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美术馆

其他

PAM展览|“贡坎:空心之间”抚慰心灵,广受好评的个展现场

2024年7月6日,坪山美术馆“贡坎:空心之间”个展正式开幕,这是泰国艺术家贡坎(GONGKAN)首次在中国的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现场呈现贡坎最新创作的15件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等多重媒介,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8日。坪山美术馆希望藉由此次个展,引导观众踏上艺术家的自我探索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得以汲取当代艺术在促进情感治愈、文化认同以及精神探索方面的深层价值。视频来源:深圳讲座展览活动PAM回顾|“贡坎:空心之间”个展开幕活动PAM展览
8月24日 下午 8:16
其他

PAM展览 | 空心之旅,治愈深圳年轻人的心灵之旅

展期:2024年7月6日-10月8日(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8月15日 上午 10:24
其他

PAM回顾|“贡坎:空心之间”个展开幕活动

2024年7月6日,坪山美术馆“贡坎:空心之间”个展正式开幕,这是泰国艺术家贡坎(GONGKAN)首次在中国的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现场呈现贡坎最新创作的15件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等多重媒介,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8日。馆长致辞刘晓都馆长对本次策展人、艺术家及来宾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在致辞中表示:这是艺术家贡坎在国内美术馆的首次展览,贡坎是一位曾在纽约活跃的街头艺术家和潮流艺术家,其作品融合了街头艺术的原始活力与潮流艺术的现代感,构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叙事风格,并运用梦幻般的色彩来触动人心。贡坎的个展“空心之间”在坪山美术馆的呈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当代艺术治愈属性的案例。艺术家现场导览◄
7月10日 上午 10:28
其他

PAM预告|“贡坎:空心之间”个展开幕活动

坪山美术馆“贡坎:空心之间”个展将于2024年7月6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贡坎首次在中国的美术馆个展。展览将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15件作品,其中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等多重媒介。
7月3日 下午 2:28
其他

PAM预告|贡坎:空心之间

艺术家贡坎首次在中国的美术馆个展“空心之间”,即将于2024年7月6日在坪山美术馆呈现。展览将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15件作品,其中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等多重媒介。贡坎:空心之间开幕时间:2024年7月6日(周六)地点:坪山美术馆4、6层展期:2024年7月6日-10月8日出品人:刘晓都策展人:崔灿灿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展览执行:坪山美术馆团队鸣谢: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贡坎(GONGKAN)1989年生于泰国曼谷,先后毕业于凯塞特大学实验学院和希尔帕克恩大学艺术学院,目前工作并居住在泰国曼谷。贡坎毕业后,搬到纽约进行为期3年的艺术深造,一边从事平面设计同时结识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纽约街头艺术家,因此也建立了他创作的初始语言。他以“穿越时空”(Teleport
6月28日 上午 11:33
其他

PAM志愿者|观展动线设计工作坊招募

志愿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行为如何能被再设计?围绕这一问题,约25名志愿者于7月30日参与了一场以“行为设计”为核的志愿者赋能工作坊。志愿者们在个人学习和集体探讨中,不断发问,思考和探讨:我们与观众如何更良性友好地进行互动和交流?参与本场工作坊的既有多年的资深志愿者们,也有刚出茅庐的新手志愿者们,亦有因为好奇热心且富有朝气的潜力志愿者们。大家虽然拥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基础,却都带着一颗“为坪山美术馆出谋划策”的初心而来。在介绍完坪山美术馆及志愿者角色等基础信息后,老师开始带着大家松松脑袋和肢体,以缓解初次相识的紧张和略微拘谨,“只有当我们以最松弛的状态进入观察和学习,感受和收获才会是最多的。”·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暖身游戏过后,志愿者们分为5组,领取各自的探索任务包。探索任务包中包含了探索道具,角色卡、记录表以及相关提示。不同组别使用了不同的探索策略,既有集体出发、明确路线的小组,亦有分头行动、随性而行的团队......无论选择了何种策略和方式,每位志愿者都专注地投入全过程中,认真记录和分析,不想错过每一处可被观察的细节;还有志愿者主动邀请观众,进行现场调研和深度采访,把握每一个捕捉更多信息的机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回到工作坊主场地,由老师带领志愿者们,从梳理照片素材开始,归类并再认识素材。各组在整理归纳中进一步分析每张记录表信息,并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引导,聚焦特定的议题,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在分享环节中,志愿者们根据探索过程中的互动和观察,积极提出优化美术馆观展体验的可能性,亦分享了许多由日常志愿经验中而来的感受和体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行为真的可以被设计吗?”这是老师在现场跟大家共同探讨的结尾问题。老师在最后与志愿者们分享了她的观点:“设计一词似乎天然带着技巧和人为的属性。而行为设计中的设计,它的纯粹性在于,我们把观众当‘人’,把自己当‘人’,尝试让观众原本存在的行为,重新被引导出来。”相信志愿者们在其中,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一场工作坊已经完满结束,志愿者们仍然需要继续探寻。第二把通往体验设计的钥匙,将在8月26日第二场志愿者赋能工作坊“观展动线设计”,向志愿者们开启。为什么要设计观展的动线?作为一名志愿者,是否有期待过,让抵达美术馆观展的每一位观众尽可能拥有最佳体验?或是收获来自观众们的评价:美术馆如此人性化和具备服务精神,原来它比我更懂我自己?拥有多少类不同背景、属性、年龄、习惯的观众群体,便会诞生多少种“观展动线”。这些看不见的“动线”,随着每位观众的行为和行为变化,如同密密麻麻的航空线路,分布在美术馆内,成为看不见的“痕迹和印记”。在第二场赋能工作坊,我们尝试让“痕迹和印记”公开化、可视化。志愿者们将化身观展动线设计者,运用过往的志愿服务经验之余,亦积极寻求和回顾“观众”视角,通过游戏化设计的学习和应用,为不同类型的美术馆观众,设计多样化的观展和探索动线。8月26日(周六)09:30-12:30坪山美术馆5楼报告厅坪山美术馆志愿者25人09:20-09:30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PAM预告 | “无限搭建”儿童工作坊持续招募中

