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通运输部:我国初步形成覆盖沿海的空中救助飞行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救助直升机在沿海离岸200海里以内水域形成多重覆盖

通航圈 2022-04-07
8月31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护佑生命70载 建功碧海新时代”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70年发展成就和“十四五”重点工作,其中专门介绍了我国飞行救助的情况。据介绍,飞行救助是海上救助中最快捷高效的一种救助手段。今年不仅是中国救捞创建70周年,也是救助飞行队成立的第20个年头,飞行队的创建填补了我们国家海上飞行救助的空白。目前救捞系统拥有四个救助飞行队,建立起了较完整的飞行、救生、机务队伍。共拥有救助直升机20架,救助飞行基地8个,飞行起降点115个救助范围覆盖我国沿海重要海域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沿海的空中救助飞行体系,飞行救助已经成为我国三位一体”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救捞70年救助的80000多人中,有5500多人是这支年轻的队伍所救。其中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女搜救机长宋寅,已经救助近300名遇险群众,成为了广大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去年上映的电影《紧急救援》,就是以女机长宋寅为原型,讲述了救捞人坚持生命至上,不断超越自我的感人事迹。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将进一步落实《加快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意见》要求,按照24小时全天候值班待命需要,置航程更远、性能更优、具备夜间以及复杂气象条件下运行能力的中型救助直升机,实现快速出动、快速到达、快速施救,同时推进包括南沙海域在内的17个救助飞行基地的布局力争实现救助直升机在沿海离岸200海里以内水域形成多重覆盖,有效处置应对海上突发事件。

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介绍,中国救捞隶属交通运输部,是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为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公益职责,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救一捞”(即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应急抢险打捞),同时还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多边协定的义务。

据介绍,1951年8月24日,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中国救捞的前身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在我们党的发源地上海成立。70年来,中国救捞从一开始只有120名职工、一艘125kW的小拖轮和几只小平驳的简陋队伍发展到现在拥有近万人的专业团队和世界一流的救捞装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救捞发展之路。中国救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大力弘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自1951年创建至今(8月30日),共救助海上遇险人员82783名,其中外籍遇险人员12703人;救助遇险船舶5424艘,其中外籍遇险船舶957艘;打捞沉船1827艘,其中外籍沉船船舶99艘,以实际行动坚决守住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被沿海群众誉为“当代妈祖”,切实发挥了海上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是党和国家构筑在海上的德政工程。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三位一体”的海空立体救捞网络,救捞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救捞布局日趋完善。目前,中国救捞的力量部署有效覆盖我国全部沿海水域、国际搜救责任区,在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在北起鸭绿江,南至南沙群岛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88个救助船舶值班待命点、8个救助飞行基地115个临时起降点,并建立了19支应急救助队,实现了365×24不间断地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应急能力稳步提升。中国救捞实行动态值班制度,针对各海区的救助特点,实时对救捞船舶、直升机等装备和人员进行优化,将大马力救助船部署在通航密集区和事故多发的水域,最大限度发挥海、陆、空联动效应。目前,救捞应急保障力量在9级海况下(12级风14米浪高)能够出动,在6级海况下(9级风6米浪高)能够实施有效救助

三是救捞装备日新月异。目前拥有各类救捞船舶达209艘、救助直升机20架。主力救助船功率达到9000千瓦,抗风浪能力达到12级风14米浪高。最大的救助船“101”系列共三艘,满载排水量达7000吨,作为救助旗舰配置在3个海区。打捞工程船单船起重能力达到5000吨;整体打捞能力已达50000吨;饱和潜水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已具备300米水深作业能力,饱和潜水陆基实验深度已经达到500米;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深度达到6000米,一次溢油综合清除回收能力单船达到3000吨;救助直升机飞行救助半径110海里,单次最大救助人数可达20人飞行救助实现了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跨区域长距离救助和船载直升机联合救助

四是救捞队伍日趋精干。目前,中国救捞拥有职工近万人,主要包括从事救助、打捞、飞行工作的“三方面力量”,其队伍的核心是“四大员”,也就是船员、飞行员、潜水员、救生员。这支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5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一半,职工平均年龄36岁。 

下一步,中国救捞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推进新时代救捞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未来5年,中国救捞将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海江兼备、快速反应、处置高效的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效率和处置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是实现海域有效覆盖。海上救助力量在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水域形成多重覆盖,200海里重点水域加强,依托应急救捞基地,动态优化部署救捞力量。二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沿海离岸100海里以内重点水域应急达到时间不超过90分钟,具备内陆深水应急救捞快速处置能力;救助航空器有效实施全天救助;人命救助有效率不低于96%。三是加强高效处置能力。海上100米水深以内沉船整体打捞吨位不低于10万吨,强化6000米水下机械扫测打捞作业能力,离岸50海里以内水域溢油清除能力不低于1000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