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文阅读:沃德论艺术史材料的“干”与“湿”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2-09-15

艺术史图书馆按:这篇文章估计是半年前就写了,当时读了Wood 的文章,感触颇深。最近更的几篇,数次提到他,干脆就把这篇半成品拿出来好了。其实原文阅读系列,就是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文章,重在阅读,我的想法仅是最初的感受。之后还会更一个Krautheimer的吉贝尔蒂的传记,另外还有一篇哈耶克的Two types of mind。

后台回复wood 2013 获得文章的pdf。

Wood 2013年在RES上有一篇编者言Source and trace,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开头极为精彩,可惜后面也有不少瑕疵。

沃德作为德语系教授,自然对德语文献顺手拈来,但大量的英语译本也占据了脚注,如果说绝大多数文献既标注了德语原本和英语译本尚可理解外,引用的二手英语研究文献就太泛泛了。这也许是美国艺术史研究的阿基里德之踵:课堂讨论、阅读甚至研究都在单一语言下进行,这也导致了平庸之作的泛滥,但同行还不得不引一下。相比之下,阿甘本在著作中对于引用原文的注重是值得拿出来对比的。

有些论述并没有表明其信息来自于哪里,比如第7页最后一段,里面提到了Droysen Sickel 等等,甚至还有一段引用施洛塞尔的话:“I can’t go on, I’ll go on. ” ,这么有意思的话居然没有注出出处。

当然,提到上面的这些缺点,完全是提供一些阅读时需要注意的方面,除此之外,这绝对是一篇试图扩展关于史源研究的范围的经典之作。

开头关于Weizsacker回忆的和海德格尔在黑森林里的一段步行经历,由此引出海德格尔对Quellen的看法,然后利用海德格尔的意象,来区分不同的“湿”的Source(源头),之后又用本雅明的Passagen-Werk中关于Spur(trace)的论述来说明“干”的trace(痕迹)。

而从干和湿出发,他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史学史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维也纳学派的,最为突出的是他对施洛塞尔的研究,其阅读之细致可以从他注意到了Die Kunstliteratur 中施若塞尔称沃尔夫森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史家(13页)。英语世界为什么不翻译施若塞尔的这本名著,几乎成了玄学,已经看到很多学者提到这个问题时表示惊讶。

值得指出的是,这是RES杂志的关于干与湿的专刊,由Wood组稿,这一篇即是编者言,而后面的稿件确实与传统的Quellen研究相距甚远,但带来了相当大的启发性,有种编者成了影响力很大的策展人的感觉。


相关推送不教条的艺术史学史:Wood 新著 A History of art History

              艺术史家如何获得诺贝尔奖:访谈Horst Bredekamp

               最接近施洛塞尔的《艺术文献》的史学史著作:Sciolla 的 La critica d'arte del Novecento

数据库推荐: 西西里王国的中世纪建筑的图像数据库
                  艺术史家的书信| 布克哈特的来往信件:书信数据库的架构
                  牛津文献书目和个人研究方向:数字时代如何构建研究框架
                  大型纸质词典如何进行数字化:目前最大的意大利语词典GDLI的数字化之路
                  伽利略博物馆的电子书库:科学史方向的著作目录
                  亿万像素的艺术史研究图片库:Haltadefinizione
                  艺术史的多语言数据库:意语Torrossa和德语Degruyter
                  资源推荐:数据库Springer和艺术史家及艺术术语词典
数字人文系列

           零: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导论:目录学下的数据库阅读

           一:如何用目录学追踪艺术史的最新进展:书籍编目的工具Zotero

           二: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二:获取艺术史电子资源的方法

               三: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三:pdf优化工具和OCR工具的选择

               四:艺术史的漫游者:散漫式的阅读和笔记工具—E-ink 阅读器

               五:艺术史的写作:图像的尤利西斯之旅

           六: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六:数据库的索引与检索工具FoxTrot Pro

           七:艺术的判断力之源:随身携带的个人数据库Foxtrot attaché

           八:艺术史研究中原始材料和术语的整理:Marginnote在艺术史研究中的两个实例

           九:Evernote作为艺术史阅读和观看的判断力工具

           十:数字人文时代的个人数据库之十:数据的同步与备份

         

  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使用系列

            艺术史家的图像和档案管理软件--Tropy

            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使用之导论:脉络与前瞻

            艺术史图像管理的历史:Photos作为图像管理和交流的工具

            艺术史中的史源研究(Quellenforschung)和物质性转向(Materialität)

            登月五十周年:艺术史家如何面对科技图像


 扫码关注艺术史图书馆



10、100、4000、2万、30万,这是一系列图书数量的数据,10本著作大约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掌握一个研究主题,100本可以差不多地勾勒出一个研究方向的框架,4000本可以满足一个学者的研究需求和一个私人图书馆的藏书开端,2万本则达到了私人藏书较为完美的状态,30万是一个专门学科的藏书的公共图书馆的量。这个公众号旨在建成一个私人的艺术史图书馆,藏书量在三万左右,主要收集艺术文献(5000)、艺术史学史(15000)以及瓦萨里《大艺术家传》中对各艺术家的注解所需要的基本研究著作(10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