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 修身诗课28

莫砺锋 程门问学 2022-07-15


今日主题词顺生  


朗读 | 深蓝浅蓝



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晋·陶渊明《形影神》之《神释》



傅抱石《还庄图》


《形影神》三首诗,集中表达了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在诗序中,陶渊明表明他的写作意图是对那些“营营以惜生”的人的批判。批判的对象,一般认为是当时流行的佛教“形尽神不灭”和道教“长生久视”的观念,也有人认为是玄学纵欲贪生的观念。


诗歌假设形、影、神三者,分别指代形体、影子和精神,互相对答,“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形”代表贪生畏死、及时行乐的一类人。他们感慨于生命之无常,而道教的神仙术又不可靠,于是“得酒莫苟辞”,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消磨生涯。“影”代表主张名教,追求”立善遗爱”、声名长存的一类人。这些人认为肉体的长生是虚妄的,而精神的永存则可以期待。他们把身后的荣名看作是精神的寄托和生命的延续,渴望有限的生命凭借荣名而永垂不朽。“形”、“影”两者的生活态度不同,但其实都害怕生命消逝,面临同样的痛苦。


“神”代表诗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死是生命之必然,像三皇那样的圣人、彭祖那样的寿星尚且不能免于一死,普通人又怎能例外?在必死这点上,"神”跟“形”、“影”没有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于怎样“生”。“形”以珍惜生命为名,纵欲沉湎,实际是戕害生命,这固然不足取;“影”为求荣名而行善,动机是利己而非利他的,那么谁会赞美你?谁又会传扬你的名声?因此“影”所热衷的精神不朽也不值得向往。过多地考虑“生”的问题,积忧成疾,反而容易伤身害生。陶渊明认为,正确的养生之道应当是“委运自然”。他借“神”之口解释“委运”,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大化”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纵浪”其间,就是要顺遂自然之理。自然之理本非人力所能穷尽,生命的始终升沉,也并非人力所能改变,与其忧生畏死,不如逆来顺受,听其自然。


陶渊明的这种人生观将生命和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生命的快乐。它的哲学渊源来自庄子,而陶渊明隐居自适的生活实践为它作出了生动的注解:“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賦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何疑!”(《归去来辞》)沉重浮生因此多了一重乐观,一重旷达。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党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


【往期回顾】

01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02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0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0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05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 06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 07 身贵心弥下,功多口不言 | 08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09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 | 10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 11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 12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 | 13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 14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 15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 16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 17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1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 | 20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21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 22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 23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 24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 2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26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 27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上期打卡精选】


“程门问学”新开“修身诗课”栏目

与你一起品读古诗词中的格言警句

欢迎留言打卡,参与互动

不定期送出学术大家签名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