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木心谈木心》之《后记》——私房话里的私房话

陈丹青 塔中之塔 2023-07-26


2012年底,《文学回忆录》发排在即,我瞒着读者,擅自从全书中扣留九讲,计两万余字。三年过去了,今天,这部分文字成书面世,总算还原了《文学回忆录》全貌,但因此与母本上下册分离,成为单独的书。


也好。以下我来交代此事的原委——先要告白的实情是:返回八十年代,这份“课业”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


初读他的书,谁都感到这个人与我辈熟悉的大陆文学,毫不相似,毫不相干。怎么回事呢?!我相信初遇木心的人都愿知道他的写作的来历,以我们的浅陋无学,反倒没人起念,说:木心,讲讲世界文学史吧。



大家只是围着他——有时就像那幅照片的场景,团坐在地板上——听他谈论各种话题。一惊一乍地听着,间或发问:你怎会想到这样写,这样地遣词造句呢?


木心略一沉吟,于是讲。譬如《遗狂篇》的某句古语作何解释,《哥伦比亚的倒影》究竟意指什么,《童年随之而去》的结尾为什么那样地来一下子……几回听过,众人似乎开了窍,同时,更糊涂了。当李全武、金高、章学林、曹立伟几位恳请老先生以讲课的方式定期谈论自己的写作,他却断然说道:


那怎么可以!


总归是在1988年底吧,实在记不清经由怎样一番商量,翌年初,木心开讲了。最近问章学林,他也忘了详细,但他确认木心说过:“零零碎碎讲,没用的,你们要补课,要补整个文学史,中国的,西方的,各国的文学都要知道。”众人好兴奋,可比得了意外的允诺,更大的礼物。之后,承李、章二位“校长”全程操办,这伙乌合之众开始了为时五年的漫长听课。


1993年,文学史讲席进入第四个年头,话题渐入所谓现代文学。其时众人与老师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样一来,旧话重提,我们又要他谈谈自己的写作、自己的文章。3月间,木心终于同意了,拟定前半堂课仍讲现代文学,后半堂课,则由大家任选一篇他的作品,听他夫子自道。查阅笔记,头一回讲述是3月7日,末一回是9月11日,共九讲。之后,木心继续全时谈论现代文学,直到1994年元月的最后一课。


2012年,我将五本听课笔记录入电脑,一路抄到这部分,不禁自笑了,历历想起容光焕发的木心。我与他厮混久,这得意的神采再熟悉不过,但在讲席上,他的话语变得略略正式,又如师傅教拳经,蛮乐意讲,又不多讲,听来苍老而平然。


那是他平生唯一一次对着人众,豁出去,滔滔不绝,但以木心的做派,话头进入所谓“私房话”,他总会找个潇洒而带玄机的说法,用关照的语气,交代下来:


我讲自己的书,不是骄傲,不是谦虚。我们两三知己,可以这样讲讲。


麻烦来了——唉,木心扔给我多少麻烦啊——《文学回忆录》数十万言,可以说都是他的“私房话”,这九堂课,更是私房话里的私房话。现在临到出版,这部分文字也发布,是否合适?


“私房话”一语,固然是木心调皮,可作修辞解,但他有他的理由,且涵义多端,此处仅表其一:通常的文学史著述者未必是作家,而木心是,所以他的话,先已说到:


在学堂、学府,能不能这样做?


我们才不管那些,巴不得木心毫无顾忌,放开说。麻烦是在下一句:


要看怎么做。


他怎么做呢,诸位在本书中看到了。可是三年前拟定出版《文学回忆录》之际,“要看怎么做”便成了我的事情——木心生前不同意我的五本笔记对外公开。


他去世后,“私房话”语境终告消失,新的,令我茫然失措的状况出现了:他的大量遗稿,理论上,都是有待面世的文本,那是他的读者殷切期待的事——哪怕不过数十人、数百人——出版《文学回忆录》,我能做主,可是夫子自道的这部分,委实令我难煞。难在哪里呢?


传出去,木心讲自己的书,老王卖瓜,自赏自夸。所以要讲清楚——传出去,也要传清楚。


是的,他自己当场“讲清楚”了,二十多年后,我该怎么“传”法?怎样地才算“传清楚”?



