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年 | 纪竹荪:一个武汉小学生亲历的大跃进&三年灾害

纪竹荪 新三届 2022-09-19


作者简历

作者少年时期


纪竹荪,1949年生,初中毕业后下过农村,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原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企业、科研、机关、大学从事过环保、节能科研和教学工作,申请、获得过专利。高级工程师、教授,湖北省优秀教师,现已退休。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提案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原题

我的小学经历





作者纪竹荪



01

1956年我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秋季我满6岁半,可以上小学了。

那时候小学是就近入学,离我家三分钟的路程就是西大街小学,到学校接待我们的是一个中年女老师,姓韩。她叫我登记了姓名、住址,出生年月,然后她说下星期一上午7点钟到学校来,就这样我上小学了。我分到一年级四班,家离我们家很近的小朋友金方和、王光槐也在我们班。开学一看同学们大多衣衫破旧。看来大家都是穷人家孩子,但是同学们都老实听话,老师和蔼可亲,上课也很轻松。平时老师布置有作业,期末有考试,但是都不难,有大量时间可以看小人书和玩乐。这些小人书不乏民国时期著名文人和画家所编辑绘图,堪称图文并茂,趣味性、可读性非常强,很吸引人。《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安徒生童话》《三毛流浪记》等故事,我都是在这种小人书摊看的,这大概是现在的小学生做梦都办不到的。

一年级很快过去了,到新学年开学,我拿着学生守则和暑假作业本,到学校去报道。走进校门,猛然看见走廊两边用纵贯走廊的长绳子挂满了大张白纸大字报和漫画。正对着校门口的两张漫画,一张是画了一个头上长着一个角,面容狰狞,口吐唾沫的凶神恶煞,唾沫前面有黑字写着“反...共...”的字样,手里挥舞着一根狼牙大棒,正恶狠狠地打下来;另一张身子像蛇,头像一个女人的面孔又像一个蛇头,张着血盆大口,吐着血红的信子,毒液正在四射,十分可怕。我吃了一惊,不敢看下去了,赶快走进教室,看见韩老师坐在讲台后面,眼睛无目的的望着前面,似有心事。

这时同学们三三两两陆续都来了,韩老师等大家都坐好,对我们说:“暑假结束了,同学们大多数作业完成的很好,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完成的,回去赶紧完成。暑假学校发生了一些事情,老师中间也有坏人,同学们要注意。现在大家可以回家了。”同学们都莫名其妙,各自走出教室回家。

我问金方和韩老师说的是怎么回事?他说:“韩老师说的坏人大概是x老师和x老师,那两个漫画是画的他们。”我更加惊讶了,说:“x老师教过我们课呀?大家不是都说她教得好吗?对同学也很亲切,不会是她有什么事情吧?还有x老师学生也说是很好的。”金方和说:“不相信,你再去看看漫画和大字报吧!”我仔细看了一下漫画,确实脸谱有点像这两个老师,再看看两边的大字报,果然是揭发他们“恶毒攻击共产党和政府”,说得这两个老师坏的不得了。

我们俩心情沮丧,一路默默无语回家。过几天,开学了。没有看到那两个老师上课,后来又有几个老师被“揪出来”了,听说都是定了“右派”,离开学校劳改去了。这个学期学校十分沉闷,老师学生都毫无生气。

02

转眼这个学期就过去了,开学韩老师宣布我们班来了两个新同学插班,原来是兄妹两个,哥哥叫雷荣,妹妹叫雷萍。兄妹两都长得一表人才,妹妹雷萍尤其漂亮,脸蛋红红的,头发长长的,黝黑发亮,两只大大的眼睛乌黑明亮,配着修长的身材,上身穿着白色衬衣,下面穿着一袭浅蓝色的裙子,非常合身,更显得亭亭玉立。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都被她吸引了过去。韩老师喊:“纪竹荪,你站起来!”我应声站起来,韩老师对雷萍说:“你就坐纪竹荪旁边那个座位。”雷萍走过来,我连忙让开,她很大方地走进去坐下了,我呆呆的站着不知如何是好,韩老师说:“纪竹荪,你也坐下!”雷萍笑着向我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我有点不好意思的把椅子拉出来一点坐下了。雷荣被安排到后面座位,就这样新学期开始了。