暑假期间,倍受欢迎的“无限搭建”儿童工作坊将回归坪山美术馆暑期PAM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PAM回顾 | “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之墨色拼贴工作坊

8月6日,坪山美术馆“艺术家现场”之墨色拼贴工作坊活动中,艺术家梁铨亲临展览现场,与参与者分享传统水墨与抽象表达的创作技巧及创作《古岭》组画的心路历程,并指引参与者动手体验墨色拼贴的趣味。此次工作坊通过艺术家在日常创作中的常用原材料,让参与者们体验剪裁和晕染,用彩色纸张拼贴出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享受那份源自创作的乐趣。活动合照视频来源:SNG大湾区视频号拼贴创作开始前,艺术家梁铨带领参与者一起进入到展览现场,为参与者细节化地讲解拼贴画的起源,并分享艺术家作品的灵感来源及创作当中的心路历程,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拼贴创作的过程。艺术家指导参与者进行创作参与者拼贴创作(裁剪、刷浆糊、拼贴、打孔)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PAM预告 | “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之墨色拼贴工作坊

坪山美术馆当前展出的“梁铨:故岭”,既收录了艺术家梁铨最新创作的大尺幅作品,又展示了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成果,两个阶段的创作相互映照。其中《古岭》组画是以梁铨70年代生命经验为背景的一次创作,他将在无尽的绿意中行走的感受和回忆,化作简约排布的几何块状拼贴,观众跟随深浅不一的绿色,踏入梁铨记忆中的风景。
2023年8月4日
其他

PAM预告 | 文体进“四区”之艺术外送体验日

欢迎大家品尝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的第一道主菜:艺术外送体验日。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进入第二阶段——“取单”环节。通过前期调研及多次走访坪山不同社区的历史文化地标、特色空间和在地商铺,艺术外送团队发现并搜集了众多坪山本地特色风味,经由内部打磨品鉴后,已形成丰盈五感体验的“精品餐单”。本周六,诚邀您一同来打开心扉,调动感官,现场体会“新鲜度100%”的坪山社区人文艺术风味。与此同时,你还将作为“艺术外送队伍”的重要一员,优先体验「五感探索工具包」的使用,在街道观察、五感探索、沿街互动交流中收集灵感和创意,唤醒日常的“感官觉察”,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大厨”!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调研现场照片本次工作坊将结合「五感探索工具包」及「五感地图共创」的巧思设计,不设呈现形式限制,邀请各位“艺术外送体验官”自由灵活发挥创意,就地取材,选择自身的独特的切入点和探索线路,参与到「坪山印象」的洞察与五感地图的共创中:坪山的「人情味」是如何体现的?坪山「幸福风味轮」有哪些可视化、可感知的元素?坪山「客家文化风味」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索和体验?「一日漫游在坪山」可以体验哪些城市风味?......欢迎各位“艺术外送体验官”补充更多元、精彩的可能性!2023年8月5日探索线路一:坪山老街线
2023年8月3日
其他

