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人丨霍秀:仙鹤姑娘,一家三代的护鸟故事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5-24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作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


霍秀,清华附中初68级老三届,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1年考入宁夏文工团,1978年考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1980年进入影视界。198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导演和编剧,在多部电视连续剧担任执行导演,在中央电视台《文苑漫步》栏目担任主持人,北京电视台《东芝动物乐园》栏目担任总导演等。现任北京环保联合会理事,北京环保志愿者协会理事。


原题

清明缅怀 

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霍 秀

三十多年前,有一首歌在一夜之间唱红了大江南北,歌曲的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述说的是中国北方的一位饲养丹顶鹤的姑娘不幸牺牲的事情,许多人都会唱或者听过这首歌曲。但是,歌中所唱的姑娘叫什么、长什么样、怎么牺牲的,人们却不太清楚。

但是在她的家乡扎龙自然保护区和牺牲地江苏盐城,人们却在动情地传诵她的事迹。时间越久,传闻越多。后来,竟把她说成是龙女,为报23只仙鹤的救命之恩来到人间,报恩23年之后又化仙而去。

她叫徐秀娟,是我们国家第一位养鹤、训鹤姑娘。电影《飞来的仙鹤》与《仙鹤的一家》中,有一位专门指挥仙鹤起飞、降落、跳舞、鸣叫等动作的导演,那就是徐秀娟。1983年,齐齐哈尔市出了一张牧鹤女的挂历,上面的姑娘也是徐秀娟。这位养仙鹤姑娘在二十三岁时为寻找一只走失的白天鹅而遇难。姑娘去世后,人们在她简单的遗物中发现了两本照片和整整十本日记、诗歌、散文,上面记录着她短短二十三年的生活历程。

1996年初冬,在环保局一位退休老人的家里,我有幸看到了徐秀娟生前留下来的十本日记,整整一个下午我含着泪读完了她23年的一生。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她短暂一生的浓烈色彩。贫穷、艰难与快乐、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没有人在知道了她的事迹之后不为之动容。我和同事们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想到她的出生地扎龙去寻觅她的足迹;想到她的牺牲地盐城去凭吊她的英灵;想去看望她年迈的父亲、母亲;还想去看一看她饲养过的丹顶鹤和那只她为之献身的白天鹅。

在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上,有一个以满族小村子扎龙屯命名的湿地生态保护区。这里湖泊密布、河流纵横、芦苇荡无边无际,珍稀而美丽的丹顶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1964年,秀娟就出生在这儿。33年后,我们追寻她的足迹来到扎龙,秀娟的父母仍然住在一间干打垒的小土屋里。

都说秀娟要强、耿直的秉性像她的父亲徐铁林。徐铁林原来是个普通的渔民,一次外出打渔时在芦苇丛中拣到一只受伤的小鹤,不忍丢弃就把它带回家中精心护理。小鹤长大后,想把它放回大自然,鹤竟叼着铁林的衣襟不愿离去。于是,丹顶鹤就成了他们家庭的一员。许是这辈子注定与仙鹤有缘,徐铁林,这条硬铮铮的汉子竟柔情万种的养起了鹤。

从那时候起,秀娟就爱上了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可爱的大鸟。后来,扎龙自然保护区成立了。创建阶段,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徐铁林就把自家的两间房子腾出来当了办公室。天长日久,徐铁林就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最老的养鹤土专家。

徐铁林


那年,秀娟正在20多里外的边屯中学读高中。她是个品学兼优的要强的学生。没想到,在高二那年,边屯中学师资力量薄弱,竟宣布解散高中。徐秀娟失学了。父亲徐铁林不愿意看17岁的女儿失学在家苦恼万分,他让秀娟去保护区上班做饲养员。可是母亲不愿意,因为养鹤的工作是徐铁林负责,母亲深深了解丈夫不讲私情的脾气,她怕女儿受不了父亲的责骂。

作者在扎龙采访徐秀娟的母亲


秀娟妈妈和我说:“上保护区,她的父亲的性格呀,脾气呀,我也害怕。你看我在那儿也经常跟他“干仗”,我也不大同意她去。后来她父亲的意思是,自己身边有人了,对工作好说,像我这样说骂就骂了,骂别人不行啊。鹤,每天上班,一上班就得放出去。放出去,我一天就得跟着鹤。就跟这个许宽,就我们俩。中午呢,别人能休息,他不让我休息。我说我饭也得吃啊,自己带的饭,就在鹤旁边吃两口。中午又不让我休息呀。“

