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上半年,国内新闻传播学界都在研究什么

肖一凉介 肖一凉介 2022-03-19

2020年无疑是极其特殊的一年。

在过去的这半年里,关于“新冠肺炎”的研究在医学界数见不鲜,而再拓宽一下视域,可以发现,整个学界也都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探寻新闻传播学界在今年上半年聚焦于哪些议题,我们特意选取了新传学界公认的学术影响力靠前的四份期刊作为研究对象。
它们分别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现代传播》、复旦大学主办的《新闻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新闻界》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
这四份刊物均已被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俗称“新闻传播学四大刊”(以下简称“四大刊”)。

肖一数说从四大刊今年上半年所发论文的数量、研究层次、基金项目、作者、主题以及关键词等要素进行切入,旨在洞悉新闻传播学界今年的研究动态。


今年上半年,期刊仍稳定发行


为便于比对,肖一数说以半年为时间单位,对近三年四大刊发文数量进行了统计。
我们发现今年上半年发文总数与去年上半年相近,总体呈现出一个稳定的趋势

而具体来看,除了《现代传播》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发文数量,其余三份刊物总体相近,这也与不同期刊对于刊稿数量的要求有关。

今年上半年,四大刊共计发文339篇




其中,《现代传播》遥遥领先,共刊文204篇,平均每期34篇,而《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及《新闻与传播研究》分别为79、52及42篇,平均每期分别13、8和7篇。

新闻传播学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关研究论文也多属于此方面的研究。339篇论文在研究层次上几乎都属于基础性的研究,且以社会科学类的研究为主。

在研究基金项目上,仍以国家社科基金为主,占比54%,随其后的则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也都是国家级别的,这也反映了四大刊收录的论文主要都是高层次基金项目所支撑的


例如《国际新闻界》所刊发的两篇综述类文献《2019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和《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都是属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管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研究集中在北京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表现亮眼


肖一数说对339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属机构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些作者来自国内306所不同的机构。
其中,来自北京的机构数一马当先,有124所,占比40.8%,而居于二三位的则是上海和广东,分别有39和22所科研机构。

依据教育部和北京市企业管理咨询中心网络部的数据,北京市目前共有64所本科高校和100所科研院所,而且其中有大量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研究机构。

除了北京,上海和广东的研究机构虽相对较少,但仍与国内绝大部分地区拉开了差距,这说明了学术研究成果与地区的高校机构数量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息息相关

就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具体来看,几乎都以高校为主,仅有一所研究所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高居榜首,所发论文共计51篇,随后则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为27和22篇。
我们对发表论文数在1篇以上的作者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共有40位论文作者。

其中,37位作者发表论文2篇,余下3位发表了3篇,它们分别是喻国明、陈昌凤和刘海龙。这三位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传学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议题

社交媒体研究经久不衰


339篇论文中,有233篇属于新闻传播学,占比68.7%,其它还涉及到了影视、社会、政治等39个学科,总体上呈现出了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
为了分析结果更具准确性,肖一数说提取了339篇论文中,作者自行提炼归纳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的议题讨论甚多,这与近些年新技术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的巨大冲击有关。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议题属于今年新增议题,由于期刊从审稿到出版具有一定周期,所以关于此重大议题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形象传播等议题的更多论文,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社群化传播」这一关键词也很值得关注。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人类社会传播形态已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当下网络用户的社群化、圈层化生存现象愈加突出,与之相关的研究也是不断增多。

同直接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关键词不同,「隐私」一词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其实「短视频」、「算法」以及「信息茧房」等关键词都与隐私一词紧密相关。数据对用户信息的获取及画像,再到个性化分发等一系列步骤都在威胁着用户的隐私权。

媒介哲学」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属于热度相对较低的方向,但在新传研究中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哲学方面的诸多理念内核,而且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也加大了对学生文史哲一类基础知识的教育。例如今年推出重磅改革的中国传媒大学,就将此要求彻底灌输到了从研究生招生到培养等流程
‍为了进一步了回答“上半年四大刊论文聚焦于哪些议题”之问,肖一数说对339篇论文进行了具体的内容分析。

从论文主题来讲,研究热度第一位的是「人工智能」,随之则是「社交媒体」和「媒介融合」。

人工智能在最近几年势头很猛,机器人写作、大数据画像、算法分发等新技术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今年疫情高发期间,信息流的密度和速度都十分惊人,在此之下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人工智能借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数据用来进行事实核查,机器人写作快速更新疫情信息,新华社在两会期间也推出了全球首位3D AI合成主播......
在上半年四大刊中,《国际新闻界》第5期的《传播中的离身与具身: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认知交互》,通过认知科学的理论探讨了优化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可能进路。

《新闻大学》第3期的《价值共创与协同创新:基于智媒时代价值平台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也从价值平台网络探讨了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而《现代传播》第5期的《数据驱动下广告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还从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出发,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分析了数据向智能演进的逻辑

社交媒体」和「媒介融合」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层出不穷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新传学界。

同样是在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国人宅居在家,网络成为了他们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接口,于是诸如慢直播、VR/AR新闻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迎来了爆发式的用户增长。

例如,《新闻大学》第5期刊发的《抖音观看情境下的用户自我认识研究》就分析了抖音营造的观看情境以及用户在此情境中的自我认识的发展。

而《现代传播》第1期的《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基于当下技术创新驱动电视媒体向融合媒体加速转型的背景,提出了媒体转型时期的电视人需要作出抉择和思考进路的四大方面。

