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

其他

如果你想了解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哈贝马斯……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点亮文末“🌸在看”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来书店,遇见村上春树:买修订版村上春树精装系列,赠限量款主题帆布包

来书店,遇见村上春树:买修订版村上春树精装系列,赠限量款主题帆布包修订版村上春树精装系列(附有声解读)第一批6本现已全面上市!红黑白三色,以负空间呈现村上作品中的经典元素与概念,简洁经典,让人爱不释手。现在前往指定线下书店购买2本修订版村上春树精装系列作品,即可获赠村上主题帆布袋1只。(数量有限,赠完即止)第一批参与买赠活动的书店名录先前已发布(👉点击阅读),第二批书店名录见下文:新增店铺上海:悦悦书店
2023年7月4日
其他

真实自有力量——原创纪实作品《最好朝南》编辑手记

<u>@上海译文</u>出版社旗舰店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日本作家、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曾预言“21世纪边缘小国将在世界文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不相信美国文化或者苏联文化的代言人将会实力超群,一骑绝尘。在二十一世纪,我认为看似边缘的小国反而会有零星作家和学者的言说将在世界文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大江健三郎,1989年据NHK报道,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当地时间3月3日去世,享年88岁。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偏僻的山村,其作品曾获芥川龙之介奖、新潮社文学奖、读卖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川端康成文学奖等。1994年,他因作品中“存在着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契机、崭新的见解、充满凝练形象的诗这种‘变异的现实主义’,让他回归自我主题的强烈迷恋消除了语言等障碍”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川端康成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89年,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因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短期访问项目,首次返回日本。大江健三郎与石黑一雄,这两位将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借此机会深入地交流了他们关于日本作家、日本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关系的看法。今天,译文君和大家分享这篇收录于《石黑一雄访谈录》的诺奖级别的谈话,缅怀这位伟大的、一生反战的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和大江健三郎不仅谈论了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等日本作家,也提到了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等西方作家。当今世界的小说家:对话(节选)作者:大江健三郎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上架

如果说世界上存在用生命描画人物的作家,那么希拉里·曼特尔必然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此类作家中的翘楚。2022年9月22日,英国女作家、两届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因中风去世,享年70岁。曼特尔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镜与光》(The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在毒品制造的幻境里,“美国梦”碎了一地

随着人口离开小镇,公共财政也开始捉襟见肘,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陷入了恶性循环,在社会崩坏的缝隙中,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推出结论:毒品趁虚而入。在毒品制造的幻境里,“美国梦”碎了一地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怪好玩的”作者:Harry原标题为“冰毒之地:《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中的大和小”《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系列中的新成员,记录了美国中部农业地区小城镇在冰毒泛滥下的挣扎。书的英文标题是Methland,直译的话就是“冰毒之地”,出版社选用的标题实则是作者拟定的副标题。👉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悼念娄自良先生:“翻译是我一生可与他人竞争的事业”

今从家属处获悉,上海译文出版社原副编审、俄语翻译家娄自良先生于2023年1月4日凌晨02:12因病去世,享年90岁。娄自良,1932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应苏联哲学界的邀请前往莫斯科进行学者访问,2012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称号。娄自良先生长期从事俄语翻译,主要译作有:《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战争与和平》《鬼》《死农奴》《死屋手记》《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等。娄自良先生曾说,“人一定要找一件能与他人竞争的事业,……翻译,自然就成了我一生可以与他人竞争的事业。”在这个竞争了一生的翻译事业上,娄自良先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带给无数读者以美的享受。娄自良先生先生千古!谨向家属表示深切哀悼和诚挚慰问!娄自良先生上海译文出版社俄语编辑刘晨是《战争与和平》《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等书的责任编辑,从2016年起与娄先生结交和共事,常常到娄先生家中做客,探讨作品与人生。得知消息后他专门撰文,悼念这位“忘年交”。正如结尾他所说:娄先生走了,但是读者永远记得他。悼念娄自良先生作者:刘晨今日上午收到娄自良老师的夫人吕老师电话,起初她还能克制,但是说到“娄老师走了”的时候,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而我也久久无法接受这个消息,忍着泪水安慰吕老师几句,约好隔些时日再去看望她。我与娄自良老师相识于2016年的深秋,那时的我刚刚来到译文工作,此后的几年里,恐怕我是他家里出现次数最多的“不速之客”,所以我斗胆自称为娄先生的忘年交。喜欢俄国文学的读者朋友对娄先生一定不会陌生,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鬼》《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死屋手记》都出自娄先生的译笔。而在年过八旬之后,他还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的翻译工作,后来我成为了这套书的责任编辑,与娄先生的交往也日渐频繁起来。说起来娄先生绝对是个豁达的人,他这一辈子在我看来绝对担得起“波澜壮阔”四个字,但是他自己说起这一生的起起伏伏,总是一笑而过,唯独对翻译之事却是锱铢必较。娄先生出生于1932年,幼时正逢国家危难,跟着父亲颠沛流离,13岁时想参军报国,但是因为年龄太小没能进入军队,不过后来考上了哈尔滨俄文专修学院(黑龙江大学前身)的国防生,也算变相实现了“从军梦”。年轻时受过冤屈、坐过牢、干过苦力,几次差点丧命,但是他依然乐观,想尽办法混进图书馆,找俄语书,始终没有把俄语专业知识扔下。终于冤屈平反,1978年他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负责编纂哲学大百科,然而项目刚刚有了进展,出版了第一卷之后,项目被叫停,他愤而辞职,选择赴俄经商。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突然又收到国家来信,希望他能回国,于是他又放下生意回到了中国。这时他已经年过花甲,但是他终于回到了在读书时就选择的事业——翻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当时刚开始学俄语的时候他就考虑过,从事俄语研究的话,无论如何中国人也比不过俄国人,只有翻译是我一生可与他人竞争的事业。所以,聊到前半生所受的委屈和困苦,总是释怀和淡然,说起这辈子的风浪辉煌,他多是自嘲和平静,唯独谈起俄语和哲学还有自己翻译的书时,他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神中才会露出些许得意。在翻译了几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后,年近80岁时,他完成了一百多万字的《战争与和平》。最初考虑翻译体量巨大,编辑建议他与别人合译,但是他坚持由他一人完成,或者也可以另请他人。最终,当这个翻译界的壮举完成之后,所有人都劝他该休息了,他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更加艰巨的挑战——布罗茨基的诗。《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的翻译始于2012年,然而不久之后,娄先生体检时查出癌症,翻译不得不搁置下来,当时他对出版社说,我翻译好的一部分,你们拿去,分文不取,如果有人愿意接手,他可拿去参考,也可全部使用,同样分文不取。所幸,病症发现及时,治疗得法,病情很快控制住了。身体刚刚恢复,娄先生又重新投入到布罗茨基的翻译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酒照喝,烟照抽,牌照打,每天翻译到后半夜,全年无休”,当然我知道,喜欢打牌的他已经把打牌的频率降到最低,只在牌瘾难耐时约上几位好友过过瘾,权当翻译之余的休息。从我开始担任责编,到《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出版,中间经历了重译和多次大改,我总想尽快把书出来,有一次忍不住向他诉苦,他表示理解,然后对我说:“你说的我理解,固然完美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追求完美的态度,却是必须有的。我不能拿不合格的译文去糊弄读者,这么难的作品,我大可以随便对付,相信不会有太多人有能力提出异议,但是我不能叫读者戳我的脊梁,这应该是我翻译的最后一套书了,我不怕病,死我也不怕,我就怕我留下的译作被人唾弃。”布罗茨基的诗难译,无论在翻译界还是诗歌界都公认的事实,甚至对一个译者来说,这大概注定是一份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除了身体实在不允许的情况之外,娄先生一直埋头苦译,从无怨言。每次我去娄先生家里看望他,他都会一边认真地计算一边聊起一个话题:到底能不能完成这套书的翻译。我总是会信心满满地说:“肯定没问题。”后来每次去看他,他都会念叨:“第一卷(上)用了四年,因为我对这位老兄(布罗茨基)不熟悉,第一卷(下)用了两年,后面我已经对他稍微熟悉些了,再往下应该会比之前再快一些,照这个速度,我九十四岁的时候应该可以交差了。这套书完成了,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我总是笑着说:“您可别胡说八道,只要您愿意,至少能翻译到一百岁!”因为尽管他已经九十岁了,但是精神头永远都是那么好,不仅能踏出漂亮的踢踏舞步,有时还会教我几手拳击,甚至去年九月底我去看他时,他还要做几个俯卧撑给我看。然而,人生无常,在生老病死面前,似乎从来没有道理可讲。直到现在,我依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再次拨通电话,还是会听到那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再到他家里还是会看到那个清瘦挺拔、精神矍铄的娄老师;还能再跟他一起抽烟、一起喝茶聊天、一起哈哈大笑、一起愤愤地讨论翻译之难。匆匆几年时间,我不敢说与娄先生有多深的交情,但是他留给我许多宝贵的记忆,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最后,轻轻读一首娄先生翻译的布罗茨基的诗,作为一种悼念,我相信,娄先生走了,但是读者永远记得他。岁月在我的上空飞逝,仿佛在树林上飞逝的乌云,在森林的背后挤成灰白色的畜群。唉,在溪水上方冷凝后,没有哞哞的叫声和铃声,用肩部垂落在牲畜圈的栅栏上。地平线在山冈上,关于逃亡它没有漏出一句口风。有时在晨曦中也没有往事的一点痕迹。出示过境证明的时候昨晚的暮色只是从椋鸟窝上,从耕地上匆匆溜过。(完)​
2023年1月4日
其他