PAM回顾|文体进“四区”——馆校联动课堂

“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美术馆实践文体进“四区”的年度重磅项目,其中“馆校联动课堂”旨在探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美育结合的新模式,共建馆校资源共享平台。本期馆校联动课堂,坪山美术馆首次与坪山实验学校合作,将艺术送进校园,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场景与动手实践中感知、体验、理解当代艺术。第一课:美术馆的正确打开方式“馆校联动课堂”的第一课在5月23号正式开启,美术馆的公教团队为坪山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美术馆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内容分享。这堂课初步打开了同学们对美术馆的探索之旅。美术馆公教部的许栩老师巧妙地调动课堂氛围,为学生揭开美术馆工作的神秘面纱。从美术馆内不同岗位的分工与负责内容,到当代艺术观看之道,老师的分享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对美术馆的兴趣和基础认识。当被问到“当代艺术是什么?”时,学生们的独特见解也展现了他们对当代艺术的感知与思考。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同学们眼中的当代艺术““我认为当代艺术是指能够体现艺术和想象力的作品。”“是每时每刻发生的事物,也许是开朗的,也有可能是阴暗的。”“当代艺术是可以体现出当下的艺术作品,新时代所展示的作品。”“当代艺术是通过现在社会的环境以及不断发展,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艺术,对比于之前的艺术,当代艺术是更加真实以及现代化的,也符合人们现在的审美观念。””第二课:当代艺术观看与体验第二课,学生们走出学校,踏入美术馆,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当前展出的“梁铨:故岭”。公教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艺术家梁铨的创作生涯,同学们在艺术作品前凝视、思考,从创作材料、造型元素、画面构图等角度记录当下的感受与疑惑,用心实践在第一堂课中学习的“观看之道”。展厅内的几何形木条边角料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通过堆叠、拼接、摆放完成了一次现场即兴创作。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第三课:灵感提取与画面构思第三课,同学们在学校内整理展览课堂中所收集的艺术元素,分组合作将艺术家梁铨的作品元素进行提取并重组,发挥想象力,草拟出各自的作品蓝图。圆点、方块、线条在画面中交织变幻,每幅手稿的主题构思和画面构图都别具一格,部分同学甚至为画稿配上了诠释作品的短诗。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第四课:水墨拼贴现场创作最后一课,同学们再次回到美术馆,在老师指导下动手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染色、裁剪、拓印、拼贴、泼墨,少年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悟注入了每一笔、每一色。画面中有朦胧云气、松月花影,抽象与具象在画面中相聚,展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风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照片从美术馆通识和当代艺术的入门课程,到亲临现场感受艺术家的作品,再到尝试元素提取和动手创作水墨拼贴,本次“美术馆课堂”系列活动,每一环节都迸发出探索与发现的喜悦,激发了同学们对美术馆和当代艺术探索的热情。围绕着艺术家梁铨的作品,构思、起笔、晕染,学生们有机会以生活为材料,艺术为媒介,真诚而直率地表达灵感与想法。此次坪山美术馆与坪山实验学校首度合作的馆校联动课堂,无疑加深了学生们与当代艺术的联结,拓宽了美术课堂的边界,成为校园生活中有启发性的美好回忆。文体进“四区”是坪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实践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园区多、厂区多的特点,坪山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实现优质文体资源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的四大转变,让坪山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成为文体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2023年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区推动文体进“四区”的重磅品牌公共艺术项目,旨在打破艺术探索与体验的边界,让城区的全体居民随时随地感受艺术的乐趣,近距离触及艺术的魅力。坪山实验学校坪山实验学校是一所以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也是坪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核心校。以“展示实验风采、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致力于推送学校权威信息,展现校园生活,传播校园文化,弘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实验精神。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总策划|刘晓都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PAM回顾|文体进“四区”——馆校联动课堂