秀娟父亲徐铁林说:“她妈妈跟我养过鹤;还有娟儿跟我养过鹤;跟你们回来的那个二小子也跟我养过鹤。我觉得,她养鹤,我好管。别人不好骂呀,别人不好管呀,对她好要求啊。这鹤这玩意儿啊,你看现在有点成形了,都懂得了。那小时侯不好养活。刚开始出壳那阵,凉了热了它要死;喂得不对它要死:你要不注意,它出去蹬水打架,两个互相撕杀,它要死。扎龙的鹤为什么得名的?一个是,几乎不死,我养的鹤几乎不死,我养的小鹤成活率大概达到95%还多,因为什么呢?有的年头死一个、半个的,有的年头根本不死。这是一,成活率比较高。第二个是什么呢,第二个是散放野养,每天要放出去,因为你圈养的只能喂玉米,喂鱼,是不是?你放出去呢,它可以拣这虫子吃,拣这个拣那个吃,所以补充了在圈养当中它需要的其他元素。”

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秀娟很快就熟悉了这个工作。

徐秀娟日记我对工作很认真,一丝不苟,我努力的去适应这项艰苦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有欢笑。人对鹤是有感情的,鹤儿快活,我也高兴;鹤儿生病,我最担心。每当鹤儿生病都由我来照管。我要整天整夜的待在它的身边,喂药、喂食。我把全部的爱都给了鹤儿。

保护区的领导见秀娟工作细心,就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分配给她,搞丹顶鹤的孵化实验工作。秀娟知道这是一门科学,自己一点基础也没有,她虚心的向专家请教,把各种孵化要领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次,几只幼鹤快要出壳了,当时没有照相机,秀娟从凌晨4点到夜里23点,竟然整整画了15幅“连环画”,记录了幼雏出壳时环境的温度、各部位的颜色,身上的特殊标记、睁眼、挣扎着站起来的情况。甚至连哪只小雏眼角有点眼屎也记了下来。后来这些珍贵的记录被多位科研人员当作资料借去在论文中引用、发表。

小鹤顺利出生后,即进入危险期。一次,5号小白枕鹤突然生病,大块大块拉血,已经奄奄一息。人们都说扔掉算了,可是秀娟舍不得。就是有一线希望她也要救活这个小生命。

徐秀娟日记5号白枕鹤从发病到今日,已发展到便血块,病情严重,喂药无效…看到小鹤一天比一天消瘦,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我要是能代替小鹤生病多好啊!

徐铁林骄傲地告诉我们:“有一只白枕鹤,白枕鹤病崽子已经长到三斤重了,这时候生病了。体重减到多少呢?减到450克,剩九两,三斤减到450克。三斤有1500克吧,剩九两了。在这种情况下,她能治活,能给调理好。作为我闺女,作为养鹤,驯养这个鹤,在疾病治疗上,在孵化上,相当了不得!”

后来,这只小白枕长得很健壮,被选送到安徽合肥国家珍禽繁殖基地当了种鹤。秀娟在无限慰籍中,写了她的第一首散文诗《仙鹤你早》:

黑夜刚刚过去,

你──可爱的丹顶鹤,

从白云似的羽毛中,

伸出你的腿,你的头,

天真的眨眨大眼睛,

象是对我说:

主人,您早!

你走近大食槽──

噢,你饿了。

那你就快点吃吧,

我已为你准备好了早点。

我走近你的身边,

抚摸着你洁白的羽毛,

深情的说一声:

鹤儿,你早!

你笑了──

扬扬头,

头上的丹顶,

象是春天初放的花朵,

你欢快的扬起脖子,

亮开歌喉,

把动听的晨曲唱给我听。

啊,丹顶鹤,

你这纯洁、优美的精灵,

幸福、长寿的象征,

我要高声的赞美你,

默默的为你祈祷!


1984年,东北林大的杭福来教授到扎龙自然保护区考察的时候,发现了这位聪明肯干的养鹤姑娘徐秀娟。他力劝徐铁林送女儿到林大野生动物系去进修,秀娟的心里燃起了复学的希望之火。可是,拮据的家境能供得起她到哈尔滨自费上大学吗?

