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邹再新:备考1978,我没有请过一天假

■作者:邹再新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邹再新,出生于1949年,1968年南昌二中高中毕业,同年11月在进贤县白圩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招工进南昌铁路局,1978年参加高考录取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电厂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电力设计院从事电网工程设计,2009年退休。担任过设计室主任、建设监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原题
我的高考1978






作者:邹再新



电视剧《高考1977》反映的是一群知青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看过该剧的人无不为剧中人物牵肠悬胆,揪心扒肝。我几乎也是同时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亲历者,只不过剧中1977年参加高考的强子们是第一批命运的涉水者,我比他们晚了一年,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高考1978吧——


知青年代的留影,左一为作者

            

由知青到工人


1972年12月,我在进贤下放插队满4年后,被招工进南昌铁路局工程总公司。


我原以为,只要跳出“农门”,就没有什么苦不能经受的了,但6年的铁路工人生活对我绝对是一种新的磨炼。


6年时间里,前5年在宁赣铁路指挥部施工二队,成员大部分是新招进来的上海与南昌的下放知青。我们的工作就是新建铁路和养护好新建的铁路,工作地段在景德镇至乐平的铁路沿线。


当年铁路施工单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队部为连,小队就为排。我们这个排除了正副排长两个是老工人,其他三十几个人一色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青小伙,全都住在一个自己搭建的简易工棚内。


建设和养护铁路都是野外作业,冬天,旷野的风吹过来就像刀子在割肉,而且连避寒的地方都没有;夏天,阳光照在石渣和铁轨上的温度要比天气预报的最高温度还要高出许多,所以相比农活来说更重、更苦、更累。更要命的是工作生活都单调、枯燥、无兴奋点。


经常是我们施工时,偶尔有一两个年轻女子从路基上由远及近走过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几十双眼睛齐刷刷毫无顾忌地盯着人家看,直看得人家姑娘、小媳妇红着脸逃也似的走过几十米才会收回眼光。


我厌烦了这种工作与生活,再加上在老家临川县相中一个对象,算是一眼定终身,现在她就是我老婆了,不过当时她还只能算是我的女朋友。为了离她近点,1977年下半年我就调动到同属铁路工程总公司的崇仁工程机械厂。


工厂在铁路向乐线崇仁火车站的西侧约1公里,有铁路专线通厂区,厂里有二百来号人,有铸造车间和金工车间两个车间,主打产品为轨道车(就是在铁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车轮。


铸造车间主要有三道工序:炼钢、制模和翻砂,用电炉炼钢。我刚进厂时分在铸造车间做翻砂工,工作不是很忙,但脱模是一个力气活,要力大和耐力,我有点力不从心,干了两三个月,就在厂内调动到金工车间当车工,师傅是一个与我同年的女工,对我非常好,现在我还对她心存感激。


本来以为生活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接下来就是结婚,生子,再向单位申请一套房子,一辈子就这么打发了。但是,一件意想不到事的改变了我的命运……


备考


1977年,国家政治层面似乎少有的平静,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变革正在暗潮涌动,其中最激动人心的就是恢复高考这件事。


我知道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有点晚,因为那时我刚调到这个新厂来,想得最多的是如愿以偿地调过来了,离女朋友很近了,剩下就是结婚成家的事了,算是心无旁骛吧;加上工厂孤零零在一个山岗上,消息闭塞,1977年高考与我就这么擦肩而过。


大约在1977年底、1978年初,我的女朋友突然提议我和她一齐参加1978年高考,这下我的心里就开始不平静了,我当时的盘算有点渺小:她要是考中了,我们的婚事也就悬了,自古以来可没有小姐中了状元反过来迎娶落难公子的……思前想后,也只有同意和她一同参加高考了,没有选择!


决定下得很艰难,虽然我高中读的是名校南昌二中,但毕竟年纪不是一般的大,跟书本拜拜已有十多年。要说十年里一点没读过书也不准确,那时有一首歌词是这么唱的:“要问我,要问我,要问我读的什么书呀?毛主席著作闪金光,闪金光!”由此可见,我在下高考的决心前是毫无底气的,不过既然决心已定,就只有“华山一条路”,断无回头了。我父母当时已经在盼着我的婚事,不太赞成我去高考,但看我们心意已决,儿大不由娘,只得由我了。


决心一下,反倒天地开阔,境界居然也不一样了,一个潜藏心中已久的愿望开始升腾:那是南昌二中初中毕业时,由于家里生活经济困难,父亲一直想让我读中专,如此便可早点出来工作,能帮家里一把,我也做好报考中专的准备,但到了填志愿表前夕,父亲突然又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你还是去读高中吧!”父亲说这话时,表情复杂,看得出他是下了很大决心作出这个艰难决定的。


知子莫若父,他知道自己的孩子想上大学,也能上得了大学,他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满足自己儿子的愿望!此情此景,我一直铭记于心,我想,当年父亲宁愿家里受穷,也要让我圆大学梦,现在机会就在身边,岂然不把握住?