由于当时小学都是两个人共一个课桌的,所以两个人的座位靠得很近,叫同桌同学。当时男女同学靠近是别的同学要笑话的,我怕男同学笑话,尽量不跟雷萍讲话,但是雷萍非常大方,经常找我讲话,慢慢的,我与雷萍熟悉起来,哥哥雷荣比我大2岁,妹妹雷萍比我小一岁。后来跟她哥哥雷荣也混得很熟了,跟雷萍讲话也就随便了,她告诉我她家就住在后宰门,很近,兄妹两都多次邀请我去玩,我是一概推辞。

有一天下午放学比较早,兄妹俩又邀请我去他们家玩,我照例推辞,不料雷荣突然一下子抢走了我的书包,很快交给了雷萍,我找雷萍要,雷荣一面拉着我,一面向雷萍使了个眼色,雷萍笑着向我扮了个鬼脸,说:“我先回去了,书包到我家去拿,保证不会丢任何东西。哈哈。”雷荣则拉着我说:“今天放学这么早,到我家玩玩不会耽误你回家的。”我只好跟着他们走了。他们家果然很近,一下子就到了。

他们家独门独户,一进去是一个走廊,里面有一个厅,旁边是三间房,在当时算相当宽敞。他妈妈从屋后面出来,我看她妈大约三四十岁,人很精神,看我们进来了,对我说:“啊,同学来了,快坐坐。”雷萍说:“妈,这就是我经常跟你说的同坐同学纪竹荪。”我对她妈说:“阿姨好!”她说:“听雷萍经常说你学习好,总被老师表扬。我说要雷萍邀请你来家玩玩,你总是不肯来,我们家很近,你们同学要多来往,以后多来玩啊。”一面端出来两蝶糖果,要我吃糖果。

我看她说话、举止与一般家庭妇女不同,是见过世面的知识女性样子,这在当时我们班同学家长中少见,虽然年龄是成人,但是与雷萍模样简直完全一样,与电影里的明星风度差不多。她看我有点踹踹不安,不很自在,就对我说:“一回生二回熟。同学就是朋友,不要拘束。”又对雷萍兄妹说:“你们陪同学多玩玩。”说完就站起来到后面去了。

雷萍答应了一声,看妈妈走了就更加活跃了,一面不断给我塞糖果,一面调皮地对雷荣说:“哥哥,你怎么不把你同坐的杨华同学带到我们家来?”杨华是女同学,雷荣不好意思地说:“我也邀请过,人家不肯来。”雷萍狡诘的说:“要不要我给你帮忙叫她来?”雷荣红了脸说:“雷萍,你少给我啰嗦!”雷萍笑着说:“纪竹荪还不是不肯来,这不是来了?你诚心邀请嘛!”说完跟我挤眉弄眼,得意地哈哈大笑。

我想起了前不久听男同学有唧唧喳喳议论雷荣与杨华怎么怎么的。我不禁想会不会有同学也背后议论我呢?立刻不好意思起来,对雷萍说:“不早了,要回家了。把我的书包给我。”雷萍兄妹一起说:“刚才妈妈说了要你多玩一下的,还早嘛!”我说:“真的要回去了!”说罢起来要走,雷荣一把拉住我,雷萍向后面喊:“妈,纪竹荪要走!”她妈妈应声从后面出来说:“同学玩一下嘛,头次来家,应该尝尝阿姨做的饭。”

我很诚恳地说:“谢谢阿姨!雷荣知道,今天我没有告诉家里,放学不回家,家里会着急,回去爸爸要骂的。”她妈妈就问雷萍:“是不是这样啊?”雷萍说:“是的。”他妈妈对雷荣说:“雷荣,你送送同学!”我回到家里,妈妈接过书包打开看,里面有不少糖果。妈妈问我:“哪里来的糖果?”我说:“不知道,啊,肯定是刚才在同学家里同学塞进去的。”妈妈说:“不能要人家的东西啊。”

第二天上学,我问雷萍:“你怎么不告诉我就在我书包里面塞糖果?”她笑着说不是她塞的,是她妈妈塞的,她不知道。我说:“下次我去你们家,再不要这样啊。”她答应了一声:嗯。后来,他们兄妹俩多次说他们妈妈要我到他们家去做作业可以互相帮助。我到她们家次数就多了。有时候作业不多,做完作业大家可以聊聊天,一起玩玩,十分愉快。