2006年初,木心作品的大陆版面世了,零零星星的美誉、好意、热心语,夹着各种酸话、冷话、风凉话,陆陆续续传过来。我久在泥沼,受之无妨,但那几年老人尚在世,他开罪了谁吗?


2011年冬,木心死。2012年秋,《文学回忆录》全部录入,重读他以上这些话,我心想:这污浊的空间,“传”得“清楚”吗?而当年的木心居然相信“传清楚”了,便是善道,便得太平。


老头子还是太天真。纽约听的课,北京出的书,世道一变,语境大异,我得“学坏”才行。诚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一横心,将这部分文字全部剔除了。


然而新的麻烦,须得收拾:全书九十多课抽去两万多字,便有九堂课的内容骤然减半(其中,两堂课全时讲述木心的作品)。为了版面的齐整均衡,我还得煞费苦心,将九堂课上半节谈论的内容(萨特呀、加缪呀、新小说派呀)挪移、衔接、拼合,既经压缩,课目的数序也随之篡改而减少。诸位明鉴:《文学回忆录》下册,便是这样地被我挖去一块,哪位读者的法眼,看出来么?


此即木心留下的麻烦,也是我自找的麻烦——以上交代,亦属小小的麻烦。


我从木心学到什么?其一,是他念兹在兹的“耐心”,虽则跟他比,我还是性急。当初,他延宕四年方始谈论自己;如今,我静观三载这才公布他的夫子自道。老头子知道了,什么表情呢?我真希望他一机灵,说:“倒也是个办法。”但这办法并非“传清楚”,而是,索性抹掉它、存起来、等着瞧。


我等到什么、瞧见什么呢?很简单:感谢读者。


迄今我不确知多少人读过《文学回忆录》,多少人果真爱读而受益:这不是我能估测、我该评断之事。然而风中仿佛自有消息,三年过去了,近时我忽而对自己说:行了。这份私房话的私房话,可以传出去了。年初编辑第三期木心纪念专号,我摘出听他讲述《九月初九》的笔录,作为开篇,“以飨读者”,随即和责编曹凌志君达成共识:过了年,出版这本书。


我的心事放下了。有谁经手过这等个案么?木心的顾忌、处境,长久影响了我,以至临事多虑,留一手:这是何苦呢?所幸木心讲了他要讲的,我传了我能传的,此刻想想,还是因为读者——包括时间。


诸位,我不想夸张《文学回忆录》的影响。如今的书市与讯息场,一本书、一席话,能改变读者吗?难说。而读者却能改变作者的。


木心的夫子自道,只为一屋子听课生的再三聒噪;我发布五册笔录,乃因追思会上向我恳请的逾百位读者——虽然,我不是《文学回忆录》的作者——此刻全文公布这份“补遗”,说来说去,也还是因为顾念读者。读者的从无到有、由少而渐多,谁做主呢?时间。我所等候的三年,其实是木心的一辈子,他的远虑,远及他的身后。



木心终生无闻,暮年始得所谓“泛泛浮名”。一位艺术家,才华的自觉,作品的自觉,说,还是不说,熬住,还是熬不住,这话题,鲜见于通常的文学史,木心却在讲席中反复言及,虽举例者俱皆今古名家,但以他自身的际遇,度己及人,深具痛感——眼下这本书,便是此中消息,便是他这个人。


天才而能毕生甘于无闻者,或许有吧;庸才而汲汲于名,则遍地皆是。木心渴望声誉,但不肯阿世,他的不安与自守,一动一静,盖出于此,而生前名、身后名,实在是两回事。木心自信来世会有惊动,但生前的寂寞,毕竟是一种苦。苦中作乐,是他的老把戏,而作乐之际,他时刻守度。


日常与人闲聊,他常坦然自得,眉飞色舞,形诸笔墨之际,则慎之又慎,处处藏着机心、招数,兼以苦衷。一位作家顶有趣而难为的事,恐怕是闪露秘笈、招供自己的写作,在高明者,更是智性而旷达的游戏,本身即是创作。


