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丨2022年,公益慈善10大关键词

CDB NGO观察 2023-03-15



2022年,公益行业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破土;公益人也在困局中从“艰难守望”迈向“期待明天”。

这一年,“公益”成为了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疫情阻击战中,志愿者、医护社工、基层公益人合力战疫,守望关照脆弱群体,汇集了更大的同心圆。

这一年,“公益”成为了美好生活的必需视角。在丰县女子事件、农村二舅等热点事件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保护妇女权益、推动残障融合的必要意义。

这一年,“公益”的新命题不断被提出、讨论:重新思考公益慈善的边界,关注慈善信托新趋势,共建公益区域新生态,摸索公益数字化新路径,促进社会企业新发展……

回望2022年,公益行业有哪些焦点热词?发展简报从多维角度盘点了十大关键词,分别是二十大报告、ESG、韧性、妇女权益、残障融合、志愿、下沉、筹、专业、走出去



01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10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报告先后提及4次“公益”,分别为:
“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十八大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十九大明确把慈善事业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论述,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指引,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慈善事业正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积极、理性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相关链接

二十大报告,这10点公益行业值得关注……

党和政府语境中的“公益”与“慈善”是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02



2022年,“ESG”成为国际社会、政府机关、商业企业、公益慈善共同关注的热词。ESG,即是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和 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近年来,我国连续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教育公平、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养老体系建设等顶层设计,与 ESG 理念中的多个议题高度契合,为 ESG 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ESG与CSR(企业社会责任)、CSD(企业可持续发展) 都是商业向善的不同维度的呈现。招商银行原行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认为,ESG是可持续发展在微观方面的反映。它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维度出发,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助于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减排工作,从而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2年3月国资委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局,引导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4月,中国证监会发文,要求上市公司在与投资者沟通内容中增加ESG信息;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出明确的ESG工作要求,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与此同时,2022年ESG相关的团体标准呈爆发式增长,如推出了《上市公司ESG报告编制技术指导》、《企业ESG评价指南》、《企业ESG披露指南》等。

2022年11月成立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在工作计划中即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认同的ESG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说:“我们关心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留守儿童等问题,但欧美并不如此。我们需要一个符合中国独特需求的披露框架,而且这个框架与国际标准并不违背,而是相辅相成的。

商道融绿董事长、商道咨询首席专家郭沛源分析,ESG理念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其中,“E”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涵接近,企业要在绿色转型、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发力;“S”的理念可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被投资对象要做到合规,且处理好与员工、社区的关系,与共同富裕所倡导的方向相一致;“G”与“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等提法有所关联。

ESG广受关注的背后虽有“旧调重弹”之嫌,但也正显示出世界贫困、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议题一直未得到良好解决。

在中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之下,“ESG”也将从“宣传噱头”走向“规范发展”,从“报告生意”落回“真刀真枪”,助力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与自然相关的财务披露,将引导全球ESG发展和转变马蔚华:ESG是可持续发展在微观方面的反映邱慈观:未来全球ESG信息披露标准不止一套郭沛源:ESG助力中国式现代化ESG乱象调查:当报告沦为生意




03



“韧性”成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社会组织发展关键词。2022年1月,《慈善蓝皮书(2021)》发布,报告认为“重返韧性的慈善共同体”是后疫情时代公益慈善价值回归的新反思。报告指出,构建有韧性的慈善共同体成为国内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重要路径,它不仅包括社会组织的嵌入式发展和网络化协同,更是跨部门的多业态融合,包括“志愿者共同体”“社区共同体”“公益服务共同体”“慈善捐赠共同体”“行业自律共同体”。

2022年8月,《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总量为90.2万个,与2021年相比增长0.9%,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分析社会组织总量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第一,中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促使社会组织发展进一步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第二,全国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时有起伏,疫情有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的风险,迁延较长时间,这也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2022年6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及要“积极协调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为社会组织争取与中小企业以及同行业公办机构的同等待遇”。但有些社会组织在尝试申请“房租减免”的过程中发现难获“小微企业”同等待遇。

2022年8月,凤凰网“在人间living”发布的文章《公益机构关门后,我把孩子送进养老院》写道:那些服务自闭症、残障成员的机构、希望推动社会意识进步的性教育团体、家暴预防团体、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保护和提升劳工生存状况的机构、致力于民族文化振兴的组织……这些原本交相呼应,辅助搭建了这个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基底,在当下都再次受到猛烈的挑战。倘若公益机构难以续存,现有的社会福利将产生不可避免的、不可逆的倒退。

