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迷恋“广义相对论”的但丁研究学者

雅各布布莱克斯利 百科诗派 2020-01-27


(摄于利兹大学教学楼外)

雅各布·布莱克斯利(Jacob Blakesley):

利兹大学世界文学史学术研究员,“利兹大学但丁研究中心”负责人之一。著有多部诗歌翻译专著,包括《意大利现代诗人:不可能卷帙之译者》(多伦多大学出版社,2014)及《诗歌翻译的社会学途径:现代欧洲诗歌翻译家》 (Routledge, 2018)。资深诗歌及小说翻译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会文学翻译津贴,负责意大利先锋诗人Edoardo Sanguineti作品翻译项目。诗作收录于近期出版的《Verse Matters》年鉴(Valley Press, 2017)。


 

空间位移的发生是循序渐进的

首先我们头顶的空气团块

将我们的身体嵌入夹钳

然后我们被压进一束束粗绳

我们的存在仿佛从未被如此逼仄

呼吸最开始是缓慢的  

喉咙闭拢,干燥如燃尽的木柴

心脏跳过圣维特斯舞蹈中的好几拍[2]


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可治愈的境况

这种情形,固然,对人类来说并不陌生

“死亡的恐惧”[2] 并不是唯一的因由

虽然它是外语

 

即使是伽利略、哥白尼

或《天文学大成》[3] 那位声名赫奕的作者

也不曾感知到世界如此旋转

 

愤世者指向水星

它旋转的速度远超过

我们夜晚的探戈

 

我们会很乐意回答他们的机智之语

当我们清清嗓子

而天空重新闪烁着它的反光

 

我们的日光,是一种类同于诗的仿制品

但柏拉图的比喻有误  

因为太阳滋养整个世界

而诗歌激越的只是人的灵魂

 

[1] 圣维特斯舞蹈:在1518年的一个夏天,在古罗马斯特拉斯堡(法国),当时一名叫Troffea的太太开始在街上疯狂地跳舞。 这一天变成了夜晚,夜晚变成了早晨,她还在跳舞。 在一个星期内,其他34人加入了她,他们仿佛拥有一样的跳舞,没有停止,没有明显的理由。 而在一个月内,舞蹈家的人数已经达到四百人,主要是女性。随着舞蹈传染病情况的恶化,有关贵族寻求当地医生的建议,排除了占星术和超自然原因,而宣布这个传染病是由“热血”造成的“天然疾病”。但是,当局鼓励更多的跳舞,决定打开两个市政厅,一个粮食市场,甚至建造一个木制舞台,而不是处方出血。 当局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在夜晚和晚上不断跳舞的情况下,舞者才能康复。 为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当局甚至让音乐家付出了努力来保持痛苦的动作。后来舞蹈家们情况越来越糟,许多人由于疲惫,中风或心脏病发作而生病或死亡。这个古怪的事件直到九月都没有结束,当时舞蹈家们被赶到山顶神社去祷告。又被称为“圣维特斯舞蹈瘟疫”或“圣维特斯舞蹈症”。

[2] Timor Mortis Conturbat Me:这句拉丁名言的意思是,死亡的恐惧困扰着我,最初起源于天主教圣歌《Office of the Dead》:“Peccantem me quotidie, et non poenitentem, timor mortis conturbat me. Quia in inferno nulla est redemptio, miserere mei, Deus, et salva me. Sinning daily, and not repenting, the fear of death disturbs me. For there is no redemption in Hell, have mercy on me, o God, and save me.”15世纪末诗人威廉•邓巴(William Dunbar)的诗《Lament for the Makaris》曾引用过。Kenneth Rexroth在1966年的诗《Thou Shalt Not Kill》中也曾引用。

[3] 《天文学大成》(Almagest):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Ptolemy)在西元140年前后编纂的天文学和数学百科全书。在17世纪初以前一直是阿拉伯和欧洲天文学家的基本指南。该书阿拉伯文原名意为《至大》,其他名称还有《伟大论文》、《大天文学家》、《数学文集》等;827年被译成阿拉伯文,12世纪后半叶又从阿拉伯文转译成拉丁文。

 

(殷晓媛 译)


附原文:

The law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e displacement of space occurs gradually.

First the block of air above our heads

Pushes our body into a vise.

Then we are pressed into a thick skein,

Our existence never seemed so tightly pressed.

Breath comes slowly and in starts.  

The throat closes, dry as dead firewood.

The heart skips several beats in a St. Vitus’ dance.


In any case, it is a curable condition.

The condition, to be sure, is nothing strange to man.