在热度前三的议题之外,「风险传播」、「危机传播」、「对外传播」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等议题也被广泛讨论,总体契合了今年的社会环境。

如《新闻大学》第3期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感知和风险传播模型研究——兼论疫情严重程度的调节作用》就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危机为例,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研究公众的风险感知、风险传播行为的特点,以及疫情严重程度对上述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下载量前20的论文都在叙述什么


为了进一步探寻上半年新传学界的研究热点,我们选取了截至目前“下载量居于前20”的论文具体分析。

下载量第一的论文是学者苏涛和彭兰的《热点与趋势: 技术逻辑导向下的媒介生态变革——2019年新媒体研究述评》,下载量达到了5560次。
下载量第二和第三的是《2019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和《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下载量分别为3983次和3289次。
这三篇论文都是综述类文献,系对2019年学界研究的总结和回顾,属于基于整个学科的整体性研究类论文。
而剩余的的17篇论文也均在1500次以上,其中有6篇论文都对「社交媒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3篇论文直接讨论了「新冠肺炎」的议题;3篇论文重点关注「话语表达与分析」;还有一些论文对「春晚」、「5G」以及「短视频」等热点内容进行了研究。

20篇论文在四大刊中所占比例各异,其中,有11篇论文均来自《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和《新闻大学》各有7篇和2篇,无一来自《新闻与传播研究》。

我们还对论文作者进行了分析,发现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最多,均有4位,其余的除了清华大学有两位以外,云南民族大学、复旦大学等14所院校或科研机构都均有1位作者。

在这些作者中,独立作者仅有5篇,分别是彭兰、廖祥忠、谢卓潇、尹连根和王天娇,而剩余15篇论文都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

‍‍为了具体分析这20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我们提取了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呈现。
其中,「社交媒体」出现频次最高,在6次以上,这也是上半年四大刊大部分论文都在研究的主题。

20篇论文中,有3篇都直接涉及到了「新冠肺炎」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孙少晶等人的《新冠肺炎疫情语境中多元媒介的微博话语表达》  更是将社交媒体和新冠肺炎结合进行了研究。  

其它的关键词,如「媒体融合」、「媒介记忆」、「历史回顾」等都与上半年新传学界所研究的主题总体相符。


结论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肖一数说对于上半年四大刊所发论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论文数量和质量两手抓,研究状态保持稳定。四大刊在今年上半年所刊发的论文一如往常地保持了较高水准,学界高水平学者的成果居多。

(2)学科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新闻传播学近些年来一直在尝试有益的改革,总体上更强调和政治、经济、信息工程等学科的融合研究,今年上半年四大刊的论文依然突出了这一趋势。

(3)新闻传播研究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严重往京沪等地倾斜。从339篇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就能看出,北京地区成果倍出,而一些中西部地区甚至无一产出,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教育、经济资源的不平衡,中西部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发展困境。

(4)学界的议题敏感程度很高,注重对于时下热点进行结合研究。上半年的研究重点以去年下旬和今年上旬的时事为主,从“澳门回归二十年”,到“特殊的春晚”,再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学界都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而对于一些近来方兴未艾的研究热点,如“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也保持着良好的敏感度。

(5)整体氛围突破了死板的学理化,更多探讨与业界的融合之道,但对新闻史的研究相形见绌。上半年的四大刊论文大多聚焦于业界前沿,重点探索理论和业务的结合,实践性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与此相对的则是缺乏对新闻史学的研究,在此方面也并未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

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肖一数说的此项研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研究涉及的时间范围较短,故我们仅用「下载量」而不是「被引次数」来衡量热度较高的论文。

(2)由于时间跨度小,发表时间较近的论文在内容分析中处于相对“劣势”,尤其是在下载量的统计中。

(3)由于篇幅和版面限制,我们在制作数据图表时,部分配图并未呈现所有数据,例如「论文作者」这一数据。

(4)文章整体采用「图表+叙述」的方式,尽量做到有理有据,客观可信,如若存在表达有失偏僻之处,欢迎指正。


END




策划统筹:肖一   数据采集:肖一
数据分析:肖一   数据可视:肖一
文稿撰写:肖一   版面编辑:肖一

—福利时间—
将此文转发到朋友圈并保留2小时以上,即可获得四大刊上半年论文集锦」,我们还为不同类型的读者准备了不同版本的资料(1)对于「普通读者」,我们按照期刊类别对上半年四大刊论文进行了打包整理‍。👉 在后台发送:朋友圈截图+关键词「四大刊」即可获取;(2)对于「考研读者」,我们按照作者所属院校对上半年四大刊论文进行了分类整理。例如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20所院校的学者或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这可能与这些院校今年的考研真题或复试内容会有所关联。👉 在后台发送:朋友圈截图+关键词「四大刊院校」即可获取。(注:两份资料也可以同时获取哦)


—添加星标—
—往期精选—


杂谈
| Tik Tok之死 | 杨丽萍争议 | B站《后浪》
| 罗志祥性丑闻  | 青春有你2 | 罗永浩直播 | 

| N号房调查报道 | 霉霉侃爷录音曝光 | 詹青云被骂 | 

干货
| 中传改革 | 英语方法经 | 专业课经验贴 | 
19爆文复盘 | 娱乐向短视频 | 诗词话新传 |
数说

普利策新闻奖 | 高管被控性侵案 | 乘风破浪的姐姐 | 

中国传媒大学 | 高考作弊案件 |

策划
疫情下的毕业生 | 考研回忆录 |
寻真
蒙牛伊利传闻 |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现在还可以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