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改造:城市的另一种重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景园林网 Author 不断前行的
这条步道经过三个区域(水、沼泽和海岸),因此走在步道上面,看到的景观、铺装、植物和整个景观的氛围是非常独特。
多帕奇绳结步道坐落于旧金山东南角的历史街区多帕奇。这个项目处于的位置曾经抹去陆地和海湾的界限,是一个在旧金山港将港口向水里延伸了很远的造绳工厂Tubbs Cordage公司的所在地。这个工厂从1856年开始生产,到1963年已经有107年的历史了,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里成为了一个汽车教练中心,这是从远洋工业转型而来的一部分。如今,这里已经没有古老建筑的遗址。
在景观改造的初期,研究工作说明原来海湾的海岸线有一半是穿过现有场地的;这个发现让设计师做出了两侧开放的步道设计。这条步道经过三个区域(水、沼泽和海岸),因此走在步道上面,看到的景观、铺装、植物和整个景观的氛围是非常独特。
“水”区步道是距离最近的干道,也就是第三大街,这里也是步道经过的三个区里面最为抽象和空灵的。有雕塑效果的不锈钢座椅是由奥克兰的Fletcher景观设计事务所和Chambers艺术设计事务所共同打造的。这些座椅附近是一座与此相互呼应的景观雕塑,"绳扣景点",这个景点鼓励行人能对该地遗产的保护伸出援手。
“沼泽”区步道是“水”区步道之后的一段,它将“水”区步道和更加充满意境的“海岸”区步道相连。在“沼泽”区步道,木头和钢铁混合构建的宽阔步道被抬高,之后又逐渐回到了之前河岸的高度。宽阔的步道在密集的植被之上,步道下面是洼地,雨水到来的时候,它能起到汇集雨水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原来沼泽区也是海岸的一部分。“沼泽”区常常用作生物滞留地,也可以汇集雨水,其上种植植物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污染物,减缓水流速度,使水中的污染物沉积下来。
“海岸”区是最具有意义的区域,也是绳结步道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这里的景观具有塔布斯绳索厂最初的样貌,地面铺装是采用混凝土材料,勾起人们对伸向海湾的码头的联想。人们可以围坐在广场座椅上欣赏这种带有历史遗迹的景观。
02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
设计:Latz + Partner
北杜伊斯堡风景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人们普遍感觉上的景观。公园整合、重塑、发展和串联起由原有工业用地功能塑造的肌理,并为此寻找一个新的景观文法。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德国杜伊斯堡,被誉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因污染严重于1985年废弃,在对其拆除还是保留的热议与挣扎之下,最终工业遗址得以保留,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于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
在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各个系统独立运行着,例如低位的水公园、聚集生长着植物的土地,与街道处于同一高度的步道将隔离了数十年的厂区和市区串联起来,铁路公园中的高空步道和铁轨系统。这些系统只在一些节点上,通过特殊的视线上的、功能上的或者通过联想的连接元素完成交互。
170米长的原发电厂前树阵广场。不同种类的树,甚至被认为在工业场地上无 法生存的树种,被阵列混植在广场上
高炉园:
公园的代表性场所金属广场,象征着从原有的坚硬粗糙的工业结构向开放性公园的转变。广场上铺设着的铁板曾用作锰矿石浇铸的浇铸床如今成为了公园的心脏。它们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经历着风吹雨晒等自然物理过程的雕琢。而放置在这个新的地方后,它们将继续遭受自然的侵蚀生锈。
被铸造车间和鼓风机车间环绕的方形广场诠释了一个设计理念: 让人们从视觉 上感受铁铸件的自然腐蚀过程