Yet timor mortis is not the sole cause,

Though in a foreign tongue.

 

Not even Galileo or Copernicus

Or the renowned author of the Almagest

Ever felt the the world spin so.

 

The cynics will point to Mercury,

Which revolves at a rate far surpassing

Our nocturnal tango.

 

We will be content to answer their ripostes, 

when our throat clears up, and

the sky glitters again with its reflected light.

 

Our sunlight, an imitation as much as any poem’s.

But Plato erred in his analogy.  

For the Sun nourishes the world,

whereas poetry fires only the soul of man.




 

低语

淹没于

轰隆转动

听不到

野猪的喟叹

刺痛的

箭矢

扑闪的

火焰

骑在浪尖上的

死亡

并不在此地

所有发音

都被剪掉

只有倒空的

寂静

叮当作响

 

[1] 安德烈·赞佐托(Andrea Zanzotto): 1921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内托大区特雷维索市附近的小城皮艾维,2011年10月18日去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第四代诗人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赞佐托1942年毕业于帕多瓦大学文学系,并由此开始执教生涯。他是意大利电影导演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密友。赞佐托在1987年获得意大利费尔特里内利奖金,2005年又获得了德国荷尔德林奖。赞佐托青年时期开始诗歌文学创作,1950年他参加了圣·巴比拉诗歌奖竞技赛,这次经历对他的诗学人生有着深远的开创性影响。圣·巴比拉诗歌奖竞技赛的评委团由当时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巨匠诗人组成,包括翁加莱蒂、蒙塔莱、夸西莫多、赛莱尼等,在这次诗歌赛中,赞佐托获得诗文一等奖。次年,他将此次获奖的作品结集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颠沛流离的亲身经历,引发了关注民生的赞佐托强烈的文化社会沉思与诘问,这在其诗文中均可窥见一斑。二战后,赞佐托遂携家人移民至瑞士,后来几经辗转,又移民法国。在这段移居他乡的岁月里,诗人深切怀念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于是,故土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深深嵌在诗人诗作中的情愫与永恒的基调。赞佐托的诗不仅是对“奥斯维辛”的一种反映,他忠实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殷晓媛 译)


附原文:

After Andrea Zanzotto

 

The whisper-

ing, within,

the grind-

ing, without,

the boar’s lament,

the sting-

ing arrow,

the flash-

ing fire,

death rid-

ing the wave,

absenc-

ing, shorn

of pronounc-

ing, empty-

ing silence,

ringing.

 


 

一圈圈百合花,在休止风中旋绕成阵列

一滴滴雨被缝在

暮晚之光的紫色花冠之上

 

在这悸动之夜我对自己说:,

瞧她!《la Notte》[1]

吮吸这简陋之雨,和埋葬在潮湿泥土中的 

人类的气息

在这毫无知觉的大地上,轻拍或重击都不可能

唤醒包裹着受洗遗骨的皮囊 

黄昏的莹白辉光被净化 

超离声响与言语之外

 

近处的蟋蟀在低语

这些生物中奇妙的微小者

它们水银般的心脏 

跳动直至荣耀的死亡

 

拾起一些卵石

我用指关节

比较它们的硬度

外观与质地

它们是干燥无汁的

唯一的汁液是不可分割的

世上的盐

我与它们有何关联?

或者,它们与我有何联系?

如果我将其中一颗抛向浮沫包裹的大海

波浪将一手炮制它的消失

海底微微弯曲欢迎它

就像发丝在微风中闪耀

掠过一只戴手套的手或一张光滑的面庞

 

星辰列车到来又踏上归程

夜晚仿佛装满

散发磷光的西瓜籽 

它们在火焰中炸裂

 

但我感到寒冷,回到我的房子

作为一个孤独的陌生人

寒彻骨髓

 

[1] 《夜》是意大利、法国联合制片的122分钟爱情影片。该片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让娜·莫罗、莫尼卡·维蒂等主演,于1961年1月24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讲述了作家吉奥瓦尼·庞塔诺与妻子去医院看望临终好友、在病房内的偷情、参加新书发布会、漫无目的街头游走、目睹打架、参加宴会,在新的一天来临之时,妻子突然说已不再爱他的故事。


(殷晓媛 译) 


附原文:

Cosmology

 

Circles of lilies, circling in the becalmed wind,

drops of rain stitched to corollas violet

in evening light.

 

I think quietly to myself in the throbbing night,

regard her, la notte,

suck in the spartan rain, the scents

of the human buried in moistened earth.

Neither tapping nor pounding on senseless ground

will wake up a sack of christened bones,

white sheen on dusk, purified 

beyond sound, beyond word.