有一天,做完作业还早,雷萍问我喜不喜欢唱歌和玩乐器,我摇摇头说没有玩过,也不会玩。雷萍对雷荣说:“哥哥,把你的手风琴拿来给纪竹荪看看。”雷荣就去拿来手风琴递给我说:“纪竹荪,来玩玩?”我不会玩怕出丑,就摇摇头把话题扯开,问雷萍说:“你也拉手风琴?”雷萍笑着说:“手风琴太重,我不玩它,我有我的乐器。”说完去她的房间拿了一把小提琴,说:“我拉小提琴。”说着就拉了一支我不知道的曲子,唱了一支歌。

我问:“你们经常玩乐器?”雷萍说:“妈妈在文艺界工作,有时候带我们到剧团去,所以我们也学会了一点,也不是经常玩乐器。有时候高兴起来就拉拉曲子唱唱歌。你要愿意,我哥哥可以教你拉手风琴,我可以教你拉小提琴。”我连忙摆摆手说:“我不行,没有文艺细胞,学不会。不过你的歌声确实好听,可以叫你妈妈培养培养。”雷萍说:“妈妈要我们好好学习,说学习好了以后干什么都好办。我想你得好好帮助我呢。”我说:“如果我能够,那当然应该的。”雷萍说:“那你答应了的啊!”我只好点点头。

原来我们是各做各人的作业,从此,雷萍就经常大大方方的把我的作业拿去看。这样大家作业都做得快了,玩的时间就多了。雷萍还喜滋滋的告诉我她妈妈看了她的作业本经常是5分,很高兴,说我们一起做作业效果很好。要我们天天在一起做作业。我当然答应,就这样几乎天天放学后都在雷萍家里做作业。

03

一晃就快到期末了,一天韩老师上课复习算术,看见雷萍心不在焉,就点雷萍来回答一个数学题。雷萍回答不出来,眼睛望了一下我,垂下头来。我看了一眼雷萍就着急,因为韩老师点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贯是回答不出来就要一直站到下课,直到有人能够正确回答才能坐下来的。我当然想帮她,但是看到韩老师眼睛盯着我们这边,也不敢做什么。

果然韩老师看雷萍回答不了,没有叫她坐下,就又叫雷萍后面坐的一个同学了,那位同学也回答不了,韩老师就叫他同坐同学,都没有能够回答,这样接连站起来好几个同学。韩老师眼睛一直盯着我们这边。我也不敢作声。忽然,我想了一个办法,就装着张口哈气,课桌上面果然蒙上一层蒸汽凝结膜,我用手指头在汽膜写了算式和答案。雷萍瞟了一眼,立刻明白了,就举手对韩老师说:“我想起来了。”韩老师就叫雷萍到黑板上去做。

我正在高兴,不料韩老师马上喊:“纪竹荪!你在搞什么鬼?”我吃了一惊,心想韩老师发现了!我站起来看见桌面上的字迹因为蒸汽膜挥发已经看不清楚了,就大着胆子说:“没有呀!”韩老师一面走过来一面问:“你用手指头在桌子上写什么?”我说:“没有写什么。”韩老师看到桌子上没有字迹,也没有多说,只说:“纪竹荪,你坐下吧!以后不许搞鬼,那不是帮助同学。”我答了一声:“是。”

韩老师回到前面,雷萍已经在黑板上做完。韩老师问大家:“雷萍做的对不对?”我回答了一声:“对!”韩老师对大家说:“雷萍做的是对的。大家想一想,没有想清楚的回去再自己做。上课就要认真听讲,开动脑筋。不能人在教室,心不在焉。那样学不好的。”下课了,等韩老师走出教室。雷萍问我:“韩老师发现你写的算式了?”我说:“字迹没有了,但是韩老师精得很,她肯定发现了。以后不敢了。”雷萍说:“总算没有拖累你挨训,不过还是要谢谢你。不然我要站半天,几丢丑啊!”我笑着说:“这有什么关系,韩老师点起来的同学多了。”

过了不久到元旦了,韩老师组织同学们自己制作贺年片,互相送贺年片祝贺新年。不过,学校、家里都没有什么过年喜庆的气氛。期末考试,我们几个成绩都不错。喜滋滋地等放寒假,想着有时间多到雷萍家做作业玩儿了。雷荣与金方和、王光槐同学关系也密切起来了,假期他把他们两个也拉来一起玩,他们两个本来就跟我很熟,自然一拍即合。