最初在炼铁厂的高炉之间创造广场和开放空间的想法饱受争议。而如今民众对老旧的工业构造物的新知逐渐取代了曾经对于工业有毒污染物的恐惧。节日期间,多达5万名游客聚集在此,穿梭在花叶繁茂的树林和由高炉和暖风炉搭建的奇异构架中,形成一幅美妙的景象。点点滴滴的改变谱写出新的历史。人们对于工业污染地从此有了新的认识,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观类型也由此诞生……
樱花树冠形成的穹顶为人们在夏日提供荫凉,而在花期阳光则可以透过花朵 洒向地面
熔渣园:
烧结车间的原址由于受到高度污染,几乎不得不被完全拆除。如今由高炉车间,废弃的高架铁路和高空步道框架出的熔渣园,却是芳草青青,绿树成荫,并成为举办节日活动的大型场所。通过300米长的高空步道可穿过矿坑,它提供了视角,犹如欣赏图画一般,俯视由矿坑改造而成的高低错落的花园。
改造后的熔渣园
曾经充满了矿石,煤炭,石灰和尘灰的坑墙,如今用于将污染物,废弃的土壤,水体圈定在封闭的空间中,或者被改造成为花园,用于展示丰富的园艺艺术。这类空间的回收和反思对于打造大尺度的开放公园尤为重要。新建的巨大风车不仅是生态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更象征着这曾经满目疮痍片区的复兴。
铁道园:
公园内已年久失修的铁轨是园区内最连续完整的串联体系。它们以发散性的结构串联起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片区。由工程师创造的结构如“竖琴”般的铁路轨道或是平行的往前不断延伸,或是纵横交错——反映着这片工业区的百年发展史。
铁轨园从过去的交通运输形式中发展而来。种类繁多的桥梁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开拓出公园的不同面貌,并为230公顷内的土地断片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视野。多彩的植被展示了一个自然植物群落和来自各地不同种类的矿石相互共生的世界。公园的植物养护管理成就了这一特殊的景象。铁路轨道终止在了被矿坑改造的花园上。由从旧钢铁桥回收的材料建成的高空步道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而独特的公园空间体验方式。
旧轨道被改造成了总长约300米的空中景观步道系统。这一旧与新的转化是这一 工业改造中一个象征
03
武汉融创1890·汉阳铁厂改造先导区:文化上的延续
设计:日清设计
工业遗址的改造,除了建筑上的改造,还应当有关“人”的记忆。
武汉汉阳铁厂,1890年由晚清重臣张之洞创办。如今旧址已经停止生产,经过一系列的城市更新,最终整个铁厂南片区内上个世纪的厂房遗址和机器遗存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厂区形似军舰,是目前武汉唯一上榜的工业遗址,也是目前武汉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址群落。
设计运用更容易被人理解的当代建筑语汇,使老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打造当代人更熟悉的空间形式,使现代人对老建筑也多了一份亲近感。从中感受历史的变迁的同时,新建筑也运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建筑致敬。
先导区的前身,正是与张之洞博物馆相望的两座厂房。设计将2000年以后建造的不具有遗产身份的建筑拆除,场地内直径超过50cm的树木原地保留,未超过50cm的树木则就近移植,场地内的烟囱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场地关系,尊重遗留厂房的体量,加入挑空的横向体量链接两栋厂房,形成全新的功能和流线。新的屋顶体系从原有厂房上生长而出,注入历史厂房以新的时代活力。
两座保留建筑之间增加的矩形结构,使它们在空中伸展直至交汇,最终形成一个公共庭院。这种介入方式不仅构建了一个新的楼层,还为建筑赋予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中央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停歇或举办集市和表演活动。建筑立面采用陶砖幕墙和玻璃幕墙重新塑造,异型的钛锌板金属屋面,带来了丰富的第五立面,与张之洞博物馆张扬的体量相得益彰。