 

A conversation of crickets near by.

Miraculous tiniest of creatures,

their quicksilver hearts 

beat themselves to a glorious death.

 

Picking up a few pebbles,

I compare their firmness,

their presence, their essence,

with my finger-bones.

They are juiceless.

Their very sap is the indivisible

salt of the earth.

What have I to do with them?

Or better, what have they to do with me?

If I were to throw one into the foam-crusted sea,

the wave would consummate its disappearance,

the very ocean floor would bend in greeting,

as hair sparkling in a breeze

grazes a gloved hand or smooth face.

 

The star-trains arrive and depart,

the night is full of watermelon

seeds phosphorescing, 

exploding in flame.

 

But I am cold, and return to my house,

a stranger, alone,

iced to the bone. 


 


本作品由作者独家授权、殷晓媛首译,未经本公众号书面同意,原文/译文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形式使用。作者及译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译者简介:

殷晓媛:“百科诗派”创始人、智库型长诗作者、“泛性别主义”写作首倡者、中、日、英、法、德多语言写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代表作有11000行长诗“前沿三部曲”、六万行结构主义长诗“风能玫瑰”等。出版有第四部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它们曾从卓尔金历中掠过》、《前沿三部曲》、《播云剂》(百科诗派创派10周年年鉴系列)及多部译著,最近一部为2018年8月纽约New Feral出版社出版的《成为一条河流》(Bill Wolak著),著作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爱尔兰、新西兰等国一百余家国家图书馆、世界顶级名校图书馆和大使馆大规模收藏。主持“2018人工智能纸魔方”(六国语版)视觉设计+行为艺术项目,所发起“百科之友主题跨界创作工坊”创作出各类综合文本、摄影、绘画、装置、音乐、对联、朗诵、书法作品一百二十余件。曾授权其独家翻译诗歌的包括美国、瑞典、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根廷、印度、日本、古巴、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的50余位国际诗人。2018年独自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包括全程徒步登顶泰山。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采编部部长T.V.彼得鲁先科将百科诗派著作誉为“横贯当代中国诗坛的百科诗学主义之强流”,多米尼加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部部长Glennys Reyes Tapia则称之为“博大文化代表、书志编纂研究瑰宝”。


延伸阅读:

忍术与挪移: 江湖盛传Admin一夜剑斩六国语!

阿根廷律师诗人Fabiola:为了西译《量子漫步》恶补两月弦理论


殷晓媛“独家授权译介”系列:

格伦·菲利普斯 ▍“茴香豆”,或《希望是满月》

费德里科 ▍逝者将被安顿在等待的烈焰之中

加布里埃尔·查维兹·卡萨佐拉 ▍当一条螺旋线证实着美的流逝

丹尼尔•卡拉布雷斯:《燃气管道》 ▍“我们只差一个抽着烟走进来的陌生人”

澳大利亚植物学家诗人:泰国集市上那些“骇人听闻”的食物

【哥伦比亚】费德里科·迪亚兹-格拉纳多斯 ▍在我坟墓里放上一件救生衣吧

【阿根廷】金刚鹦鹉的假面 contra 康定斯基的长裙

反战之诗:雷斯角满潮时分 ▍查尔斯•伯恩斯坦

美国桂冠诗人丽塔•达夫 ▍《贝多芬召来他的誊录员》

毕业于哈佛哲学系的他,写出了APP大数据版《太阳照常升起》

一位美国博物学家的万物之殇[上]

一位美国博物学家的万物之殇[下]

北美哥特组诗

赫尔曼•比弗斯 □ 黑皮肤并不是未来主流色

最初的光 □ 莎拉•科比特 

斯坦福教授伊梵•博兰 □ 她为灾难深重的爱尔兰眼含热泪

一位拉丁裔国际诗人的锦城情结

伊丽莎白•梅茨格 □ 饿死那群野马(外四首) 

传奇“斜杠艺术家”Eileen Myles的朋克之诗

那总萦绕在侧的并非悲伤(外一首) [美] 菲利普•洛佩特

你必须知晓与芬芳、晨露、雨滴、雪花对应的代码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诗四首 

从“陌域守望者”到“雅典卫城唇彩”

宛如雪花被风吹入锁孔(外四首) [美] 比尔•沃拉克

一位75岁诗人的粒子物理深空视场 □ 创世纪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

像一张CD(外三首) [日本]星野真辉 

与曾孙语:奈米西斯福音书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

王鹫(外一首) [英]帕斯卡尔•葩蒂

 [古巴]亚瑟夫•阿南达•卡尔德隆《金属之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