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节约的一个多小时可能救到命!浙江省首次应急救援飞行起降远程指挥演练成功

通航圈 2022-04-07
12月7日,浙江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圆满完成对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应急救援起降点远程起降指挥试点任务。该任务的试验成功,标志着浙江省完成首次应急救援飞行的远程起降指挥,同时也标志着浙江省机场集团在落实民航局远程塔台技术试点任务方面又取得了一重要成果,为探索浙江省通航数字化改革、建设浙江省航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上午9:35,远程塔台管制员指挥应急救援直升机从建德通用机场起飞。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名患者由医护人员护送上直升机,转运至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进行救治。经过40分钟的航线飞行,直升机到达160公里外的杭州市区上空,浙江省飞服中心管制员通过远程塔台设备密切监控着浙二医院上空应急救援航空器的飞行动态,同时利用甚高频发出一声声指令。

位于建德航空小镇通航总部大楼内的浙江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

随着应急救援直升机于10:15安全平稳地降落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此次应急救援起降远程指挥试点取得了圆满成功。“着陆点处于闹市区,对于我们的机型来说有点小。整个过程飞服中心提供无线电服务,无论信息的提供还是机组的需求都能及时得到反馈,更有利于安全。”执飞的浙江德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机长郝明说。

据介绍,浙江省机场集团正在试点的远程塔台技术是通过远程全景监视系统、甚高频通信系统,以及ADS-B对航空器飞行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并保持双向通信,为通航飞行提供通信监视指挥服务的一项专业技术。或者可以说,远程塔台技术是一种从物理层面上将传统塔台管理,由机场转移到集中式远程指挥中心,通过使用摄像机等传感器以及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比传统塔台更为丰富的管制信息,帮助管制员更好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此前,浙江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民航局二研所合作开展的远程塔台技术验证项目,通过反复调试设备、编制试运行方案、研究远程塔台指挥预案、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监控系统、VHF通讯设备、ADS-B监视设备系统建设,历时一年最终实现远程塔台试点项目成功试验运行。此次该技术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应急救援起降点的又一次成功应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远程塔台技术的应用场景,更对提升全省航空应急救援飞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李富强说,作为县级医院,脑血管疾病很难处理,经常需要转到上级医院去。“平时都是用救护车转运,一般需要2个小时,航空小镇这个应急救援只需要40分钟。脑组织损伤,拖得越久越严重,现在时间能节约一个多小时,对愈后有极大好处。

据钱江晚报介绍,航空应急救援在浙江省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此前应急救援低空飞行服务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救援飞行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这次应急救援攻克了高楼建筑群信号遮蔽、视野遮挡等技术难题,顺利完成了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接下来将进一步丰富远程塔台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入探索该技术在浙江省航空应急救援领域中的应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我国医疗救援的民营先行者金汇通航的发展不太顺利(中国空中救援春天来临之前的大败局?金汇通航下一步或将申请重整),但是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亟待开发。据此前专家分析,未来10年将形成产值达数千亿元的中国通航应急救援产业,包括救援飞机、地面装备、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空投手及救生员等多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复训等(行业洞见 | 未来10年产值将达千亿元!空中应急救援:通航发展的刚需点)。

来源:钱江晚报、中国民航报、Mr.Knowall及网络。


延伸阅读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