“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美术馆实践文体进“四区”的年度重磅项目,其中“馆校联动课堂”旨在探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美育结合的新模式,共建馆校资源共享平台。本期馆校联动课堂,坪山美术馆首次与坪山实验学校合作,将艺术送进校园,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场景与动手实践中感知、体验、理解当代艺术。第一课:美术馆的正确打开方式“馆校联动课堂”的第一课在5月23号正式开启,美术馆的公教团队为坪山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美术馆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内容分享。这堂课初步打开了同学们对美术馆的探索之旅。美术馆公教部的许栩老师巧妙地调动课堂氛围,为学生揭开美术馆工作的神秘面纱。从美术馆内不同岗位的分工与负责内容,到当代艺术观看之道,老师的分享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对美术馆的兴趣和基础认识。当被问到“当代艺术是什么?”时,学生们的独特见解也展现了他们对当代艺术的感知与思考。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同学们眼中的当代艺术““我认为当代艺术是指能够体现艺术和想象力的作品。”“是每时每刻发生的事物,也许是开朗的,也有可能是阴暗的。”“当代艺术是可以体现出当下的艺术作品,新时代所展示的作品。”“当代艺术是通过现在社会的环境以及不断发展,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艺术,对比于之前的艺术,当代艺术是更加真实以及现代化的,也符合人们现在的审美观念。””第二课:当代艺术观看与体验第二课,学生们走出学校,踏入美术馆,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当前展出的“梁铨:故岭”。公教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艺术家梁铨的创作生涯,同学们在艺术作品前凝视、思考,从创作材料、造型元素、画面构图等角度记录当下的感受与疑惑,用心实践在第一堂课中学习的“观看之道”。展厅内的几何形木条边角料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通过堆叠、拼接、摆放完成了一次现场即兴创作。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第三课:灵感提取与画面构思第三课,同学们在学校内整理展览课堂中所收集的艺术元素,分组合作将艺术家梁铨的作品元素进行提取并重组,发挥想象力,草拟出各自的作品蓝图。圆点、方块、线条在画面中交织变幻,每幅手稿的主题构思和画面构图都别具一格,部分同学甚至为画稿配上了诠释作品的短诗。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第四课:水墨拼贴现场创作最后一课,同学们再次回到美术馆,在老师指导下动手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染色、裁剪、拓印、拼贴、泼墨,少年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悟注入了每一笔、每一色。画面中有朦胧云气、松月花影,抽象与具象在画面中相聚,展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风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照片从美术馆通识和当代艺术的入门课程,到亲临现场感受艺术家的作品,再到尝试元素提取和动手创作水墨拼贴,本次“美术馆课堂”系列活动,每一环节都迸发出探索与发现的喜悦,激发了同学们对美术馆和当代艺术探索的热情。围绕着艺术家梁铨的作品,构思、起笔、晕染,学生们有机会以生活为材料,艺术为媒介,真诚而直率地表达灵感与想法。此次坪山美术馆与坪山实验学校首度合作的馆校联动课堂,无疑加深了学生们与当代艺术的联结,拓宽了美术课堂的边界,成为校园生活中有启发性的美好回忆。文体进“四区”是坪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实践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园区多、厂区多的特点,坪山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实现优质文体资源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的四大转变,让坪山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成为文体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2023年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区推动文体进“四区”的重磅品牌公共艺术项目,旨在打破艺术探索与体验的边界,让城区的全体居民随时随地感受艺术的乐趣,近距离触及艺术的魅力。坪山实验学校坪山实验学校是一所以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也是坪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核心校。以“展示实验风采、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致力于推送学校权威信息,展现校园生活,传播校园文化,弘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实验精神。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总策划|刘晓都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PAM Kids | “无限搭建”儿童工作坊即将开启!

暑假期间,倍受欢迎的“无限搭建”儿童工作坊将回归坪山美术馆暑期PAM
2023年7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PAM回顾 | “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之李燎宵夜分享会实录

