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信息

其他

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七)| 改革用地计划,提高管制效率,精准要素保障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业务体系3.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三)|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的智能核验知识规则库4.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四)|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六)| 深化改革,赋能“一书三证”智慧管控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业务体系3.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三)|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的智能核验知识规则库4.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四)|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保耕护田(六)| 量质并重,全方位挖掘耕地潜力

罗傲蓝,何灏,曹银贵.重庆市长寿区旱改水潜力评价与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2):172-182.[5]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保耕护田(五)| 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

高标准农田(以下简称高标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举措,对于提升耕地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中,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将有效赋能高标田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确保高标准农田保质保量全面落地,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统一监管以及永久保护和高效利用。业务痛点01数据底图底数不清,导致高标田现状情况不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各级政府、发改、自然资源、财政、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因各部门管理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要求、管理方式等不统一,项目类型和建设内容纷繁多样,导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什么地方、数量是多少、质量如何、项目是否交叉等情况不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标准农田统一精准管理。02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难以支撑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各级政策支持重点仍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全流程信息化监测监管重视程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信息化手段相对滞后。现行的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多应用于项目填报和审批,在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线监测管理、实时掌握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还有待提升。03管护机制不够健全,高标田项目后期管护难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是决定各项工程功能能否持续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间工程等设施置于户外,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管护措施、管护制度、管护主体等,易造成损失。依靠传统的监管监测手段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数字化或智慧化建后管护监管体系有待建立健全。信息化解决思路01规范化数据治理,建立高标田数据库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排查整改成果和项目上图入库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农田数据常态化、规范化治理,建立高标准农田专题数据库,有效支撑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应用,为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运行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底座。图1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创新“线上一窗”便民利企

背景近年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化,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推动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实现了不动产交易、税收征缴、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的便捷度、顺畅度,国图信息基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将线下一窗模式延伸至线上,推出不动产登记及所有关联业务“线上一窗”服务新模式,支撑主要业务线上办,让企业和群众感受更好的不动产登记体验。以买卖双方和银行委托房产中介机构“线上一窗”办理存量房转移抵押流程为例,平台通过信息一窗采集、系统实时传输、业务并联办理、税费一次支付、业务一站办结、推送电子证照、邮寄纸质证书,实现二手房过户所涉及的房产交易、税费缴纳、抵押登记等全过程“线上一窗”联办。图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国图信息助力安徽区域全面推广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

《民法典》第406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2023年一季度,国图信息积极配合客户完成项目升级,承担的合肥、蚌埠、宣城、亳州以及芜湖、马鞍山、六安、安庆下辖部分区县,全面完成二手房转移登记“带押过户”。01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案例分享 | 涡阳县花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经验

冯丽丽本期责编:吕定基相关阅读1.精准谋划,精细推进,助力苏州虎丘区(高新区)镇湖街道创建绣美太湖特色康居示范区2.全省率先!安徽省无为市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专题推荐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整、建、制、通”四步走,全面建设达拉特旗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导语2023年3月15日,内蒙古自然资源厅开展旗县级自建“一张图”系统初步评定工作,国图信息事前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保障达拉特旗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初步评定。本文将为大家带来该项目的建设思路分享。图1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精准谋划,精细推进,助力苏州虎丘区(高新区)镇湖街道创建绣美太湖特色康居示范区

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精神和《关于打造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要求,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推进新一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升特色康居示范区建设水平,积极探索拓展村庄内涵、组团连片发展、放大集聚优势的有效形式,打造体现江南特色、代表苏州水平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标杆样板。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保耕护田(四)| 高标准农田“是什么”“建什么”“谁来管”“怎么管”?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逐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是什么”“建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是什么旱涝保收,高产稳产01高标准农田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指出,高标准农田是指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田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同时,高标准农田有四“高”,包括: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02永久基本农田是什么?永久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家逐级下达的不得占用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一经划定,在规划期内必须得到严格保护,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03两者的区别与关系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下将从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图1)。图1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淮安市不动产登记“一次支付,后台分账”平台升级实践