人多了,大家都是8、9上10岁的小孩,所谓“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男孩、女孩也“两小无猜”。所以,尽管这一年社会因为“反右运动”十分紧张,但是那是大人的事,还没有像后来“文化大革命”那样牵连到小孩身上来。所幸我们几家的大人都幸运的没有跟右派沾边,我们也就没有感觉到“反右运动”的影响。雷萍的妈妈白天很少在家,我们几个小孩毫无拘束,只要把老师布置的每天作业做完了,可以玩得昏天黑地。

常常是我们四个男同学马上就摊开桌子打扑克牌,也有时候下下象棋,聊聊看的书、听到的奇闻异事,有时候也为不足挂齿的小事情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听雷萍兄妹俩拉琴唱歌。大家乐得忘记了一切烦恼。我记忆中一辈子再也没有这样快乐的时候了!可惜快乐的时候最容易过去,寒假很快就结束了。

04

又开学了。一开学就把全部学生集合到操场开大会听报告,校长杨东荣在讲话中宣布:我校“反右运动”成绩很大,受到上级表扬。她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学校与著名的实验小学一起被教育局确定为“十年制”试点学校,这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光荣,她要求大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创造更好的成绩。接着是各年级组的老师按当时时髦的“挑战、应战”,一下子气氛就“热火朝天”。我们学生情绪也很快就被鼓动起来,每个人都激动万分,却不知道该干什么。

散会后,各班在老师带领下开会“表决心”,接着“大跃进、大办钢铁......”像十二级台风一下子吹遍学校,学校不上课了,就是听报告,“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三面红旗”呼啦啦一下子刮进了我们的小脑袋,要“五年超英,十年赶美”,“一天等于二十年”,好像共产主义就要到来了。学生不分年级,今天去捡废钢铁支援“钢铁元帅上马”。明天去搞“果树嫁接实验”,要结出西瓜大的苹果出来!我们这些小学生在家里被家长教训要“听老师的话”,这时候个个被老师指挥的团团转,唯恐落人后,可是,“嫁接的果树”没有好久就死了,不几天废钢铁就被捡没了。只有找家里翻箱倒柜把铁做的锅碗瓢勺等拿来交给老师。

老师也忙得不可开交:学校在后面操场撘了一个“土高炉”,要我们学生想办法找废钢铁、焦炭、耐火砖。我到哪里去找这些东西?想到爷爷见多识广,一定有办法。回家就缠着爷爷给我想办法。爷爷笑着说:“家里的铁东西不是都给你了吗?”我说:“现在学校又要废钢铁、焦炭、耐火砖呀!”爷爷说:“这些东西家里哪里有?”我缠着爷爷说:“爷爷给我想办法呀!”爷爷笑着说:“你们学校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我告诉爷爷:我们学校撘了个高炉,要炼钢。爷爷问:“你们学校撘高炉?有多高?”我答:“有一人多高。”爷爷笑得更厉害了,说:“那跟你们老师说,当年张之洞办汉阳兵工厂,建了高炉的,比你们小学的高炉高的多,现在没有用,废在那里,叫你们学校开车去拆来,这些东西就都有了!”

我如获至宝,第二天赶忙到学校跟韩老师说。韩老师听了说学校没有汽车,汉阳也蛮远,一天都走不回来,那里有没有还不知道。我听韩老师这样说,很失望,泱泱的回家,路上碰见同学国旗,我告诉他这个事情。他说:“那好办,明天早上我们自己去看看,我家有一辆拉菜的推车,我们带上车子,如果有,我们就装在车子上,你拉,我推,推回来。没有也没关系,只当逛了一趟大桥。”我立刻想起《三国演义》的一句话:此计大妙!高兴得手舞足蹈回家。

路上忽然想起,如果东西多了,我们两个人手怕不够,雷荣个子高力气大,邀他一起更好。就到他家跟雷荣说,他也正为没有老师要的这些东西发愁,立刻满口答应。雷萍听了,也要去。雷荣说:“你去干什么,你又没有力气,帮不上忙。”我也说:“有你哥哥就够了。要是我们搞到东西,到学校算你一个。”雷萍坚决要去,眼睛望着我说:“纪竹荪,答应我去吧!我给你们准备点馒头、面包、水,还可以帮你们换换手。”我望了雷荣一下,说:“那也好吧?那我们分头准备。明天早上见!”