2022年11月,以“韧性发展 勇毅前行”为主题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举办,探索在新形势之下公益慈善事业、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方向。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邹伟全认为,社会组织要做“会思考的芦苇”,保持身段的柔软,才能保持对未来更大的生机,即使风来了,也能很快重新站起来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总量保持增长,但增速为2008年以来最低公益机构关门后,我把孩子送进养老院社会组织难获“小微企业”同等待遇如何韧性发展?来看这三家不同类型的基金会



04



2022年1月,一短视频博主在乡村送温暖的途中,发现一家8孩家庭,母亲被铁链拴着的,疑似被拐卖妇女,引发社会关注。2月23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发布“丰县生育八孩女子”通报,对女子身份认定等情况作出说明,丰县县委书记等17名公务人员因失职渎职被问责。3月初,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铁笼女”事件被网友曝光。3月1日,榆林市立即成立由榆林市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拐卖妇女是侵犯基本人权的犯罪。在任何现代法治国家,人都不应该是交易、奴役对象。《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均要求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于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

一时间,妇女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公安部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特别是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聋哑残疾等妇女儿童开展全面排查;正在修法过程中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因此成为舆论焦点,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中国人大网显示有8万多人参与,提出了42万多条意见;2022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针对女性权利保障做出了相关建议,提交了提案,包括农村妇女权益、“全职太太”权益、女性就业者权益、女性健康问题等多个方面。

2022年,女性公共安全话题引发大量讨论。6月10日凌晨,唐山市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殴打他人的恶性性别暴力案件。该案件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也引发对女性公共安全话题的讨论和担忧。9月23日,唐山打人案一审宣判,主犯陈继志被判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32万元。其余27名被告人被判处11年至6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外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13万元至3000元不等的罚金。

2022年10月30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该法实施30年来的又一次“大修”,新增了“救济措施”一章,在就业歧视、性骚扰方面规定了预防和制止措施。

2022年协作者发布《“打工妈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28560万农民工群体中,女性占比34.85%。按照79.9%的配偶比例推算,有子女的流动妇女的数量至少是千万级别。数据分析显示,男性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略好于女性流动人口。流动妇女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着其个人的生活质量与经济生产力,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发布《农村女性经济赋能扫描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中国乡村、镇的女性人口年龄结构比例测算,拥有劳动能力的16-70岁的农村女性约3.52亿人。同时,报告指出国公益领域投入到农村女性发展的资金比例小,为农村女性提供服务与支持的社会组织数量屈指可数。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李莹表示,“几百年来,无数个推动性别平等行动者的前辈在为今天和明天努力,女性现在拥有的权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来之不易。”

相关链接

最新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这些亮点值得关注……谁来保护丰县的八孩母亲?报告:农村女性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现状打工妈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05




2022年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就在前一天,国新办发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发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残疾人体育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此外,北京冬奥会颁奖使用的编织花束引发关注。这是天津市潮汐公益服务中心通过天津市妇联接触到奥运花束项目,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织女参与手工培训,为全国各地的困境女性以及残障伙伴提供帮助,最终完成了1600支绣球花,800支粉色月季花,以及2万6千多片月桂叶的编织任务。

残障青年就业问题是“融合”的最好形式。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从制度层面,将残障者就业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共同分担“促进残障群体平等就业”的社会责任,也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11月30日,发展简报联合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融易咨询、残障融合实验室共同发起以《“解困”残障青年融合就业》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微公益、凤凰公益提供了媒体支持。

无障碍出行是“残障融合”的基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主办方发布了无障碍指南,在每个比赛场地都按严格的无障碍标准建造,包括无障碍停车位、坐席、浴室以及小卖部。《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市、县数量达到1753个,呈逐年递增态势;累计创建469个无障碍市县村镇。蓝皮书指出,树立正确的无障碍理念,消除对无障碍的认知误区和盲区,是无障碍环境立法最重要的基础。

相关链接

铁链背后的另一个隐忧:农村精神残障者的生存状态“解困”残障青年融合就业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1)普通女人,给冬奥织一束花



06




志愿的力量在各类场合中频繁出现,成为最“亮眼”的感动——

北京冬奥会中,共录用赛会志愿者1.8万多人,35岁以下青年占到94%。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抗击疫情阻击战上,1月初西安因疫情封城面临严峻挑战,西安市抽调市直机关党员干部3065人下沉一线,各区县、开发区下沉干部6.4万余人,全市动员招募志愿者4.5万人,充实了社区防控力量;陕西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发起了“合力抗疫陕西社会组织联合行动”,数百名公益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3月,上海多地封控,新增感染病例持续攀升,城市主要医疗机构开始暂停医疗服务,线上志愿协作的行动网络“NCP生命支援”联动专业医疗团队、线上志愿者、线下行动组,参与行动的志愿者超过1466人,全体志愿总时长达到了36900小时。