在淮安市税务局和建行淮安分行的积极配合下,淮安市已于2021年11月在江苏省内率先完成了不动产登记“一次支付,后台分账”的平台建设。平台投入运行至今已助力11486笔业务的办理,累计产生登记费91.54万元、税费3889.64万元。该项便民利民的创新举措进一步方便了办事群众、节省了办理时间、提升了服务效能,也在省内引起了积极反响,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先后来淮调研项目成果,灌南县人民政府、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来淮学习经验做法。图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五)| 多措并举,助力建设用地审批提质增效

为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下文简称《条例》)中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有关要求,做好与自然资源部《关于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做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地类认定的通知》(下文简称《地类认定通知》)的有效衔接,国图信息依据部、省相关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工作需要,对建设用地审批子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推进建设用地审批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相关业务介绍建设用地审批可依据土地用途转变和所有权变化分为农用地转用审批和土地征收审批。非农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耕地的,需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遵循“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原则开展农用地整治,包括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项目等,落实补充耕地来源。同时,根据土地利用计划对建设用地总量进行管控,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批项目才可以核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图1
2023年1月1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四)|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数字化转型路径

《二十大报告》提到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需要自然资源部门加快健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国图信息在自然资源行业有着丰富的业务积累和实践经验,聚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信息化当前的难点、痛点,以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推动应用融合,深入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信息化工作,推动用途管制监管的数字化转型。今天主要分享用途管制监管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思考,后续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把握用途管制监管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巩固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强化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自然资源部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建设用途管制监管数据体系及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规范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用途管制制度改革,并强化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提高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关于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要求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守住法律底线和资源安全红线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保障,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尽快形成事物工作量,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月,《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提出强化用地要素保障,统筹协调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提升用地审批质量和效率。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推动更多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同月,自然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统筹推进用途管制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01业务联动,构建全周期业务协同机制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管制规则及技术标准为依据,结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改革要点,研究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用途管制,全面开展从指标管控、空间准入、用途转用到监测监管等阶段的标准化业务事项梳理工作,优化业务流程,构建用途管制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协同机制,进一步规范各项业务的信息化核验内容和标准,形成用途管制指标库、规则库、模型库,为用途管制监管信息化提供业务支撑。02数据策动,构建全链条数据治理体系支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数据存在管理分散矢量化程度低、准确性不足、关联度缺失等各类问题,各层级审批部门很难掌握全域、全链条的用途管制数据。以现有数据为基础,结合部省要求开展全域、全覆盖的用途管制数据治理工作,是当前用途管制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要求。遵循“定规范—理数据—建模型—规治理—创应用”的数据治理路径,建立统一的用途管制数据标准体系,进一步整合土地利用计划、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等用途管制数据,形成统一、全面、准确的用途管制成果数据底图,并以建设项目为基础单元串联“电子监管码”,建立贯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生命周期的用途管制数据链,助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链条的数据关联共享、融合衔接。03应用驱动,构建全覆盖信息化应用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驱动。综合运用微服务及云原生架构、智能规则核验、多维多因子信息安全融合等技术,以科技助推用途管制的上下协同和智能高效。构建以“电子监管码”为核心的数据关联共享机制,串联用途管制各业务流程,打通贯穿计划管理、建设用地审批、“一书三证”管理等应用的用途管制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覆盖用途管制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管控数据全程留痕、管控行为全程留痕、管控环节全程可溯,以信息化助推用途管制监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用途管制监管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业务、数据、应用等多方因素的共同驱动。国图信息将继续深入推进用途管制监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已有的业务和技术积累,进一步推进用途管制业务、数据、技术和应用的深度融合,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智慧赋能生态修复监管信息化(二):一文读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同一空间上,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完全解决综合问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1]。本文将从历史演变、主要内容、工作流程等角度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详细介绍。历史演进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演变01单一土地整理阶段(1950—2005年)新中国成立后,对土地整理进行一系列综合探索,重点关注农用地整理。而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最初将土地整治对象限定在增加耕地数量,逐渐发展至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阶段。虽然土地整治主要关注耕地领域,但其内容逐渐完善,为今后的土地综合整治奠定了基础。02土地综合整治阶段(2006—2016年)为遏制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的趋势,2006年开始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土地整治范围开始由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延伸,探索土地的综合整治。0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阶段(2017年至今)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在此背景下,我国土地综合整治迈入新阶段,从土地综合整治概念延伸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念,强调土地整治的全域性和综合性[2]。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此后,连续三年(2020~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与传统土地整治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践行“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空间规划引领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整体设计,更具前瞻性、统筹性、全局性,注重从规划到项目实施的有序传导、充分衔接、严格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业务体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区域空间的全域规划、整体设计和综合治理,是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和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乡镇为基本单元,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强调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3]。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依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规划实施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先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镇政府负责组织村庄规划编制[4]。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明确全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区域、主要内容、空间布局等,村庄规划则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落实到地块,明确项目安排。同时,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进行整治。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图1
2023年1月3日
其他