第二天一早,我们四个人高高兴兴地拖着推车出发了,过大桥到了汉阳。我们不知道路。就找一个路过的大人问汉阳兵工厂怎么走,那人问:“你们到那去干什么?”我告诉他学校要炼钢,老师要我们找废钢铁等东西。他很惊讶地说:“你们小学生炼钢?!”但是还是给我们指了路,不过告诉我们还很远。我们虽然有点累,但是还是鼓足干劲往前走。到中午时候终于走到了一片有一些破烂建筑物的开阔地,有几个人在地下捡什么。我们问汉阳兵工厂往哪走,那人问你们要到那里干什么?我们告诉他要捡废钢铁等,他说废钢铁早就有人捡光了,不容易找到了,破耐火砖多的是。你们到前面去找。

我们心想不是骗我们吧?反正已经来了,怎么也得去看一看,就拖着车子往前走,满地的破砖乱瓦,我们把大一点的耐火砖捡了一些,但是废钢铁一点都没有看到。大家四散分开搜寻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什么东西,都有点沮丧。我找来一根树枝扒动砖头,终于扒到一根螺杆,高兴地举起来大声喊:“有钢铁!有钢铁!”大家都往我这里看,一下子精神又来了,都找根树枝来扒。

忽然雷萍大声喊我,我过去一看,原来她找到一大块预制板露出来一根钢筋,她扒不动。我使劲扒了一下,也扒不动,但是这根钢筋比我那个螺杆大多了,怎能放弃!我把雷荣、国旗都喊过来了,大家一起施力,终于把这快预制板推翻过来了,大家一看钢筋虽然露出来半米长但是还是深深的扎进预制板里,预制板太大,又重,我们抬不动,小推车也放不下。我们干瞪眼,正在大家无可奈何之际,雷萍眼光敏锐,看见了什么,于是蹲下去,用她那细嫩的小手在我们掀开的预制板露出的角落挖出来一块褐黄色、有点暗光泽的石头,她递给我问这是不是铁呀?

我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我喜出望外,说这是铁矿石啊!雷荣、国旗赶忙过来都拿过去掂量一下,大家都到这个角落里来扒,又扒出来好几个。大家干脆齐心合力把旁边的几大块预制板都掀开,果然下面好多铁矿石,还有散开的大大小小的焦炭块,我们足足捡了几十斤,推车上装满了,国旗说足够了,我们回去吧。

我们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把推车推到学校交给老师。回家一个个都筋疲力尽倒下来就睡着了。醒来已经是晚上了。妈妈埋怨说你们几个人胆子也太大了,跟家里也不说一声,我们找到学校,老师还着急不知道你们到哪里去了,后来还是找到雷萍家,幸亏雷萍给她妈妈留了个条子,不然家里和老师都要急死了。以后不能这样啊!

05

第二天到学校,看见学校大门口贴着大红纸的表扬,原来我们捡来的耐火砖焦炭铁矿石都派上了用场,学校把破桌椅劈了,搞了一个手拉风箱,已经给“小高炉”点火炼钢了!男同学和男老师一部分负责分班拉风箱,添柴加矿石,一部分上蛇山砍树运回来做燃料。女同学和女老师负责烧火做饭。一时间学校火光闪闪、烟雾腾腾,大家都吃睡在学校,日夜不停。不记得炼了多少天,最后杨校长激动万分地宣布:“钢炼成了!全体回家休息,明天穿戴整齐,带好红领巾到区委报喜。”

第二天一早上,大家都来学校排好队,前面是雷萍和另一个漂亮的女同学抬着大红纸写的“喜报”,紧接着是两个男老师抬着一块玻璃板,上面放着红绸子包着的像一颗炮弹外形的我们炼成的“钢”!后面是男女同学,再后面是老师和锣鼓队。杨校长一声令下,大家整整齐齐地出发。到了区委,只见大门口撘了个台子,上面桌子上铺着红布,两边彩旗飘扬,区委领导站在台上,杨校长接过雷萍她们抬着的“喜报”,恭恭敬敬递给区委领导。两个男老师把玻璃和上面的“钢”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这时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区委领导和杨校长在台上都讲了话。我们不断鼓掌,什么也没有听清楚。一会儿,杨校长走下台,队伍转身回学校,杨校长宣布解散回家休息几天再干,大家都像电影里打鬼子“得胜回朝”一样兴高采烈。

好多天没有回家,家所在的街道也天翻地覆了,说是成立了街道公社,还办了食堂,大家都到食堂吃饭,不在家里做饭了。在食堂吃饭的男女老幼个个喜气洋洋。我回家给爷爷说食堂的饭菜好吃。爷爷叹了一口气说:“要是真的能够天天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啊!”