加入我们!上海译文出版社招聘

译文社招聘岗位开放,如有意向,请将简历投至:zp@yiwen.com.cn如果您的简历与岗位匹配,hr将于一周内与您联系。正式岗位一、图书编辑(英语/日语)职位描述:1.负责英语/日语图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推广。2.参与策划图书周边产品的开发。3.维护好作者、译者与出版社的关系。4.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职位要求: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古尔纳作品今日开启预售!你的书房,再添一位诺奖作家

“……写作关心的是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或迟或早,残酷、爱与软弱就会成为其主题。我相信写作还必须揭示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冷酷专横的眼睛所看不见的,什么让看似无足轻重的人能够不顾他人的鄙夷而保持自信。我认为这些同样也有书写的必要,而且要忠实地书写,那样丑陋与美德才能显露真容,人类才能冲破简化与刻板印象,现出真身。做到了这一点,从中便会生出某种美来。”赢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他的诺奖演说中如此强调文学与写作。而这位“冷门作家”的名字,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中。古尔纳获奖海报上海译文出版社取得了古尔纳10部作品的版权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出版工作。在短短10个月内,完成了古尔纳5部小说的翻译、审稿、校对、印刷等工作,这绝非并非易事——更何况在此期间,出版工作组还历经了长达两个月疫情封控的考验。但无论如何,就在今天,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简体中文版,终于要与读者们见面了。这也是古尔纳作品首度整体译介引进到国内。首批面世的是第一辑五本重要代表作——《天堂》《海边》《最后的礼物》《来世》《赞美沉默》。1古尔纳是谁?1948年,古尔纳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桑给巴尔一度为独立的岛屿,于1964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图1964年,桑给巴尔局势突变,古尔纳移居英国并求学,最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直至2017年退休;现在是该大学的英语和后殖民文学的荣誉教授。虽然古尔纳的母语是斯瓦希里语,但他以英语写作。他书写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东非沿岸地区,主角多来自他的故乡桑给巴尔。同时,古尔纳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德语词句——这是他的世界中必须努力保留的另一部分。古尔纳出生地©Alamy20多岁时,年轻的古尔纳开始用日记写下自己漂泊异乡的感受,这些内容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关于其他人的虚构故事,最终形成了他的小说处女作《离别的记忆》(Memory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明晚直播:法语文学大家董强、许钧、余中先畅聊有关米兰·昆德拉的“相遇”与“寻找”

20世纪80年代末,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一传进中国,就掀起了一波翻译、阅读、模仿、崇拜的热潮。尤其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精神之书”。莫言、余华、王安忆、毕飞宇这些日后的大作家,都曾是昆德拉的忠实读者。昆德拉夫妇进入21世纪,阅读昆德拉的余绪绵延至今。时过境迁,年轻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面对的时代问题早已与20世纪末不同,依然可以在昆德拉的作品中寻找到关于生活、爱情、人生与历史的种种启示。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地与昆德拉在作品中“相遇”,但是现实世界里的昆德拉本人却选择将自己的生活完全隐藏起来,做一个沉默而神秘的“文学隐士”……新版昆德拉作品(第一辑5本)202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版米兰·昆德拉作品,以及作家的首部图文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这本传记的出现解开了萦绕昆德拉周围的诸多谜团,譬如作家年轻时遭遇的政治风波、作家来到法国之后安顿生活的细节、获得法国国籍的曲折经历,以及作家决定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作家首部图文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2022年6月17日(周五)晚8点,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三位法语文学大家董强、许钧、余中先,追忆昆德拉在中国走红的开端,谈论他们与昆德拉的初次“相遇”,分享阅读、翻译、研究昆德拉作品的种种感悟,聊聊为什么昆德拉作品的影响力穿越世纪、绵延至今,对年青一代的读者有什么全新的意义。透过他们的洞察,让我们一起在作品里与昆德拉相遇,在传记里寻找一个真实的米兰·昆德拉。关于米兰·昆德拉,你是否有问题希望得到三位嘉宾解答呢?在评论区留言,你的问题即有机会出现在三位嘉宾面前哦~直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在我找到受害者不值得相信的理由之前,我会一直信任她”

作者:常剑心(《谎报》责任编辑)2019年9月,网飞剧《难以置信》播出,引发巨大反响。甚至于,你很难找到一个没有聊过这部剧的影视博主。《难以置信》也是许多观众心目中当年的“年度最佳美剧”,直到3年后的今天依旧保持着豆瓣9.2的高分。美剧《难以置信》海报这是个“难以置信”的悲剧。然而,更令人揪心的是,《难以置信》的故事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自著名记者T.克里斯汀·米勒和肯·阿姆斯特朗的非虚构作品《谎报》。两位作者凭借对《谎报》一书中事件的系列报道获2016年度普利策新闻奖。《谎报》👉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是不是只有萨莉·鲁尼,还在认真歌颂爱情?