保耕护田(三)| 国图“智管田”构建“数智化”耕地保护新格局

背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自从2022年初推出“智管田”田长综合管理系统以来,国图信息的耕地保护信息化解决方案受到客户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在今年的项目实践和业务深化研究中,针对一些痛点难点和新的关注点,国图信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决思路,全面优化了“智管田”田长综合管理系统。一、当前“田长制”和耕地保护工作推进中的痛点难点部门间耕地数据衔接不畅,让田长工作开展头绪不清。自然资源部门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对耕地现状情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未与农业农村部门的高标准农田、两区划定成果数据衔接,影响了耕地保护的力度和方向。同时,由于管理职能分割、标准认定不一等原因,与农业农村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衔接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目前对于耕地质量的认定存在两套现行标准,自然资源部门的耕地质量等别和农业农村部门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客观上造成了耕地质量认定的不统一。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地对高标准农田数据的现状掌握并不完整,这对“田长制”工作前期的数据调查和整合工作提出了较为强烈的需求。耕地变化情况掌握不及时,导致监管精准度下降。我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的流入流出管理口径较为分散,这对耕地变化情况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不顺,往往要到年度变更调查时才获知违法用地的情况,导致涉耕问题处置时间滞后,容易造成不可逆的耕地破坏。近年来借助技术创新,国家和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渐引入高清卫星遥感、无人机航空摄影、塔基视频摄像等手段开展耕地监测,让监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是由于农转用审批、土地整治项目等业务数据的缺失,造成新增耕地未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合理的流出耕地被误判为违法用地等情况,导致监管精准度下降和执法效率的降低。为有效提升耕地监管精度,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工作效能,打通各部门间数据壁垒,汇集耕地流入流出数据,及时掌握耕地动态变化情况至关重要。前期工作侧重“耕地不减少”,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无论是我国实行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还是“天空地网”一体的耕地保护监测系统,都立足于保护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较为薄弱。在现状耕地范围外,还存有不同程度的可开发土地,例如撂荒已久的耕地、“三调”中未被认定为耕地的补充耕地、低效的园地、草地、到期的临时用地等。借助技术手段,摸清区域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评估,挖掘耕地潜力,提升土地的利用度,实现耕地保护工作从节流向开源迈进,同时减轻占补平衡压力。为确保耕地长期稳定利用,耕地质量意识有待提升。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国家制定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国策。但耕地的质量也同样重要,优质的耕地是农作物增产增效的基础,我国优质耕地占比低,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就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一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整治等项目,优化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配电设施、生态防护等基础设施,进行田块平整、合并,将零散、破碎的地块整理为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工作,倡导边用边养的耕地使用思想,建立村民耕地质量保护意识,提升农民的主人翁地位,促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耕地的可持续高效率利用。二、国图信息“智管田”全面优化升级国图信息在持续深挖耕地保护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智管田”田长综合管理系统和耕地保护信息化解决方案:打通数据链路,强化耕地数据治理,优化田长“一张图”,实时掌握耕地变化情况;提供现状调查和分析能力,为高标准农田、耕地后备资源等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提供信息化支撑;完善“天空地网”耕地保护全覆盖监管手段,强化人工智能能力并拓展应用;优化信息公开公示,多维度提升群众参与度,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优良局面。01打通内外数据链路,强化数据分析治理国图“智管田”田长综合管理系统,打通各部门业务数据链路,打破数据资源“孤岛”,推进耕地各项数据的归集,实现业务数据的动态共享。升级田长“一张图”专题,利用耕地数据归集成果,强化数据分析治理,实时掌握耕地变化情况,“数智化”赋能田长巡田工作。让田长心中有本账,摸清耕地流入流出脉络,真正让“田长”实至名归,有效提升耕地监管的精度与保护效能。图1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智慧赋能生态修复监管信息化(一):立体化解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体系