第二天到学校上学,还没有走到学校,就听见敲锣打鼓,到了学校门口,看见大红喜报:我校杨校长荣获大跃进红旗手称号,即将赴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匈牙利参观学习访问!学校里面,到处是“挑战书、应战书”、宣传画、喜报......老师上课读报,喜讯不断,亩产粮食“放卫星”,从几千斤、一万斤、3万斤到10万斤,喜报越来越多,“卫星”越放越大,同学们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我鼓掌鼓得手都发麻。

有几个家从农村迁来的同学悄悄地跟我说这是假的,粮食产量不可能有这么多。我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坚决相信老师、报纸说的不错,同学讪笑着走了。回家后我问爷爷我对还是同学对?爷爷笑着说:“你跟同学争这些东西干什么?你又没有种过田。”爸爸过来很严厉地说:“跟你说了多次了!在学校就听老师的,不要跟别人争什么,读你的书,少说话。”我被爸爸训了一顿。泱泱地睡觉去了。

不久,参观学习的杨校长回来了。学校召开大会,杨校长做参观学习报告。她语调激昂,向我们眉飞色舞地说社会主义国家儿童的幸福生活,最后她大声宣布:过不久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过上天堂一样的生活,而且要超过他们!我们兴奋得拼命鼓掌。心里在憧憬“天堂一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越想越急不可待。

 但是与我们的憧憬相反,不久食堂的饭菜越来越差了。后来食堂不开了,各家又要自己开火做饭。买东西除了要钱还要票证,什么粮票、油票、菜票、肉票、豆腐票、布票……票证越来越多,东西越来越少。米很少见了,每个人一个月3两油,20几斤粗粮,其中只有几斤米,其余都是“代粮食”。我每天肚子饿得慌。

从1959 年开始,学校又恢复上课了。只是老师、同学一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再也没有往日上课的精神。于是学校只上午上学,下午休息,叫“劳逸结合”。老师也很少布置家庭作业了。由于各家都没有多少吃的,又没有家庭作业,所以同学之间也很少窜门了,放学就各自回家。

尽管吃不饱,但是每逢重大节日如“五一”“十一”庆祝游行还是照常,我们小学生总是要早早就到学校整队,由老师带领到大街上指定的位置排好队,往往要等几个小时才能等到游行队伍来到我们面前,这时候大家在老师带领下举起小旗子或者花朵,大声欢呼得舌敝唇焦,等到游行结束才解散各自回家,我们早就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干劲?大概只能说小孩子容易被调动情绪,“精神的力量无穷”吧?

06

这样1959年总算过去了,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我当上了“少先队”中队长,那时候戴上“两杠”的臂章还是很自豪的。学校又放假了。不料,到学校拿成绩单放假那天,放学回家时候雷萍喊我一起走,我对雷萍说:“你走吧,我等金方和、国旗一起走。”雷萍说:“我有话跟你说。”我看她好像有心事的样子,就跟她一起走了。她故意走了一条没有同学走的路,我明白她怕同学看见,就默默的跟着她走了,走了一段路,她对我说:“妈妈说,寒假我们要到北京亲戚家去,这一两天就要走。”我颚然,问:“雷荣也去吗?”她答:“也去。”我问:“什么时候回来?”她说:“不一定。妈妈说跟我们联系转学到北京,如果转不了,过了寒假就回来。如果转了,就不知道了。”

默默走了一段路,看见她家的房子了,我忽然想起来她家的房子是私房,问雷萍:“你们都走了,搬家不?房子留下吗?”她好像高兴起来了,说:“妈妈说不搬家,我们只带随身衣物,房子锁起来。”我问:“那就是说你们还会回来?”她说:“应该是吧?”快到她家了,她拿出一个很精致的铅笔盒说:“妈妈说,这个留给你做纪念。”我说:“你们这么突然就走,我也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作纪念,怎么好意思要你的礼物呢?”她笑着说:“那有什么关系,以后你一定有机会送东西给我留着纪念的。”说着把铅笔盒塞给我,快步走回家,到家门口转过身来笑着向我招手,说:“再见!”

