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通航政策 通航圈 2021-05-30
为加速融入国家航空强国建设进程,成都市经信局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构建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的战略部署(见前文《7大产业功能区助力成都打造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调研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牵头制定了《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于2020年3月征求了相关部门、单位、企业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现于2020年4月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航空装备产业生态完善,航空防务整机优势显著转化为产业优势,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培育百亿级企业4家,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成为国家大飞机制造研发基地和核心产品供应商,全球民航新技术研发重要基地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承接推动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型号研发、制造及维修保障任务,防务航空整机领域、航空发动机、关键大部件等研制水平达到下一代水平工业级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其他整机实现突破发展,辐射带动四川省各(市)州撬动万亿级市场;聚焦多领域的集成验证、快速试制、测试试飞、适航试验等功能不断拓展,推动相应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环节实现突破,聚焦龙头牵引的配套制造能力充分释放,军品一般制造能力社会化本地配套率超过50%;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基本搭建,形成高水平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航空装备制造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入驻地”,优质资本、信息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流动交换地。

六大发展重点
  《规划》拟聚焦全面增强整机装备研制能力(重点聚焦航空防务整机、无人机领域,以及新一代直升机轻型运动型飞机特种通用飞机通用航空其他领域,其中,无人机领域专门强调了构建以装备级和工业级无人机为重点,适应军用和民用需求的无人机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优化提升机载和航电设备研制能级、全面提升民机关键大部件总装集成水平、大力发展航空维修服务和再制造、积极培育机场地面设备和空管设备六大发展重点,着力构建以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为核心,以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新增长极,以高新航空经济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双流航空经济区(依托双流国际机场)淮州新城(依托金堂通用机场)等为多点的“一核、一极、多点”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航空产业空间格局。

注:成都高新航空经济区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中心,规划面积138.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49.5平方公里。

六大主要任务
  此外,《规划》还拟锁定六大主要任务:构建完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加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航空优势企业群体、提升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国际分工合作水平、高标准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其中,在构建完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方面,拟加快创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


据介绍,本规划已于2020年3月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企业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程序要求,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成都市经信局联系人:马锐 联系电话:61881611邮箱:373181741@qq.com


以下是征求意见稿全文:

征求意见稿


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征求意见稿)


航空产业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是抢抓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成都城市能级的关键所在。为加速融入国家航空强国建设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的战略部署,特聚焦航空装备领域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一)全球航空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1.全球航空制造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未来20年,全球民航航空领域新飞机需求约为3.5-4.5万架,总价值约5-7万亿美元。其中,在欧美市场出现颓势的情况下,亚太地区将占据未来飞机交付总量的40%左右。防务航空领域,全球军费支出持续攀升,防务飞机和无人机市场前景良好。

2.新进入者冲击双寡头垄断格局。目前,全球十大飞机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其中,波音和空客在商用飞机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40%、30%左右。加拿大庞巴迪、巴航工业、中国商飞、俄罗斯伊尔库特分别进军窄体干线飞机领域,有望对波音与空客的双寡头垄断地位发起冲击。

3.航空制造技术变革加速汇集。随着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预计未来10年航空制造技术将整体迭代,航空基础材料及制件供应链体系发生巨变,对未来产品研制的话语权产生重要影响,可能打破传统航空制造企业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为新兴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提供机遇。

4.航空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通用航空领域,欧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成熟,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无人机领域,随着防务无人机技术加快向民用领域转化,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广泛应用于个人航拍、农业植保、国土勘测、安防和电力巡检等领域。

(二)国内航空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1.我国大飞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订单已破千架。根据国际经验,民航整机项目将直接带动8-10倍的产业发展。随着大飞机逐步量产,中国商飞的“主制造商+主供应商”协同研制模式将推动民机产业大发展,航空配套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2.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步伐加快。国家多项顶层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依托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为推进航空发动机自主可控,千亿级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于2017年正式全面启动,2016年成立的中国航发是其主要承担单位。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小型涡扇/涡喷射发动机等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加速。

3.通用航空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放的推进,国内通用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市场巨大。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通用航空器市场需求将超10万架,将产生及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4万亿元。