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今年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国家始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也更加突出了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前世今生”从上世纪90年代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为如今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生态建设与重点治理为主阶段(1997-2006年)、以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保护恢复为主阶段(2007-2011年)、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为主阶段(2012年至今)。在此过程中,生态保护修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观念由重生态建设、轻预防保护逐步转变为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生态保护修复模式由局部恢复、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生态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图1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国图不动产登记智能化(六):“秒审秒办秒登簿”,不动产“慧”登记擦亮服务“金字招牌”

2022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提出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的要求,优化业务流程,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出“免申即享”、政务服务地图、“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创新应用模式。图1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一封来自客户的暖心表扬信,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今天是感恩节,感谢客户和业内伙伴,你们始终如一地支持、信赖和包容,给了国图信任和信心,使我们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前进。国图的成长,赢在一路有您!一封来自客户的表扬信“贵公司项目团队全面的技术水平、专业的业务能力和优良的服务态度,都让我局感受到了贵公司“持于服务、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11月24日,国图信息收到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封表扬信,客户高度赞扬了我公司克服疫情封控、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诸多问题,对连云港不动产登记“同市同标”新系统上线和运行做出的积极贡献,并鼓励我公司继续保持优良的服务水准,发扬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双方合作不断深化,不断前进!连云港是江苏省2022年不动产登记服务“同市同标”工作的试点地区之一。所谓“同市同标”,指实现设区市内业务类型、办事流程、收件材料、审核标准、登记系统、线上登记“六统一”,强化部门协作、依托信息共享、深化网上办理,实现了同一事项不同地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国图信息荣获牡丹江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团体、个人双冠!

刘晓庆本期责编:孟令臣丨推荐阅读丨1.实践创新强堡垒,分享共赢促发展——国图信息举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论坛2.政策解读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全省率先!安徽省无为市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为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无为市人民政府率先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三位一体独具地方特色的土地整治路径和模式。2020年初,无为市启动了开城镇都督村和石涧镇黄埠村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申报工作,2个试点均于2021年底顺利获批。国图信息设计人员认真学习和领悟相关文件精神,在项目申报立项、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审查备案等各项工作过程中,始终秉持专业、高效、创新的服务理念。11月9日,2个项目率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成为安徽省首批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唯二通过部备案的试点项目,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当地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本期供稿:资源与规划设计院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二):全链信息化为“宅改”赋能

一、政策背景农村宅基地是集体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宅改”),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中共中央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谱好“三部曲”奏响村庄规划“新乐章”

左雪雯本期责编:童杨辉丨推荐阅读丨1.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八步走”,塑造美丽乡村建设大基底2.“双碳”目标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新思考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智能监管新模式,科技执法新样板——常州市新北区自然资源“云监管”平台顺利验收

2022年11月1日,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北分局组织专家对常州市新北区自然资源“云监管”平台项目进行验收。我公司作为项目的承建方,进行了项目验收汇报。专家认真听取项目总结汇报,审阅成果资料,观看系统演示,经质询和讨论,认为承担和承建单位完成了项目任务,探索形成了“1+8+3”的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新模式,助力了执法监管由“慧眼守土”向“智能监管”的跃升,专家组同意通过验收。“云监管”平台的特色新北区作为全省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实时智能监管”试点先行区,探索实现了土地执法监管模式从静态向动态、监管手段从人工向智能、过程控制从平面向多维、业务范畴从单一向综合、重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的“五大转变”。同时在平台运行完善过程中,做到“业务全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全流程”、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国图不动产登记智能化(五):“一次支付、后台分账”,不动产登记税费“一卡(一码)清”全面优化升级