活动现场6月30日晚,坪山美术馆举办了“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之宵夜分享会,面向公众开放,“艺术家现场”是坪山美术馆围绕当前展览的开展的系列品牌公共活动,以氛围轻松的分享会、创作体验工作坊、开放工作室等形式,向观众动态呈现艺术家的创作场景与工作理念。本次“宵夜分享会”既是该公共项目品牌的首场活动,亦是美术馆在疫情开放后首次举行夜场活动。受刘晓都馆长的委托,坪山美术馆副馆长卢杨丽首先欢迎各位观众莅临坪山美术馆参加“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并向参加活动的观众介绍了目前正在展出的“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览。坪山美术馆“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为观众提供了与艺术家、策展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这次的宵夜分享会上,大家可以边享用宵夜边与艺术家、策展人坐在一起畅谈。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们创作背后的故事。策展人沈宸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之六|李燎:“老婆去创业了”展览策展人沈宸,为现场的观众进行展览导览。他与大家分享艺术家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创作理念等。通过他的解读和讲解,现场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到展览的主题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艺术家李燎艺术家李燎表示:“今天夜宵分享会的场景符合我一直的幻想,桌子和凳子的形态让我感到满意,是我期望的小时候在家门口吃饭的感觉。蹲在父母的小卖店里干活,我们用小桌子和小板凳吃饭,像蹲在地上一样,吃完饭后收起来继续工作,给人大排挡的氛围,与整个展览非常契合,像是被升华的状态。今天我们在这里品尝特色小吃,非常舒适、开心,欢迎大家踊跃交谈。”在食物分享环节中,艺术家许锦龙现场为大家煮制粿条。而艺术家李燎则以另一种方式与观众互动,他事先准备好的卤鸭胗成为了他与观众分享的美食之一。食物分享不仅仅满足了观众的味蕾享受,更加通过美食这个媒介,与观众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享受,还促进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共鸣。艺术家互动交流现场在"艺术家互动交流"环节,李燎和观众在一楼展厅现场积极进行交流与互动。观众们踊跃提问,艺术家现场解答。这一次的"艺术家现场"系列品牌公共活动引发了观众对观念艺术的思考和关注,活动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了首场活动。观众:通过您的作品,您希望向身边的人、包括我们参与的人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或精神意图?李燎:在当下,艺术逐渐学科化,不再只是简单的商业产品,而是与文学、哲学等构建门类的东西,其意义超越商业价值,这是当代艺术应有的状态。然而,艺术与商业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因为艺术品的买卖也会影响艺术本身的生产。因此,尽管艺术是一个学科,但它仍受到全球和地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我们如何处理艺术,如何使艺术走向学科化?简而言之,我提出了劳动和人民群众这两个广泛而正确的话题。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是我的野心,认为艺术应该是一门学科,应该受到严肃对待。当我们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话题时,我们有自己的方法,不会受纯粹的商业影响。那么在艺术创作时,为什么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换言之,通过我自己进行了六个月的社会学式田野调查,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展览,实际上就是在实施我认为的学科化。观众:你老婆对你送外卖半年是怎么看的?支持还是反对?还是旁观?李燎:我做过各种作品,但这个作品并没有让她感到意外。我在不同领域都有作品,曾在富士康打过工,2012年甚至在大街上睡过觉。所以她对此并不奇怪,只是提醒我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晴天娃娃,铁丝网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PAM志愿者 | 体验设计工作坊招募

2023年下半年度坪山美术馆志愿者课程,将围绕“设计思维”以多元有趣的方式培育和赋能美术馆志愿者,从行为设计、游戏化设计、体验设计三个主题切入,邀请志愿者化身美术馆内的体验设计师,观察、提问并思考解决方案,有机促进美术馆、志愿者、观众的三方共融。我们每天会完成多少种“行为”?当中多少种“行为”会被重复和定型?进入到美术馆内的每一个体,ta们的“行为”又是如何被重复和定型的?志愿者导览及互动日常之中我们很难跳出第一主体的视角去看待和观察自身的行为,这需要一些方法和练习。与观众互动最密切的“志愿者们”,我们又该如何找到方法,从“看”为主到“见”为重,从而践行更加良性友好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呢?过往志愿者工作坊本场工作坊希望美术馆志愿者积极运用“观察+设计”的新视角,同时敏锐地分析志愿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情况,分组别提出“因地制宜”的建言方案。相信在这“发散——聚拢”的探讨过程中,透过对那些重复的定型的“行为”的思考,塑造新的不被定型的交互可能性。过往志愿者工作坊7月30日(周日)14:30-17:30坪山美术馆六楼九层塔论坛空间坪山美术馆志愿者25人14:20-14:30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PAM回顾 | “艺术外送计划”之面粉袋变形记