应急突发现场中,8月21日晚上,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山突发山火,火情一直蔓延。800多各地消防员前来支援,1.4万多人的救援力量,近10天的连夜奋战,这场重庆山火的明火终于被全部扑灭。由于山路崎岖,设备、物资运输只能依靠摩托车往上运,大量重庆摩托车骑手闻讯纷纷主动当志愿者,成为火场上另类逆行者。

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各地纷纷出台志愿服务配套性制度文件,志愿服务相关标准化建设工作也在本年度加速推进。

2022年,多项深化志愿服务的文件相继发布,志愿服务领域涉及“乡村振兴”“新时代文艺”“学生志愿”“文化和旅游志愿”“科技志愿服务”“应急志愿”等。在多元推动格局下,志愿服务逐步成为构建共建共享共治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大有可为。

《2021年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志愿者总量累计达到2.70亿人;志愿服务组织(队伍)数量123万家;志愿服务时间42.07亿小时;志愿者贡献价值达到1954亿元。

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在回顾中指出,2022年志愿服务也发现了许多乱象,社交网络上出现过不少调侃志愿者的视频或文字并引发社会非议,有一些是对志愿者或者志愿服务的误解,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志愿服务被泛化使用中产生的异化现象,并且对今后的发展警示出潜在的风险

相关链接

中国志愿服务2022年度回顾2022年中国志愿服务十大事件疫情下的西安,社会组织在合力抗击疫情





07



2022年,公益慈善围绕“筹”字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职业筹款人形成灰色产业,违背慈善伦理。6月,有媒体报道称,在一些购物平台和社交平台上,都有大病众筹“职业推广人”的存在,他们抽成比例低则50%,最高达到70%。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的消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并在公益慈善界引起热议。水滴筹回应称,高额佣金并非水滴筹平台收取,而是部分恶意推广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目前已有公安进行立案调查。多位受访专家还表示,高额的筹款抽成绝不可取,但公益慈善组织必要的管理费应得到公众理解和法律保障,否则慈善事业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互联网筹款热潮下,新赛道、新玩法、新用户不断涌现。《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每年通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筹集到的善款已经从25.9亿元上升到了100亿元。腾讯“99公益日”已持续8年,今年有5816万人次参与,总捐款额超过33亿元。抖音“DOU爱公益日”超过186万人次的用户直接捐赠了累计捐出2945万元,解锁配捐666万,活动话题传播总量超过8.5亿;阿里95公益周也发动了220万家爱心商家,有2.6亿人次参与;微博发起“人人公益节”,联合媒体、名人大V助力公益……

月捐筹款新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机构甚至大机构不可或缺的稳定资金来源。2022年4月,《公益行业灵析月捐发展报告2021》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灵析月捐总筹款额达1.73亿元。公益机构可以多渠道、多样化、分层次地开展月捐人维护,增强月捐人和机构之间的黏性,包含发送问候邮件、邮寄实体证书、邮寄小礼物、举办线上及线下活动、每月发送月报、微信客服、月捐人微信群等。

县域社会组织募资难、资源少,可借助互联网筹款模式突破困局。2022年12月,《县域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模式研究报告》发布。根据报告样本数据,74%的县域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六成的县域社会组织持续采用互联网募捐平台进行筹款,但只有6.78%机构有专职筹款人员,以机构负责人负责筹款居多。报告指出了县域社会组织的五点待发展空间:一是缺乏相应视野利用好有限资源;二是缺乏品牌项目,忽略筹款内功;三是停留在第四圈层,未意识到需要改进;四是互联网募捐平台渠道不畅通,缺乏外部资源;五是县域里的现代公益理念不足。

相关链接

99公益日转“风向”,草根机构何去何从?水滴筹回应“中介抽成70%”,互联网公益的痛点如何破解?《公益行业灵析月捐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县域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模式研究报告》发布





08




“下沉”是公益慈善的姿态与趋势,无论是在应急救灾,还是在乡村振兴或基层治理领域,深入基层一线、引入外部资源、培育在地组织、发展自生力量,最终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基层社区治理引发广泛关注。2022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多处强调建立“五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2.3万余个,5.8万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基层社工站发展迅猛,社会工作普及愈发深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整体上说,中国慈善应该从现在开始把重心转到社区慈善。”