2022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税总财行发〔2022〕1号),明确要求2022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实现不动产登记涉税业务的全流程信息实时共享,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线下“一窗办事”;2023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力争实现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网上(掌上)办理”。10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32号)中,要求个人及企业房地产交易税费申报要纳入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的基础清单,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江苏、安徽、黑龙江等省份也都将不动产登记税费“一次收费、后台自动分账”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优化缴费纳税服务,提升群众服务体验,更好地适配各地税务、财政、银联以及各大银行信息交互的差异,国图不动产登记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支付等技术,研发了线上线下税费缴纳一卡清子系统,将交互接口封装成标准化的服务,促进不动产登记与税务、财政以及银联、银行的深度融合,构建税费自动核算、在线一次支付、后台自动分账以及电子发票管理、退款等全流程链式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不动产交易税费“一卡(码)清”。图1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浅谈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

一、意义与必要性如何科学合理计量与监测我国林业碳汇及其动态变化,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的迫切需要。《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优良做法指南》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计量林业相关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提供了技术指导。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碳汇源计量与监测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为满足当前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源/汇计量与监测的需求,我公司组织研究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二、监测对象与内容根据IP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定义,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有机质5个碳库以及与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工作内容包括现有林业调查数据的获取、抽样调查、生物量调查因子的测定、相关计量方程的选择与拟合、碳库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不确定性分析、成果提交。三、技术流程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湿地调查等已有的数据源开展碳汇计量监测,并辅助地面遥感大样地调查,获得一定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信息,结合森林植被生物量测算和地类变化监测,实现在一定监测周期内对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森林(LULUCF)所引起的碳储量变化进行计量监测。四、技术方法碳汇计量与监测调查方法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源,划分项目区域总体边界,在其范围内采用典型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样地抽样,基于已完成的抽样设计图,以GPS和罗盘仪辅助进行样地定位并设置样地,开展样地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按碳库外业调查表和碳库调查方法对样地各碳库进行调查和记录。碳汇计量与监测估算方法林业碳汇计量对象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化、沙化土地和森林外部分。其中:森林包括乔木层碳储量、灌木层、草本层碳储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采用连续/平均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地上乔木层关系参数方程估算、地上与地下相关性、区域类型参数换算等方式估算。湿地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通过建立湿地地上生物量遥感模型、各类型湿地面积汇总、各类型地下生物量汇总等方式估算。荒漠化、沙化土地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通过建立生物量遥感模型、各类型生物量汇总的方式估算。森林外部分包括疏林、灌木林、四旁树和散生木。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BEF)法估算疏林生物量,其他碳库计量方法与森林相同。五、总结开展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掌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引起的碳汇量变化情况,为今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参与碳交易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我公司在立足于自然资源调查、林业“双碳”系列研究等业务的基础上,承接了连云港市省级森林公园植被碳汇状况调查试点,并参考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对项目区主要优势树种的碳储量水平进行了估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为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碳汇计量监测相关业务的开展做好技术支撑。本期供稿:地理信息中心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实践创新强堡垒,分享共赢促发展——国图信息举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论坛