项目创新设计了十字花纹的砖花图案。十字花纹来源于厂区内部唯一一座一级保护建筑、转炉车间的外立面砖墙图案。转炉车间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设计。
在三级保护建筑内部,设计置入一些开敞庭院:完全内置型庭院,改善内部环境的采光通风环境;靠外侧半开敞型,则通过陶砖幕墙的围挡形成较私密的共享空间。不仅让前期展览功能的参观流线带来了空间丰富性,也会将来共享办公的功能提供更好的空间特色。
进入内部庭院,原本高矮不一的耳房,通过技术修缮形成完整的屋顶,与空中连廊相连形成一处休憩的屋顶露台。
04
中车·拾光公园:一个新公园的老故事
设计公司:宝佳丰国际设计
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展现工业文明的历史痕迹,打造一个以保留工业时代历史遗迹为主题的公园。
兰州中车机车厂柴油机分厂厂区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检修和铁路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从1954 年8 月17 日至2019 年8 月17 日,65 年的风雨历程,是几代兰州机车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也是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一个缩影。
柴油机分厂厂区整体空间破旧杂乱,但建设用地上有着丰富的现状资源:可改造利用的大跨度老厂房、几条废弃的铁路以及许多极具特色的消火栓、灯塔、铁架等废弃的工业部件,景观植被丰富,现场存有大量冠幅良好的植物。这些现状触动了设计师关注现状资源的利用,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以保留工业时代历史遗迹为主题的公园。
在设计之初,极力主张保留了最为有工业代表性的桁架和烟囱,并以其为基础,利用现状自然高差,对桁架适度的改造,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构架,加固原有的桁架结构,并运用色彩、材质及种植等多种手法,打造耳目一新的复合性功能场地,为场地注入新的活力空间。这是场地的设计之魂,也是公园的地标构筑。
于共享图书馆,品读时光剪影
入口的水景给全区带来了灵动的元素,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工业感极强的图书馆和由原桁架吊灯组成的雕塑,是对历史的一种致敬与诉说。
入口水景
水景与齿轮融合
景墙的部分转折点放置着原厂区生产的零件,意图展现机车厂的辉煌历史。景墙的墙体由锈板和圆木桩组成,我们将原厂区内部长势不好的树木加工成圆木桩重新利用,结合锈板材质斑驳沧桑的质感,景墙已经与场地辉煌的历史相得益彰。
我们结合工业遗留构筑物融入了多种活动功能,市民可以在桁架之下打篮球、健身。一条400m的健身跑道在工业桁架与自然之中穿行。
而另一侧则是密植的杨树林,林中布置一条儿童栈道,这是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工业桁架下设计健身跑道与休闲区
园区的下沉场地是主要的活动空间,下沉场地的一侧是高大的桁架厂房,我们在厂房下方的挡土墙上绘制了涂鸦,这是现代与过去的交织演绎。
涂鸦
而另一侧则是密植的杨树林,林中布置一条儿童栈道,这是自然的亲密接触。
儿童栈道
05
长春万科蓝山社区街头公园:在城市中寻找快乐童真
设计公司:派澜设计
通过改造将隐藏的工业遗产显露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场地的厚重历史。
设计地块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新路与东盛大街交汇处。前身为吉林柴油机厂,现为万科蓝山社区中心。吉林柴油机厂曾经为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旧厂房改造的社区中心
场地总面积约2000㎡,场地纵向长度约80m,横向长度约25m。项目分为三个空间:公园入口区、台阶休闲区,互动功能区,分别打造“蕴酿”、“感触”、“趣味”氛围。独特形式感的门庭,成为进入空间的环境动线;互动装置的感官体验,休闲大阶梯的组合变化,增强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我们将旧厂的外轮廓平面转化成立面的线,加以设计运用到门庭上。连廊构架的运用将门庭与后场的老柴厂旧墙相融合;两个空间串联在一起,链接古今,让人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考虑到廊架原始场地上的6棵原生大树(场地中央1棵,前排廊架有5棵),我们将廊架顶部开洞,前排切断,并将其镂空,为大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红色的连廊构架让整个入口在茂密杨树的衬托下异常显眼(虽然最后并未漆成红色),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时光廊架将门庭与后场的老柴厂旧墙相融合