1978年春节过后,我开始备考,首先遇到的是众多报考者普遍的困难——手中没有一本高中课本,更没有参考资料。还好,我女朋友的姨父在进贤县教研室工作,给我找了三本高考复习书,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此外多一本也没有。书是福建晋江编的,书中还附有习题,感觉书编得很好。就是这三本书,一直陪我到七月二十日进考场。


有了书就有了备考目标,看书,做题,成了那些时每天最重要的事。听说有人为备考能请假在家里复习,我可没有这么好的命,因为那时刚调动到金工车间,没有人脉,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考不中还可以回车间里上班,毕竟那还是个铁饭碗呀!所以正常的班要上,晚上有加班也去,要给领导留个好印象。就这样,整个备考期间我没有请过一天假。


说到学习场所,就只有在自己宿舍里。我们单身宿舍一个房间住三个人,由于山区蚊子特多,一年四季都得挂着蚊帐。白天还可以在书桌上看书,晚上只好在蚊帐里看书做题,再热的天也只有挺着,经常是半夜起来冷水擦汗。


备考四个来月,我没有睡过一个午觉,早上五点来钟就起床,晚上很少在十二点前睡的,这也难为了我那两个室友,那些天,他们每天要在刺眼的白帜灯下入睡,当然,抱怨是免不了的,谁叫我们就这个条件呢?


要说这些事还不算个事,最让人无可奈何的是周围找不到人讨教,厂里虽也有两个人报考,但水平都不怎么样。所以唯独就只有靠福建晋江出的这三本书了,真是:成也这三本书,败也这三本书!书兄啊,拜托了!临考前,又找了几张政治复习资料,背了两天;语文倒是一分钟也没花,考虑语文是积累,不是一时之功,临场发挥吧!


作者大学时代


终成天之骄子


四个多月,三本书硬是烂熟于胸,化为知识,化为底气,盼望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崇仁县的考场设在崇仁一中,记得有三十多教室作为考场,每个教室能容纳三十个考生。七月二十日为高考的第一天,那天走进崇仁一中,望着年龄有两代人之距的考生,不由心生感慨:对我们个人而言,一场改变自己命运的公平角逐就要开始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十几年的沉睡终于醒过来了!又想着这一千多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有望录取,不禁有点怯场,怀疑自己这一参考的决定是不是做错了。


不过第一场物理考试完毕,一出考场我就释然了,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说最后一题太难,没有听到一个人说做出来了时,我就觉得自己有希望,信心也更足了。这年崇仁一中的考场还有点小“花絮”:每考完一场,等下一场进考场时,你会发现教室里又少了一两个人,我知道那一定是有人知难而退了吧!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想不到我的成绩出奇的好,总分还是全县第一名。遗憾的是我女朋友没上线,所以公子高中迎娶小姐的传统故事铁定全新上演!我最小的应届生弟弟也没上线。


又过了一个来月,录取通知书来了,我被录取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电厂建筑结构工程专业,这里要嘚瑟一下的是,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它于2002年与武汉大学合并,国内很多重量级的人物都是出自这个学校。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因此而大喜过望,也没预料到我读的这个专业对我的事业有这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只是遗憾没有能在南昌上大学,这样能离家和女朋友近点。

 

拿到入学通知书,我去向车间书记辞行,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关照,书记说:你工作表现这么好,怎么就不写入党申请书;又去向厂长辞行,厂长说原准备要调我到厂财务科工作的,哦,原来领导这么赏识我,我怎么不知道呢?感动得我差一点不想走了。

 

话虽这么说,上大学毕竟是潜藏心中多年的愿望,天之骄子毕竟是令人向往的。再见!我工作过的地方;再见!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我就要来了! 



(本文选自南昌二中68届高一4班集体回忆录《岁月的河》,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宗世良:那些年,“南昌鬼子”进村了
黄亚琳:大山深处的木子树
李谦:见证贫困
李谦:伐木民工的故事
李谦:1970年,终身难忘的黑暗之夜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高考记忆

洪光华:那年12月,我们的冬季高考金弢:迟到一天,人生将面目全非葛剑雄:命运在那一年改变余华:小镇青年命运转折,并非高考一条路金弢:迟到一天,人生将面目全非刘滢:我有个外号叫“范二”周小六:那一刻,拼你的全部青少年时光刁承泰:那年县领导不准我参加高考骆小元:爸爸给邓小平写信尹俊骅:十二年终圆大学梦熊代坤:乡下孩子磕磕碰碰的大学之路刘怀恩:四次高考终于跨进大学校园吕贡呈:高考圆了我的工程师梦刘源:当年邓小平批准我参加高考陈加锁:我的1978,惊动邓小平派出调查组寿柏年:77高考,我人生最重要转折点梁沪生:我穿着破裤子参加中戏面试卢文发:我的准考证上姓名写错了两个字 谭蔚泓:"你就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干活吧"李明武:厂里的老大学生助我恶补高中知识陈雯:百分之四点八里的一分子

邵巍:给弟弟妹妹陪考后,第三次考入北大

薛虹:我14岁上北大,弟弟进北大才13岁

刘玉瑛:我上北大纯属偶然,这真不是谦虚薛广勤:我从藏区"逃亡地"回家参加高考
黄永红:我报考北广播音系,被漏掉面试机会
陈侃章:那一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