我们毕生努力辨别,并以此为原则生活,试着去爱而不是去恨,这便是地球上头等重要的事。——《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90后爱尔兰女作家萨莉·鲁尼的第三部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文版,已经全网现货了。今天一大早,同事在微信群里宣布这一消息时,可把群岛图书出版人彭伦——他正是把萨莉·鲁尼作品版权引进国内的人——激动坏了:“什么?全网卖断货啦?”很快,他就发现是自己看错了:“呃,我昨天就不该熬夜上网冲浪,一觉醒来眼睛都不好使了。”我们纷纷安慰他:“拜托,这可是萨莉·鲁尼的书诶!预售的时候就一扫而空,离全网卖断货还远吗?”朋友们,6·18期间买书记得带上一本《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助力彭师傅“全网卖断货”的出版梦想。👆点击购买我们都爱萨莉·鲁尼!萨莉·鲁尼有多受欢迎呢?去年9月,《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在欧美上市,年轻人们在水石书店门前大排长龙,争相购买,只为第一时间读到这本新小说——连泰勒·斯威夫特都是她的忠实读者!《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上市当天盛况👇博主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Faber出版社为本书制作的时髦的周边:水桶帽,帆布袋,铅笔……在读者中引起一波波的羡慕,甚至还有一辆咖啡餐车印上了《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的醒目封面,行驶在英国的大街上。去年,根据萨莉·鲁尼的第二部小说《正常人》改编的电视剧集掀起了全球范围的观剧热潮。2020年圣诞夜,这部剧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上线,收获了8.8高评分。最近,她的处女作《聊天记录》改编的电视剧集也上线了,由《正常人》原班人马操刀制作,再次呈现了长达10集的细腻情感纠葛与智性对话。这部剧同样获得了中国年轻人的追捧,喜提微博热搜,一度冲上热搜第二。《正常人》海报《聊天记录》海报而就在《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文版开启预售的当晚,萨莉·鲁尼入选了《时代》周刊“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榜单。《时代》周刊在评语中写道:每一代人之中都会有那么几次,出现一位作家用精妙的文字把普遍的真实写出来,从而成为一种路标,表达我们所有的需求和关切、所有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和焦虑的梦境。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兴趣与关注点越来越小众、特别,他们分散在社交网络、流媒体的各个角落。然而,就在流媒体、短视频、电子游戏与社交网络的重重包围之中,萨莉·鲁尼竟然能用一部小说将这些兴趣与口味迥然相异的年轻人联结在一起,无愧“千禧一代的代言人”这一称赞。美丽的世界,你到底在哪里?后疫情时代,年轻人面对的是怎样的现实呢?经济低迷、网络生态恶化、环境危机、文明脆弱不堪一击……年轻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但是身处这样的现实,年轻人或多或少会感到迷茫、挫败。萨莉·鲁尼借她的新书替所有年轻人大声质问:“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作为“千禧一代的代言人”,她能否为年轻人找到面对世界的答案?👆点击购买《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写了两对青年男女的情感关系和思想互动。小说家艾丽丝、杂志编辑艾琳,政府职员西蒙、蓝领工人费利克斯,他们四个人都过了三十岁,生活正在渐渐追上他们。他们为爱、为性、为友谊、为他们生活、为周遭的世界烦恼。当自身的“存在危机”叠加上“世界在下沉”的感觉,所有的问题都被放大了——生活中的小小波折都会引发精神上的震动:脆弱游移的情感关系、时隐时现的自我获得感、横亘在代际之间的沟通难题,以及后疫情时代多层次、多形态的社会危机……萨莉·鲁尼将主角放置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背景下,主角们遭遇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作者想要认真探讨的议题,也是每一个年轻人或多或少正在面对、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正如鲁尼自己所说:每一代人都要经历变化,也必须思考怎样以他们的方式经历这种变化。“恋爱关系是我的作品的第一推动力”“恋爱关系是我的作品的第一推动力。”萨莉·鲁尼在一次访谈中如是说。400年前,简·奥斯丁用恋爱关系铺陈出了一部部完美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400年后的新媒体时代,各种文体大放异彩之后,鲁尼却决定重返爱与情感,在这个喜欢不值一提、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亲密关系充斥算计的时代,认认真真地书写恋爱关系。从《聊天记录》到《正常人》,再到《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萨莉·鲁尼一直致力于书写千禧一代特有的情感关系与思想互动。👆点击购买萨莉·鲁尼自陈一直对历史和文化如何塑造亲密关系感兴趣。她说:“考虑到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变化,《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人物对爱和母性的感受是这一代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女人都担心在气候危机的特定背景下为人父母的问题,在性与恋爱文化上面临着与他们父母大相径庭的冲突。另一方面,我不想让她们的问题显得太特殊。每一代人都要经历变化,也必须思考怎样以他们的方式经历这种变化。但我感兴趣的是我们当前文化阶段的某些具体的挑战,以及主人公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尽管萨莉·鲁尼选择了一个“古老”的主题,但是在写作风格上,她却是不折不扣的创新者。她遣词造句简洁精确,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私密感,纤毫毕现地展现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萨莉·鲁尼喜欢让书中的人物以聊天或者书写电子邮件的方式交换生活的经历和对周遭世界的看法,这也成了鲁尼的标志性的写作手法:《聊天记录》中,鲁尼用手机短信来展现新一代青年的情感体验、交际模式;《正常人》中,用对话、邮件、短信来构建互相成就的亲密关系;《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鲁尼甚至每隔一章都会有一封电子邮件,不能见面的艾丽丝和艾琳在邮件中不仅谈论新男友、旧情人,也聊诗歌和文学批评。👆点击购买萨莉·鲁尼也从未忘记让笔下的人物“思考马克思主义”:阶级、财富、文明的消亡,环境危机都是高频关键词。只是他们热衷讨论,却无力解决问题。这些思考虽然不深入,甚至有的还有点幼稚,但是却非常热烈真诚——年轻人的思考,不就是这样的吗?看看鲁尼笔下那些“奇怪”的年轻人:艾琳做文学编辑的年薪不如一个蓝领工人,康奈尔穷得没几双时髦球鞋,弗朗斯西要靠父亲的资助过活。可是他们依然关心全球经济的不公平,在信中大段大段地讨论文明崩溃、消费主义陷阱、环境危机,投身文学与艺术的怀抱。那么,你会如何理解萨莉·鲁尼笔下“幼稚的辩论”和“天真的想象”呢?哪怕发生这么多事,哪怕世界是这副德性,哪怕人类正濒临灭绝,我仍在这里写信,谈论性和友谊。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为之而活的?——《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女孩子家,考什么东京大学,结不了婚怎么办?”

东京大学是日本的最高学府,被公认是名校中的名校。然而在东大每年入学的约3000名新生中,只有约600名是女性。“东大女子”在日本社会中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标签,一方面意味着这些拥有日本学历的精英女性在智商、能力上的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冷、强硬、缺少女性魅力等固化形象,暗示着她们背离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闯入男性主宰的社会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东大女子》👉
2022年6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每月上新2.1666666本的“劳模书系”,你高低得买2本吧!

一晃,2022年快要过去一半了。“岁月神偷”四个字,以前不懂个中滋味,今年却是饱尝了。2022年前6个月,译文社头号“劳模书系”——“译文纪实”系列不知不觉更新了13本新书。译文君算了一下,不多不少,平均每个月更新2.1666666666本(真的很6以下为部分“译文纪实”新书左右滑动查看正好最近618,译文君今天就带着这13位“新人”集体亮个相,分为“寻味人间”“人间百态”“法律之镜”“传奇人生”四个板块,一一介绍。除了介绍内容外,编辑老师们还独家分享他们看中某个题材、引进某本书的版权的理由,或者是他们心中这本书最值得一读的亮点。如果感兴趣,点击书籍封面,或点击封面下方链接、扫描二维码,都可加入购物车。一、寻味人间当年,一本《鱼翅与花椒》让中国读者认识了“最懂中餐的西方人”扶霞·邓洛普。如今,扶霞又推出了全新美食随笔《寻味东西》。而另一位号称“中国通”、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作家新井一二三也推出了美食随笔《这一年吃些什么好?》,同样收入“译文纪实”系列。“寻味人间”板块,为大家介绍这两本关于美食的书。《寻味东西》👉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儿童版荒岛求生?还是惨烈的人性实验?——诺奖经典《蝇王》特精版上新

本文作者系《蝇王》责编宋玲“人类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但通向光明的道路上不见得没有黑之蔽日的时候;人类的未来是可以乐观的,但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不见得比认真的悲观主义者更高明。至少在提醒人们警惕和防止一部分人‘兽性’大发作这点上,读读《蝇王》也许会有所启示。”——《蝇王》译后记六十八年前,一部名叫《蝇王》的小说在英国横空出世。如果说有些作家出道即巅峰,那么毫无疑问,威廉·戈尔丁就是典型代表。1954年,戈尔丁的首部小说《蝇王》经历了多次被拒稿、删改情节、更改书名等波折后,在独具慧眼的编辑查尔斯·蒙特斯的帮助下,终于艰难出版并最终获得世人认可。《蝇王》也成为了为戈尔丁文学生涯的代表作,为其赢得了世界性赞誉,也为他在198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声誉。同时,这部小说在西方学生群体中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文学典范”、西方中学生的必读书目——2016年一项英国投票中,《蝇王》在全国最受欢迎的学校读物排行榜上,以19.75%的得票率名列第三,仅次于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和狄更斯的《远大前程》。1954年第一版《蝇王》英国老牌出版公司Faber&Faber出版几十年来,《蝇王》的文学声誉与日俱增,除了不断出现在各种文学排行榜和名人推荐上,改编翻拍的影视作品也是爆款频出:《鱿鱼游戏》《迷失》《饥饿游戏》《大逃杀》系列等等。从近年来的顶流爆款,到多年前的美剧经典,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大众都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蝇王》主题,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人性之恶的演绎和阐释。罗翔教授也很欣赏《蝇王》。他说:“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会让你更多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我很喜欢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每次读都能再次洞悉我内心深处的幽暗,觉得自己比想象中更邪恶、更幽暗、更堕落。”Lord
2022年6月2日
其他

每日读 | 我看,我吃,我写下:“最懂中餐的西方人”,如何把中餐变成“精神食粮”

外籍作者与中文译者有联系或熟识,这是常事。但《鱼翅与花椒》的作者扶霞·邓洛普,“一年有至少一半时间都在中国”。碰巧,这本书的译者何雨珈也是个“吃货”。两个爱吃辣的“吃货”因为一本关于美食的书结缘,约饭约出了感情。作者和译者成了好闺蜜,也算是一段佳话了。扶霞·邓洛普何雨珈今年,扶霞推出全新美食随笔集《寻味东西》,闺蜜何雨珈当仁不让地再次担纲翻译,并写下了一篇译后记。这周末,何雨珈将在成都——这是扶霞的“第二故乡”——文轩BOOKS(九方店)参加《寻味东西》新书分享会,给自己的“老伙计”的新作品站台(活动报名方式见文末)。今天,译文君就和各位读者分享何雨珈这篇妙趣横生的译后记。寻味东西,正南齐北作者:何雨珈本文节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寻味东西》译后记[英]扶霞·邓洛普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榜单!新作中译本预售中

