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饥馑丨蒋海新:下乡逃荒来的“欠点子”

故人旧事小编 新三届 2021-11-30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蒋海新,生于1948年。原成都二中高六八级学生,1969年1月下乡插队落户到四川名山县合江公社。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英语系77级,提前半年毕业留英语系任教。1990年开始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英文系研读文学批评理论,1994年2月获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语言文学系讲师教职,199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教职转为永久。2014年7月退休。现定居新西兰。


原题
欠点子




作者:蒋海新



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目睹一位农民,多次在一张简陋的小餐桌边说出“欠点子”三个字 ——他的形象多年来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是“大跃进”后的那几年中,我们那个住了九户人家的院子里,死去的第一人。
 
我是看着他走进我们这个院子的。
 
我们那个小院子有个小天井,围着小天井的是七家人各自的水缸、炉灶和小小的案板。另有两家的炉灶等做饭家什,则设置在自家的房间里。小天井正中是一个半米见方的阴沟开口,边上是红砂石条,不到二十厘米高。九家人的洗菜洗碗水和洗脸洗脚水,都往那阴沟开口里倒。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站在小天井阴沟开口边上,正对着院子那小小的进口。从外面进来的人,先得跨过进口的门槛,穿过一条短短窄窄的甬道,才能进到天井。
 
我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跨进了门槛,缓缓地走进来。他的头上缠着一圈脏兮兮的白布——那时候四川很多农民,头上都缠白布包头。待他走近了,我清楚地看到他的脸庞黄白虚肿。他上身穿着一件对门襟的蓝布衣服,下身是一条俗称“反扫荡”的黑色中式裤子,裤子很肥大,却有点短。他的小腿有一小截露在外面。他的小腿也是黄白黄白的,好像有点肿。那天很冷,他只穿了一条单裤。
 
走到小天井边,他站定了,开口喊:表姐!表姐!见没人应,他又喊:周家淑!周家淑!周家淑就是周表姐——我们院子里的大人小孩那时都这样称呼她。
 
周表姐跟她丈夫高师傅住在我家那个阁楼上。阁楼上原本只有两个临街的房间,两间房外面,朝着天井的方向,有大约十几平方米的空处。那空处被人用一人多高的竹篾笆围出了一个长方形,上面开了一道篾笆门,那就是周家淑和高师傅的家。他们的家,没有窗户,两面是墙,两面是篾笆。那两个临街的房间就是我家,要进我家,必须绕过他们的篾笆墙。
 
周表姐四十出头。她听见呼喊,探出头来,看见来人,便大声说:老三,你上来嘛!那人说:太累了,我就在下面歇歇。周表姐下了阁楼,搬出楼梯下面的凳子,让那人坐。周表姐家的灶台水缸和一张小桌子就在楼梯旁边,那是她家做饭吃饭的地方。
 
那会儿已是下午,但还不到家家开始做晚饭的时光,周表姐却立刻在灶台前忙活起来。不大会儿功夫,她家的晚饭就做好了。高师傅、周表姐和他们家新来的客人就坐到小桌边,开始吃饭。
 
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里,即使是看别人吃饭,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院子里的小孩这时差不多都到小天井里来了,有的帮着家里做饭,有的就在一起聊天,顺便瞟一眼别人家吃什么。我记不得周表姐家那天吃的什么饭食了,总之是很简单的蔬菜米饭之类。
 
那些日子里,为了避免争抢,每家人在开吃之前,都由一位“权威”分饭菜。这“权威”或是父母或是兄长。分完了饭菜,就不会再有,更不会有人问吃饱没有,因为饥肠辘辘的一家人,永远都没有吃饱。问了又能怎样呢?
 
但是那天,周表姐家却成了例外。我们一众小孩都清楚地听到了周表姐问她那表弟吃饱没有,他的回答是“欠点子。”
 
”欠点子“ 这三个字,是四川何处的方言,我没有考证过。成都市出生长大的人,是不会这样说的。这乡里乡气的的三个字,由一个乡里乡气的的农民带着浓重的乡音说出来,立刻激起了院子里穷极无聊的小男孩们的兴趣——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模仿挖苦老师,以此为乐。小男孩中,秋明最善于模仿。
 
秋明当时就小声地模仿着重复了“欠点子”这三个字。没有人笑——毕竟那个高大的农民就在那里坐着。虽然他说了“欠点子”,周表姐却没有再给他一点吃食,因为餐桌上的饭菜已经吃光了。
 
晚饭以后,高师傅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木板,架在通向阁楼的木楼梯下面,放上了被褥和枕头,为周表姐的表弟搭了一张床。
 
通向阁楼的楼梯又陡又窄,有人上下楼梯时,除了脚步撞击梯级的咚咚声以外,还有老朽的木结构不堪重负而发出的吱吱声。伴随这些响声的,还有因为震动,从楼梯缝隙中落下的灰尘。周表姐的表弟,那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躺在楼梯下面,从来没有抱怨过响声震耳或者灰尘呛鼻。
 
白天,他有时会起来,在小院子里晒晒太阳。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躺着的。他很少说话——实际上,除了“欠点子”,我想不起他还曾有过其他话语。
 
每餐饭后,周表姐总要例行仪式般地问她表弟“饱了吗?”她表弟总是千遍一律地、带着浓重的乡音回答“欠点子。”
 