我手里拿着铅笔盒,望着她消失的身影,一时呆呆地想着她刚才的话,茫然不知所措,站了一会儿,才想起要回家。回家后打开铅笔盒,里面有一支红蓝铅笔和2枝HB铅笔,一个卷笔刀,一个不锈钢直尺,一块橡皮。铅笔都细心削好了。铅笔盒内衬一张纸,写着“纪竹荪同学留念”几个字,字体隽秀,是熟悉的她的字。我想肯定是雷萍本人准备好的。这盒铅笔我多年不舍得用,直到初中才用来画图。

1960年春季开学了,雷萍兄妹果然走了,社会上和家里经济情况没有好转的迹象,学校也毫无生气。老师说:去年是特大自然灾害,加上苏修背信弃义逼债,所以现在是暂时困难,有党和毛主席领导,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受苦人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夜盼望我们去解放他们。所以我们要振奋精神,放眼世界,艰苦奋斗。不久上面又传达说帝修反勾结一起,蒋介石要反攻大陆,要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不久,发生了我们学校一个女学生检举揭发她从香港回来的父亲曹光是特务,给抓起来了。老师领导学生编了个话剧表扬那个同学大义灭亲,一时轰动武汉市。那个女同学我不认识。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1961年来了,粮食紧张情况仍然没有好转,我们班换了个熊老师,是一个男老师。熊老师也告诉我们是连续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加上苏修逼债,帝国主义封锁,阶级敌人破坏,等等等等,造成粮食困难。学校仍然是”劳逸结合“,半天上学。本来杨校长已经宣布过我们是十年制,我们已经是5年级了,应该暑假毕业,所以同学都准备上初中。开学不久,忽然学校宣布:奉上级指示,我们今年不毕业了,“原地踏步”一年。消息一宣布,大家大失所望,老师学生都没有什么劲头了,也没有新课上,有时候上二节课就放学。尽管肚子还是饿得慌,但是上学无所事事的日子过得很快,一年一转眼就过去了。

1962年春季开学,粮食供应有所改善,但是我还是经常肚子饿。学校还是“劳逸结合”上学。不久老师说不是原来十年制那样直接升初中,要毕业考试,升学考试。“踏步”了一年,大家都疲了,很快毕业考试完了。老师要大家复习语文,数学两门课,准备升学考试。熊老师指导学生填升学志愿表。他告诉我们初中有省重点、市重点、一般初中。他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我们填志愿。他要我、金方和、王光槐填省武昌实验中学为第一志愿,其余的填市重点、一般中学不一。同学们当然都按老师要求的填志愿。

升学考试考数学、语文两门课,很快就考了。发通知那天,熊老师很高兴的告诉我们:我、金方和、王光槐都被省实验中学录取了。实验中学是湖北省最好的中学。我们一个班有3个同学录取实验中学是我们班的光荣。其他3个班一共只有2个同学考取实验中学。熊老师自豪心情溢于言表,我们三个人也非常高兴:又可以一起上学,一起玩了。

我的小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但是那六年一幕幕至今难忘。

作者近影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朱普乐:母亲没能熬过粮食关 
一个安徽农村中学生的困难时期
 韩贤强:饥饿,令人永世难忘!
韩贤强:弟弟之死
党国英:一个村庄的公共食堂记忆
蒋国辉:大饥荒记忆
蒋蓉:我记忆中的大跃进及其它
郑毅民:11岁少年的饥荒远行
周永威:念造孽书,干苦力活
 周永威:1958,我把青山烧成灰
高时阔:农家少年的饥饿青春
高时阔:大饥荒孤儿跌宕曲折大学梦
王世浩:那年月沒吃饱的只有吃撑的
蔡善康:饥饿年代的个人体验与记忆
李世华:1960年,困难时期过年关
老鬼:1960年代爹亲娘亲没有粮票亲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困难时期”
大饥荒出生中国人,中年后容易失忆
张宝林: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开往北大荒的右派专列
冯印谱:我家办过“公社的大食堂”
冯印谱:自留地,公社社员命根子
湖南女子中南海贴“打倒公社”标语
董国和:大饥荒中的大吃大喝风

"白日点灯":饥荒时代的"行为艺术"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人文情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