4.航空制造竞争格局基本固化。目前,航空制造业已形成以航空工业、中国航发和中国商飞为主的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上海、成都、西安、沈阳等城市依托主机厂培育航空产业集群,空客已经在天津布局总装公司,波音在浙江舟山布局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国内航空制造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二、规划基础

(一)发展基础

1.航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

成都是我国重要的整机研制基地,防务用航空发动机预研、试验和生产基地,民机大部件国际转包生产基地,航空维修和再制造基地,军贸及工业级无人机研制基地,已形成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空维修、地面及空管设备等全产业链条,2018年61户航空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8.8亿元,同比增长16.4%。

2.航空整机和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国内领先

成都积极承担国家防务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在飞行器总体设计制造、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以航空工业成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代表的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在防务航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和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承担了以国家“两机”专项为代表的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和生产任务,具备航空发动机设计、生产、试验能力。成都企业制造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多个国家。

3.航空设备、系统及大部件对外合作层级不断提升

在国产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中,成都承担了大型飞机机头、航电机载系统及设备、飞机大部件制造等多项研制任务,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主供应商之一,多家企业进入中国商飞供应商体系。在国际产业合作中,成都还是空客、波音全球重要零部件供应商,拥有拥有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扰流板及下垂板、波音787方向舵、波音747-8副翼和扰流板等产品全球唯一供应商,相关企业还是美国通用普惠、英国罗罗等公司的指定供应商。

4.航空维修、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较强

通过长期承担防务航空整机和航空发动机客户服务、保养维修,成都积累了较强的航空维修、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航空维修领域,成都是全国三大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之一,拥有全军唯一的直升机修理基地、空军新型航空发动机修理基地。机场地面设备领域,民航二所打造的多点定位系统、机场跑道异物探测系统、ADS-B地面站设备打破国外厂商垄断。空管设备领域,川大智胜开发自动空管系统和空管机器人、低空天网等产品,已具备低空管理与监视系统研制能力。航空培训领域,拥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四川西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航空产业培养了大量飞行、空乘、地勤、机电设备维修人才。

5.航空产业功能区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全市航空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各航空产业功能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初步形成区域协同、产业协作的发展格局。以青羊区、新都区和高新区为代表的航空产业功能区带动引领能力增强,其中青羊区重点发展航空防务整机、无人机2个核心领域,加快发展飞机整机、飞机大部件、飞机改装和机载设备研发制造等产业;新都区在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单元体制造、零部件加工及附件制造4大关键环节实现落户;高新区巩固提升航空电子、北斗导航、航空维修、航空零部件、机场设备及系统等优势领域,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实现新增长点培育。以双流区、金堂县为代表的航空产业功能区加快发展,在中小推力发动机、工业级无人机、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和服务等领域形成各具特色、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发展格局。

(二)问题短板

1. 防务航空技术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成都防务航空企业受管理体制影响,在市场拓展、区域选择、发展方向等方面缺乏自主权。由于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机制不健全,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辐射带动效应尚未有效发挥,地方参与程度较差。

2.缺乏民机总装集成和通航飞行器等产品

成都航空产业优势主要在航空防务整机、发动机研制领域,民用整机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带动力强、覆盖面广、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民机总装集成环节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通航飞行器和定型量产的发动机产品。

3. 航空产业链上下游联系不紧密

产业链上企业普遍呈现以基础零部件加工为主,受行业内企业条块分割以及缺乏具备主导能力的民用航空总装企业影响,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基础零部件加工和关键核心部件技术基础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4.产业发展资源要素保障不充分

产业基金、专项资金统筹力度不够,人才梯队式发展不强。空域复杂导致空域管理难度较大,尚未实现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通用机场建设滞后,通用航空服务保障能力不强。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抓建设制造强国和航空强国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成都航空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的独特优势,面向航空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目标,以构建航空装备产业生态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军民融合、整装赋能、集群升级思路,重点提升整机、航空发动机和民机关键大部件三大领域研制水平,牵引带动机载和航电设备、航空维修服务和再制造、机场地面设备和空间设备特色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和产业融合“双深化”,高端研发和先进制造“双提升”,发展质效和品牌效应“双突破”,打造优势突出、创新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成都在全球航空装备制造产业版图中的分工地位,建成新时代国家航空事业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整机牵引、集群突破。聚焦航空供应商系统集成发展,大力提升航空制造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总装集成和适航认证能力,通过整机产品产业化,整合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带动航空产业集群能级整体跃升。