互动地坪——穿越时间隧道,感受第四维空间,犹如穿越人生的跌宕起伏、潮起潮落、欢乐与忧伤、挫折与成功、光荣与梦想的地方,早已刻进了长春的名片融进了长春的血脉,引领着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心中那片秘境花园。
特色飘带坐凳:长春市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长春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有“北国春城”之美誉。长凳上刻有“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简单的三个称呼概括了长春城的特色。
长凳区鸟瞰
坐凳延伸为门廊
不规整大台阶与共享影院投映,在台阶上,可以观看共享影院投映。
不规则大台阶
06
首钢园区冬奥组委办公区部分地块景观设计分析:倾注活力,重构记忆
设计:易兰设计
保护首钢工业遗址风貌,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实现工业遗产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要挖掘场地历史记忆,考虑社会与经济效益,注入新的业态与活力,实现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
首钢工业园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在中国现代工业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10年正式结束了其生产任务,成为一处巨大的工业遗址。首钢的变迁史又折射出首都工业发展的轨迹,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工业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保留利用,重构记忆
在设计中,“记忆”语汇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名词”指留在脑海中的场所与事件;“动词”指去发掘和展示那些易被忘掉的场所与事件。作为“名词”,记忆只是一些场景片段,连接某一时刻的情感与思考;而作为“动词”的记忆,则往往能主动地选择片断或构建符号来传达场所的精神。
首钢林立的烟囱、高炉,曾是大工业时代的骄傲,钢水飞溅的车间曾有年轻人向往的沸腾生活,如今已经沉寂为废墟。设计将原有的“废料”进行重构与塑造,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首钢的历史信息,通过新的事件、场景、元素、映像,创造属于首钢、属于冬奥、属于未来的场地记忆——重构“记忆(名词)”的记忆(动词)。
在冬奥会组委会入驻的背景下,如何把闲置的首钢园区转变成充满商业价值、文化创新和社会活力的新型都市空间,是后工业景观设计面临的全新命题和挑战。过去的记忆不是历史包袱,而应成为重构未来的原点与内核。由此,设计本着“理解过去的工业,而不是拒绝;包容过去,而不是抹灭”的态度,为场地倾注活力,重构记忆。
冬训中心广场的“铁轨”线性铺装 ©易兰规划设计院
冬训中心广场与三号高炉遥遥相望 ©易兰规划设计院
功能重组,倾注活力
首钢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是在保留工业建筑和构筑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修复、改造、加建等织补方式,将一系列转运站、原料仓主控室、联合泵站、除尘设备等工业建筑设施赋予办公、展示、会议、停车等新的空间功能。