周一,译文君官宣了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新作《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译本开启预售。当晚,同事就发来消息:“萨莉·鲁尼入选了《时代》周刊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嘿嘿,巧了么这不是。《时代》周刊给萨莉·鲁尼的评语写道:每一代人之中都会有那么几次,出现一位作家用精妙的文字把普遍的真实写出来,从而成为一种路标,表达我们所有的需求和关切、所有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和焦虑的梦境。萨莉·鲁尼出版《聊天记录》以后,她就成了这样一个人,而她的第二部小说《正常人》,又使她成为当代恋爱关系的极简主义审视者。很少有作家能享受她这样的待遇:人们连书的周边产品都恨不得拥有(我就很骄傲拥有一顶萨莉·鲁尼渔夫帽),她的书被当作彰显时髦的宝贝兜售,她的作品催生了一种情欲幻想的家庭手工业。但这一切都无损她写作技巧高超、批判精准的事实。如同被抹上油膏一般成为一代人的圣人,这种事情并不舒服(我多少知道这种事情),但鲁尼已经证明她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是免疫的:《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走的是元小说的路线,围绕着成功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疏离和成年人友谊的复杂性做哲学思辨。她突然转向的能力说明她不仅仅是年度最热门的青年小说家,也说明她将成为一个永久的标志,不但是喜欢她的年轻人手中的精装书,也是一位集体意识中的批评者。——莉娜·丹恩演员、作家、导演和电视剧集创作者(群岛图书出版人彭伦翻译)出生于1991年的萨莉·鲁尼现已推出三部长篇小说:《聊天记录》曾引来多家出版社争抢版权,改编电视剧集当下正在热映;《正常人》改编剧曾在2020年引发观剧热潮;《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更是成了国外社交媒体上人人都在读的热门作品(下方图片来自Faber&Faber宣传视频):这三部作品的中译本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群岛图书推出。萨莉·鲁尼还陆续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作品。此次萨莉·鲁尼新书出版,上海译文与群岛图书引进、翻译了萨莉·鲁尼的三则短篇《色彩与光线》《工资男》《罗比·布拉迪惊人的终场射门载入了我们的私人史》👇短篇1短篇2短篇3现在,在上海译文出版社自营店预订《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译本,即可随机获得三则短篇中的一部,再附赠限定周边。这是译文社与群岛图书对所有萨莉·鲁尼的读者的馈赠。在新书《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里,萨莉·鲁尼给一个叫艾琳的人物安排了一个速写式的“人物介绍”,这正是我们熟悉的萨莉·鲁尼的文风。熟悉的不只有文风。这个叫艾琳的人物可能会让一些读者觉得,她就是萨莉·鲁尼本人——当然,我们仍然建议读者切勿将小说人物与作者混为一谈。今天,译文君就和大家分享《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的这一选段:本文节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爱尔兰]萨莉·鲁尼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宠粉!把自己卷死也要宠粉!萨莉·鲁尼《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预售开启多重好礼

前段时间,上海译文天猫旗舰店喜提“全网最浪漫最宠粉的书店”,理由是我们的快递单上都写满了给读者的情话。以下精选了一些大声念出来都不好意思的情话: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史上对书籍最友好的包装盒、动不动就上新的各种周边礼物、书友限定的特装版书籍……我们在“宠粉”这条路上一路狂奔。这不,在讨论红遍全球的作家萨莉·鲁尼最新作品《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的首发方案时,宠粉狂魔们(真的不止一个)又开始对自己“层层加码”。众所周知,萨莉·鲁尼的几部小说都是群岛图书和上海译文合作共同出版的,译者是旅居海外的钟娜老师。《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英文版上市后,不断有读者发来“夺命三连”:“中文版《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出吗?谁翻译?什么时候出?”于是,译文社采取了不但卷自己还卷译者的做法。钟娜老师没日没夜一气呵成翻译完书稿,上海这边就开始紧锣密鼓的三审三校。面对海外书迷们不断po出的美照,宠粉狂魔译文社觉得“虽迟但到”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宠粉狂魔甲提出:如果没法做到全球同步出版,那至少中国的读者要GET到更多的内容。宠粉狂魔乙建议:就比如说……她的几个短篇是不是一起考虑一下?结论是,我们不但要快速推出中文版,还要比国外版多一个短篇!花钱再买下几篇短篇小说版权的任务,就交给了群岛图书的掌门人彭伦老师。彭伦老师一点没犹豫:“没问题!买!”彭伦老师把钱全都用在刀刃上了,结果就是他的工作室里书架都不够用了,以至于要把书放在冰箱里。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冷藏后风味更佳”?火速联系版权方,火速签订新的协议,火速赶到银行支付,火速启动对三个短篇的三审三校和排版设计……所以,书友们,预售阶段下单《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译本,不仅可以拿到萨莉·鲁尼的新书,还可以打开“短篇盲盒”!三个短篇小说三选一,看看哪部短篇和你最“有缘”。短篇1短篇2短篇3但是!以上这些在宠粉狂魔眼里,也就将将及格罢了。“你们看看!国外的博主都有PR礼盒。”宠粉狂魔甲一边浏览社交媒体一边说,“光给博主首发礼是不是不太够?”“在国外可能够,在译文社那可就太不够了!”宠粉狂魔乙看了一眼营销部的同事、设计师小白,“你怎么看?”小白酷酷地回复了两个字:“懂了。”小白放下刚读完的样稿,就开始了她的激情创作——你们可以在这些手绘图案里找到鲁尼在新书中谈论的话题。由于宠粉心切,所以我们在春节前就做好了限定周边的大样工作。时间线进展到这里,一切都很OK。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出版了。但是根据墨菲定律,该发生的意外总是会发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变成了《美丽的世界,卡在那里》……但是,谁让我们是宠粉狂魔呢?办公园区封闭了,没事,我们把稿子带回去校对;纸张没法发货,没事,我们从别处调货;印厂园区封闭了,没事,我们换个印厂,去外地印刷;签不了打样,没事,视频连线看样、调色再签样;限定周边的制作供应商停工了,没事,我们紧急换供应商,一家做不过来,换几家做;就在卡顿、想办法、试错、换办法、OK了、再次卡顿……的大背景下,在每个工作人员抢菜、核酸、线上会议、鸡娃、做饭、继续线上会议、继续工作、第二天继续抢菜的无限循环中……我们的书籍印刷、周边制作、物料配送终于完成了!现在我们要激动地宣布,5月23日20:00,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预订萨莉·鲁尼最新作品《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吧!每本均将附赠短篇盲盒一个并加赠设计师手绘贴纸,预售满500单,再加赠手绘亚克力冰箱贴一个!👇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萨莉·鲁尼小说改编剧《聊天记录》强势开播!新作中译本?下周一见

《聊天记录》电视剧集海报据官方消息,改编自萨莉·鲁尼的处女作《聊天记录》的同名限定剧,已于5月15日在BBC和Hulu首播。本剧延续了鲁尼作品《正常人》改编剧集的模式,共12集,每集30分钟。主演包括艾莉森·奥利弗(Alison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莫言、王安忆、毕飞宇深爱的作家米兰·昆德拉,首部图文传记出版,作品全面再版!