2.坚持小核心、大协作发展。统筹军、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军工企业突出核心能力,放开一般能力,推进社会化大协作,引导优质民营企业由一般配套向系统和总体提升,完善“小核心、大协作”的科研生产体系。

3.坚持需求牵引、融合创新。建立和完善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面向高端航空装备发展需求,攻克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航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发挥航空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对基础行业和其它产业领域的牵引作用,加快航空产业与重点行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培育。

4.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借力航空工业布局机遇,充分利用全国资源,加强与优势地区、优势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化配置航空产业发展资源的契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国际资本,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成都航空装备产业生态完善,航空防务整机优势显著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培育百亿级企业4家,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在国际航空装备产业体系的影响力和标识度显著增强,成为国家大飞机制造研发基地和核心产品供应商,全球民航新技术研发重要基地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重点领域研制水平不断提升。

到2025年,承接推动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型号研发、制造及维修保障任务,防务航空整机领域、航空发动机、关键大部件等研制水平达到下一代水平;工业级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其他整机实现突破发展,辐射带动四川省各(市)州撬动万亿级市场。

产业多维配套功能明显增强。到2025年,聚焦多领域的集成验证、快速试制、测试试飞、适航试验等功能不断拓展,推动相应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环节实现突破;聚焦龙头牵引的配套制造能力充分释放,军品一般制造能力社会化本地配套率超过50%。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成效显著。到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基本搭建,形成高水平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航空装备制造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入驻地”,优质资本、信息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流动交换地。

四、发展重点

(一)全面增强整机装备研制能力

航空防务整机领域,重点保障主导单位或企业开展先进作战飞机研制任务,增强在国家防务装备制造体系中的支撑力量。无人机领域,发挥成都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飞行控制系统、配套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善产业链优势,以“显优势、增功能、拓应用”为思路,重点发展以“翼龙”系列为代表的察打一体化高端无人机研制和外贸出口;发展大型物流、电力巡检、安防警用、应急救灾以及农林植保等为主要应用场景的大型工业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等,构建以装备级和工业级无人机为重点,适应军用和民用需求的无人机产业集群通用航空其他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自主或合作研制新一代直升机、轻型运动型飞机及特种通用飞机。

(二)全面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

依托成都航空发动机“一厂一所”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争取更多国家航空发动机专项及总装研制任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深度参与预研项目,推进在发动机核心部件研制上实现突破。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用涡扇发动机及单元体制造,提升整机装配及综合性能检测、评估、故障诊断能力,实现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供应向国家军民涡扇发动机制造总承包拓展。深度参与国家民用大飞机发动机单元体协同设计研发,增强民机发动机研制能力。整合军民用发动机的研发、研制资源,以工业级无人机为对象,开展民用中小推力发动机定制设计研发,快速抢占全国工业级无人机发动机领域技术制高点。按照“技术同根、市场同源”的原则,在涡桨发动机和活塞发动机相关领域形成突破,重点发展满足民航适航体系认证且具有低油耗、低噪音、低排放、高可靠性的轻小型飞机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等通航动力产品。

(三)优化提升机载和航电设备研制能级

围绕大型客机发展的飞控、航电、液压、燃油、环控、电源等主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加快航空机载设备和航空测试设备的研发与制造。重点突破价值链高端的航空传感器、机载通信导航系统,座椅电源系统以及客舱娱乐系统和飞行模拟技术,推进国产化替代。支持建设航电系统适航审认中心,加速适航取证、产品安全性设计技术、航空电子系统及分系统集成与测试验证技术等取得突破,奠定成都在全国适航试验和认定的龙头地位。

