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87)品读黔西​

云上毕节 云上毕节 2022-03-30

▲《花都香 水西美》视频来源黔西县融媒体中心






早年在黔西,因有个水西公园,让你远远就瞥见一座古塔,到是还有几分风韵,便也会趁闲暇时好奇地进去溜达溜达。


▲黔西水西公园(刘天久摄)


那塔名叫观文塔或文峰塔,是黔西城的一个标志,塔身桩子稳,健壮但又不显臃肿,掩映于老树之中,造型不俗。除此之外,里面还有李世杰牌坊、残钟亭里的正德残钟什么的,但因疏于管护,难掩几分破败之感,这让你的心境始终未能灿烂起来。


▲奢节墓(刘天久  摄)


后山的森林中,还有一些古墓和石碑。记得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很长一段打油诗,前两句是:“自古水西一枝花,苍松翠柏没枝桠……”上面的书法也很草率,和那“没枝桠”有一拼,落款处有“谢良撰”云云。再细看原由,此人虽然胸无点墨但又想附庸风雅,毕竟可恶,但人家似乎又颇有些来头。于是就有人用錾子在那个“良”字的左侧錾出一个反犬,以示其恶,读罢令你忍不住嗤地一笑。


▲黔西水西公园(罗兴祥  摄)


不过大门上的那一副对联却让你至今难以忘怀。它就是:“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但这与上面的打油诗竟然同处一园,简直有将乌鸦和凤凰关进一笼似的效果。


许多年后,你才听说这副对联大概出自清代大学者孙星衍之手,或许只是被水西公园借来一用罢了。但这些似乎也无关紧要了,只是这副对联在后来支撑了你很长的一段日子。






有一段时间你觉得黔西有点陌生。因为你还没能融入,像浮在油外的一滴水。但一切都会改变的,有些时候就会有人将你很不情愿地拉去那“花红树脚”吃宵夜,用烙锅烙起荞灰豆干,几杯小酒,整得你晕晕乎乎。才没几次,你便对那个地方发生兴趣了。好像不去坐坐,就如同没到黔西一般。


人说黔西是莲城或狮城,莲城让人觉出禅意,想起观音坐禅的情景;而狮城,则有喧闹的景象。这一静一动的东西,为何会关联在一起呢?原来起因是关于黔西城那个“九狮闹莲”的传说。


▲黔西水西公园(罗兴祥  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巨人赶着九头狮子来此,见坝似仙湖,丘陵如莲,甚是让人怜爱,于是便插鞭定狮,九狮则化为九座山峰。后人募建七级鞭形石塔,它就是水西公园的观文塔。


因为这一传说,黔西在观农台上有“九狮闹莲”的小雕塑,后来又在城中闹市区十字路口做出个大雕塑,像羊城广州的那种。你还有点惋惜的是,黔西的好些建筑还有狮子,比如在一座桥边,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石狮子,被残忍地遗弃在荒草之中。不过你若从高处看去,那九座狮山,似乎真还都在威风凛凛地环视着黔西城。






然而黔西似乎并不满足于莲城、狮城的称谓,又特别看中一枝花——原有“黔西大定一枝花”之说,谁知那“一枝花”的寓意最终落在了百里杜鹃的头上。


那花呢,黔西金坡与大方普底本也各有千秋。每年春来二三月,那花总要那么铺天盖地、灿若云锦地开,那样令人动容,且百里杜鹃名气被越搞越大,这让黔西真有点难以割舍,直要为花生出点心病来。


▲广场晨曦(罗兴祥  摄)


不过撇开百里杜鹃不说,黔西城也够花枝招展的,因为城生得好,也长得好,人们又会玩花,故大街小巷都摆着盆景,任其芬芳四溢,也没人会乱抱回家。你也曾想,在黔西城郊,能否种植出大片荷花,如安龙招堤,让这莲城名副其实。后来才知道,在甘棠乡李世杰故里,有人的确在做了。其实你觉得黔西大可不必太拘泥于杜鹃花,为何不做更具底蕴的花城呢?


因花而名,因花浪漫。每当华灯初上,你会发现黔西城街旁的路灯,造型无一不是雍容华贵的杜鹃花。


▲路灯下的黔西街道(罗大富  摄)






你知道车入黔西城都要绕一下那个马转盘,有一匹马作人立状,似乎是在迎战劲敌时受到惊悚,那就是在历史中渐行渐远的水西马了。


在元代,黔西金碧镇的柯家海子是全国十大养马场之一,还派皇孙帖木儿不花驻营。那时水西马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在蒙古语中叫“亦溪不薛”;而乌蒙马则长于爬坡上坎,默默无闻地搞着后勤工作。当然,两种马都各为其主立下过汗马功劳。


▲林泉海子(罗兴祥  摄)


在柯家海子,那一个个紧密相连的袖珍湖泊,在夏日的黄昏里,宁静地散布在一片片幽林之中,除却蟋蟀的歌唱,你已听不到水西马在马厩中被喂草时吹出的响鼻。据传水西彝家“巾帼三杰”中,现于水西公园留下衣冠冢的元末“烈姬”奢节,就很爱这水西马。明初奢香也曾将最好的水西马献给朱元璋,龙颜大悦,赐名“飞越峰”。


那水西马长得是何等模样呢?据《黔书》描述,此马前看如雄鸡打鸣,后看如猛犬下蹲,膈阔而膊厚,腰平而背圆。血性十足的彝家汉子骑上它,就如清人余上泗所写的《蛮侗竹枝词》:“头大缠头黑面肥,提枪上马疾如飞。日斜饮罢不归去,再向山间杀一围。”那神态是何等的威武!