那乡音十足的“欠点子”,使得院子里的小男孩,从他到来的第二天起,就开始以这三个字作为他的指代。他们明知他就躺在旁边的楼梯下面,也毫不忌惮地模仿他怎样吃饭,怎样眯缝着眼睛在院子里晒太阳,甚至他怎样挣扎着起身,步履蹒跚地去街上的公厕。每次滑稽表演,模仿的小男孩必说:欠点子是这样的……
 
据学者调查,三年困难时期,地方政府是不准农民外出逃荒的。但凡事总有例外。我曾经在街上看到过一个跟欠点子装束差不多的农民,生吃死去的老鼠——那老鼠多半是被毒鼠药毒死的。也看到过浮肿虚弱破衣烂衫的农民,躺在街边,奄奄一息,无人过问。
 
其实,在那些实施票证供应的年月里,城市居民根本没有余粮去施舍他人。
 
那年头连豆腐也是凭票供应的。有次邻居周婆婆和我一起去买豆腐,我买我们家五口人的,大约有一斤重。周婆婆买她和周爷爷两人的,不到我家的一半。我们买到豆腐后,刚刚离开菜店,周婆婆就三口两口,把她手里的豆腐吃光了。我不知她后来是如何向周爷爷交待的。周爷爷没有熬过饥荒年,是我们那院子里第二个去世的。
 
院子里的岳婆婆也让我惊诧过。岳婆婆的儿子媳妇都是工人,家里还有年纪尚幼的孙儿孙女。因为儿子媳妇上班,做晚饭基本都是岳婆婆的活儿。院子里没有电灯,如果在冬天,天黑得早,做饭是要点煤油灯的。好几次我看到她做好晚饭后,在油灯光线最弱的地方,自己先偷吃一些,尤其是在有好菜——比如有豆腐或猪肉的时候。晚饭时,她又若无其事地跟全家人一起,不紧不慢地吃她分到的一份。
 
相比之下,周表姐和高师傅把自己本就不够的吃食,与农村来的表弟分享,是非常慷慨的了——尽管每一次他表示“欠点子“,都没有再给他一口吃食。
 
实际上,那些年月里,两个人的定量,只够勉强维持生存。再增加一个人来均分,就难以保证活命了。
 
几个星期之后,欠点子就显得越来越虚弱了。他的脸肿得发亮,眼睛成了一道缝,腿也变成了粗粗的“象腿”。但是,周表姐和高师傅没有任何水肿的迹象。
 
周表姐和高师傅有个女儿在青海工作,经常给他们寄包裹回来。估计包裹里有酥油煎饼,因为我在阁楼上闻到过那种食品的香味——我曾经在一个同学家里吃过一小块,知道那美食的味道。
 
欠点子来的那天,就不愿意爬楼去他表姐的篾笆家——太累了,他说过。以后他愈来愈肿,就更不可能上去了。他应该也知道青海来的包裹里有吃食,但是,表姐给他吃让他住,他大约已经感激不尽了。他是个本分之人。
 
不知从哪天起,欠点子就不再回答周表姐饭后的例行问题了。吃饭之前,他从阁楼下低矮狭窄的板床上挣扎起来,吃力而缓慢,仿佛耗尽了气力。等到把饭吃完,他似乎没有气力说“欠点子”三个字了。
 
岳婆婆家的灶台,紧挨着周表姐的灶台。她头一偏过去,就能看到整天躺在楼梯下的欠点子。她说:我这辈子活了好几十年了,从来没看到过像周家表弟这样肿得发亮的人!
 
随着欠点子的病情加重,院子里的空气似乎凝重起来。小男孩们不再模仿欠点子了,就连挖苦讽刺老师的模仿秀,也转移到秋明的家中了。
 
一天早餐时分,我看到周表姐眼睛红红的,欠点子躺在板床上,没有起来吃早饭。我下午放学回家,看见阁楼的楼梯下面空了——欠点子不见了!周婆婆小声地告诉我,他死了,中午就送到殡仪馆去了。
 
后来的两三年里,我们那院子里,又死了四个人——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其中,包括我的右派父亲,他从劳教农场释放回家没几天,还来不及报户口领票证,就过世了。
 
完稿于2020年9月22日 


蒋海新专列

蒋海新:父亲从远方归来,

十天后就永远走了

蒋海新:杜鹃啼血子归鸣

蒋海新:乡下人的长恨歌

红五类男生偷光我们的米面油盐

一个苞谷惹出的父子深仇

徒步大串联,我的朝圣之旅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朱普乐:母亲没能熬过粮食关 
一个安徽农村中学生的困难时期
 韩贤强:饥饿,令人永世难忘!
韩贤强:弟弟之死
党国英:一个村庄的公共食堂记忆
蒋国辉:大饥荒记忆
蒋蓉:我记忆中的大跃进及其它
郑毅民:11岁少年的饥荒远行
周永威:念造孽书,干苦力活
 周永威:1958,我把青山烧成灰
高时阔:农家少年的饥饿青春
高时阔:大饥荒孤儿跌宕曲折大学梦
王世浩:那年月沒吃饱的只有吃撑的
蔡善康:饥饿年代的个人体验与记忆
李世华:1960年,困难时期过年关
老鬼:1960年代爹亲娘亲没有粮票亲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困难时期”
大饥荒出生中国人,中年后容易失忆
张宝林: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开往北大荒的右派专列
冯印谱:我家办过“公社的大食堂”
冯印谱:自留地,公社社员命根子
湖南女子中南海贴“打倒公社”标语
董国和:大饥荒中的大吃大喝风

"白日点灯":饥荒时代的"行为艺术"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