(四)全面提升民机关键大部件总装集成水平

主动服从服务国家大飞机战略,加大与中国商飞等战略合作,按照“先服务、具能力、承整机”发展思路,拓展飞机机头、舱门、活动翼面等部件和单元体制造为一体的航空大部件制造总装集成能力。机头领域,推进民机设计一体化,支持航空工业成飞民机承接C919客机机头系统集成研制、新研机型机头研制和CR929分包任务,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机头的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推动由机头结构制造升级为机头产品交付提供,打造国内唯一机头系统集成供应基地。

(五)大力发展航空维修服务和再制造

积极扩展航空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针对多种机型,提供“一站式”航空维修服务。加强民用航空维修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取得民航辅助动力装置(APU)、发动机部附件及整机、各类民航飞机整机维修资质,发展集整机大修、发动机大修和零部件深度修理于一体的规模化综合维修。

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维修与服务产业,依托军用航空发动机保障基地,拓展民航发动机维修能力,鼓励先进军用修理技术向民用转化,开展再制造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构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体系,辐射至燃气轮机维修服务领域。以民航辅助动力装置(APU)的自主维修保障为突破口,实现国产发动机的研制配套,针对引进发动机,推动PMA和深度修理技术应用。发展客机改货机业务,建立航空产品改装体系,形成相适应的改装能力,建设服务西南地区的飞机加改装基地。配套发展飞行培训、职业教育、客户服务等方面。

(六)积极培育机场地面设备和空管设备

抢抓国内机场全面布局展开、民用航空运输业以及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按照“优势挖掘、错位竞争、形成亮点”的思路,依托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平台优势,以及民航二所、川大智胜等在地面及空管设备研发制造领域的突出实力,创建民航自主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重点发展空管系统、民航信息管理系统、机场弱电系统、航空物流系统、行李自动分拣系统、模拟机与飞行仿真测试、3D视觉等,在国内率先形成机场地面及空管设备研制的产业竞争力,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和显示度的优势细分领域。


五、空间布局

按照全市重点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布局总体要求,结合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充分发挥青羊区研发设计和全球供应链优势,以及新都区生产制造和产业配套优势,着力构建“一核、一极、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航空产业空间格局。

图2  成都市航空产业布局图
一核: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为核心,发挥整机研发设计和全球供应链优势,重点发展军机整机、军民机大部件研制生产打造航空功能性总部成长高地。
一极: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新增长极。加快四川成都(新都)航空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头等航空大部件研制、无人机制造、航电、空管、飞控等系统集成,航空维修维护、检验检测、租赁等服务,打造全市航空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多点:
——高新航空经济区。发挥“总部成都”和国际门户枢纽、国际消费交往中心的支撑作用。重点发展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航空培训、航空金融、航空咨询、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商务商贸和文体旅游等,积极推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终端设备和人工智能软硬件为代表的航空新经济产业,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经济示范区。
——双流航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经济、工业无人机、飞机大部件、航空工业经济等,打造国际空港商务、临空自贸新高地。
——淮州新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和服务保障网络,开展各类“通用航空+”作业和通航相关服务业。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制造与贸易、通航维修运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通航旅游、通航租赁金融、会展等。

