海派遣军第11师团登陆杨树浦地区、川沙镇以北的长江南岸地区,第3师团登陆吴淞镇以南约1.5公里处的铁路码头及张华浜地区。


日军第11、第3师团在外线对第9集团军形成南、北两翼的侧击态势。


就此,国军被迫终止以攻击战为主的第一阶段战事,转入第二阶段作战。


抗战时期,南线的杨树浦地区、川沙镇以北的长江南岸地区,北线的尚未城市化建设,地形平坦,多棉田旱田、公路土路,既有码头补给,又可以改造江湾跑马场为临时飞机场,特别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实施机动、作战。



松井石根及上海派遣军登陆作战大致态势图。


同时,国军发起第一阶段攻势,过于乐观战事,对日军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全无预备。


因而,等到初战不利,日军第3、第11师团投入战场,在南北两线外围发起攻势,国军防御空虚,缺乏有效反制,淞沪会战局势也就随之恶化。


淞沪会战第二阶段战事,日军以现代化陆海空强大兵力、火力,发起攻势。


与之对应,国军少有的飞机、火炮等武器消耗极大,基本以步兵为主的平面军队寸土寸血,予以抵抗。


这时,淞沪会战已经演变为现代化军队对准近代化军队的决战。


现在回望淞沪会战,可能是二十世纪所有战争里面,交战双方战力对比,有着代差和数量悬殊的会战之一。


说到这里,很多人对当时的中日军力差距确实不太清楚,以至于似乎抗战爆发之初的文化圈和现代的抗战神剧,都有人与演员们激情涌头,抛出类似“中国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日本淹了”的说法和台词。


事实上,在真实的战争里面,再多的唾沫焉能比一颗子弹更有价值?


随着日军的陆海空远程火力覆盖战场,国军方面缺乏远程火力,只能以平面化步兵防守、反击应对。连日血战激战,国军整师整团的攻势都被日军强大火力消融,数以10万计的国军将士的性命,也就此被消耗在淞沪战场。


在战略、政略和外交层面去看,国军牺牲惨重,却以步兵抵挡、滞缓了日军陆海空攻势,迫使日军再添兵力,以求速战决胜淞沪战场。


战至9月11日,日本向上海增派了3个师团进入战场。


日军得到陆海空兵力支援,于是在淞沪战场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势,战线延伸罗店、刘行、大场、闸北一线,淞沪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随着日军攻击逼近,国军背后就是上海,已经退无可退。


9月21日,国军应对日军增兵,再次调整会战部署,形成三条防线。


其一,以陈诚指挥第15、第19集团军为左翼兵团,在蕰藻浜以北万桥、罗店、广福等地区形成防线。


其二,以朱绍良替换张治中指挥第9集团军为中央兵团,在北站、江湾、庙行等地区形成防线;


其三,以张发奎指挥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兵团,部署在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以侧翼保障、策应陈诚集群、朱绍良集群作战,同时监视日军可能在南线发起的两栖登陆作战。


至此,国军在狭窄的淞沪战场,陆续投入来自广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各地的兵力超过了75个师、70余万人枪,密集部署在罗店、刘行、大场、闸北一线的淞沪会战主战场,冒着日军舰炮、航弹、重炮、坦克等猛烈的远程火力,一连数日,顽强防守,并且每日都会向着日军炮火,发起步兵冲锋予以反击。


凭借如此惨烈战法,国军以步兵防御,勉强挡住了日军陆海空攻势,其中牺牲之惨痛,可想而知。


这是一场“寸土必争、每屋必守”的血战。


攻占吴淞炮台后的日军步兵第68联队。


战至10月8日,日军向蕴藻浜发起总攻。


而他们每天清晨开始进攻,如不能突破,则下午再攻。中国军队通常于夜间后撤一二百米,利用一条条的河渠重新组织防御。


国军为了守住阵地,即在上海近郊低洼地带,依托纵横交错沟渠、村落、丘地,构筑简易堑壕、掩体,以密集兵力暴露在日军陆海空火力的覆盖、攻击之下,浴血抵抗。


日军凭借高空气球校炮,引导舰炮、重炮和空袭,每轮袭击,国军总是成营成团伤亡。不过,国军面临日军强大火力,无畏战场惨烈,每战苦撑苦耗,退却不过数百米,即再寻沟渠、村落、丘地重新构建简易工事,继续抵抗。