下沉至乡村,充分发挥社会力量。2022年2月15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响应中央号召、扛起使命担当,立足自身宗旨和业务范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能力。5月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制订《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任务重点,即结对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开展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6月8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动员全国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11月,《慈善蓝皮书(2022)》发布。报告数据发现2017-2021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总量年均增幅为9.5%。2019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增长达到21%。2020年,全国基金会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中的资金支出为262.81亿元。报告提出乡村公益慈善行动是政府公益和社会公益的多样式组合。其中政府是所有公益慈善行动的主要支持者和资源提供者,村集体是落实行动的主要组织者和人力及服务资源的提供者。虽然正式社会组织在乡村公益慈善行动总量中的比例不高,但好评度和信任度较高。

应对风险事件,基层的社区力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2022年11月《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报告显示,社区作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现场,被验证是风险治理最有效的防线,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支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和建构与社区发展匹配的长期的综合风险治理规划、可持续的风险治理融资框架,以及各级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从而提升社区韧性。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解读基层治理问题,社区慈善大有可为!公益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报告《风险治理蓝皮书》发布





09



公益人不是金钱的“搬运工”,而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者”,因此,“专业”是做好公益的本领。

专业人才匮乏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根据民政部发布的《“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2025年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数将达1250万人,然而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之外的重要就业领域知之甚少。

2022年1月24日,深圳市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课程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正式上线,由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与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合作推出。此课程是国内首个在线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课程。

2022年2月,山东工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开设“慈善管理”本科专业,标志着中国慈善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开启了新纪元。6月,发展简报开展《大学选“专业”,公益慈善类学科有前景吗》直播活动在多个平台开展,浙江工商大学、山东工商学院负责人对新增的“慈善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办学特色进行了介绍。7月9日至10日,由国内55家高等院校和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共同体”首次会议在山东烟台举行。与会人员就公益慈善教育共同体的基本功能和运作机制达成共识。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社会组织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2022年7月11日,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8月16日,“校社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论坛”在线上正式召开,该活动由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办,北京益行信息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发展简报)、北京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协办。

2022年8月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颁布劝募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发布,对劝募员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了规范,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做出了规定。

此外,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夯实了专业基础。从2011年年底至2022年7月,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专科院校从40所增加到70所,本科院校从269所增加到328所,每年培养近4万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截至2022年9月20日,全国共有92.9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人才梯队。

相关链接

读公益慈善专业的我们,后来怎样了?高校为何开设慈善管理专业?公益人,不只是金钱的搬运工92.9万持证社工,2.3万余个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工十年还有哪些成绩单?





10



后疫情时代,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依然面临重重困难。2022年,全球也在应对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粮食安全、极端天气等问题上分身乏力。中国社会组织在对外援助、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大有可为。

2月28日至4月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九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北京市光明慈善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多家中国社会组织以线上方式踊跃发言,结合各自工作积极分享中国主张和实践。

7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加德满都撒提尼克学校举行的尼泊尔微笑儿童(粮食发放)项目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尼泊尔开展的这一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的支持,是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实施的首批项目之一。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官宣首批社会组织获得了政府对外援助资金。

8月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指导、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举行。包括国内多家基金会在内的1000余家非政府组织、智库、企业和媒体,共同签署了《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联合宣言》,展示了各国民间社会共商全球发展大计的决心和信心。全球发展倡议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提出的全球性倡议。

11月6日,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Sahle-Work Zewde)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表彰奖杯,以赞誉该机构的国际微笑儿童供餐项目为亚的斯亚贝巴做出的贡献。

发展简报始终关注“走出去”议题,9月,英文传播团队策划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研讨会》邀请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北京平澜基金会、亚洲气候行动者组织等组织相关负责人分享经验和案例。

相关链接

2022年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十大盘点2023年可持续发展6大趋势发布,亚洲成关键地区董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助推中国社会组织“扬帆出海”一个中国人在菲律宾,关心世界气候



纵观中国公益界的10大关键词,公益人常常在守望社会公平、帮扶脆弱群体上走得更深,能够亲身实践解决复杂问题,也能抽丝剥茧提炼创新理念。

这些关键词并非追逐热点一哄而上的呈现,而是公益人持续深耕的成果。公益慈善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不会减少,公益人解决问题的决心也不会减少。

2023年,
让我们持续保持不折的“韧性”
共同回望这一年的变化,
携手展望新一年的光彩。


编辑:时瑞泽

推荐阅读


二十大报告,这10点公益行业值得关注……
慈善蓝皮书(2022):中国慈善事业或将迎来第三波浪潮顺势有为:互联网浪潮下公益筹款的实践与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培育好农村社会组织?如何充实残障人士的生活?做快乐的阅读推广人——汪佳玉和她的“快乐小陶子”如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流动妈妈”做馆长 , 重新定义“她”力量三十年中国雪豹保护回顾


END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简报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