某一期《圆桌派》节目里,窦文涛、马未都、蒋方舟、梁文道聊起“什么才是文青的精神图腾”。窦文涛说:“米兰·昆德拉?”马未都笃定地否认:“都过了气了——我能说出来名字的全过气了。”马未都是“50后”,他年轻的时候,米兰·昆德拉的确是一代文学青年的精神图腾。如果要评选“对当代中国作家影响最大的当代外国作家”,有两个名字不得不提:一个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有一个就是米兰·昆德拉。20世纪80年代末,昆德拉的作品刚刚传进国内,就掀起了一波翻译、阅读、模仿、崇拜的热潮。昆德拉作品里特殊的时代与政治背景、无处不在的幽默精神、大胆的性描写,都让当年的文学青年们如痴如醉。米兰·昆德拉加西亚·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价昆德拉:“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作家王安忆则说:“没有哪个作家像昆德拉那样做了对个体的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暖,这也是昆德拉的文学价值之一。”阅读昆德拉的《无知》时,毕飞宇说他“看见了一个洞明世事的老人,在他听见命运之神敲门的时候,他拉开了他的大门,满腔的无奈与悲愤。”回顾昆德拉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他作品中发人深省的名句点击观看视频👇如今,狂热追捧的潮水早已退去,我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看待米兰·昆德拉和他的作品。一个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能读出不同的兴味。同样,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感受也大不相同。新一代的青年打开昆德拉的作品,也许可以从中读出关于生活世界的先见之明与惊人智慧。全新图文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年轻人既受益于高速变化的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又焦虑自己很快会被下一个时代抛弃,昆德拉对此早有预言:如今历史前进的速度却快得多,历史奔跑,逃离人类,导致生命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四分五裂。——《相遇》我们哀叹人生总是不能如愿、叫人失望,昆德拉说这与我们自己的想法不无关系: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以为爱情意味被另一个人爱着,得以排遣孤独,昆德拉却指出其中得失:因为带着爱意的目光,是一种孤立的目光。……两个相爱的人在别人的眼中是隐形的:这是种预示了死亡的忧伤的孤独。——《身份》我们疑惑为何爱情总是始于热情,终于冷淡,昆德拉调侃:所有的爱情关系都建立在一些不成文的合约上,这些不成文的合约是相爱的人在他们恋爱的头几个星期不经心地签下来的。他们当时还生活在梦境之中,可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像执拗的法学家一样,签订了他们的合约中的详细条款。噢!恋人们,在这危险的热恋初期你们可要多加注意!如果这些天里你把早餐给他(她)端上床来,今后就要天天给端上来,否则你就会遭到不爱和不忠的指责。——《笑忘录》电影《布拉格之恋》里的托马斯、特蕾莎与卡列宁电影根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我们以为坚实的秩序是常态,失控只是局部的、反常的,昆德拉指出这是遗忘导致的误解:阿连德被暗杀很快掩盖了俄国人对波希米亚的入侵,孟加拉的血腥屠杀又让人忘记了阿连德,西奈沙漠战争的喧嚣又盖过了孟加拉的呻吟,柬埔寨的生灵涂炭又让人忘记了西奈,就这样继续,就这样反复,继续反复,反复继续,直到一切都被所有人完全遗忘。——《笑忘录》我们遗憾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昆德拉却说:人们只是为了能够改变过去,才要成为未来的主人。人们之所以明争暗斗,是为了能进入照相冲洗室,到那里去整修照片,去改写传记和历史。——《笑忘录》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更不用说改变世界,昆德拉却说: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无法理解层出不穷的媚俗行为,昆德拉早已揭示媚俗的本质是自我感动:来自媚俗者的媚俗需求:这种需求是在具有美化效果的谎言镜中观看自己,怀着令自己感动的满足,在镜中认出自己。——《小说的艺术》我们惊讶于他人随时随地陷入集体狂热的怪象,昆德拉向我们道出那些人迷醉其中的原因:雅罗米尔选择和别人一样做个平庸的人。他不仅仅是这样做了,而且从中得到了极度的满足;他觉得自己从属于那个具有成千上万脑袋的人群,成为正在行进着的千头龙的一个脑袋,他觉得这一切很伟大。他突然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生活在别处》昆德拉夫妇米兰·昆德拉为何能有如此多关于生活的独到见解与先见之明?对昆德拉的个人经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一生可谓“精彩纷呈”:出身艺术世家,凭诗作登上文坛,年纪轻轻成为文坛“宠儿”,和当红女主持人结婚;目睹祖国被入侵,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失去工作和收入,靠给杂志写星座运势来谋生,被剥夺国籍;在法国,他又被贴上了很多政治标签,总是被人误解,干脆谢绝媒体,不再发表意见、谈论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他获得了诸多感悟,在逆境、顺境的交替之中,昆德拉磨练出宠辱不惊的性格,也拥有了洞察日常生活与宏观世界的敏锐眼力。他极少将关于生活的诸多智慧以教条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是巧妙融入作品之中。不管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可以从昆德拉的书中撷取一二。昆德拉提供的是关于生活的唯一答案吗?正如昆德拉自己所说,他提供的只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之中,我们和昆德拉一起,勇敢地开拓生活的想象力,探索更精彩的人生。全新昆德拉作品(第一批5本)202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分三批推出全新昆德拉作品,第一批推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慢》《玩笑》《无知》《小说的艺术》及作家图文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通过传记追寻作家人生与思想之足迹。5月18日~5月26日,在当当自营、京东自营,以及天猫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博库旗舰店、新华文轩旗舰、上海世纪出版官方旗舰店、凤凰新华书店旗舰店、浙江新书书店图书专营店购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享限时6折包邮,获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寻找米兰·昆德拉》首发礼遇组合”:点击下方链接,购买首发礼遇套装👉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花4万改造出租屋后,我被房东赶了出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ID:ellemen_china)编辑:Echo部分资料来源“ELLEDECO家居廊”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对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高昂的房价遥不可及,连租一间精装修的卧室也因为不断上涨的租金而变得越来越难。但就像一句知名鸡汤所说的那样:“房子可以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哪怕是在出租屋里。“爆改出租屋”成为了一股正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的趋势。1“改造出租屋前,我整夜睡不着觉”搬进新家后,大泽失眠了一整周。尽管是合租,但是这间房间面积很大,房东留下的家具却很少。晚上躺在床上,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大泽心里一点归属感都没有。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从小又很喜欢看《梦想改造家》和《交换空间》这样的节目,大泽决定要改造自己的出租屋,给这个房间多一些“家的感觉”。由于预算有限,她没有选择改动房间的硬装,而是从软装改起:换窗帘,铺地毯,购买书桌、椅子、落地柜等家具。大泽改造后的房间(图源小红书@桔子味儿)“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大多数压力都比较大,通过改造出租屋,让自己的家变温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工作上的疲惫吧。”和大泽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生活在上海、深圳和杭州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在小红书上搜索“改造出租屋”,你能看到超过6万篇笔记;豆瓣“欢迎来参加我的房间”小组里,也有很多人热衷于分享自己改造出租屋的成果。一线城市高居不下的房价是促使年轻人爱上改造出租屋的另一原因。生活在上海的Emily提到,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刚开始工作的几年里,买房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改造出租屋”就成了大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很多人工作好几年才能凑齐首付,买房太遥不可及了,但是他们又见识过美的事物,对生活的品质有追求。没人希望在自己对生活还抱有极大热情的时候,住在一个将就的环境里吧。”2“爆改出租屋,会上瘾”这是Emily第四次改造出租屋。最开始在美国读研究生时,Emily会购买一些软装来装饰自己的房间。真正让她产生改造意识的是一次去外国同学公寓做客的经历。裸露的管道、将近4米的层高、整面的落地窗,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屋主审美对于居住环境的影响。回到上海工作以后,Emily决定像自己的美国同学一样自己设计的出租屋。“我敲掉了一堵墙,砸掉了一扇门,把厨房改成了半开放式,把厨房、厕所的吊顶也全都换了,其余的电路、窗、地板、花洒、浴室台盆、橱柜全都改了一遍。记得有一次房东来修电器,顺便来看屋子,本以为砸掉一堵墙对她来说比较难接受,但她竟然觉得我改造得很不错,也很喜欢这个半开放式厨房,我当时心里还挺开心的。”Emily的房间改造前后对比(图源小红书@Emily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她,又“上天”了!