徐铁林说:“七口之家,就我一个挣点儿钱,确实困难,但说以后,跟她妈一商量,我就说叫这孩子去进修,要一千块钱进修费。我就跟她妈说,咱们娟儿那个学校来通知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减费的事没联系好,要一千块钱进修费,我说那能不行吗?当时,我从国外回来,我带了一个彩电,我说不行把彩电卖了。”

我问:“家里当时连一千块钱都拿不出来?”

徐铁林说:“啊?一千块钱,就我家当时拿一百都不行,信不信,没有钱。我的工资,当时的话,1985年,我不超过70块钱工资。我就这些钱,我七口之家,老的老,小的小,还有孩子念书。我上哪儿拿这个一千块钱?”

尽管家里动拼西凑,只拿出了学费的一小部分,秀娟还是来到了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1985年3月,野生动物系宽敞的教室里又多了一位女学生。对于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的农村学生,直接就要学习高等教材,困难多么大可想而知。她上课时总是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的听着,惟恐漏掉一个字。一百分钟坐在那儿,拼命记着、听着,不敢想一点别的事,不敢和同学说一句话。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她已经在校园的一角开始早读;晚上,就寝的铃声已经响过好久,整个校园都进入了梦乡,而徐秀娟屋里的灯还在亮着。学习那么紧张,但秀娟的生活却异常艰苦。虽然学生伙食每天只要六毛钱,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一天只吃两顿饭,同学们常常看到她的饭盒里只有馒头和咸菜。

徐秀娟日记我的生活标准是能填饱肚子凑合活着就行了。食堂伙食贵极了,女同志一天没有一元钱是不够的。最节省的一天也要六毛钱,我那里吃得起呀!到哪里去支付这笔钱呢?只能自己作饭,勉强生活,生活是艰苦的,但什么样的苦我都能吃。

秀娟在林大完全专注于学习,一年多下来,连学校的礼堂同时是电影院她都不知道。她还自学了英文,以便将来工作时使用。但是她上学的学费到底是怎么筹措来的,谁也不知道。

后来,人们在秀娟的遗物中发现了一篇用英文写的日记,显然是不愿意让别人看到。

徐秀娟日记今天我去医院献了300CC血。医生见我是学生,对我很照顾,献血后,感觉很好,就是头有点昏…我不愿伸手向家里要钱。接到弟弟寄来的十元钱,我心里在流泪。我当姐姐的不能帮助弟弟,还要弟弟寄钱帮助我,这也增加了我献血的决心。漫长而又短暂的两年学习生活呀,爬,我也会爬过来的。

在上学的一年多时间里,徐秀娟先后四次卖血筹措学费。贫困的生活并没有难倒这个执着于自己美好理想、性格坚强的姑娘。她像一棵正待发芽的小草,渴望着知识雨露的滋润。终于,徐秀娟用一年半的时间赶完了两年的课程,取得了各门功课皆优秀的好成绩。1985年11月18日,秀娟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我拾一片金秋,

寄给命运的舵手,

求它恩赐给我心里

一点秋的丰收

我留一片雪花,

献给土地,

盼着春天

还给我失去的绿洲。

我合上双手,

念着苍天的保佑,

我没有非分的要求,

只祈祷

我的血不要白流。


秀娟的血没有白流。她大学还没有毕业,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派人找到她,想请这位即有丰富的养鹤经验又在大学进修过的姑娘到盐城去工作,担任养鹤的技术指导。盐城有一片三百多万亩的滩涂沼泽地,那儿的水草肥美,是珍禽丹顶鹤理想的越冬栖息地。1986年,徐秀娟告别了家乡、父母,应聘到盐城去工作。她22岁的瘦弱的肩膀上挑起了一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重担,她要在江苏盐城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养殖基地,为珍禽丹顶鹤提供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1985年5月,秀娟抱着一个黑色皮包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乘务员发现这是个奇怪的姑娘,她谁也不理,一会儿坐到窗边,把窗户开个小缝吹那个黑皮包,一会又跑到水房灌上热水,用热水袋轻轻地捂着皮包,连上厕所也把那个大黑家伙抱在怀里,还不停地给它试表量体温。乘务员警觉地观察了一会,发现她胸前佩带着东北林大的校徽,表情是那么庄严而神圣,也就没有过来问。