冬训中心地块位于园区的北区,面积为12 hm²。冬训中心通过修复、改造和加建等织补方式,建设符合国际比赛场地规格的冰上训练场馆、高标准的运动员公寓与网球场馆:利用精煤车间厂房的空间优势打造“四块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和冰球训练场馆;金工车间改造为配套商业;职工网球场改造为网球馆。这里的景观设计与建筑功能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运动精神交织在一起。
在宏伟的精煤车间东侧开辟入口广场,作为冬训中心建筑前的一个可容纳多种事件的开放性临时空间。从建筑立面延展出来的线条,将广场切割、缝合出丰富多样的功能区块:可寻找旁落的集体归属,举办小型的仪式和演讲,以及为游客提供穿行的通道,以此实现与冬训中心的功能互惠。在网球馆、运动员公寓与冰球馆之间的道路两侧穿插绿化,营造户外活动空间,在网球馆北侧营造绿色静谧空间。
咖啡厅南侧较为开放的空间 ©易兰规划设计院
竹丛掩映北侧坡道掠水而上 ©易兰规划设计院
北七筒办公区位于冬奥广场的最北部,面积 7440 m²,原为一组圆筒状的储藏工业原料的仓库。
北七筒办公区的建筑设计保留了其原始工业风格,在原来400 mm厚的混凝土筒壁上切割出的方形洞口用以采光,成为单层办公面积近400 m²的创意办公空间。景观设计就地取材,将筒仓开窗时切割出来的边缘锯齿状的圆形混泥土废料, 回收利用重新赋予了景观生命,这些混凝块作为园区中坐凳主体,另一部分则是裸露的钢筋支架、木质座椅,实现与建筑改造痕迹的呼应。不仅减少了建设垃圾和排碳,而且保留了场地记忆。两者各以自身独特的构造方式并置在一起,共同潜唤着特定的记忆感知。这种对原有工业建筑元素的拆解与重构,在旧有场地记忆的基础上,延展出新的记忆,也与建筑改造的思路不谋而合。景观设计团队顺应带状场地与7个圆筒嵌套出的异形空间,通过线性的铺装延展空间,形成路径,通过错落的空间边界将绿地、铺装穿插织补在一起,导入变化。简化繁琐的竖向处理,通过景观台地来化解高差,台阶状的混凝土挡墙与建筑材质相得益彰。在筒仓南北两侧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南侧贴近建筑种植乔木,软化建筑立面,营造场地的开放感。北侧远离建筑种植乔木,通过绿植软化北侧挡墙,形成私密的庭院感受。
北七筒办公区 ©易兰规划设计院
星巴克咖啡厅位于奥组委办公区东侧,是首钢园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独立小型建筑体,占地面积 2225 m²。咖啡厅是由原干法除尘器罐体设备旁的控制室改造而成,并非新建。原控制室有3层,为了形成奥组委办公区向东的良好视线体验,将遮挡罐体主体的二、三层拆除,仅保留一层框架,不遮挡原干法除尘器罐体。通过架空挑檐等设计手段强调了咖啡厅的横向线条,与其背后的除尘罐体形成强烈的横纵构图关系。充分理解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是景观开展设计最重要的前提工作。景观设计团队以此为基础衔接建筑功能,呼应建筑语言以重构记忆,在星巴克咖啡厅南北两侧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感受。
改造的咖啡厅南端就是高大的三号高炉,其烈焰般赤红色的灯光效果已成为园区非常独特的打卡景点,设计团队加强了咖啡厅南侧室内与三号高炉和工舍酒店的对视框景关系,并在窗外专门打造深度较浅的静水池,恰好能够充当反射的镜面,反射高炉的镜面水景,使得咖啡厅南端的室内卡座成为观赏三号高炉的最好角度之一。在新的景观空间中,室内外观者的视线除了与周边风景直接相遇之外,还可通过咖啡厅南侧底层的静水面反射。拉近两者在看与被看之间的相互关系。
咖啡厅边的静水面倒映高炉的“火光” ©易兰规划设计院
星巴克咖啡厅 ©易兰规划设计院
07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中国西部工业遗存的再利用
设计:三文建筑
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形成新的使用功能,使废弃工业设施复活,进入当代生活。
809工厂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郊的下牢溪中,曾经是老三线兵工厂,1990年代逐渐停产并废弃。项目用地面积约3公顷,建筑面积约1.3万平米,新功能为度假酒店和亲子活动中心。
809厂区鸟瞰 Bird's-eye view of 809 factory area ©宋金戈