2022年4月16日,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结束了“太空出差”,顺利返回地球。短短10天后,就在今天下午3点(北京时间),另外两位女性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杰西卡·沃特金斯“接力”王亚平,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搭乘“龙飞船”进入太空,继续推进人类的宇宙探索与科研事业。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女性在太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次太空出征队伍共有四人,其中,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来自意大利,由欧洲航天局(ESA)派遣,另外三名宇航员则来自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对萨曼莎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萨曼莎还是个4岁小女孩的时候,正是因为通过电视观看了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的直播画面,才在心底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之前,萨曼莎曾经来到中国接受海上救援训练。她也一直积极地学习中文,为登上“天宫”空间站做准备。这是她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片段:今天出征前,萨曼莎愉快地在NASA墙上潇洒地签下自己的大名——很快,她就要成为为数不多的两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了。2014年底,萨曼莎就曾搭乘“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生活了200天。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后,萨曼莎将自己一路走来成长为航天员的经历以及在国际空间站的见闻写成了一部太空随笔——《成为一颗星:宇航学员日记》。Diario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袁筱一:以碎片展现真实,用虚构唤回记忆

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眼下的上海,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阅读不会停顿,在“静止的时间”里可以更多地阅读与思考。为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社联、文汇报社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特别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从4月1日起到“4·23世界读书日”,每天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作家、艺术家为读者推荐一本优秀图书,也可以自由组合再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一幅名画,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多方面的阅读观赏体验,以实际行动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抗疫力量。读书、春天和爱,一直与我们在一起!今日嘉宾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法语文学研究与翻译。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今日推荐推荐图书:《布拉格公墓》以碎片展现真实,用虚构唤回记忆《布拉格公墓》是意大利作家埃科的一部小说。作家将小说的背景置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借助失忆的主人公找寻“我是谁”的旅程,不仅描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的政治与历史氛围,更是对巴黎、共济会、战争、精神分析这些二十世纪欧洲的经典符号乃至对大写的历史竭尽反讽之词。埃科从来不让人失望,无论是他的小说作品,还是随笔作品。尽管埃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掉书袋,挖历史,对不熟悉西方文化的读者略略有些不友好,但他丰富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足以弥补这一瑕疵。在略显烦闷的居家时节,这部带有悬疑色彩且叙事生动的作品是不错的阅读选择,也让我们对新世纪重新冒头的战争威胁有所警觉。推荐电影:《玫瑰之名》图片来源:《玫瑰之名》电影剧照一部八十年代的老片子,也改编自埃科早期最知名的同名小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导演,肖恩·康纳利主演。电影没有小说精彩,有点重回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但是,高扬人性以及在与罪恶斗争中方才彰显出来的激情,仍不失为让我们重回德性与美的“教化”手段。相关作品介绍👉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我们做了一个女性作家图书盲盒(内含福利)

家出版社,制作了一套【看见WOMEN】盲盒,内含随机一款亚克力钥匙扣、随机一本图书以及一整套贴纸。欢迎分享本期推送到朋友圈,说说哪一本书影响了你的人生,并截图发送至【三三星球】公众号后台,我们将抓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上海普通医生的建议:疫情下,普通人该如何看病?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学习「每个人的疾病课」在评论区留言疫情期间你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暖心小故事译文君会选择5位读者送出有声节目畅听名额▼.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风筝、鸟笼、玫瑰花……企鹅布纹经典封面上的符号大有文章!

2022年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企鹅布纹经典”系列上新,收录查尔斯·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三位作家的九部作品。这9种新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精准明快的符号图样,企鹅首席设计师Coralie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久等了!“颜值天花板”企鹅布纹经典上新,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再一次惊艳你

译狄更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根据小说改编的1968年电影版获得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选用精通俄、英双语的翻译家荣如德先生经典译本,译笔灵活生动,熨贴传神。《圣诞故事集》A
2022年4月7日
其他

最懂川菜的“辣个女人”,想和你一起吃遍东西

“最懂中餐的西方人”——这是导演陈晓卿读过《鱼翅与花椒》之后,对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的评价。陈晓卿因为担任《风味人间》的总导演而为人所熟知,扶霞则凭借《鱼翅与花椒》在中国读者中享有美名。扶霞在英国有一间传统中式厨房两位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世界的美食家,因为共同的热爱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陈晓卿听闻扶霞创作了新书《寻味东西》,欣然写下推荐序: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扶霞的文字肯定是你的菜。如果你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我觉得这本书不读也罢。《寻味东西:扶霞美食随笔集》(限时5折)👆点击图片购买纸质书[英]扶霞·邓洛普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天宫课堂”结束了,“课后阅读材料”你看了吗?

一年一度的“天宫课堂”开课了!今天(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变身“飞天教师”,在近地轨道上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天宫课堂”传播、普及了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实验内容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学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很喜欢研究果蝇,我的果蝇也可以送到太空中做实验吗?”“在太空中可以把水煮开吗?”“我有没有机会以科学家的身份到太空去呢?”三位宇航员分别解答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关于在太空中研究果蝇的问题,王亚平回答说:“生物学是我们空间站未来重点支持的学科,……果蝇是生物学里常见的实验对象,很多科学家计划将来把果蝇带到空间站做研究,你的想法和科学家是不谋而合的。”不过,“天宫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三位宇航员只能就孩子们的问题给出简短的回答。如果青少年有志于浩瀚宇宙与科学研究,想要更加详细、深入地了解太空生活、科研的方方面面,不妨阅读《成为一颗星:宇航学员日记》。这本书作者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她曾经在国际空间站绕地飞行200天。如果“天宫课堂”也有“课后阅读材料”,那这本《成为一颗星》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Diario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为什么战争期间,假消息突然变多?

日英国《卫报》再次报道,乌克兰国家边防局表示,此前据称集体阵亡的蛇岛士兵可能还活着。另一项来自营销分析公司Jumpshot于2016年9到11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每日读 | 人道主义和慈悲不一样,它得在肮脏的现实中运作

1971年,法国医生库什纳因目睹尼日利亚的人道主义灾难,与一名记者共同创立了“无国界医生”组织。该组织秉持任何人都有权接受人道主义医疗救援的信念,在世界各地发生战乱、饥荒或天灾时进驻,提供及时的医疗卫生援助。1999年,“无国界医生”获诺贝尔和平奖。如今,它已是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主义医疗组织,但仍旧秉持半个世纪前创立时的精神——在人类无休止的灾难中帮助世界各个角落被遗忘的人。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努力使人重获生而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因此,这些人被称为“地狱中的希望”。但是,这些勇敢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时刻冒着危险去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意大利医生柯西偷偷潜入南苏丹,在50摄氏度的环境下照料绝望的战争伤患;外科医生程卫在世界上地雷分布最密集的城市,做了上百次截肢手术;后勤专家马丁为了运送冷藏疫苗,不得不与哥伦比亚的杀手与塞拉利昂的童兵打交道;在武装民兵随时会闯入的情况下,美国医生弗兰克穿越停火线,去布瓦凯的医院抢救被扫射的冲锋枪打中的人……这些就是“无国界医生”(MSF)救援工作的真实故事。与武装人员交涉《地狱里的希望》一书的作者丹·波托洛蒂深入“无国界医生”组织,平实报道人道主义组织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与议题,并通过采访在各偏远地区实地工作的医生、护士及后勤人员等,揭露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成员时时面临却鲜为外界所知的人类苦楚与丑陋真相,展现了他们的救援工作、遭遇的挫折与危机。这本书不宣扬投身公益的浪漫,而是揭露真实的残酷:人道主义和慈悲不一样,它得在肮脏的现实中运作。Hope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上海译文出版社取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中文简体翻译出版权

阿拉伯裔坦桑尼亚旅英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2021年11月5日
其他

世界之窗 | 不给钱就“一星”!国外作家遭遇“一星运动”勒索

Woodward)关于特朗普的第三本书将被命名为《危险》(Peril),至此完成了他的“特朗普三部曲”。另外两本为《恐惧》(Fear)和《愤怒》(Rage),分别出版于2018年和2020年。
2021年8月26日
其他

每日读 | 辗转六国采访,他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安乐死”的瞬间

“安乐死”,对讲究“寿终正寝”的中国人而言,似乎是一个陌生且难以接受的概念。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安乐死”已经成了体面结束自己生命的备选方案之一。精通多国语言、足迹遍布欧美与东亚的日本记者宫下洋一,长期跨国跟踪、采访、研究这一现象,并撰写了《安乐死现场》一书。《安乐死现场》作者宫下洋一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已推出《安乐死现场》中译本。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宫下洋一就“安乐死”这一话题撰写的媒体专栏文章,通过这则短文快速地了解这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安楽死を遂げるまで《安乐死现场》(译文纪实)[日]宫下洋一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编辑手记 | 孤独、虚无、价值真空……如何疗愈时代的“空心病”?