国军如此顽强作战,使得日军虽然凭借其强大陆海空全程火力夺得战场主动,却不得不在地面激战中与装备落后的国军对壕近战,逐寸夺地,龟速前进,十分头痛。


淞沪战场,犹如血肉磨坊。


其中,在蕰藻浜战场,国军桂系第21集团军10个步兵师,6万余将士,在仅有10余门75口径山炮掩护下,对日军发起刺刀冲锋,最为悲壮、惨烈。


是役,桂军官兵跨尸而过,向着日军舰炮、坦克、重炮、战机,发起一浪又一浪的步兵冲锋。


 当时,有人以一句话描述桂军冲锋,即为“敌人有飞机、坦克、重炮,而我们只有士兵的胸膛”。 


如此血战,不过3日,战至22日,第21集团军伤亡近4万,10个步兵师全部失去战力。


桂军最后的步兵冲锋终于彻底消融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激烈的战场也就终于沉寂下来。 


火海,到底打垮了人海。


然而,虽然国军伤亡极为惨烈,但是国军官兵在淞沪战场抵抗空前顽强,前仆后继以血肉抵挡火海,在时间与空间上,为中国争取了对日战略、政略、外交方面的主动。


这一局面,使得日本方面不得不调整战略,决定再度加强攻势,以实现其速战决胜而解决上海战事的战略目标。


日军上海派遣军方面继续压进。


战至26日,日军攻占庙行、大场、闸北等地,国军从大场、闸北一线后撤至苏州河一线,在江桥、真如、南翔、嘉定、太仓等地重新布防,预备最后决战。


这时,时间逼近1937年11月3日,九国公约国家的布鲁塞尔大会即将召开。


布鲁塞尔大会旨在调停中日战争及淞沪战事。


正在战场之外进行政略、外交激烈对抗的中日两国都很清楚,布鲁塞尔大会决意和随之而来的世界舆论,将会对中日战争及淞沪会战产生深远影响。


为此,蒋介石等国军高层虽然倾向实施总撤退,但是,在11月初,蒋介石在南翔前线召集师以上的将领会议,则清楚说明了坚持淞沪会战,于战略、政略、外交等方面,十分必要:


九国公约会议,将于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开会。


这次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作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


同样,迫于淞沪战事和布鲁塞尔大会的时间窗口,日本方面也是终于红眼。


早在10月17日,日本海军军令部次长岛田繁次郎即在海军部备忘录陈述,“上海战事的早一日成功,不但可以加速中国事变的结束,还可以对英,美,俄等国的向背,起良好的引导作用”。


为此,他提出“为了支援打开目前陆军的苦战,以保全本事变的成果,海军应尽全力协助本作战,海陆一体,来达此目的”。


如今,眼见布鲁塞尔大会开幕在即,日本鉴于国军虽然全局被动,一再后撤,但仍在江桥、真如、南翔、嘉定、太仓等地布防死守,日军发起正面攻击,绝难在数日之间攻击见效。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主要决策淞沪战事的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


于是,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日本陆军、海军高层认为,为抢在布鲁塞尔大会开幕或大会决议出台之前夺得淞沪会战胜利,应调整侵华作战主要方向由华北转向华东及上海地区,从华北、东北、本土抽调兵力,援战淞沪战场。


同时,日军陆海军商讨支援兵力投入方向认为,“上海方面就那样让它下去,是无法取得结束战局的结果的”。


因而,日本决定将新支援淞沪战场的生力军,投入到非主要战场的侧翼战场。


为此,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省明确增兵上海方案:


新派遣到上海方面的兵团,不作为给上海派遣军增派部队,而以之作为另一个军使用……


在杭州湾北岸进行登陆作战……


登陆时间定为10月30日”云云。


就此,日军以柳川平助为司令官,集中第6、第18、第114师团,以及以第5师团第9旅团为主力编成的国崎支队,建成了第10集团军。


日军预备以第10集团军与日海军舰队联合作战,在国军主力侧翼的杭州湾、金山卫方向,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对倾向于侵华战争扩大化的柳川平助而言,金山卫不仅有多条公路通往上海,有至杭州水陆交通便利,利于日军大兵团运动,从右后方包围淞沪国军,同时,日军占领金山卫,还可以迂回太湖以南,穿越苏皖相间地区,直接进攻芜湖南京