2023年7月8日至9日,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团队联动兮fan森林面包房,将持续收集而来的闲置面粉袋进行清洁、裁剪、整理,邀请超过60名志愿者与社区参与者,对面粉袋进行改造设计,制作成后续艺术外送计划中的五感探索工具包。每位参与者都在相互配合当中给予彼此帮助和支持,用心完成了独一无二的工具包设计。借由艺术外送工具包,传递可持续生活的创想与社区的温情。本次面粉袋变形记工作坊分成人场和亲子场,共60位参与者和志愿者参加了本次面粉袋变形记工作坊,大家发挥无限创意,改造了40余组面粉袋,制作出80多个形式多元的工具探索包。活动前期清洁、裁剪、整理嘉宾导师在为参与者进行讲解介绍→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sdfd■“在这次创作的过程中,刚开始是0,然后是0.1,慢慢地大爆炸了变成0.9,最后变成了1,这个包包能做出来我真得非常开心!这些工具和材料很日常,但在创作中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可能性。非常感谢这次活动带给我非常不一样的体验,也感谢与大家相遇!”■“今天我自己探索了新的方法,做出了两个包包。第一个根据老师的方法,在包包里加入了好多夹层!夹层是特别好用的,功能性很强。”■“我做的是个腰包,上班和吃饭可以用,就不用带很多东西。另外这个包包是我们一起共创的。”■“我按照老师的流程做,在外观上没有什么突破,但我专门把这个日期留下来了,我希望大家一会儿可以在这里留言,因为这里是空白的,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来创作!”■“做手工是非常反应一个人当下的状态的事,这个包包就很符合我当下的状态,非常轻盈、平淡。在做的过程中,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去做吧,一切随之而来!”■“今天没有做包包,但是我一直周旋在大家之中帮忙,看着大家做了就感觉像是我自己也做了,我和这个小姐姐一起合作把这个啪啪扣的原理弄清楚,之后也可以帮着其他想做扣子的伙伴一起研究,这种活动里互帮互助的感觉还是挺温暖、挺美好的一次经历。”*如何获得面粉袋改造的工具包?后续参与到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中的志愿者,将有机会获得本次工作坊中制作的限量版“工具包”。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PAM预告 | “艺术外送计划”之面粉袋变形记

欢迎大家品尝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的开胃菜:面粉袋变形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在社区生活中探索商铺与消费者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如何能将生活中、商品销售中那些看似或已是无用的“闲置品”,在新的生活场景中变废为宝?如何最大程度减少生活消费对环境带来的负担?在后疫情时代,社区未来的发展如何焕发新的生机?这些答案也许就藏在我们身边不起眼的店铺里,而这些思考,也将开启了自下而上的循环经济新雏形。本次面粉袋变形记工作坊将联动社区面包房,利用持续收集而来的闲置面粉袋进行改造,制作后续艺术外送计划中的五感探索工具包。希望借由此次工作坊,邀请各位与我们一齐细细品味社区的美好风味,漫步社区小店,寻找让你回味的事物,在体验设计中共建可持续生活的愿景。青年及成人场
2023年7月5日
其他

PAM预告|端午特别策划之“故岭知味”艺术甜点工作坊招募

“梁铨:故岭”是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的收官之作,此次坪山美术馆的个展既收录了梁铨最新创作的大尺幅作品,又展示了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成果,并将两个阶段的创作相互映照,昭示出他创作中一贯的主题:从中感受生命的喜悦,珍重切身的情谊,表达绵长的善意。梁铨将水墨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结合,以绘画和拼贴的方式,创造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之八|梁铨:故岭坪山美术馆展览现场适逢端午,结合展览特别策划端午艺术甜点工作坊,是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的首发活动。本次工作坊从艺术家梁铨的抽象水墨拼贴中汲取色彩和元素灵感,在专业甜点师的指导下,制作不同风味、不同形状的甜点,制作完成后用甜点组合拼贴成一幅完整的大型“可食用画作”,感受艺术甜点所带来的快乐感知与艺术遐想。端午“故岭知味”艺术甜点工作坊时间:2023年6月22日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PAM预告 | 文体进“四区”——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

文体进“四区”是坪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实践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园区多、厂区多的特点,坪山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实现优质文体资源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的四大转变,让坪山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成为文体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2023年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区推动文体进“四区”的重磅品牌公共艺术项目,旨在打破艺术探索与体验的边界,让城区的全体居民随时随地感受艺术的乐趣,近距离触及艺术的魅力。点单:捕捉创意生活第一阶段,我们将为大家呈上内容丰富的“艺术外送餐单”,邀请各园区、社区、校区的公众进行“点单”。同时,艺术外送员将深入园区、厂区最集中分布的片区开展在地调研和风貌记录,基于调研收集而来一手素材,设计五感体验基础工具包,捕捉日常生活的不同风味。取单-送单:传递艺术体验第二阶段,在“取单”环节,我们将招募对该计划感兴趣的创意人才与热心人士,共同组建“艺术外送”队伍,优先体验四区五感探索与风貌记录,共创“艺术外送行动指南”的核心内容,将多元文化艺术体验送进“四区”。已下单的个人及企业团体,将有机会亲自体验艺术外送工具包生产、制作及使用的全过程。品鉴:坪山美好生活日记第三阶段,我们将前两阶段生成的调研和创作成果,以快闪展览、出版物及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和存档。这既是一本可以互动体验的地方志,也是可持续创作、不断生长的坪山美好生活指南,鼓励每一位共创者、参与者分享坪山美好生活体验,不断增强坪山本土文化聚合力。■艺术外送计划餐单PAM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PAM快讯|文体进四区——坪山美术馆馆校联动“大咖专题讲座”