整整一天两夜,秀娟没有闭一下眼,一直到了南京,平安的坐上了盐城来接它的面包车。原来,这是秀娟带给盐城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三枚快要孵出小鹤的鹤卵。秀娟硬是把这三枚热乎乎的孕育着生命的宝贝蛋儿经过两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平安带到了江苏盐城。

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片三百多万亩的滩涂和沼泽地,长满了芦苇、盐蒿和大牛草。一条自北向南流向的复堆河天然地把沼泽地与村庄分开。这里没有人迹,没有淡水,更没有电。但这片肥沃而没有污染的水土却养育着二百多种鸟类,珍禽丹顶鹤也选中了这片滩涂作为自己过冬的家。

盐城自然保护区鹤场吕场长告诉我们:“秀娟来了之后,住在一个破旧的土楼里,是用破砖头砌出来的,两层很简单的土楼,后来呢,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又在上面加了一层,而且在第三层与第二层之间是用木头做了一个梯子上去。楼梯口之间都有很多洞。有时候,我们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就有老鼠或者蛇,从哪个地方跑出来。这种情况是经常有的。周围呢,都是一片荒滩,没有电,没有淡水。”

没有电,如何保持鹤卵的恒温呢?聪明的秀娟想起了北方的火炕,这里有的是芦苇、盐蒿做燃料。她和两位同事搭起一座热炕,小心翼翼的把三枚宝贝蛋放在上面,进行人工孵化。为了严格控制温度,他们几乎整夜不能合眼,陪伴他们的只有呼啸的风声和不知什么野兽的嚎叫声。深夜,秀娟蜷缩在四面透风的二楼,就着微弱的烛光摊开日记:

徐秀娟日记环境比预想的还要恶劣得多,但为了能在这里建成初具规模的鹤类研究基地,我愿舍弃一切常人应该得到的具体温暖和个人幸福。

在秀娟和两位同事的精心照料下,三只小鹤终于全部破壳而出。看着它们蹒跚漫步、憨态可拘的样子,秀娟简直心花怒放。她给它们起了三个好听的名字:丹丹、龙龙和沙沙。而同事给秀娟也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鹤娘。

刚孵化出来的小鹤最难养,每小时都要喂食,秀娟用剪刀把鲜鱼剪成一小条一小条的放到它们嘴里,一天24小时从不能间断。累了,就趴在小鹤身边躺一下,困了,就抱着小鹤打个盹。就这样整整12天,熬过了危险的育雏期。

夏天的盐城滩涂上又潮又热。蚊子和各种不知名的小虫子闹哄哄地围着人发动攻击,秀娟被咬得满身满脸脓肿,人都没了模样。但小鹤可不能挨咬,秀娟用蚊香熏、用扇子搧,还不时在地上撒水散热。有时候天太热了,她就和同事一天三四次的带小鹤去复堆河里游泳降温;回来后又用大木盆接上水,为小鹤做了个洗澡降温池。

到了第83天的早晨,秀娟象往常一样带小鹤去觅食、散步。突然,小鹤快跑几步,扇着翅膀,迎着初升的太阳展翅飞起来了。秀娟他们三人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唱啊,跳啊。这三只小鹤是怎么样长大的啊!徐秀娟这位22岁的姑娘竟创造了丹顶鹤在越冬区孵化饲养成功的范例,此事轰动了野生动物研究界。

1986年12月,在南昌举行的华东第三届鹤类联合保护会议上,徐秀娟宣读了她撰写的论文《论丹顶鹤在越冬地的半散放饲养》。台下一些年长的专家学者们这位年轻的姑娘做了那么多超出常人想象的工作,都彼此点头赞许,会心微笑。就在那一年,徐秀娟被评为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动物协会吸收她为会员,市环保局给她发了科研奖金。

在秀娟的事业刚刚看到曙光的时候,一连串想不到的事故却降临了。1987年,盐城保护区鹤场连连发生意外,秀娟被这些飞来横祸惊呆,她怎么也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徐秀娟日记在管理处收拾东西,小王跑来喊我,说鹤触网死了,我急忙骑车赶往鹤场见盼盼伸直腿躺在地上,气管断了,身上还热着,它已经交配过,这一来,今年的繁殖计划落空了。怪谁呢?怪我?怪他?还是怪可恨的网眼太大?