——南京会战与南京大屠杀的危机,就此无声预埋。


日军方面,作战方案一旦制定,即向金山卫地区一带派去特工,每日绘制海防要图、详细地形图。


而后,柳川平助的日军陆海军联合作战指挥部这根据这些资料,对比多年勘察结果,最终选定了杭州湾北岸海滩突出,沙质坚硬的20余个登陆地点,予以登陆作战。


相比在现代两栖登陆作战的开山之战加里波利战役,英法联军疏于备战准备,没有建成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等等问题,日军为准备这次登陆作战,即在陆海军多军种、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协调与指挥、电讯、情报、登陆器械和物资保障等方面,作了极为细致、完备的准备。


淞沪会战及金山卫登陆战役态势图。


然而这时,国军全神贯注正面战场,也缺少现代化作战经验,故而完全没有注意到日军可能发起的大规模登陆作战。


其实,以后人的冰雪聪明的上帝视角去看,纵算国军注意到日军作战,在苦撑血战正面战线之时,也无足够兵力布防杭州湾及金山卫方向。


因而,无论如何,国军都是极难应对日军发起的两栖登陆作战。


——仅此一点,即可发现国军以近代化军队抵抗日军陆海空战力之抗战之艰巨、卓越。


实力悬殊此外,国军属于金山卫防备,还有其他原因。


当时,南京国防大学和军委会进行战前调研,专门勘察杭州湾及金山卫地区,即认为杭州湾及金山卫方向,地理与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登陆作战。


此后,淞沪会战前夜,时任民国军委会常务委员,训练总监,一级陆军上将的唐生智负责主持京沪杭地区抗战计划及督导构筑江浙各线国防工事,期间,他曾亲自率队勘察金山卫一带地形。


当时,国军方面认为杭州湾及金山卫地区水浅涂广,船只难以靠岸,内陆河汊纵横,不适合大兵团登陆作战,应将反登陆设防重点转向到乍浦一线。


因而,到了淞沪会战后期,虽然国军地图上向金山卫方向部署有张发奎、刘建绪的第8、第10集团军右翼兵团,然而,实际上因为国军苦撑淞沪会战左翼、中央战场,多次调兵以后,到10月底,在金山卫左右几十公里海岸线上,仅有第63师3个步兵团,以及若干保安团部队予以警备。


就是这样的零星部队,往返监视、守备漫长防线,既少电台、电话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分属不同序列部队,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军令、军语,面临现代化的日军陆海空入侵,实属虚设。


1937年11月5日,拂晓5时,日军第10集团军在第5舰队的第8,第12、第14战队,第1、第4水雷队,第2联合航空队等战舰、战机和陆战队的掩护下,出现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的全公亭、金丝娘桥、金山嘴、柘林等处。


然而,国军这时的战区岸防部队,却仅区区2个步兵连。


如此敌我悬殊,可谓空前。战事走向,毫无悬疑。


战至6时,交战不过1小时,日舰舰炮、战机几轮炮火覆盖,国军岸防阵地即被摧毁,2个连兵力也伤亡、溃逃殆尽。


随后,日军即有2个联队和工兵在金山卫地区轻松登陆,为后续部队开辟登陆场。


这时,右翼兵团司令张发奎闻悉日军登陆,大惊之下,即调第62、78独立45旅等部前往阻击。


同时,张发奎深知金山卫失守,淞沪战场局势恶化,因而急电要求才到青浦的东北军67军,火速向松江移,组织防线,预备掩护国军撤离淞沪战场


可惜,纵算张发奎应变神速,指挥得当,却也于大局无补了。


淞沪会战自杭州湾大举入侵的日军陆、海军。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好友。祝好冬安。


当时,国军装备简陋,既无汽车等运输工具,更缺通讯设备器材,各部来自不同地区,编制杂乱,隶属不同战斗序列,彼此军令、军语、密码各不相同,无法统一指挥,因而得到张发奎命令,要应急迎战现代化的日军海陆空血战,都是反映迟缓。