坪山坚持以文营城,创新推进文体进“四区”,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针对辖区园区多、厂区多、创新人才多等特点,坪山优化精准服务机制,深入园区、厂区、社区、校区,实现优质公共文体资源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的四大转变,让城区的全体居民近距离感受到坪山文体的亮点与成果,浸润滋养在文体春风里。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区推动“文体进四区”的重磅文化艺术品牌公共项目。其中,我们与各大院校合作推出馆校联动项目“大咖专题讲座”,实现馆校资源的优势互补,本期“大咖专题讲座”由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作为主讲人与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师生一同深度交流建筑设计与日常艺术实践中的转换与跨界。师生现场参观2023年6月7日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师生一行到访坪山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及坪山文化聚落其他场馆,参观了各场馆目前正在展出的展览和活动。坪山美术馆馆员为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师生一行进行现场导览讲解。活动从美术馆展厅开始,延伸至九层塔⑨论坛空间。在对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一一进行详尽、生动、全面的介绍。坪山美术馆馆员为师生一行进行导览
2023年6月9日
其他

PAM展览|梁铨艺术档案

艺术历程梁铨艺术家194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深圳。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表达的艺术家之一,构建了东西方美学语言贯通却相互区别的个人表达。写实和写意的思考用细碎的言语辩白,在形与无形之间重建秩序,细节的极致调和以至“空”的境界。水墨轻重有序的晕染,形的消融,真实被层层措置与堆叠的细节阐释,以一种近乎消失的方式置于现实中再次显现,空白意味着无限。表达上的让步和不明确指向,用不对抗不强加的态度应对瞬息万变,梁铨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拼贴,铺开淡然悠远的禅意。1948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自幼在上海杨浦区少年宫学习绘画。1963在《解放日报》发表水墨作品。1964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和弟弟在上海家中,1968年1977油画作品《红爷爷》《红队长》《红孩子》(合作作品)参加《建军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画册《红爷爷》,梁铨(合作:梁铨执笔主创),1977年1981留学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硕士毕业创作《向传统致敬》以铜版薄拼贴技术,融入陈洪绶《水浒叶子》木刻版画的复制残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性相结合。《向传统致敬》,1982年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PAM回顾|梁铨:“故岭”展览开幕活动实录

骆昱彤审校:刘晓都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PAM预告|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收官展“梁铨:故岭”本周日开幕!

作为在深圳深耕艺术领域多年的艺术家,梁铨将水墨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结合,以绘画和拼贴的方式,创造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的收官之作——系列之八:梁铨个展《故岭》将于5月14日正式开幕。此次个展既收录了艺术家梁铨最新创作的大尺幅作品,又展示了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成果,并将两个阶段的创作相互映照,昭示出他创作中一贯的主题:将自身沉溺在文化历史或者个人记忆的河流中,从中感受生命的喜悦,珍重切身的情谊,表达绵长的善意。展览开幕之际,坪山美术馆邀请艺术家梁铨、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艺术家薛峰、《打边炉》主编钟刚和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参与对谈,籍由展览主题“故岭”展开交流,探讨艺术家的创作路径及美学成因,进而梳理及回溯“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览的三年实践及未来的可能性,呈现当下深圳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旨在为观众带来更立体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PAM预告|梁铨:故岭|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之八

梁铨:故岭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之八开幕时间:2023年5月14日(周日)地点:坪山美术馆6层出品人:刘晓都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展览团队:坪山美术馆团队平面设计:梁庆展务执行:布瑞克特别鸣谢:红树林画廊前言渐渐垂老,时常想起年轻走的一条绵绵山路,九小时八十里。通向家人通向幸福。半山腰的红土羊肠小径,两岸青山夹着清澈的溪流。顺水飘泊的木筏草蓬飘出炊烟,竹篙敲击河床的鹅卵石清脆的响声在山谷中回荡。人迹稀少,偶尔碰上行人会很亲切的点个头,樵夫,农人,水文站工作人员……最无奈的是面对无人的渡口,只能坐等会撑船的农人。时间凝固着,唯有山野里的花开花落。并行的外面世界对这一切一无所知。此次展览的近作组画企图表现当年翻山越岭,天地寂静的感受。另外一些零星作品则希望观众感受到作者历年创作过程中的悲喜自度一路风尘……谢谢坪山美术馆,谢谢所有助我一臂之力的朋友。梁铨关于艺术家梁铨194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深圳。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表达的艺术家之一,构建了东西方美学语言贯通却相互区别的个人表达。写实和写意的思考用细碎的言语辩白,在形与无形之间重建秩序,细节的极致调和以至“空”的境界。水墨轻重有序的晕染,形的消融,真实被层层措置与堆叠的细节阐释,以一种近乎消失的方式置于现实中再次显现,空白意味着无限。表达上的让步和不明确指向,用不对抗不强加的态度应对瞬息万变,梁铨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拼贴,铺开淡然悠远的禅意。关于坪山美术馆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总序
2023年5月7日
其他