2020年1月国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下发后,各地紧扣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自然资源家底越查越精准,自然资源资产越理越清晰,成果应用越来越显著。近两年来,我司根据国家、省体系构建相关要求,承担了多个地方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资产清查、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形成了一系列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拓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2022年10月21日,公司主办了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为主题的2022年度第三期技术论坛,通过业务、技术分享,共同探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本期论坛包括《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下的森林资源(生物)调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交流——以南京市为例》《国土CIM基础平台2.0解决方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信息化解决方案》《自然资源智能监测监管总体方案》六个报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01地理信息中心地信三部的李炎,结合我司承担的新沂市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分享了土壤三普的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表层土壤调查与采样等重要内容。报告详细介绍了土壤三普的工作任务与内容,分析了“土壤三普”与“土地三调”两项工作开展的不同之处,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内外业调查及表层土壤取样的工作经验与方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下的森林资源(生物)调查》02地理信息中心技术与质检部的姜文龙,结合我司参与的江苏省、山东省等多地森林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外来物种入侵调查等实践经验,进行了相关业务的技术分享,介绍了森林和生物两类调查的具体指标与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以常州市金坛区实践为例,分享了LiDAR技术在小班因子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及优势,为林业项目提供创新思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交流——以南京市为例》03资源与规划设计院规划技术研究所的徐亮,结合南京市项目案例,就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背景、清查范围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分享。首先从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的部署要求等方面分析了项目产生的背景和工作目的;然后阐述了纳入清查范围的自然资源资产类型、清查对象、清查主要任务;最后介绍了实物量清查和价值量清查的具体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国土CIM基础平台2.0解决方案》04智慧应用软件中心产品部的王磊,结合宿迁市、盱眙市等地CIM基础平台建设实践,分享了国图CIM基础平台2.0建设的总体解决方案,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国图CIM在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等方面的详细建设内容;从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出发,展示了国图CIM系统的功能,可为客户解决CIM在防汛、防疫、公安和一网统管等不同领域上的应用问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信息化解决方案》05技术服务与用户体验中心技术支持一部的赵丽娜首先通过梳理当前调查监测工作的部署及存在的痛点,提出了国图解决方案的总体设计;然后以具体的项目实践为例,从自然资源监测、统一数据建库、成果管理与应用、成果共享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图平台的功能设计;最后介绍了国图平台在建立天空地网一体化的变化监测和提取技术体系、形成全域全覆盖全要素自然资源数据底板、构建以“时空统计-综合分析-系统评价”为主线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信息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的预期成效。《自然资源智能监测监管总体方案》06软件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地理研究室的戚知晨结合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当前主要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从天、空、地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融合“自然资源业务+‘天空地’一体化感知监测技术+AI技术”的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总体方案及相关创新技术,通过视频展示了各项技术在地理智能产品中的建设效果。其中“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成果核实-管理应用”一体化的天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解决方案、“5G+无人机”的空基智能监测监管技术、AI技术支持的地基智能监测监管技术等分别在青海省、江苏省等多地慧眼守土项目、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系统中得到深度应用。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一):扎根基础信息调查,夯实“宅改”数据底板

背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是摸清宅基地底图底数,全面查清农村宅基地规模、布局、权属和利用状况等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保障。根据《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20〕10号)、《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技术规程(试用版)》(农(经综)函〔2021〕45号)等文件要求,国图信息依托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等相关工作经验,梳理分析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业务,提供宅基地内外业一体化全流程调查建库服务,支撑试点地区形成符合标准规范的数据台账、专题图件以及宅基地数据库,为宅基地数据统一管理、业务申请审批、闲置资源盘活和执法巡查监管夯实数据底板。01目标任务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籍调查、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等宅基地相关的已有数据成果,结合宅基地专项调查,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摸清宅基地规模、布局、权属、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形成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并编制数据台账和利用现状图,建设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夯实数据基础,并为宅基地数字化管理提供支撑。图1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积极推进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初,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近两年来,各地结合自身自然资源现状以及调查监测基础情况,陆续编制了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相关方案,并开展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部分任务建设工作。凭借多年调查、规划及信息化建设经验,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了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陕西省等多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相关方案编制及任务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了相关任务。1.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国图不动产登记智能化(四):“指尖”办证新突破,数字签名有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9年修正)第一章第三条删除了原不适用于“(二)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条款,为不动产交易、登记全程电子化扫除了法律障碍。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以及地方各级部门先后下发《关于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广和扩大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深化应用和跨地区、跨部门的互通互认,推动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国图“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便民服务,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电子印章系统,利用身份认证、数字签章、电子签名等技术,在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业务申请、电子证照和抵押放贷等各个环节深化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的应用,保障电子材料的真实完整的同时推进电子印章、电子签名跨地区、跨部门互认,进一步提升了电子证照应用智能化水平,为提高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服务效能提供有效支撑。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林权登记三部曲(三):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林权登记

为依法促进和规范林权管理,切实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平稳有序衔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做好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1221号),组织开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推进林权登记和管理信息化。国图信息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多个试点地区完成了林权数据整合、林权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和林权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形成了林权“数据整合”“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三部曲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各地创新林权登记管理举措,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在夯实林权数据质量、规范林权地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图信息结合“三权分置”的林权登记业务特性,研发了林权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办理、林权智能治理、市县多级纵向联动、横向实时共享等服务,实现了林权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智能化、便捷化。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国图信息支持的张家港杯“大美中国 自然镜界”摄影展评选结果揭晓!

