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经典」杨沙:若要画中人有神,画家先化画中人。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画家杨沙,陈复礼摄


杨沙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年时间了。
 
杨沙祖籍山东,1939年出生于吉林,1965午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深圳画院副院长(未设院长)主持工作。

他是特区文化界早期的播种人之一,1984年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一边创作,一边教学,并为筹建画院而积极呼吁奔走。

1990年2月18日,正值英年的他终因心力交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时光荏苒,不觉三十年过去,我们出版他的作品集、举办他的画展,一方面是要寄托对早期拓荒者的缅怀之情,另一方面也将他丰硕的创作成果介绍给大家。

七十年代初,杨沙以其熟练细腻的连环画和简约生动的速写为国内画坛关注。

七十年代中期,他开始发愤于水墨画的创作,他一边矻矻于传统的研究,一边孜孜于个人风格的探索。

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潜心磨练,他又以其丰姿绰约的水墨人物画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并名振东瀛。


1988年国家领导人邓颖超主席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访日举办展览归来的杨沙同志


杨沙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画家。他尊重传统又不为传统所囿,他追随梁楷的洗练和黄慎的奇崛,也推崇陈老莲的生拙和任伯年的古奥,但他笔下人物都有活泼、鲜明的艺术个性。

杨沙也认真研西方的艺术,无论是写实主义还是表现主义,只要是能生动地刻划对象的手法,他都大胆借来,纳于自己的笔下。

他也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段,但一切都是为了准确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追求怪诞。

他不计较一点一画的起承转折,也不汲汲于用墨用色的传统程式,而是注霞画面整体的气韵。

他总是从对象的特殊性格出发,来寻找相应的笔墨语言。

他的画风洒脱、约略,耐人寻味,其细腻处有工笔画的精微,其粗犷处有写意画的豪迈,得到了美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曹操短歌行 
45×136cm 
中国画
1989年


杨沙作画,特别注重情感的抒发,注重意境的渲染。无论足占代还是现代的人物,在他的笔下,都蕴藏着生命的情愫。

他们或豪情万丈、或缠绵悱恻,或淳朴憨厚、或稚气夺人。

他注重人物性格与历史氛围和现实生活的整体关系,善于描述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的《童年的记忆》,则散发着淳厚的乡情。他的《历史人物》,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著名画家和珊论家邵字先生曾这样评论杨沙的人物画:“杨沙特别注意绘画与诗、书的结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书,书中有画。相得益彰,生气盎然。”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深圳画院名誉院长
董小明


东山丝竹图 
95×181cm 
中国画 
1989年
杨沙、王振中、宋承德作 张仃题跋


由连环画《闪闪的红星》回忆父亲创作幕后的故事

如果今天您问几个60、70后出生的人有没有看过连环画《闪闪的红星》?我想十有八九都会回答:那是我们这一代最美好童年的记忆!我又接着问:那您记得书中潘冬子的样子吗?大家说:肯定记得啦!于是我曾经非常自豪、又故作神秘的告诉大家:这本书是我父亲画的,我就是那个少年“潘冬子”的模特,于是大家又恍然大悟地看着我说:别说哎!还真有点当年潘冬子的影子哩!多年后回味此情此景仍使我感觉良好了许久......


连环画《闪闪的红星》,1982年荣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家乡哈尔滨每个居民小区大办“社会主义向阳院”,我刚读小学一、二年级,每天一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和同院子的小孩到处撒欢儿、演抓坏蛋的游戏,常被我父亲揪来抓住一把红缨枪摆各种动作造型画写生;邻居的一位大姐扮演冬子妈,宋大爹、胡汉三等人物都由大院中的街坊友情出演,那个时候年纪小又贪玩,不理解这件事有多大意义,只觉得整天院子里总是围着一大帮人好不热闹。几个月以后由黑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由父亲杨沙和王纯信先生联合创作的连环画《闪闪的红星》轰动了中国美术界,连续印刷两版,印数达117万册,1974年入选《中国连环画展览》,同年被北京外文出版社以三十二开本十一种文字的单行本出版,向全世界发行;《人民画报》(中国画报)从1974年4月至11月,连续用八期长篇连载。这是该画报创刊以来唯一一次连环画长篇连载。全国的《人民中国》(日文版)《北方少年》《连环画报》等几十种刊物分别连载,新华社当时曾发消息说:阿尔巴尼亚画报也刊载了该作品。这以后,我国的江西、天津、陕西等出版社分别出版了7个版本的连环画《闪闪的红星》影响都没有超越父亲绘画的这本。1982年北京举办第二届建国以来优秀连环画作品评奖,《闪闪的红星》再次荣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