现在回想,如果我们不曾围拢木心催他开课,年复一年撩拨他,他会有这份机会、场合,慨然自述吗?我记得那几堂课中的木心:恳切、平实,比他私下里更谦抑,然而惊人地坦白——好像在座全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同时,也如他俭省的用笔,点到即止,不使逾度。


木心写作的快感,也是他长年累月的自处之道,是与自己没完没了的对话、论辩、商量、反目,此书所录,一变为亦庄亦谐、进退裕如的谈吐。他的自赏与自嘲好比手心翻转,他对自己的俯瞰与仲裁,接踵而至。日间校对这九堂课,我仍时时发笑。当他谈罢《S.巴哈的咳嗽曲》的写作,这样说道:


好久不读这篇。今天读读,这小子还可以。


如今“这小子”没有了。下面的话,好在他当年忍不住:


很委屈的。没有人来评价注意这一篇。光凭这一篇,短短一篇,就比他们写得好。五四时候也没有人这样写的。


“他们”,指的谁呢?“五四时候”是也果然没人这样写的:今时好像也没有。就我所结识者,对木心再是深读而赏悅的人,确也从未提及这一篇,而他话锋一转:


幸亏那时写了。现在我是不肯了。何必。


这是真的。我总愿木心继续写写那类散文,九十年代后期,他当真“不肯”了。此是木心的任性而有余,也是他诚实。1985年写成《明天不散步了》,他好开心,马路上走着,孩子般着急表功:“丹青啊,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写得顶好的一篇散文!”可是八年后课中谈起,却又神色羞惭,涎着脸说道:


不过才气太华丽,不好意思。现在我来写,不再这样招摇了。


当时听罢,众人莞尔,此刻再读,则我怃然有失:老头子实在没人可说,而稍起自得,便即自省,因他看待艺术的教养,高于自得。你看他分明当众讲述着,却会脸色一正,好似针对我们,又如规劝自己,极郑重地说:


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


什么叫做“私房话”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


此书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精灵”的自况,所谓“步虚”的自供吗——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我知道,以上意思,不该我来说。但我也憋着私房话。那些年常与木心临窗对坐,听他笑叹“不懂啊,不懂啊”,我好几次急了,冲着他叫道:怕什么啊,你就站出来自己讲!


这时,他总会移开视线,哑着喉咙,喃喃地说:不行的。那怎么可以。


陈丹青

2015年4月28日写在纽约


注:本文原刊于《木心谈木心》后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原创陈丹青,由鹤无粮整理排版,不做商用。


 征稿启示 

       本公号已经开通“读者来稿”专栏,读者可以就阅读先生文字的感受,或你与先生的故事等为题成文,经我们整理排版后,统一推送到此公号“塔中之塔”之“读者来稿”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投稿邮箱:100425361@qq.com,鹤无粮(微信:mbcs2011),期待更多的读者在此相聚。




往期来稿

如何评价木心?

画外的心思

“哪有你,这样你” ——当我走近木心

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致木心(十首)

木心祭:如故

如果一生只能认识一位作家

读木心先生一年

木心:我情愿享受你的滞留  一如白纸享受黑字



精选文章

同情中断录

木心祭(九篇)

木心著作版本名录

李劼《木心论》(全)

木心作品(台版遗珠)

《文学回忆录》网友反响摘录

The Art of Muxin》(耶鲁画册)



读者沙龙

成都读者沙龙第二期(橘子树咖啡)

成都读者沙龙第三期(大地书房)

成都读者沙龙第五期(大地书房)

成都读者沙龙第六期(精特希书屋)

成都读者沙龙第七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第八期(涵艺书绘)

成都读者沙龙第九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期(木来民宿)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一期(木来民宿)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二期(木来民宿)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三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四期(宅匠设计)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五期(精特希书屋)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六期(三联书店)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七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18~20期(他山书院)



 

活动须知:读者可以添加下方微信二维码联系——岚灵,加入“木心塔中之塔读者交流群”,报名参加线下沙龙,每期活动主题会在群内提前通知,现场主讲人会带着大家一边读原作一边讨论。

活动流程: 签到—观影—主讲—读者发言—休息合影—主讲—自由讨论。

豆瓣链接:https://www.douban.com/event/3231100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