到溧阳看望病重的姥姥回来,刚到单位,看到郁主任脸色不好,他难过的告诉我,丹丹死了。我听后顿时说不出话来,心在颤抖,想放声大哭,但哭不出来。最聪明,最可爱,最知人意的丹丹,你也触网吊死了,这比揪我的心还疼。丹丹,你为什么要离去?丹丹,你难道就不留恋人世?你是我从小用手捧大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啊!你那可爱的样子,在我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你走路与众不同,不知怎的老像是在跳着走。对人特别亲近,表现出很懂事的样子。你胆子小,常受欺侮,当别的小鹤咬你的时候,你就跑到人身边来,当它们玩的高兴的时候,你又凑过去,和它们玩在一起。当我们领你去野外觅食的时候,你总是我们左右,我们给你捉虫子。听到我们一声呼唤,你总是第一个跑到我们身边。我带你们奔跑、练翅、玩耍、觅食。那情景能使我忘记一切忧愁。现在你死了,我却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连句永别的话也没赶上说。丹丹,你能理解我对你的心吗?我还有很多很多话要对你说,你知道吗?

丹顶鹤丹丹刚死,白天鹅黎明又病了,秀娟把它抱回宿舍,人和鸟一起住,整整护理八天八夜,黎明的病好了,秀娟自己却累病了。没想到是,秀娟的病还没好,她用体温抚养大的另外一只丹顶鹤龙龙,也因为误食了寄生虫,吐血死亡。秀娟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大口大口的鲜血吐得人心里难受,我真恨不得自己替龙龙受这个罪。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她生平第一次对着丹顶鹤的尸体放声大哭。在已故的龙龙的龙龙的照片背后,她写了这样几句话:

徐秀娟日记: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对它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撒在这条路上,我一生将为此而奋斗!

秀娟病了,病得很重,连连的打击使她痛苦万分,但这个东北草甸子里长大的坚强姑娘不允许自己被灾难击倒。她坚韧而执着地反思,寻找原因。她一面上书领导,建议兴办学习班,提高饲养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尤其是养鹤知识;一面不顾病痛,组织同事们对鹤场里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8月23日,她收拾了一下简单的行李,带着柴米油盐,再一次住到了荒无人烟的鹤场上。她再次立下誓言:十年,二十年,我要把这辈子献给鹤场。

1987年9月15日,秀娟咬牙拖着病体,带着白天鹅黎明和牧仁去复堆河里洗澡。没想到,两只天鹅玩得高兴,先后展翅飞走。秀娟急忙叫了两位同志一同去寻找。整整一天一夜,牧仁被找到了,黎明却不见踪影。夜幕降临,天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领导吩咐明日再找,可秀娟放心不下,等同事们回去后,她独自又摸黑钻入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黎明──,黎明──!直找到半夜。

第二天清晨,秀娟没顾上吃饭就又去找。直到下午五点才心离交瘁地回到鹤场。人还没坐定,不知外面谁在叫喊,说河西边听到天鹅叫。秀娟和两位同事一下子冲出了门,到了复堆河。两位同事游过了河。病弱的秀娟快游到河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对岸的同事见她气喘吁吁脸色煞白,赶忙大声喊道:“回到岸上,回鹤场休息去!”然后两人回身继续寻找。但秀娟啊秀娟,她怎么能在鹤场呆得住呢?回到鹤场刚喘了口气,又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河岸苦苦呼唤。后来,许是听到天鹅的回应了?还是看到了天鹅美丽的身影?人们只知道她一下子把自行车放到河边草丛里,连鞋都没来得及脱,就下了河。

时间过去了四小时,天鹅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人们遍找秀娟不见,遍喊秀娟不应。当人们终于把秀娟从水里托起时,这位从小在扎龙水淀子里长大、熟悉水性的姑娘,已经追随着她的丹丹、龙龙去了。

1987年9月23日,新阳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悼会。认识的、不认识的,有近千人赶来为她送葬。当天上午,太阳也收起了光环,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养鹤饲养员队伍里,又多了一位不声不响只顾埋头干活的男青年,他是秀娟的弟弟徐建峰。1996年春天,他辞去齐齐哈尔市某仓库主任的工作,回到家乡,回到父亲和姐姐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了一名普通的饲养员。