连环画《闪闪的红星》(内页)


仍记得听父亲回忆这本小人书的诞生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1972年, 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出版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播送了小说。《闪闪的红星》一下子传遍了全国,经过文革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连环画。作为政治任务创作自然就落在了父亲杨沙、王纯信二人身上。父亲大学是学油画专业的,以其熟练细腻的连环画和简约生动的速写为国内画坛关注。

为创作《闪闪的红星》,他俩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怀揣着脚本和小说原著,从安徽到江西农村一路采风走来,并专程赶赴江西戈阳等地农村收集素材。他们画了大量的速写,拍了上百幅照片,由于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警惕性非常高,看到两个北方人到处画画,拍照,有村民以为他们是台湾派遣特务,向当地政府武装部举报,江西戈阳武装部领导的爱人是南下的干部,认识黑龙江美术馆罗馆长,就这样,江西方面知道两个哈尔滨人是为了画《闪闪的红星》的小人书采访,大开绿灯,热情招待,并提供了很多红军烈士家属的线索,协助采访了健在的老红军,参谒了红军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千里之行,受益匪浅。他们与当地农民广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到一个个鲜活的革命先烈的斗争故事,画了许多生动感人的速写,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正因如此,他们才生动而准确地创作和表现了当年江西红色老区的革命斗争生活(后来由八一电影厂拍摄的《闪闪的红星》剧组美工直接找到父亲了解拍摄素材,省却了许多踩景和舞美制作的麻烦)。画面主要以线描为主,用笔简洁流畅,以凝炼灵动的笔墨,刻画细致真切、意蕴深远隽永; 丰富的创作实践,使父亲深深地懂得了美术创作必须源于生活,尤其从事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真心和深厚的生活底蕴。

在他从事创作中,始终如一地把深入生活放在首位,十分重视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经年累月深入基层写生,把各种人物造型、环境道具、景象构成记录在速写本上,也刻印在脑海里,这也使得为后来成功转型中国人物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创作中能呼之欲出、得心应手、构图千变万化、形象栩栩如生的真谛所在。阿尔巴尼亚画报刊载了《闪闪的红星》后,给我国邮寄来一笔150美元的稿费,但是文革期间不允许给人稿费,又是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国家寄来的,组织上商量后通知父亲和王纯信:150美元退回阿尔巴尼亚。发行了几十万册的连环画回报作者的稿费——每人两套印刷十一种文字外文版的单行本(很可惜连原稿作者都没有留下一份作为留念)。


老子出关图 
136×45cm 
中国画 
1989年


八十年代初,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父亲积极筹备成立了黑龙江画院,1984年父亲又只身南下深圳特区二次创业,在深圳大学任美术教授同时着手筹备成立了深圳画院,在这片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贫瘠土地上辛勤的耕耘和奔忙,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一样,成为了深圳美术早期的拓荒者和奠基人,1990年2月18日,正当父亲事业迈向高峰时,因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时年51岁。

今天是父亲离开我们整整30周年自己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为纪念,回想起30年前的今天,仿如昨日历历在目:深深体会到父亲短暂的艺术人生包含了多少次的困难和挫折;人的一生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你为社会留下了什么!父亲艺术上之所以能够形成个人的语言必须是经千锤百炼而成的,才会由“必然”走向“自由”。在经历了人生和艺术上的磨砺之后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父亲并未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他常教诲我说:“艺无止境!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否定自己,要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我既反对“国画到了穷途末路”之说,也反对墨守成规、不求变革的观点”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印记在我日后的绘画创作中;也始终成为艺术实践上伴随我一路前行的一盏“小橘灯”。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深圳画院副院长
杨晓洋
2020年2月17日夜于银湖


名家评论节选
 
“若要画中人有神,画家先化画中人”,杨沙的人物画正是这样。他笔下各种各样的人物所表达的内涵,反映了画家坎坷生平的样子。

通过画家富有艺术魔力的线条、造型、色彩所体现的那种刚柔相济、虚实相应、淡雅超然和领秀洒脱的意境、表现了画家的情思以及他对人生的观照。由此可知杨沙的人物画,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灵气和生命力并扬名国内外。