由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主办、江苏省张家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办、江苏省靖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支持的张家港杯“大美中国自然境界”摄影展共收到投稿摄影作品3000余幅。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组织专家经过评审并如期向社会公示,共评选出艺术类和纪实类一、二、三等奖各9名,优秀奖各30名,共计78名。现选登艺术类和纪实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摄影作品以飧读者。艺术类和纪实类优秀奖获奖名单附后。艺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SuperMap组件式开发在水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本期责编:闫保银丨推荐阅读丨1.立足水陆交互空间资源生态,探索实践长江岸线专题监测2.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一张图读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八步走”,塑造美丽乡村建设大基底2.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助力“宅改”高效推进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推介:“数”助自然 “治”慧管理——湖南常德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实践

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带你深入了解“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创新成果2.登上《中国自然资源报》!国图信息数字赋能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林权登记三部曲(二):打造智能平台,创新林权调查

为依法促进和规范林权管理,切实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平稳有序衔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做好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1221号),组织开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推进林权登记和管理信息化。国图信息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多个试点地区完成了林权数据整合、林权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形成了林权“数据整合”“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三部曲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各地创新林权登记管理举措,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明晰调查内涵,创新调查方法01明确调查内容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要求,当事人在申请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要开展地籍调查:(1)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国图实景三维系列研究及创新实践(三):实景三维技术与应用的双驱动实践

实景三维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也是自然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图信息面向实景三维开展了深入研究,前两期我们针对实景三维背景需求及实施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系统介绍了国图实景三维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为贴合实际应用,国图信息在研究过程中也积极承接了数据、平台、应用等相关的各类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并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在三维自然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三维不动产、三维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不断深化成果应用,持续推动实景三维的建设。
2022年9月7日
其他

国图遥感智能监测解决方案: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管、决策全流程

背景遥感监测是实现自然资源日常变更调查、重点区域专项监测的最有效手段。依赖人工解译的遥感监测信息提取方法已逐渐无法满足当下基于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自然资监测监管新需求。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关于开展2021年卫片执法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29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意见》(自然资办发〔2021〕33号)等政策文件要求,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深入研究面向自然资源多时空遥感影像的地类分割、变化检测、目标检测等智能化解译技术,构建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可复制的自然资源遥感智能监测解决方案。国图遥感智能监测解决方案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司联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分中心、超图研究院及南京师范大学等,组建GeoAI研发团队,综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特色,凭借在自然资源监测监管领域的长期经验累积,以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效率与精度为目标,面向卫片执法监测、“两违”整治监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等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工作需求,通过研发遥感影像解译离线系统与自然资源遥感智能监测管理平台,构建了国图遥感智能监测解决方案。该方案成果作为关键技术项,分别支撑了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与2022年江苏省土地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功申报;作为主体成果,先后获得2021年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奖、2022年江苏省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图遥感智能监测解决方案弥补了现有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软件信息提取精度低、数据处理速度慢等短板,具有“多层级融合的高分辨率月度卫片服务、多区域适应的高精度遥感监测样本集、多模型集成的高吞吐量智能解译软件、多类别适配的交互式解译图斑修正系统、多维度管理的遥感智能监测管理平台”五大特色,能够实现更加精细、准确、实用的批量化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有效支撑土地执法监察、“两违”整治监测、耕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监测等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工作。图1
2022年9月6日
其他

获奖案例 | 三维立体化升级 开启智慧安保新模式

近日,国图信息承建的“盐城市公安局智慧安保平台”,荣获2022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铜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该项目的技术亮点和应用成效。图1
2022年9月2日
其他

获奖案例 | 连云港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打造不动产交易登记新模式

近日,国图信息承建的“连云港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荣获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该项目的技术亮点和应用成效。图
2022年9月1日
其他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刘洋兵院长一行莅临国图信息指导交流