中国读者对彼得·沃森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20世纪思想史》、《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到《德国天才》、《大分离》,沃森以其广阔的视野、犀利的洞察力和拒绝简化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带了一部又一部令人惊艳的思想史巨作。彼得·沃森而其在中文世界中最新问世的《虚无时代》,不但延续了其一贯的高水准和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更是充满野心地向一个堪称“世纪困境”的棘手问题发起挑战,那就是,如何面对终极价值“真空”的问题。1“都怪尼采”?《虚无时代》涵盖的历史起自19世纪末,讫止21世纪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多年时间。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发生剧变的一个历史时段,看似坚不可摧的古典世界几乎在一夜之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光怪陆离、支离破碎的现代,乃至后现代世界。一方面,在回溯历史时,我们常常会惊讶于古典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天壤之别,然而当我们去思考这一巨大鸿沟到底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作用于我们今天的世界,却鲜少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另一方面,当我们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埋首于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之余,也许也有那么几个时刻,会感到空虚与茫然,感觉到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又似乎缺少一个坚定的解释为生活赋予意义——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空心病”,年轻上班族中流行的“躺平”一词,似乎也都指向了终极价值“真空”问题。在本书中,彼得·沃森暗示我们,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二者之间,隐隐也有着某种联系。他同时给到我们一个重要提示,那就是“重返尼采”,更准确地说是重新思考尼采“上帝之死”宣言带来的影响。1882年,尼采发表了“上帝已死”的宣言,这一惊世骇俗的言论在当时并没有立刻引起巨大的轰动,却在不久之后展现出其惊人的影响力,其作用范围不仅仅限于神学领域,甚至引发了西方整个古典世界的崩塌。对于西方人来说,绝对信仰的消失,就意味着终极价值失去支撑,从此人们不得不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宇宙中漂流,独自面对虚无主义的巨大空洞。当然,与其说这是尼采本人造成的,不如说他只是预言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或者说他比任何人都更敏锐前瞻性地抓住了时代的变化。在说出“上帝已死”之后,他接着又说“是我们杀死了上帝”,这意味着人类从“神”的时代进入到“人”的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人必须找到某种方式来填补信仰坍塌留下的空白,重新为生活赋予意义——因为人无法在无意义中生活。为此,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在《虚无时代》中,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2拒绝“简化的蛀虫”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写作目标,需要涵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材料,展现人类思想一百三十多年剧变的历史。在专业化壁垒越来高的今天,要打破壁垒,重建这一碎片化、多元化的世界的全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这一意义而言,彼得·沃森确实是当代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且,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各种“简史”,沃森以拒绝简化的叙事方式来承担这一挑战,这也体现在他选择了思想史这一极具难度的切入角度。他认为,思想生活可能是我们人类最重要、最令人满意、最有特点的一个存在维度,然而它又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毁灭或丢弃。某些思想在一段时期内散发过光芒,然后由于种种原因,光芒消退了,但它依然对后世具备启迪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审视
2021年6月25日
其他

没人要的书稿变“网红”!这座另类图书馆,专注收藏退稿三十年

果戈里有句名言:“没有什么,你就拿起笔写: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总这样写,最后,就写出来了。”写出来了,然后呢?不管你自认为写得多好,出版商总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退你稿。这些辛辛苦苦写出来却没人要的作品,最终都去了哪里?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座神奇的“退稿图书馆”,收留那些没有出版商赏识的伤心文字。1另类图书馆“退稿图书馆”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布劳提根1971年创作的小说《堕胎》(The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成为简·古道尔——传奇女性“丛林童话”背后的另类人生

年轻的简·古道尔。英国动物学家简·古道尔曾经出现在央视《动物世界》片头影像,这让她成了80后的共同记忆;她通过教科书课文进入90后的视野,近年又随着多部纪录片在视频网站上的传播,在更年轻的世代中获得了颇高的知名度。古道尔在非洲贡贝森林研究大猩猩的故事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她创立了“根与芽”项目,数十年如一日为地球和生物未来不断奔走。人们常常惊叹于她八旬高龄依然旺盛的精力和优雅的举止,不少人因其感召走上了动物研究和环保的道路。她曾被联合国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信使,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简·古道尔发起的“根与芽”项目。古道尔的著作国内外都出版了不少,但多数作品还是集中于介绍她的科学研究和环保理念,对其成长经历以及内心世界着墨不多。因此,其回忆录《点燃希望》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作品。它是通过古道尔自述的形式,叙述了她生涯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让人有机会一窥她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这位在23岁时孤身一人前往“黑暗大陆”的英伦女孩,她的生涯绝不仅仅是“与黑猩猩共舞的童话人生”这么简单,更经历了误会、质疑、背叛、生离死别的痛苦,遭遇研究生涯中的种种困境,才成为今天被全球无数年轻人视为偶像的古道尔博士。1温暖的家庭是成长的最大财富回顾古道尔的生平,最幸运的应该是她出生于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虽然童年经历二战空袭和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但这些都没有给她留下太多阴影,这得益于其家人对她的精心呵护。由于父母离异,古道尔成长在一个母系家庭环境下,她的母亲、外婆都是非常开明的人,对于她从小对大自然和生物的好奇探索给予了充满爱心的支持。四岁时为了观察母鸡如何下蛋,她一个人躲在鸡舍里待了近4个钟头,期间家人以为她失踪了,甚至还向警方报了案。但是她终于回到家里时,“尽管我母亲非常焦急,仍然在到处寻找,可是当她看见女儿兴奋不已地朝大房子跑去的时候,她没有进行任何责备。她看见了我闪闪发亮的眼睛,坐下来听我讲述母鸡下蛋的故事,讲述我看见鸡蛋终于掉在地上后的奇妙感受。”学生时代的简·古道尔。母亲从来不因为她是女孩而限制她做各种事情。当古道尔萌发了去非洲的念头之后,尽管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母亲却对她说:“如果你真的想实现这个梦想,你就必须非常努力工作,抓住每一个机会,绝不放弃。”后来这样的机会真的到来后,母亲甚至亲自陪同她去了贡贝,给了她很大帮助,还开设一个免费诊所为原住民治病,赢得了许多当地人的信任和尊敬。许多年后古道尔说,母亲始终是她最珍贵的灵感来源。宽松而又通情达理的家庭成长环境培养了她对知识的热爱,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贯彻终身的对世界和人生的积极正面的态度——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也能够用同样的爱去回报世界。2“丛林童话”背后中学毕业时,家里没条件供她上大学,她找了一份秘书的工作,又通过打零工赚足了路费,终于在23岁时去了非洲,并遇到了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教授。博士欣赏她对动物的热爱与兴趣,给了她去贡贝森林研究野生黑猩猩的机会,这就是古道尔森林传奇故事的开端。简·古道尔与小黑猩猩。在她终于取得了黑猩猩的信任,并获得了就近观察他们的机会后,她发现黑猩猩也能使用工具,由此颠覆了科学界关于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观点。但由于古道尔没有专业背景,她的成果受到了学界人士的质疑,即使她拍摄的照片最终证明了这一事实,依然有科学家暗示说,肯定是她自己教会了黑猩猩怎样钓白蚁。甚至她姣好的外貌也成为了被攻击理由,被讽刺为“《地理杂志》封面女郎”。这些尖刻言辞令她很生气,但这些并没有让她停止野外研究工作。古道尔职业生涯中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是1975年刚果发生军事政变时,几位来贡贝的学生被绑架的事件。虽然在最终在支付巨额赎金全员平安救回,但整个过程中各种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还是让她极为受伤。“一大笔赎金被交付之后,就出现了关系的破裂。友谊和信任变成了敌意和怨恨。……在别人有痛苦和困难的时候,乘人之危,友情变成了敌意和怨恨。……它在人性方面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3黑猩猩与人性善恶之思对黑猩猩的观察也让她不断反思人类自己的天性。曾有人认为她不应该公布关于黑猩猩的侵略性行为的资料,以免为那些主张“人性本恶”的人所利用。但出于科学家求真的使命感,她依然发布了真实数据。这也在圈内引发轩然大波。古道尔认为,否定人的暴力倾向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人类一半是罪人,一半是圣人,具有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两种对立的倾向”。简·古道尔与小黑猩猩。与此同时,她也发现了黑猩猩充满爱和利他的一面。比如,有的黑猩猩很善于化解冲突,维持群体中的和谐。而黑猩猩家族同胞之间的亲情也可以维系许多年,在社会冲突中或者受到其他猩猩攻击的时候会相互给以保护。甚至有一些黑猩猩也会去照顾没有血缘的同类。古道尔在书中就讲述了一个成年雄猩猩在试图营救一只溺水小猩猩时丧生之事,尽管那只小猩猩并不是他的孩子。这也让人联想到人类历史上也有过的许多自我牺牲的英勇事例,比如在牧师克西米利安·科尔比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故事等。正因如此,她对人类的未来依然有信心。“黑猩猩尚且能够控制自己的侵略倾向,化解失控的危局,我们人类肯定也能”。4曲折的婚姻与爱情在来到贡贝七年后,简和摄影师雨果·范拉威克结婚。二人曾有过美满快乐的时光,并有了一个孩子,却在十年后分手。两人的矛盾也是工作引发的。因为工作关系异地分居,雨果希望简放弃研究黑猩猩的工作和他一起去赛伦蒂亚,简写信给母亲咨询意见,母亲给她的答复是:“我亲爱的简,没有不能失去的男人。对男人来说从来就没有心碎这回事,他们满脑子都是工作和他们的梦想。女人就是用来衬托的。爱你的妈妈。”古道尔与第一任丈夫雨果古道尔与第二任丈夫德里克得到母亲的支持后,她与雨果和平分手。几年后,她遇到了德里克·布赖森,在爱情和事业上都给了她新的支撑,也成为她第二任丈夫。这是一段灵魂伴侣式的幸福结合,然而不幸的是,五年后德里克患上了癌症。为了治疗德里克,她试遍了全球各种疗法乃至偏方都试过,但最终依然无法挽回德里克的生命。德里克去世后,她在恍惚中有了一次近乎超自然的精神体验,让她终于开始从打击中开始恢复过来,这也让她相信,在人死后,“我们的精神或者灵魂会继续活下去”。5拯救未来还来得及吗古道尔相信尽管自然环境的现状令人担忧,但人类未来还是有希望,因为人的智慧、大自然的复原力、年轻人的能量和人类不屈的精神。这就是她所说的“希望的理由”。体验过战争,见证过纳粹的暴行,目睹了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对动物的残酷伤害,以及经历过怨诽加身的巨大波折,却依然对未来抱有信心。这几年,她奔波于全球,呼吁人们关注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问题,与此同时,她也注意到环保需要的成本与地区的贫困问题之间的矛盾,因此也注重从经济、医疗和教育方面着手解决问题,让这些地区的人不需要为了种植粮食或制造木炭而破坏森林。比如与相关机构合作在坦桑尼亚设立小额信贷,帮助当地妇女脱贫,并且筹集资金帮助女孩上学,并引进更好的健康教育和宣传计划生育等。简·古道尔在中国。古道尔发起的“根与芽”项目也于1994年在中国落地生根。此后她也多次造访中国,发表演讲,与年轻人互动,传递环保理念。如今“根与芽”在中国的20多个省都有项目,已发展了300多个小组,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冠疫情发生后,她持续发声,提醒人们注意到在灾难面前,人们能够做出重大改变的机会非常渺小,“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改变刻不容缓。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此意义上,古道尔正是今天在缺少英雄时代的一位女英雄。(本文作者薛倩,《点燃希望:古道尔的精神之旅》责任编辑)简·古道尔"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行善的力量,也存在着作恶的力量。在逐步向道德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有些人在通过生命之河的时候,会激起巨大的浪花,产生的余波极其深远。有些人似乎默默地沉了下去。但事实上肯定不是如此,因为他们的运动是在水下进行的,他们所造成的变化是看不见的。……我毫不怀疑,只要假以时日,我们人类一定能够创造一个道德社会。”Reason
2021年6月9日
其他