杨沙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对艺术技巧的磨练,以及对中国古典诗词、书法都下过苦工。

杨沙认为:“做一个中国画家,要认真研究传统,表现对象要立足于神似,表现方法可以吸收西画的科学部分,但不能全盘西化。一个中国画家,没有民族个性,在世界上就没有个性,盲目地否定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绘画艺术传统是无知的表现。”

杨沙对吴道子、梁楷、陈洪绶、黄慎、任伯年的作品,都认真地学习,加以消化,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又毫不犹豫地抛掉他们的固定程式。
——邵宇



霸王别姬图 
68×45cm 
中国画 
1989年


杨沙同志在艺术上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就。
——王朝闻

杨沙的画具有朦胧诗的境界,无论东方或西方都易于接受。
——赖少其

杨沙的画是将骨法用笔和写意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当中。
——崔子范


不辞常作岭南人  
86×68cm 
中国画  
1985年


近代人物画画得成功,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不多,杨沙的画路子对,跨度大,很值得大家学习。
——刘勃舒

杨沙的画画得很‘空灵’,很讲究骨法用笔,人物造型有一种超然的美。
——陆俨少

杨沙的画一定能够在东西方画坛上获得成功,获得很大的成功。
——科恩珠女士


陶渊明醉菊图 
68×68cm 
中国画
1978年


我常感奇怪的是,杨沙其人生于东北,何以其画却显出江南人的潇洒、灵秀?“北雄南秀”,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规律,杨沙看来是一个特例。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雄”的同面是“浑”“厚”“朴实”,反面是“钝”“愚”;“秀”的同面是“清”“灵”“机智”,反面是“轻”“滑”。好的艺术家就在能扬长避短,不受地域的限制。“画如其人”,杨沙外有北人高大的体躯,内有南人文质彬彬的气质修养。而从精神上看他对南方吴越文化有认同感。他喜好古典文学,仰慕魏晋风度。他重书法,以书意入画,书学米芾、郑板桥,以简淡出之。他的人物画技法远宗陈洪绶、任伯年,前者柔中寓刚,大巧若拙;后者机巧多变,才思敏捷,这一切自然而然地为他奠定了简淡、灵变、冲和、重趣尚意的基调。
——周凯(深圳画院专职画家)


“童年的记忆”系列——王二尿 
68×68cm 
中国画 
1986年


从《闪闪的红星》到《童年的记忆》再到古典人物,应该说杨沙在深圳寻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他在深圳丰硕的创作使其艺术观点呈现得更为立体;在一个经济先行的改革特区中进行文化建设的开拓,可想而知其中筚路蓝缕的艰辛,显然深圳画院的建设和杨沙的勇于担当不可分开,今天,我们在庆祝特区四十周年之时,论及特区早年的文化建设,仿如重新回到历史的瞬间,个人的意义会上升入历史的洪流中,而杨沙所取的成就及所作的贡献将发出独特的光芒。
——陈俊宇(关山月美术馆收藏研究部主任)  


连环画《闪闪的红星》(内页)


杨沙是20世纪美术史上较为特别的一辈画家。他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39年,青少年时期正经历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最为激烈的年代,在其盛年又经过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洗礼,作为最早一批调入深圳特区工作的艺术家,主持了深圳画院的创建工作,为深圳的美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丰富的人生经历,构成了他对历史和自身思考的独特视野。在目前收入《杨沙画集》一书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除了他青年时候创作的成名作——连环画《闪闪红星》之外,其他都是20世纪80年代至他去世时候的作品,绝大部分是他来深圳以后的绘画创作。这些画作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历史人物题材,包括历史人物、故事、古诗文图解、神话;一为童年的记忆,可以理解为其自身的历史记忆。这种对于借古抒怀和个人记忆的自述显然构成了我们认识他晚年精神世界的重要路径,从而也成为我们探究改革开放初期来到深圳的最早一批中国画家的精神心曲的形象化承载。
——庄程恒(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李清照如梦令词意 
136×45cm 
中国画 
1989年