至于乌蒙马,你只要到那古驿道上走走,那从石面上凹下去的浑圆的石窝窝,就是它们的蹄子年复一年地蹬踏出来的,那时的古驿道也叫马路,但却是马帮之路。后人又给它论证了一个更美的名字,叫做“茶马古道”。


▲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罗兴祥  杨斌  摄)






黔西不光有马转盘,还有象祠,你觉得就像是象棋中的“马踏斜日,象飞田角”。不过那田角应是麟角——因为王阳明,就有了个曾上过《古文观止》的地方,那里叫做麟角山。《象祠记》就开门见山地说:“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只不过“麟角”在王阳明浓重的江浙口音中,不知怎么的竟然就变成了“灵博”。


位于素朴镇境内的象祠大殿(刘天久   摄)


象祠遗址尚存于黔西素朴镇,当你爬上象祠的九龙山时,一只大公鸡就会前来作陪,仿佛想给你介绍一下象祠的来历。原来乌江南北两源在黔西化屋基汇合后,就称为鸭池河,再往下就叫六广河了。河东为水东,河西则为水西。


▲古象祠遗址(潘安民  摄)


当年王阳明龙场悟道时,水东的龙场隶属水西管辖,故王阳明与水西宣慰使安贵荣有了交往,王与安的三封书信,有两封均被收入了《大定府志》。大约是因为羡慕王阳明的为人与文采,安贵荣在为舜之弟象重修象祠时,请其作记,王欣然应允。


也许王阳明当年过六广河时,还要摆渡,因那匹马有些困乏,安贵荣派人去接时,让他换乘了一匹水西马,那马尚且不知,它驮着的,可是提出“知行合一”学说,日后风靡海内外的“王学”的鼻祖。


▲象祠内的王阳明塑像(罗兴祥  摄)






你始终难忘那一回下到六广河支流耳海的情景。那里叫花溪乡,因地处边远,人们极少进去。那条下到耳海边的路,有上千道石坎,中间还有一道看上去很是沧桑的卷洞门。


你之所以执意要去看看,是因为那里出过一位上甘岭战役的英雄易才学。据说他当时能在连长孙占元的掩护下,一口气干掉敌人的四个火力点,就得益于他自小就在耳海边的悬崖上摸爬滚打练来的功夫。

▲林泉镇海子村的新农村景象(罗兴祥  摄)


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可是你听说,转业后当上了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的易才学却不能看,因为他一旦失控,就会掏出长短枪来将那屏幕打得洞洞眼眼。


那天你在耳海边上的一个厂家吃饭时,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待雨过天清,雾气朦胧,一轮朗月横在耳海峡谷的上空,半边山崖披着银色的月光。你惊奇和沉醉于那诗意的美。公路一侧是陡峭的山崖,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幽谷。偶有石峰如笋壁立,只听得飞流哗哗落下。


有人说,夜里看不太清楚。要是白天去看,这里起码有两个以上的“大鹏展翅”,再加一处笔直的笋子岩,景色比上面那个化屋基还要漂亮。


那晚在深夜,你还请人费劲地敲开了一位姓方的老者的门,听那位易才学儿时的小伙伴摆摆故事。那老人家要整下半碗酒,才会挤牙膏似地说出那么一小段来。你才知道上甘岭的英雄,在耳海边,就连捉猴子和捕野猪的本领都比别人强。而昔日上甘岭大名鼎鼎的英雄,小名就叫做易长毛。


后来你再没有回到耳海,再去细看那些风景,因为你是想让那朦胧的美永远留在梦中了。


▲林泉镇海子村新农村建设(罗兴祥 摄)






许多年前,你曾在黔西洪水乡吃过一顿香喷喷的水芹菜火锅,没想到这里竟然还窝藏着一个远山横翠、碧水环庄的柳岸水乡。


这里有黔西八景之一,叫做“源水三涨”。但你最爱的八景之名却是西溪河的“西桥断雪”,很像古龙小说中的“西门吹雪”。


你喜欢在那河边看人垂钓,喜欢在那片青草地上独坐,喜欢在那回廊下面听人闲话黔西。


▲黔西县洪水镇柳岸水乡(图源网络)


你想起了“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一说。那洞你是去过的,但因年代太过久远,一切都如梦如烟了。


据说水西公园还有一块过去你没注意到的石碑,竟是为陈明仁而立,你才突然意识到它的不凡,想起那位在“血战四平”中把林彪打糊涂了的人。


你记起这里是黔剧的发源地,印象中也曾凭吊过几座不再演出的戏楼。这黔剧虽不算老,但也六十多岁了。


▲黔西县杜鹃湖湿地公园(罗兴祥  摄)


你想起“麻辣脆”和“赵老五黄粑”。


后来你干脆什么也不想了,因那水乡人家的“叮当鸡”已经热腾腾地抬上桌来。你还有什么可想的,只想扮演一回“石牛夜饮”,美美地在这柳岸水乡醉卧一回。


作者简介


刘群峰,贵州威宁人,高级记者。做过报纸,当过讲师,最终仍回归文艺,于码字中寻找乐趣,品味人生。多年回望,一些所谓的成就,已属微不足道;惟愿他日,再有一二东东,可博众友一粲。年纪一大把,激情终未泯,时时还想有人邀约,便绾起裤腿,再攀一回马鬃岭,再骂一回牛栏江。





文/刘群峰编   辑:吴春妹编   审:邹江川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