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婉茹•纽约疫情日记 | 谨以文学,纪念李文亮医生 | 4.17
编者按
一
李文亮的故事被写成了一 本童书,放在网站上免费下载,书名叫做《李医生和戴王冠的病毒》(Dr. Li and the crown-wearing virus),作者Francesca Cavallo ,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在4月15日CNN的专访中,作者Cavallo说,她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了解新冠病毒,因为这个病毒很厉害,导致了世界上很多人的感染和死亡。
(根据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的数据,截至今天15:08,全球新冠感染数字达221万人,死亡150,948人。)
作者说,李文亮医生是“a symbol of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scientists.(关于听取科学家意见重要性的一个象征)”,“ In different ways, this is the same thing that happened to many other scientists and doctors in other countries” ,“Leaders refused to listen to the scientists and the doctors and that caused huge delays and made the crisis so much worse.”(“在很多别的国家的科学家和医生身上,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只是方式不同罢了”,“领导们拒绝听取科学家和医生的意见,导致反应严重滞后,结果让危机变得更严重。”)
这本《李医生和戴王冠的病毒》的童书,已有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版。作者说,还有很多国家的译者想要翻译成自己国家的语言,包括爱沙尼亚语、乌兹别克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爱尔兰和希腊语。
二
《李医生和戴王冠的病毒》是一本典型的童书,书的开头和大部分童书一样,从“Once upon a time”开始: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very good doctor in China. His name was Doctor Li Wenliang and he was an eye doctor.”(从前,中国有一个很好的眼科医生,他的名字叫李文亮。)
作者语气平和,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的“睡前故事”,
“Every day, Doctor Li went to work at the hospital in a city called Wuhan to treat his patients.” (每天,李医生都去他工作的医院上班,帮病人看病。他工作的城市,叫武汉。)
作者接着说:李医生帮助病人处理各种眼科问题,比如有人近视,想看清远处的东西,或者有人老了,近的东西看不清,李医生就帮助他们配眼镜;有时候他还给病人们做些小手术。“Doctor Li loved his job and took care of all his patients with joy.(李医生喜欢他的工作,愉悦地对待他的病人们。)”
接下来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天,李医生发现他的病人中有很多都得了一种奇怪的流感,症状很严重,传播速度非常快,他就给他的同事们发出了警告,让大家注意这个后果严重的问题,但是,警察敲了他的门,说他这么做不对,还说他传播的是假话。
警察训诫李文亮医生,说他传播谣言。
后来,李医生在救治病人的工作中,染上了他曾经提醒大家注意的这种新型病毒, 他去世了。
作者没有说有可能会引起小朋友疑惑和焦虑的话,而是提醒小朋友,杀死李医生的这种病毒,现在已经得到重视,经过很多跟李医生一样厉害的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种病毒叫做新冠病毒,看起来像带着一个王冠,它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来传播,即便没有症状的人,也可能会造成传播,所以就需要人们待在家里,还需要大家经常认真地洗手。
作者回避了意识形态的尖锐部分,集中地讲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医生的英雄故事,给孩子们介绍了科学知识,也做了社会行为的疏导和指引。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直接跳到了一个更宏大的人类范围的道德主题,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要从李医生的故事里吸取教训,因为武汉的医生们,曾经给其他国家的同事发出过关于新冠病毒的警告,但是,其他国家都以为那只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很快,病毒传播到了意大利、法国、美国、西班牙、德国......“In the beginning, nobody wanted to believe it. Just like the police officers from Wuhan had done, the other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lso refused to listen to the scientists. ‘It’s not a big deal,’ they said. (刚开始,没人愿意相信这个,大家其实都像武汉那个训诫李文亮的警察一样啊,其他国家的政府,也拒绝倾听科学家说的话。)”
作者说,因为不尊重科学,很多国家都死了很多人,现在医院也挤满了,学校也关闭了,而这段时间究竟会持续多长,连大人们也不知道。但是,作者话锋一转说,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你们这些孩子必须在家好好上网课,因为我们将来需要很多跟李文亮一样的好医生,或者好教师,或者好的研究人员,需要很多人一起帮忙,才能让病毒消失,让大家重新敞怀拥抱,再一次回到心无挂虑地坐电梯的好日子。所以,小朋友们要努力。
人们在李文亮去世后,尊敬和怀念这位曾向人类发出警报的说真话的医生。
三
同一个故事,变成童书,变成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写的童书,就会变成程度不同的“缩略本”、“简写本”,甚至“洁本”。但童书并不意味着简单,低幼也不等于低级,只是个体裁和分类的问题—— 各个种类的图书,都有各自独特的空间和运行规则。《李医生和戴王冠的病毒》这本童书,并非不够深刻,只是更着重于对某个年龄段的孩子强调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科学知识的介绍。
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讲,都会完全不一样,比如换成《麦兜故事》里麦兜的妈妈麦太,就会变成:
“从前,有一个医生,他讲真话。他死了。”
换成曾经写过《快乐王子》的奥斯卡·王尔德来写,李医生的故事不知会有多么的讽刺和悲伤,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王子用自己的所有来企图搭救的世界,在本质上是多么浅薄、势力而且愚蠢,并不值得他去牺牲。
提到《快乐王子》,又免不了想起童书终结者、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小王子》这本书,不仅对童话,对所有的书而言,都像是一本书中之书。圣埃克絮佩里借着童书的体裁,化繁为简,又化简为繁,带出的哲理和意境,让人望而生叹,敬畏得默默无言。比利·怀尔德去世时,好莱坞发讣闻说“条条大路通向比利·怀尔德”。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似乎就是童书和寓言届的比利·怀尔德。而这本《李医生和戴王冠的病毒》似乎不能、也并不该跟《快乐王子》和《小王子》比较。事实上,《李医生》这本书已经足够重要和美好,它让世界上更多小朋友知道,中国的武汉曾经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医生、一个说真话的人;这本书告诉小朋友,要尊重科学家的警告,尊重科学知识。这在目前的形势下对孩子们也很有帮助:孩子们在这个新冠时期,在世界面临分裂的十字路口,需要很多的安抚和引导。
四
太阳底下无新事。病毒虽然是新型的,但李文亮医生这样的人物,在文学作品里,早就被塑造成了经典:在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的《蝇王》(Lord of the Flies)里,就有这样一个被牺牲掉的知识分子形象。
《蝇王》出版于1954年,戈尔丁因为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和《1984》、《美丽新世界》一样,是精彩的人类社会的寓言式作品,名垂文学史。
《蝇王》写的是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但跟《李医生和戴王冠的病毒》不同,它绝不是一个儿童故事。它非但不是写给儿童,它对成年读者而言也是“过于睿智和尖锐”的,戈尔丁借着一个极端特殊的场景,以漂流孤岛为背景进行了一场社会实验,来呈现人性本质的邪恶。
故事的背景是虚拟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英国的一架飞机离开本土避难,意外坠落荒岛,只有一群 6-12岁的男孩幸存。刚开始,孩子们尚能保持从文明世界遗留下来的文明观念,比如通过选举产生领袖,认同以海螺为权力象征,也服从规则。但是,随着孤岛上具体生存问题的涌现,随着民主给大家带来的利益越来越看似遥远,男孩中另一个威权型领袖逐渐占据了主导,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追捧,因为这个男孩,能带领大家打野猪,分猪肉,能给大家带来切实的好处。逐渐,随着威权方和民主方的冲突,理性逐步溃败,孩子们身上野性和暴力的一面,被孤岛环境和大自然生存的挑战所激发,最后演变为一场恶对善的疯狂杀戮,民主和科学逐步失去话语权乃至性命。故事在火光冲天的追捕和神迹般的救赎中结束。
小说《蝇王》,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被牺牲的知识分子”的角色——猪崽子(piggy)。在一群男孩里,这个叫“猪崽子”的小孩,从一开始就跟象征着民主的领袖拉尔夫站在一起,坚定地支持他,“猪崽子”建议拉尔夫带领大家在海岛上开会,制定与会者名单,提议大家认同以海螺为权力象征,建议大家服从持海螺者的命令;“猪崽子”带领男孩们用科学的方法盖茅屋,教大家用树枝插在地上当日晷,获取时间的概念;“猪崽子”还建议民主领袖拉尔夫带大家生起信号篝火,告诉大家要保持火堆的燃烧,因为火是他们被过往船只搭救的希望;他还告诉大家,这个岛上没有什么妖魔和鬼怪,让大家和他一样相信科学。
但是,这个叫“猪崽子”的孩子,一直是受人欺负的对象,因为他完全是“暴力”和“威权”的反面:身材矮胖,脸色苍白,带着一副厚厚的酒瓶底一样的眼镜,还从小患有严重的气喘病,不能做剧烈运动,说话慢,行动也慢,所以,尽管他很有知识,能在这一群混乱躁动的男孩中头脑清醒地指出正确方向,但霸道的威权领袖男孩,经常不让他说话,他也吓得把话咽回去。
就连“猪崽子”这个外号,都是他最好的朋友拉尔夫给他起的。他曾经央求高大帅气的拉尔夫,不要把这个外号告诉别人。
而最后,“猪崽子”为了维护象征公平和民主的拉尔夫,被想要暴力夺权的杰克一方,用巨石砸死。
“蝇王”指的是“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在《圣经》中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
威廉·戈尔丁在小说《蝇王》里,以“蝇王”做比,意指人间并无妖魔鬼怪,唯一的所谓“妖魔鬼怪”,就是人心的邪恶。
在《蝇王》里,“猪崽子”,作为知识分子,成为威权的第一个牺牲品,他呼喊理性的声音总是显得可笑,他劝大家保持火种来争取获救的理想,也总是那么遥远,当权力斗争降临的时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他,是第一个倒下的人。
然而,自从他被干掉,这群不到12岁的孩子们,一步步走向血雨腥风的毁灭。
威廉·戈尔丁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加诺曼底登陆,在二战中目睹了人类的互相残杀。《蝇王》曾经被大量读者质疑为“极度悲观”。戈尔丁在1983年的诺贝尔获奖致辞里说,“Under some critical interrogation I named myself a universal pessimist but a cosmic optimist. (在一些批评性的盘诘之下,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环球性的悲观主义者,和一个宇宙级的乐观主义者。)”
在感言里,戈尔丁提到了文学的价值和尊严。他说:文字就像原始时期的一块石头和瓦块,在电脑时代,似乎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了,但文学就是文学,30年前的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我这一代人,都亲眼目睹了丘吉尔如何以事实为诗,用勇气和热情,用文学,书写和改变了历史。
谨以文学,纪念医生,知识分子李文亮。
▥ 作者介绍窦婉茹,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早期从事证券交易、投资银行工作,后历任《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部主任、新浪网娱乐新闻中心总监,多家媒体专栏作家,现居纽约长岛。
4.16 | 了不起的“叛军”让绝对权力让步
全球疫情晚报参见今日推送第6条
《纽约时间》为纽约华人资讯网所属公众号,致力于为华人读者提供认真、可信、诚实的中文信息。
纽约小助手
同时欢迎大家扫码添加【纽约小助手】,进入粉丝群参与互动。奥巴马:拜登可以引导我们度过美国最黑暗的时代我在疫区|我去领了纽约市全民免费餐;全程无接触式递餐
纽约市卫生局发布疫期性爱指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