厂房中的机械已经全部被移除,整个厂区只留下建筑本体。原建筑建设时期跨域1950-70年代,主要为砖混预制楼板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包括毛石砌筑,砖墙,预制混凝土楼板,大多数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建筑法规,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再处理。但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时期的建造痕迹产生了极大的文化价值,反映了那个时期老三线工厂的历史记忆和建筑文化价值。设计需要保留原有建筑的大部分外立面,同时又要满足新的使用和法规要求,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设计从场地规划开始,将建筑、室内、景观、照明一体化考虑,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建筑的工业特征和历史信息,并进行改造再利用。设计首先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通过结构加固等措施,保留建筑外观原貌。之后,选择性的利用原建筑空间植入新功能,如原宿舍改为酒店客房,原锅炉房改为礼堂,原办公楼和设备用房改为餐厅、接待中心等。在此基础上,在场地重要节点位置设置新公共建筑,形成空间和视觉上的锚点,如酒店大堂,区域入口处的书吧,崖顶的茶吧等。新建筑与老建筑在形式和材料上刻意进行了区分,形成戏剧性的对话关系,也清晰的标明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特点和建筑语言。
场地中的主要树木被保留,新建筑避让树木建设,与树木形成共生关系。夜晚的灯光处理延续了建筑设计的思路,总体宁静的基础上,在建筑节点处重点处理。客房区域采用3000K暖白光,公共区域采用4000K左右的中性白光。
新建大堂插入老建筑和环境中 ©此间建筑
客房保留了原始的红砖立面 ©此间建筑
对于东侧靠近山坡的两栋宿舍,设计首先保留了原有的交通组织方式,即:位于建筑中部的垂直交通和建筑西侧的外走廊;之后,在两栋建筑的连接部分,拆除部分宿舍房间,新增垂直楼梯和电梯,及公共空间。南侧的宿舍楼被改造为青年旅社,北侧的宿舍楼则改造为标间。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基于客房数的考虑,另一方面也由于此两栋建筑并不具备开阔的视野,因此定位为平价房间。
西侧的两栋宿舍向西视野开阔,能看到溪流和峡谷对面的山峰,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但原建筑的水平交通位于西侧,与未来客房的观景面矛盾,建筑师将新的交通调整到建筑东侧,新设楼梯、电梯和外走廊。原走廊被拆除,新建阳台,增加室内面积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舒适的观景体验。北侧客房为标准间,阳台呈不对称的梯形,两两成组,形成富于韵律感的外立面;南侧客房则是套间,阳台交替分布,改变了原来宿舍建筑刻板的外立面。新建筑部分为白色,与原建筑红砖和毛石的外墙形成对比,显示了不同时期的特征。
客房室内首先进行了结构加固,并增设洗手间,满足酒店的安全和基本功能需求。为了体现老三线工厂的历史信息,部分房间的屋顶保留了原始的槽板,墙面也在特定位置暴露部分原始墙面。因为酒店的总体定位不属于奢华型酒店,在装修和家具选择上较为朴素,并有意选择了工业风格的产品,与整个区域的主题呼应。
西侧客房,新加的阳台和小院 ©此间建筑
08
上海民生码头的重塑与再生:新旧景观的共生
设计: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以多层次立体线性景观的手法解决防汛墙、建筑、城市水岸景观原本的割裂关系,建成了供老百姓多元化使用的城市水岸空间。
民生码头作为上海浦东滨江区域历史最为悠久的工业遗存,从旧日承载粮食进出的仓库、码头,到今日兼具运动健身、生态休闲、景观游憩、公共艺术展示等功能的城市滨江水岸空间,作为黄浦江滨水景观的重要节点,其建设将促使上海绿地规划系统布局结构趋于完整。通过生态景观码头的建设,降低和消除现状高桩码头“边缘化”的处境,提升沿江区域的公共活力和开放性。贯通之后的民生码头段可阅读、可漫步、可骑行、可跑步、可驻足,在艺术人文与休闲运动等主题之下,将成为未来上海黄浦江东岸最具特色的都市水岸空间。
民生码头贯通景观设计,东侧连接洋泾港桥,西侧贯通民生轮渡站区域,并连新华滨江绿地。
设计伊始就采用“新旧景观共生”的策略,在保留原有产业遗存空间特质的前提下,置入新的活动空间。多种活动空间的叠加,使整体流线的规划组织可以适应日常及庆典两种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在环保生态的前提之下,这里将成为未来上海黄浦江东岸最具特色的都市休闲型水岸空间。