徐建峰


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只是简单的告诉我们,他和姐姐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丹顶鹤的。问他父亲为什么喜欢丹顶鹤,他竟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我父亲有一次在野外放鹤牧鹤,可能因为多喝了点酒,也可能因为劳累过度,就在野外睡着了。因为野外很冷,在冰上睡的。他醒了以后,一群丹顶鹤把他围住,用羽毛给他取暖。动物也通人性。从此以后,我父亲对鹤倍加珍惜……因为仙鹤救过他。”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

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像以往一样趟水约2公里进入扎龙湿地腹地观察散养丹顶鹤的繁育情况。他发现一只散养丹顶鹤的鹤雏和一枚鹤卵,为了确保鹤雏的成活,他在湿地里工作了整整1天。

19日早上,徐建峰仍旧不放心鹤雏和鹤卵,又回到湿地里进行看护,在确保散养丹顶鹤鹤雏和鹤卵安然无恙后,返回保护区,途中他由于连日疲劳致使摩托车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沟内,不幸殉职。

在徐秀娟牺牲27年后,徐建峰又献出了生命,年仅47岁。

徐建峰牺牲的那一年,他的女儿徐卓正在东北农业大学学园艺。这位美丽的女孩儿立即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学校有意保送她读研,然而,徐卓却放弃了。2016年8月,她告别北国名城哈尔滨,毅然回到了扎龙,再次接过了接力棒……

“我的姑姑,我的父亲,尽管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我想他们是幸福的,只是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我们……” 

徐建峰的女儿徐卓。新华社记者梁冬摄


1996年春天,油菜花黄了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盐城。保护区已经大不一样,北方飞来的十几只丹顶鹤在这里安了家,在这里繁衍后代。我们看到了那只闯祸的白天鹅──黎明,和十年前一样,它仍旧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人们的关爱之中,但是看到我们,它便久久地低垂下那只高贵的脖颈。

在远离鹤舍的地方,饲养员给正在产卵的丹顶鹤安排了一处安静的产房。丹顶鹤产卵时绝对不能有吵闹的声音,一旦受了惊吓便不能再产卵。但产卵的母亲中,有一只是沙沙,也就是秀娟用体温抱大的三只中,剩下的唯一一只丹顶鹤。饲养员看我们千里迢迢从京城来,便特许我们在他喂食的时候,用五分钟的时间看一下沙沙。但叮嘱再三,如果生人进入,沙沙的配偶决计不允许,作好被它攻击的准备。

万没想到,当我们扛着摄像机进入到沙沙的产房里,她的配偶——那支雄性的丹顶鹤并没有冲过来长长的嘴驱赶我们。它伫立在那儿,凝神望着,允许我们把它温柔的妻子拍了个够。饲养员告诉我们,没有这种先例,定是沙沙通人性,知道我们为秀娟来。

作者与徐秀娟父母、弟弟合影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湿地上千万朵花儿张开了花瓣,迎接着云彩中的那一缕金霞,和从金霞中唱着歌儿飞回来的丹顶鹤。父亲母亲呆呆地望着,泪水涟涟。他们知道自己的娟儿、峰儿回来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歌词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走过那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为她唱歌

噢  还有一只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飞过

延伸阅读
霍秀:“两航归来”的英雄爸爸,
女儿跌跌撞撞的青春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部分插图选自网络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80年代
侯杰:“清污”往事,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耳朵认字”轰动之后,
气功热的一个现场实录
朱燕:书呆子的养成,
从“黄色书籍”发轫
 马岭:一个女大学生的开支记录
郝寒冰:学生会主席被分到公社中学
曾世贤:导游干得红火,
突然被举报“停止反省”了
马雅:出国集训班,
干部子弟有点不受待见
郑力刚:那时清华"青椒"人人想出国
陶洛诵:在北京的外国人
李爽:"国际女流氓"的残酷青春
唐翼明:“革命之子”梁恒
新三届音乐人,走向国际的一代人

侯杰:站在桌子上的大使夫人

侯杰:广播电视里的两个英语老师

桑宜川:出国潮中的川大语培中心

赵柏生:一个英国小伙的东方之恋
吴敏:我在80年代的一段笔耕生涯
一张珍贵照片,一段尘封的记忆
赵刚:老三届夜大生的出国求学之路
谭方明:大陆文坛苏醒与开放的岁月
那时我们有梦,现在听到梦破碎声音

余祥明:到处都是厕所?
学英语闹出的笑话
 萧象:年轻老师眼里的中学江湖
李知生:北方商贩眼里的绍兴,
方便是最不方便的揪心事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