六、主要任务
(一)构建完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
加快创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积极争取‘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实验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夯实创建国家实验室基础支撑。加快创建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航空工业成飞牵头申报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制保障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中心和高层次航空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成国家乃至国际航空制造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航空制造高新技术标准制修订基地、航空制造产业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航空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基地。加快建设中国航发成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支持420厂和624所联合成立中国航发成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构建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机制,持续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推进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实施。加快四川联合航空维修与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发挥合作平台、创新中心、技术超市、专业智库四大功能,服务军民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
(二)加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大飞机研制条件建设。发展专业化生产线和快速响应的试制线,加强材料考核、标准件检验、计量测试、质量检测、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等条件建设。加快航空发动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5719厂联合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624所等,建设军民融合航空动力装置适航验证中心,建设一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适航验证能力,服务关键部件的维修性设计和深度修理的适航验证;实施航空发动机集成验证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整机地面试验台、高空试验台、飞行试验台等共性平台,提升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水平。加快航空设备和系统研发平台建设。建设航空机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突破航空机载系统架构组织一致性与符合性评估技术,实现航空机载系统和各项技术协同验证,形成飞机航空机载系统集成能力。加强适航基础条件建设。依托民航二所建设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适航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和试验试飞验证条件建设,建设航空油料、航空化学、民航防火安全等适航技术研究中心。
(三)大力培育航空优势企业群体
培育世界一流航空制造企业。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集中攻克转化高端航空装备关键技术,造就一系列自主品牌高端航空产品,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企业。培育国内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支持市内质地优良、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加强中外合作、自主研发,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领先的航空产业龙头。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上市培育力度,鼓励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支持其代表成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培育航空领域隐形冠军。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需求,集聚一批航空产业中小企业,努力提升本地配套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和技术融合,培育一批民用飞机大部件、航电系统和机载设备等领域的隐形冠军。培育航空领域新经济企业。加强龙头企业技术标准输出,围绕石墨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未来发展方向,加快培育一批航空新经济企业、独角兽企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抢占航空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提升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水平
积极探索航空智能制造模式。以推动航空制造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为目标,围绕飞机试飞、装配、复材、大型结构件数控加工、导管成型及连接、发动机叶片智能再制造、发动机脉动式装配等核心、关键、瓶颈制造环节,加快推进飞机部件数字化精确装配技术装备、零件高效精密制造技术装备、数字化测量技术装备、虚拟设计/制造技术装备建设。加强智能制造核心材料、工艺和装备攻关。加大对核心材料、核心工艺和核心装备的攻关与研究,突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无线通讯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强核心工业软件研发。加大对自主工业软件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开发国产高端智能装备和智能管控系统等工业软件,逐步实现核心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五)全面提升国际分工合作水平
提升航空转包合作层次。基于机头、舱门等部件供应链基础,不断提升转包技术含量,采用多种形式扩大航空转包生产,积极推动企业向一级供应商转变,努力打造平等合作伙伴关系。拓展航空外贸市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深度合作,基于军贸、工业级无人机技术优势,推进生产线转移、技术输出,推动民用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空管设备、结构件和零部件等外贸出口。深化航空技术合作。鼓励本地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收购后回蓉投资设厂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努力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打造国际合作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与装备”等高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发展,促进中国航空领域的标准、技术、产品对外输出。
(六)高标准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
加快推进载体建设。支持航空产业功能区围绕航空产业个性化需求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等,高标准推进工艺研究、计量测试、军民融合等平台建设,合理配置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功能区对外形象和承载能力。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充分利用骨干企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结合基金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面向全球招引航空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知名企业,补齐、壮大航空产业链条。强化政策服务保障。坚持协作共享理念,积极探索产业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航空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协同、项目协同、政策协同。着眼航空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探索“政策众筹”模式,提升产业功能区政策支持精准度、匹配度,构建市区联动的政策体系。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航空经济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全市航空产业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定期召开航空产业发展推进会议,研究重大项目推进和规划落实情况,协调各方力量与资源解决规划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
(二)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局等机构和部委的大力支持,抢抓国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科研院所改革的重要机遇,争取央企上层以及中央军委支持,将在川航空产业相关的国防军工企业纳入四川全创改革方案作用范围,允许四川先行先试,率先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推进军工资产证券化。积极推进航空类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蓉实施和发展。
(三)强化空域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空管委、战区空军及民航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明确空域开放范围,并根据成都市通用航空发展需求划设空域,保障全市通航产业发展。成立军地联合工作小组,建立军地协同工作机制,加大与军队在机场建设、空域规划和使用方面的协调力度。在全省各通航区域设立有效的互通低空航线,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连接全省及重庆的通航网络。
(四)强化要素支撑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强航空产业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由各区(市)县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充分预留航空制造等产业发展空间,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发挥航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对航空产业化项目、科技研发项目、创新载体建设等予以重点支持。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将航空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纳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加强与国内外航空优势院校战略合作,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创新型高端、专业技能人才。


来源:成都经信局官网、成都高新;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