李白诗意  
138×35cm 
中国画 
1988年


岳飞满江红诗意 
136×45cm 
中国画 
1987年


东山丝竹图  
76×84cm 
中国画 
1985年


方孝孺 画梅诗意 
68×45cm 
中国画 
1987年


荷魂图 
68×45cm 
中国画  
1986年


竹林七贤图 
68×68cm 
中国画 
1986年


秋色图 
68×45cm 
中国画 
1983年


红叶题诗图 
68×68cm 
中国画 
1989年


空山四月雨晴后 
68×68cm 
中国画 
1987年


老翁  
70×70cm
中国画 
1988年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45×68cm 
中国画 
1989年


彭祖老寿星  
100×69cm 
中国画 
1987年


霸王图  
88×84cm 
中国画 
1988年


亭皋木叶下 柳恽诗意图 
68×45cm 
中国画
1988年


王维诗意图 
68×68cm 
中国画 
1988年


一醉方休  
94×68cm 
中国画 
1987年


雨后 
136×68cm 
中国画 
1987年


钟馗品茗图 
68×45cm 
中国画 
1986年


周勃 
68×68cm 
中国画 
1988年


日暮倚修竹 杜甫诗意 
68×45cm 
中国画 
1987年


山月随人归 
68×45cm 
中国画 
1987年


“童年的记忆”系列——敬老院写生 
68×68cm 
中国画 
1983年


“童年的记忆”系列——老会计 
68×45cm 
中国画 
1982年


“童年的记忆”系列——打春阳气转 
68×68cm 
中国画  
1988年


“童年的记忆”系列——大姨 
68×68cm 
中国画 
1989年


“童年的记忆”系列——三大伯 
68×68cm 
中国画 
1983年


沈鹏题字


武中奇书法


杨沙书法 1989年


《墨海杨沙》纪念杨沙专题片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杨善深黄胄关良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卢沉王学仲于右任高永坚林散之李苦禅刘济荣吴作人赵兽王肇民贝聿铭庞薰琹赖少其赵无极刘文西•东山魁夷•黄云陈白一•蒋兆和潘天寿•钟增亚•林丰俗•关良•吴冠中•杨福音黎明陈炳佳林墉陈新华陈金章叶其嘉徐章麦华三林蓝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梁江何婉薇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吴山明詹鸿昌司徒绵王琨刘巨德贾博鸿刘其敏贾又福孙洪敏金城黄永玉陈衍宁杨佩璇韩书力王来文叶绿野•靳尚谊•毛焰•李劲堃•何家英•艾轩莫肇生•司徒立•方土•党禺邱大尉杨雪来•廖学军陈湘波刘春潮林峥明•侯一民•冯远•刘小东•刘革郭子良•徐芒耀黄中羊•钟涵王季华于小冬潘鹤梁器奇•曾宪锦•刘国辉•许钦松梁世雄•冷军•梵高•石虎苏华•马顺先•黎柱成•何利荣•崔小冬•徐悲鸿•郭润文•冯少协•周刚•杜滋龄•潘喜良•秦咢生•麦华三•陈丹青•八大山人•区广安•邱健彬•喻钰•商承祚•庄粒•古锦其•施大畏•周思聪•莫奈•文祯非•黎雄才•潘世勋•赵少昂•罗丹•马蒂斯•刘寿祥
罗丹的情人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
米开朗基罗作品全集
明代绘画大师沈周作品全集
林风眠:我喜欢单纯和干脆
石涛最全书画作品集锦
陈丹青100幅《西藏组画》
施大畏:超越“小我”,方能出精品
吴冠中: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
周思聪:没坎坷经历的人,其作品便没有深度
古锦其:1994-2019,46次深入藏区采风创作
吴昌硕七十九岁画的这本册页,太美了!
潘喜良:大凡真正的艺术家,都不愿重复自己
梁器奇:我不想摹写花的外表,我想捕捉她的灵魂
有一种爱情叫莫奈:一生只爱一个人,一生只画一个人
陈逸飞:不仅是导演,还是油画家,画里有一种典雅之美
鉴定书画,为什么有的人画轴还没打开就知道真伪?
重磅!李劲堃当选新一届广东省文联主席
020艺术观察2018年200篇精华推送汇总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凤凰同步更新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2005年零伍老饼茶(普洱熟茶)100元/盒,点击购买在看的您正在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