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丨​马小冈:当兵的人,才懂得什么是战友情深

马小冈 新三届 2021-05-06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马小冈,男,1948年生人,曾在中直育英小学校(现在的北京育英学校)、北航附中(老三届)、中国人民大学(1978级)就读。下过乡,扛过枪,进过厂,经过商。当过杂志社总编辑,音像出版社社长,文化中心秘书长,经济研究员,民企总经理,国企董事长。中南海下海干部第一人(1984.10)。


原题

又到老兵退伍时




作者:马小冈


 

如今媒体每年都会报道老兵退伍的信息,那一幅幅相拥而泣的画面,往往会勾起许多老兵的相思情。


不知为什么,一念及此情此景,我的耳畔会响起“一帘幽梦”那舒缓悠扬的旋律,它将我带入昔日的湖海山野,天涯乡间。只是此“一帘幽梦”非彼“一帘幽梦”,因为我是不读琼瑶的,毕竟骨子里还尚存一息行伍的雄气。我说的“一帘幽梦”是我的人大同学骆小元在朋友圈中推荐的钢琴曲,那位两鬓飞霜的钢琴师和他琴弦中流淌的思恋与幽远,总是梦幻般地在脑际间盘桓,令人久久沉寂在往事的思绪中。



前天在小区的西门外,我静静地等待着从广州专程来看望我的战友潘富昌。在我的印象中,小潘还是那个调皮捣蛋的新兵,还是那种被我训斥的“站没个站样,坐没个坐样”的瘦弱身板。其实今天的“小潘”已经是69岁的老者了,而他身上散发的气息依然那样火热。当年是我把他领进我们侦察班的茅草房里的,当他看见枪架上的班用机枪时,他的眼睛都放着光。我成全了他,从此他都搂着那挺机枪入眠,他说那是他永远的骄傲。


尚盘桓在思旧间,小潘来了,只听他高声呼唤着:“我的老班长啊!”便急匆匆地跑向了我,有似当年从茅草房跑向北部湾的战位。我张开双臂迎接他——两个久别的汉子紧紧相拥在一起。此时小潘竟然伏在我的肩头失声痛哭,引得我也热泪长流……。门口的保安见状竟不知所措,他不明白眼前的这两个皓首老叟为什么会如此失态。


马小冈(左)和潘富昌(右)


这些年来,小潘不断地寻找战友,但凡得知战友的消息,他走遍大江南北。北京、山东、河南、河北、福建,都留下过他走访的足迹。战友荣志章住在广西大山深处,小潘乘坐长途汽车,跋山涉水前去探访,这种执着真是令人感动万分。什么是战友情深?恐怕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够讲清楚吧!


记得我在复员之前,给班里讲的最后一课是望远镜和测距仪的工作原理,我把这些原理图解画在连队仅有的一块影壁上。我告诉班里的弟兄们:下雨之前一定要把这些原理记清楚,否则一场风雨过来,这些图解会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以后恐怕再也没人给你们讲这些东西了。当时我在说这些话时,内心竟涌上一丝莫名的伤感。


小潘告诉我,复员那一天,我挑着一副自己做的扁担,一步一回头地看着站在营区大门口的战友们,我挥着手不断地说:“你们回去吧,回去!”班里的战友们则一直看着我的背影消失在乡间砂土路的尽头。自此一别,我和他们46年未曾谋面。


高炮三连侦察班。后排左1潘富昌;前排左3马小冈


小潘后来任侦察班的副班长,成为我们三连的老兵骨干。在后来一次实弹打靶中,他通过指挥镜观察弹迹,及时向连长提示修正参数,结果三连的火炮直接命中轰五拖曳的拖靶,要知道那个拖靶在地面上看仅仅是一根火柴棍大小,能够直接命中,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小潘为此被记了嘉奖。


临复员之前,何祥勋连长带着我们几个老兵到海滩去实弹校枪,那天我们过足了枪瘾。但因没做任何防护,我的耳朵被震伤了,从此落下神经性耳鸣的终身伤害。后来有人告诉我,可以就此申请伤残补贴,可我当时没有机会去医院开证明,就此作罢。


就是这次实弹校枪令我的耳朵受损


1974年西沙海战时,我们部队进入“一级战备”,一天三顿饭都送到战位上,勉强算是“参战部队”了。只是我们的档案里没有这段历史记录,因此我们的战友没人能够领到“参战补贴”。


我们这一代当兵的人,未曾做过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把自己的青春默默地留在那片滚烫的北部湾。我们的茅草房边是丛丛野菠萝,阵地前的海天没有风帆,也没有人烟,只有毒虫瘴气与我们的青春相伴。如今那里仍然声声浪潮,海雾漫漫,留下的仅是老营房的破壁残垣。我们这一代人,用自己的身躯血汗支撑起一个时代,无声无息地做了时代的铺路石。但当战友们相聚时,阳光仍然飞满脸庞,听不到任何哀怨。


分别时,我送给小潘一本《冲进七星洋》。我告诉他,我在这部海军中篇小说里真实刻画了三连的那段蹉跎岁月,风华磨难。我看着小潘远去的背影,耳畔又重新响起那首“一帘幽梦”,依然是那般舒缓悠扬,幽远漫漫。

 

2021-5-1


已经荒芜的高炮三连阵地。本人在这里服役三年半。摄于2005年


马小冈读本

一个北京知青的从军之路

从军生涯,我们的青春禁止浪漫

马小冈:跨越半世纪 重返杨家川

《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勇士》作者是谁

马小冈:带枪误撞颐和园江青驻地

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激情是不可以泯灭的

当年"联动"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芳华岁月

张小雪:当文艺兵的日子

顾晓阳:新儿女英雄传

陆文强:记忆中的913,

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黄健: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你们好吗?

肖星:我所经历的1979年对越作战

周大伟:我的战友王朔: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故事

钱江:扣林山作战,

一个普通士兵的战场回忆

王红:胶片中凝固的残酷与悲伤

操风琴:寻找那场败仗的真英雄

田警惕:我在卫戍区为国庆打礼炮

洪燕峰:1968年的北京兵,
受够农村兵的耻笑
郭小宁:1968年的当兵札记
闫振田:1968年我参军在舟桥连当兵
肖威:那年代的女军医,
每天像得了喜贴子一样
朱为杰:我奉命监管一名老五届大学生
老山女兵谢楠:每一座墓碑插一朵玫瑰
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
战友情怀忆小鲁
我和刘晓庆: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铁列克提唯一的战俘袁国孝如是说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