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时代母公司深交所上市,来看它背后的故事 | BrandStar
一次「失策」带来的机遇:从医用转向日用消费品
全棉时代品牌的诞生其实和它的医疗背景有关。
2000 年,李建全白手起家,注册成立了深圳稳健医疗,公司主要做出口的代加工生意,生产用于伤口护理和感染防护的医用敷料,包括纱布绷带、一次性使用的手术巾等产品。
2003 年,稳健医疗推出了「winner」自有品牌的医用敷料,这段时期稳健医疗的重心开始向国内市场倾斜,业务也从 OEM 贴牌逐步向自有品牌靠拢。
那时候做医用纱布,李建全发现有一个问题:裁剪后的纱布会出现掉线和有绒毛的问题,碰到伤口,容易造成感染。
针对这个问题,李建全带领稳健医疗的技术团队,加大了研发投入,最终在 2005 年研发出没有纱头、掉线的「全棉水刺无纺布」专利技术,除了产品性能提高外,新的「全棉水刺无纺布」生产流程大幅缩短,原本要花两个月纺织,现在只要一天就可以了,成本也大大降低。
本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让李建全万万没想到的是,技术研发出来了,但产品反而应用不起来了。
问题出在了欧美等国家的医疗认证标准上,当时国外还没出台相关政策,新发明的无纺布无法被认证,就无法在国外市场通行。
几亿元投入的项目瞬间打了水漂,无奈之下稳健医疗把目光从国外市场转向了国内,「被迫」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他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医疗行业中拿来作纱布、绷带的产品还能有其他用途吗?
李建全告诉品牌星球,自己一直有过敏性鼻炎,经常用纸巾擦,鼻子会很难受,于是他就萌生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拿医疗用的全棉无纺布来代替纸巾,触感舒适摩擦少,而且安全卫生。
被迫无奈下却有了新的转机,稳健医疗在医用之外拓展了新的业务和品牌,但可能连创始人李建全自己也想不到,当时已经是中国最大医用敷料出口企业的稳健医疗,今天日用消费品的销售比重却超过它的医疗用品。
现在稳健医疗主要有三大业务:winner 品牌销售的医用敷料、全棉时代旗下的全棉日用品、以及工业全棉无纺布卷材。
从过往以及今年 2 月稳健医疗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6 年它生活消费品的销售占比首度超过了原本主营业务的医用敷料,占比接近一半,达 53.1%,2019 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 64%。
这也意味着,全棉时代已经成为稳健医疗最主要的业务支撑,是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一块棉柔巾打开新的品类市场
定位高端全棉用品,全棉时代成立后首推的产品是 100%棉制的纯绵柔巾。
相比于传统纸巾,棉柔巾在性能上有明显的提升:柔软无刺激、湿水不破、可多次反复使用,既可作纸巾也可当面巾使用,使用场景更加丰富。
从新的品类切入,当时全棉时代选择了一个好的切入口——聚焦母婴人群。
首先,棉柔巾作为一个全新品类,消费者习惯还未养成,且定价不低,一包纯棉柔巾售价 10-20 元,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刚需,早期李建全也因此承受了不少质疑声。
但选择从母婴人群切入,产品舒适、无刺激、全棉的功能特性在母婴人群中更为看中,尤其是作为纸巾替代品,棉柔巾很适合给宝宝使用。
另外比较幸运的是,近年的消费升级趋势也推动了全棉时代的增长。消费者购买产品不再受单一性价比的影响。
尤其随着棉柔巾市场普及度提高,品牌星球观察到,棉柔巾的使用消费群体也不再局限宝妈,而是拓展到了更多对生活品质有高要求的女性消费者。 这点也是消费升级趋势的另一个写照。
因为材质更天然、牢固、卫生,棉柔巾还经常被女性用户当作卸妆棉、洗脸巾、外出旅游的便携毛巾使用,在消费场景上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据 CBNData 报告显示,2016-2018 年棉柔巾的销售规模和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除了母婴用途外,女性的日常卸妆成为了棉柔巾新的消费场景。李建全告诉我们,全棉时代目前绝大多数用户是女性,以 20-35 岁女性人群居多。
从品类上看,棉柔巾在全棉时代销售占比最高,2016 年到 2019 年上半年,全棉时代棉柔巾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3.16 亿,5.96 亿,7.18 亿和 4.08 亿元。
渠道的探索和调整
享有稳健医疗集团的资源和研发技术,再加上新品类的开创,这给全棉时代开了个好头,但这并不代表一路顺畅,甚至可以说过程一波三折。
从铺渠道开始,全棉时代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失利和调整,而两次的调整也奠定了全棉时代目前的销售和渠道模式。
第一次是线下渠道的失利。
2009 年品牌一经推出,全棉时代首先选择从线下零售切入市场,第一年就在深圳一连开出了 3 家门店。
最开始,零售店铺多选在地铁商城附近、或是大卖场的渠道,门店面积不大,也没有形成品牌调性。
后来,出于经营压力,全棉时代关闭了部分门店,并进行了策略性的调整: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李建全坚持认为线下门店的一大作用在于弥补线上体验的缺失,而不单是为了销售。