透过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环境品质的提升、步行网络的完善,都将进一步凸显场所魅力,塑造具有活力的滨水空间。为体现空间自身特质,民生码头的公共空间设计强调多种活动的空间叠加,整体流线的规划组织可以适应日常及庆典两种不同流线的空间需求。自东向西为庆典流线,同东岸贯通起点方向一致, 从洋泾绿地向西行,三条慢行道系统逐步汇聚;从西往东,来自于陆家嘴及新华绿地的日常流线由主干层层分叉,如植物分枝般优雅。我们设计的几条步道流线犹如河流汇聚,把人聚合在一起,也映射民生码头将越来越充满生机与活力。
从跑步道眺望杨浦大桥 ©田方方
从景观步道眺望杨浦大桥 ©田方方
在开阔的江边打造大片树林,提供树影婆娑的林中穿行体验,使人在享受光影交织的暧昧之余与江风嬉戏。延续民生码头历史文脉,采用其历史名称“蓝烟囱”作为森林步道名称。
保留的顺岸廊道延续运输物流的历史意义,同时与骑行道有机融合。保留原有运输轨道,沿江布置漫步道,并加入观赏草景观带。同时种植树箱,形成高桩码头绿植景观。
在中央形成集中的广场,沿江的系船柱也被保留在原位置,结合这一景观元素,我们在背后设计了水洗石景观矮墙,结合灯光形成有历史氛围的特色景观。
将工业运输的物流流线转化为人行的景观体验流线,在保留原有空间特质的前提下,置入新的活动空间。258库前廊道桥在现有跨度内加入大坡道连通转运站及257库前廊道。通过坡度的缓慢抬升,浦江景象如画卷般渐渐展现于游客眼前,这是一个逐渐融入壮观工业景观的过程,并将其激活与游憩体验相结合,在整个渡江段中也是独有的特色慢步区域。
贯通西段 ©田方方
码头面的景观处理也同原有码头的结构形式相关联,码头面前方1/2区域为原有的运输轨道,并设有两座塔吊。在设计中前方以树箱与独立座椅为主,空间较为灵活,后方1/2区域以整块绿地及广场为主。同时通过铺装设计将原有轨道保留,塔吊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并为以后的发展和改造预留空间。
贯通西段航拍 ©田方方
资料来源:Latz + Partner、日清设计、宝佳丰国际设计、派澜设计、易兰设计、三文建筑、刘宇扬建筑事务所等。
竞赛专题
招聘
线上论坛
城市设计联盟云论坛
线上培训
超低能耗和零碳建筑设计高研班
绿色建筑设计师认证培训
乡村振兴规划与产业策划
城市更新片区改造与规划
风景园林植物设计实战研修班
钢结构工程师认证培训
城市更新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城市存量资产改造与都市文旅运营研讨会社区商业创新升级与招商运营实操落地研讨会城乡融合下的土地应用与政府关系管理新商业地产模式创新&突围实战研讨会深度考察精品康养项目游学产业园区标杆案例对标深度研学
活动投稿须知
王建国 | 刘太格 | 段进 | 郑时龄 | 崔愷 | 刘科 | 常青 | 张锦秋 | 江亿 | 张永和| 何镜堂 | 孟建民 | 吴志强 | 庄惟敏 | 丁烈云 | 安藤忠雄 | 边兰春 | 陈一新 | 仇保兴 | 李兴钢 | 刘泓志 | 马岩松 | 青山周平 | 让·努维尔 | 童明 | 王凯 | 王其亨 | 王澍 | 吴蔚 | 伍江 | 徐聪艺 | 杨保军 | 尹稚 | 张杰 | 赵燕菁 | 朱锫 | 朱荣远 | 朱文一 | 蔡震 | 大松敦 | 金广君 | 匡晓明 | 李宝章 | 龙瀛 | 郑方 | 庄子玉 | Jelle Therry | 安妮·拉卡顿 | 让-菲利普·瓦萨尔 | 包赞巴克夫人 | 蔡永洁 | 柴晓明 | 陈薇 | 戴明 | 单霁翔 | 董豫赣 | 方明 | 龚俊 | 何志森 | 黄杉 | 华晨 | 姜梅 | 李道德 | 李乾朗 | 李郇 | 里卡多·波菲 | 林澎 | 刘巍 | 刘玉民 | 刘悦来 | 陆铭 | 罗健敏 | 吕斌 | 潘莹芝 | 托马斯·赫兹维克 | 汪科 | 王林 | 王南 | 王少剑 | 魏尚进 | 吴庆洲 |武显锋 | 杨伟民 | 杨永川 | 叶裕民 | 张佳晶 | 张庭伟 | 张宇星 | 朱祥明...
你来问,专家答(每个月前五名咨询用户 免费答)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微信编辑
社群内定期有文件下载和直播链接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城市设计联盟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