2022年8月29日下午,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洋兵一行四人莅临国图信息参观指导,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三区三线”划定等内容开展调研交流。国图信息董事长孙在宏、总裁助理兼资源与规划设计院院长顾余庆等公司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汇报交流。会上,孙在宏董事长对刘洋兵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状况。顾余庆院长介绍了公司在安徽开展规划业务的经历,对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各位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资源与规划设计院三所所长樊欣介绍了设计院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及业务方向;设计院技术副总监乔伟峰教授汇报了泰州市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纠错机制课题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公司承担的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情况;规划一所工程师杨帆介绍了公司承担的江苏沿江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思路和阶段成果。双方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展开深入交流,刘洋兵院长充分肯定了国图信息的综合实力及科研能力,提出了下一步双方合作的方向。孙在宏董事长表示国图人将不忘初心,专注品质,抓住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新政策、新业务研究力度,为安徽省自然资源业务发展添油助力。本期供稿:资源与规划设计院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听说了吗?建设用地供应监测监管业务将迎来新变化!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业务体系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地理智慧 多维筑基——2022 GIS 软件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沈阳站圆满举办

技术创新!国图“慧眼守土2.0”赋能自然资源智能化监管3.实景三维成果如何赋能城市应用——“一个底座+多类应用”助力孪生城市4.《通讯》精选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获奖案例 | 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带你深入了解“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创新成果

一、项目背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建设的重大工程,是国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自然资源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是落实“四统一”(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重要抓手。由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称:国图信息)联合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其系列关键技术成果,支撑了《城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鉴定及申报工作,荣获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团队历经多年合作与攻关,共同提出了国土空间信息模型、数据结构和建模方法,研发了多维协同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突破了支撑智慧应用系列关键技术。项目成果经院士和专家评价,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图1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国图实景三维系列研究及创新实践(二):实景三维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明确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任务和技术路线,规范指导国家和地方有序开展工作。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为响应国家要求,国图信息基于实景三维背景需求及实施难点分析,对实景三维的业务和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最终形成了一套涵盖数据处理与建库、管理与更新、应用与共享等各阶段的实景三维数据管理方案。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林权登记三部曲(一):创新整合工艺,夯实数据基础

为依法促进和规范林权管理,切实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平稳有序衔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做好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1〕1221号),组织开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推进林权登记和管理信息化。国图信息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多个试点地区完成了林权数据整合、林权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形成了林权“数据整合”“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三部曲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各地创新林权登记管理举措,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国图实景三维系列研究及创新实践(一):实景三维背景需求及实施难点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信息化建设情况,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部署,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下发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图信息面向实景三维的建设需求和关键问题,从理论、管理、技术多个层次开展了系统研究,积极发展了新形势下的实景三维“建、管、用”方法体系。本文从实景三维的定位及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实景三维建设的实践案例,对实景三维建设中的难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充分赋能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图
2022年8月8日
其他

国图不动产登记智能化(三):“省心、贴心、安心、用心”,智能客服解锁便利新体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新措施。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创新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实现“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国图不动产登记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依托智能AI引擎,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识别、意图识别、关键字导航等能力,开发了自助交互式、场景代入式、线上线下无缝交互的一站式智能客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小时的在线咨询与沟通服务,助力各地不动产登记智能化便民服务再上新台阶。图1
2022年8月4日
其他

智慧赋能,创新致胜——公司举办“智慧不动产”专题技术论坛

由公司内训部门“金雁学堂”主办,各业务中心轮流牵头组织的技术论坛活动,旨在围绕当下热点话题提供学习交流的开放式平台,帮助大家提升专业度、精进业务水平,解决技术研发和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品牌影响力。第一期技术论坛回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022年8月3日,公司年度第二期技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期技术论坛以“智慧不动产”为主题,通过业务、技术和实践经验分享,共同探讨不动产登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升的建设思路与应用实践。本期论坛包括《不动产登记智能化提升》《不动产“一码+”三维地籍》《不动产登记平台3.2》和《UE与三维不动产》《清理规范林权确权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基于农房一体化调查成果的村庄拆旧潜力研究》《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撑不动产》7个报告。公司80余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同步观看学习。
2022年8月4日
其他

解读: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基础地理实体如何生产?

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开展空地一体多源数据联合建模,助力丹阳历史建筑三维实景档案建设3.拓展实景边界,增强实景建模——国图众源数据驱动的三维智能建模技术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