第二次是初入电商时栽了跟头。
2011 年全棉时代开始做电商,因为看中北京本地电商的资源效益,全棉时代在北京组建了一支电商团队,搭建起自营的 B2C 网站,并入驻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结果第一年销售业绩惨淡,去掉成本,还亏损了 1500 多万元。
随后,李建全决定把电商团队搬回深圳,安置在稳健医疗工业园区内。用李建全的话来说,基础管理很重要,尤其是团队的认知管理,因此电商团队在早期要自己亲自培养,加大投入。
与此同时,针对电商业务,全棉时代更改了策略:改变了用买流量做推广但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现状。当时有人建议李建全线上线下要走「差异化」,做一套线上专供专款,提价后再打折促销,结果被李建全拒绝了。
不轻易打折、不轻易买流量、并且线上线下同款同价,这是全棉时代走过不少坑后重新制定的策略。
调整逐步有了成效。2012 年全棉时代线上销售额为 2000 万元,2013 年实现了 7000 万元销售额,线上开始盈利。
目前,全棉时代以电商和直营门店收入为主,电商收入占比 2019 上半年近 54%,辅以商超和大客户渠道。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棉」带来的品类拓展和品牌建设
在品类拓展上,今天全棉时代和其他母婴品牌有很不一样的地方。
像 babycare、巴拉巴拉这样的品牌是围绕母婴人群去开拓产品,而全棉时代是围绕它的「棉」。
虽然早期以母婴人群为主,但能很明显发现,今天的全棉时代在尝试弱化它在母婴的标签,转而向婴童、女士、男士全年龄段产品覆盖,品类跨越服饰、家居日用、母婴等多个领域。
品类数量和种类丰富了,但没有改变的是对棉的运用。
除了棉柔巾外,全棉时代主推产品还包括有洗脸巾、卫生巾和孕产用品,共通点都是以棉为主要原料,销售和推广打的也是全棉、舒适和安全的概念。
李建全告诉品牌星球,因为是实业起家,最早在做稳健医疗就对棉花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无论是在前期从医用转向日用品,还是后期从母婴往全品类拓展,都是基于棉花的功能性特点考虑,最终都指向了棉这一材料。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加大了医用和消费领域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在棉花采购、生产和研发端,全棉时代利用了稳健医疗在医用敷料的积累。
其次的好处和品牌建设有关。如果以核心产品纯棉柔巾或卫生巾为例子,相比 babycare、苏菲、护舒宝等各大竞品,全棉时代本身产品的差异性不会特别大。
消费者因此会对品牌形成强烈的认知,对「棉」的印象自然就转移到了对品牌的认知上——安全、天然、透气和舒适,这不仅是棉本身的特点,也是全棉时代产品以及品牌主打的优势。
传统企业的转变和创新
作为稳健医疗的子品牌,全棉时代过去十年的发展历史中,除了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也和整个时代洪流背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受 2008 年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出口贸易遭受严重打击,包括稳健医疗在内的一大批出口贸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企业由出口转向内销间接催生了全棉时代的诞生,而因新的发明专利一时无法被海外医疗认证,这又直接逼迫稳健医疗寻找新的出路,从医用转向日用,推出了全棉时代。
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为「求生」从医用进入日用消费品行业。而全棉时代第二次小的转变是和电商时代的接轨。
2014 年红杉资本投资了全棉时代,红杉资本中国的合伙人刘星当时接受采访说到,投资全棉时代是看中了稳健医疗全棉水刺无纺布的专利技术,他们认为这是全棉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此之前,红杉资本投资名录里更多是像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和美团这类纯互联网的企业。
李建全也曾接受采访,表示选择红杉资本的一个原因是红杉资本在电商和互联网的资源,帮助全棉时代接轨电商和互联网时代。
跨越了前两个阶段,全棉时代如今也要面临新的问题:怎样在品类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线下线上渠道能不能打通、快手抖音等新媒介环境的变化下,如何和年轻消费者沟通?
如今消费品行业中有两种声音在博弈:一种是传统企业的老化和衰落;另一种是传统企业的创新和回归,李宁、安踏就是其中的代表。2019 年的双十一,安踏主品牌单日销售额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李宁位列第四。
包括前几年被唱衰的宝洁也开始「翻盘」,2017 年后全球营收和利润回归增长,SK-II 社交化传播的案例在网上频频被讨论。
全棉时代也是传统企业转型和创新案例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借助母公司多年耕耘的医疗研发技术、品控能力等资源切入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