哪有什么人类,不过是没有长毛的“裸猿”罢了

2012年,《新科学家》杂志评选出帮助改变世界的十大大众科学书籍,其中第六本是《裸猿》。评奖语是这样写的:《裸猿》从比较动物学和生物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为模式,涉及的主题有人类进化、性行为、育儿、探索、领地、进食、安抚以及人与动物的比较。读者从中顿悟: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远古的祖先息息相关,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是在树栖猿—地栖猿—狩猎猿的进化过程中确定的。写出这部影响力巨大的作品的,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生物演化科普作家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第十八届“上译”杯翻译竞赛启事

张春柏: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原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资深翻译
2021年4月9日
其他

石黑一雄:爱是抵抗死亡的武器,机器人的爱却是个悲剧

石黑一雄的小说主题,有着令人惊讶的多变性。从早期日本遗孀与浮世绘画家的故事,到《长日将尽》所讲述的战后英国贵族没落的小说,后来又在《莫失莫忘》中尝试加入了克隆人与自我身份探寻的主题……在小说的故事方面,石黑一雄展现出了丰富的创作跨度。他不断开拓新的故事领域,在传统历史和未来生活的疆界里徘徊。所以,当我们知道《克拉拉与太阳》将会以AI人造人作为主人公的时候,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惊讶的事情。考虑到他已年满68岁,依然在小说题材上做着与世界同步的创新,这是个非常可喜的事情,但也很值得思索。《克拉拉与太阳》讲述了机器人克拉拉努力融入人类社会情感的故事。她在橱窗里留置多日后被女孩乔西买走,当时乔西允诺给她最美好的朋友关系与家庭生活,但事实却是在不久之后克拉拉便遭遇了冷漠的对待,因为终归她只是个AI机器人——还不是最新款。这部小书看似以科幻人工智能为主题,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能体会到浓烈的英国小说风格——在人物对话的氛围和一些生活小事的碰撞中反映出幽微的情绪变化。克拉拉向她脑中的那个太阳祈祷希望能让乔西恢复生活的能量,自始至终她都很无私,永远将他人的情绪和要求放在第一位,也正是因此,她变成了一种几乎没有自我的存在,而这也是人性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最大区别。石黑一雄在小说中一直尝试探讨人性、遗忘、伤害与人际关系等主题,人工智能与人性之间的区别则为小说故事提供了新的内容。《克拉拉与太阳》最后的结尾是颇具悲剧意味的,克拉拉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工具,还沉浸在自己因虔诚祈祷太阳而让奇迹出现的美好想象中,而回应她的最终只有经理那望着吊车远去的脚步声。近期,石黑一雄接受了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特约专访,与作家赵松交谈了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对当下世界文学与文学传统的看法,以及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经历。👇点击观看专访视频精华片段特约采写丨赵松(作家)翻译|陈萱导语撰文|宫子来源
2021年4月7日
其他

石黑一雄:怎样避免“诺贝尔综合征”?

岁的时候做的。她没好好照顾他。我妻子和我那时候想,女儿有点像维克托·弗兰肯斯坦,弄出个新物种,却没好好照顾他。所以我们一直好好照顾
2021年3月31日
其他

世界之窗 | 优衣库联名UT上市,把村上春树的小说穿上身

从“隐居者”到广播节目主持人,村上如今又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偶像”,与优衣库合作的UT系列已于3月8日在优衣库官网、天猫店以及全国门店发布。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去书店买“克拉拉”,把“小太阳”帆布袋带回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最新作品,一个讲述人类女孩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之间细腻情感与人生际遇的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作家、书评人、媒体人、读物博主……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晒它!
2021年3月8日
其他

晚安,打工人!

一夜之间,朋友圈、微博出现了很多“打工人”。他们不仅以“打工人”自居,还吟唱正能量满满的“打工人语录”,散发“打工人表情包”,早上说“早安,打工人!”,晚上说“晚安,打工人!”,看上去非常积极向上。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书单 | 秋风平地起的时刻,译文君的朋友们都在读什么书?

译文君的朋友们问:“这期书单有主题吗?”译文君想了想,其实不必拘泥在某个主题上,不过,既然最近入秋了,万象更新,那么,第1期“译文君的朋友们”书单,就以“换个季节、换个心情”为主题吧!
2020年10月19日
其他

书单 |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8月书单

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我们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生命?机器人能够明白人类的心吗?对于那些人类无法掌控的技术,这部小说将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
2020年9月15日
其他

"散装卫生巾"冲上热搜,"月经贫困"是谁的错?

《女性贫困》这本书非常值得当下的中国读者去阅读、反思并引以为戒;它与"译文纪实"书系另一本探讨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新书《不让生育的社会》搭配阅读,能让读者们对相关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更严肃的思考。
2020年8月29日
其他

安倍晋三辞职:少子化、老龄化、经济低迷……日本这些问题谁能解决?

如何避免亲人间的纽带扭曲断裂的“着魔瞬间”?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倾听来自“加害者”们的声音,采访事件相关人士,深入家庭看护者的内心世界,揭开家庭看护惨烈的现实,探寻预防惨案再度发生的可能。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这本被批评“伤风败俗”的书,却成了文学经典

我们俩一面听,一面看着朦胧夜色中黯然失色的地平线。我忧心忡忡,似乎从他的话音中期待这一种最大的爱的表示。可怜的人儿,在那聆听的几分钟里,她在我身边想些什么呢?可怜的心灵到达何种痛苦的顶点呢?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