也就在国军各部迟迟而动期间,日军分路而进,以一路由金山卫经张堰、松隐、进攻松江。


一路,则由潘泾镇经亭林、叶榭进攻闵行。


其中,日军动作极快的第18师团已突进至亭林镇、松隐镇一线,国崎支队则已抢占了金山县城。


战至1937年11月8日,日军不仅几无悬念完成了金山卫登陆行动,还顺势在国军右翼空虚地区实施纵深穿插。至此,日军方面正式将松井石根上海派遣军和柳川平助第10集团军编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对上海守军迅速形成合围态势。


这时,国军在淞沪战场处境危险,再战无益,因而,开始从上海实施总撤退。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地区,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自上海派遣军参战,在杨树浦、川沙、吴淞、宝山等地区的长江水域,发起多次战役级别的两栖登陆战,此后,在淞沪会战最后阶段,日军为打破战场僵局,凭借其国力、战力优势,迂回杭州湾实施金山卫登陆,实为日军战略决胜淞沪会战的杀手锏。


金山卫登陆战不过三日,中国军队即在淞沪战场全面陷入险境,被迫全军撤退。日军因而占领上海,取得了淞沪会战的全胜。


相比现代战史上首例现代登陆战加里波利战役遭遇失败而言,淞沪会战及金山卫两栖登陆作战实为战史上首例成熟、成型和成功的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


是役,虽然日军面临对手为战力弱小,装备简陋的国军,看似作战轻松取胜。


但是,日军在这次作战中实施多军种、多兵种的大兵团、大舰队的协同作战,并且取得战役胜利,高度体现了日军陆、海军的战争思想、装备与战争能力等等,在1937年时期,确属世界顶尖水平。


每次写起淞沪会战,我的脑海总会浮现一副战士奋勇血战,面对日军陆海空强大火力退无可退,只得于绝望之中再望一眼背后的霓虹璀璨的上海,最后无声端起步枪向着炮火冲锋而去的画面。


我想克制住情绪尽量写一篇平淡的、侧重军事论著的文章。


然而,此刻,我在凝神怅望窗外夜空,便会情不由己念想起我读史、写史经常了解的、变得熟悉起来的那些浴血淞沪,为国家族群而陨落的那些少为人知的名字。


旧报纸上的日军登陆金山卫照片。


我听得熟悉那段历史的前辈、朋友们无限唏嘘,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死于那场战事。


他们在我看来,都属中国的英雄,极为不凡,值得纪念……


黄梅兴中将,第88师第264旅旅长,于淞沪会战爆发次日临阵指挥,不幸中弹殉国。与他一起殉国的还有参谋主任邓洸中校,通讯排官兵30余人。


蔡炳炎中将,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在罗店血战中亲率部队火线突击,中弹牺牲。


路景荣少将,国军第98师583团团长,师参谋长。1937年9月10日,于月浦激战殉国。 


杨杰少将,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顾家宅激战中前临一线指挥作战,中弹殉国。


庞汉祯少将,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1937年10月18日在陈家行前线指挥战斗,被日军重炮袭击,不幸殉国。


秦霖中将,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秦霖将军亲率部队反击作战,被日军被日军重炮袭击,不幸殉国


朱耀华中将,张辉瓒内侄,国军第78军第18师师长,1937年10月25日,大场阵地失守,悲愤自戕。


官惠民少将,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防御战被日军炮袭,殉国。


刘启文少将,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1937年11月8日,在石湖荡反击战中率队出击,于近战肉搏中牺牲。


吴克仁中将,国军第67军军长,所辖107、108师为原东北军主力,是淞沪会战最后进入战场部队。


金山卫登陆战期间,吴克仁将军率部防御松江掩护淞沪战场国军总撤退,1937年11月9吴克仁将军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袭击,中弹牺牲。


他是淞沪会战殉国的级别最高的国军将领。


吴桐岗少将,吴克仁将军的国军第67军参谋长,于松江守备战殉国。


邓玉琢少将,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松江守备战殉国


朱之荣少将,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松江守备战殉国


李伯蛟少将,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在上海金山卫守备战殉国。


吴继光中将,国军第58师第174旅旅长,1937年11月11日,在白鹤港与日军激战殉国。


……


谨祝诸君冬安、顺心。


2021年11月13日,橡树,书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