PAM预告 | 春语诗画共创营招募!

15:00-17:00走进艺术家严善錞笔下富春山水,从自然山水画与古诗词中撷取灵感,进行蒙太奇式的组合拼贴,连缀完成一首共创诗作。课程亮点:画题游戏诗第三课:心流诗画工作坊时间:4月30日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PAM回顾|“坪山区政府开放日之馆长导赏”活动圆满结束

“馆长导赏”视频回顾4月16日,“坪山区政府开放日之馆长导赏”活动在坪山美术馆顺利举行,在坪山区工作与生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社区工作者、媒体记者等参与,与市民朋友一同体验了一场优质的公共文化活动,见证坪山文体服务开启新篇章。坪山美术馆外景观众有序入馆签到什么是“政府开放日”?“坪山区政府开放日”系列活动是指群众进机关、进现场、进会议了解政府机关运行,监督政府机关工作有效增强政府和群众的双向互动使政府更加富有公信力、凝聚力和执行力01馆长导赏16日上午,刘晓都馆长为公众进行现场导览讲解。活动从美术馆展厅开始,延伸至九层塔⑨论坛空间。在对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一一进行详尽、生动、全面的介绍和阐述过程中,刘晓都馆长也对坪山美术馆的发展定位及办馆特色做了生动、细致的介绍。“馆长导赏”环节,刘晓都馆长带领观众参观馆内正在展出的“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第五个项目“蒋志:刻舟的人”、第六个项目“李燎:老婆去创业了”以及于4月15日刚刚开幕的第七个展览项目“严善錞:富春”。刘晓都馆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导览现场参展作品,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极具亲和力的互动,给观众留下一次印象深刻的艺术之旅。02座谈分享会“座谈分享会”环节,刘晓都馆长和观众在九层塔⑨论坛空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大家纷纷积极发言提问,刘晓都馆长现场解答。此次导赏活动给观众带来诸多关于艺术的思考,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03交流与互动观众:作为一个新馆,坪山美术馆是一边做展览一边做收藏吗?能介绍一下坪山美术馆的收藏体系吗?刘晓都:坪山美术馆的建设和运作,体现了中国美术馆的一种特别的模式:先有美术馆后有藏品。这种模式在西方也有实践,艺术机构通过举办个展来逐步积累收藏。坪山美术馆目前希望将更多的空间拿来做个展,下一步再考虑做常设展,同时以展览为契机来收藏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这样做既保证了收藏的质量,又符合我们区级公立美术馆的身份。坪山美术馆非常重视在地性和研究性,关注深圳及大湾区的艺术生态,促进美术馆与艺术家、策展人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观众:我们来美术馆是在观看什么?刘晓都:观看艺术作品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视角和感受。我作为建筑师,会关注建筑的专业方面,而一般观众可能更多地被空间和氛围所吸引。看画、看电影、看展览,也有内行和外行之分,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期待水平。这说明艺术作品具有开放性和历史性,它们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中被不断地解释和重塑。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在观看者的主动参与中产生的,因此我建议观众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去欣赏艺术作品,看它们是否能打动你、给你心灵上的冲击和审美上的享受。观众:未来,数字化和虚拟技术的展览内容会不会越来越丰富和完善呢?无法来到现场的观众可以在线上了解艺术。刘晓都:公共教育是全球的趋势,美术馆都在努力让大家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如果不能亲临现场,人们还可以在网上看,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oMA、谷歌艺术等,都会把所有知名的艺术作品用高清大图的方式呈现在线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细节,可以在网上看到全世界最好的美术馆里最重要的作品,但这仍然无法替代你到现场看原作的感受。因为艺术作品中,有很多色彩、细节、笔触等是影像无法呈现的。我旅行时会去美术馆看原作,因为原作无可替代的,不出家门就看世界,这是一个假象。坪山美术馆推出的虚拟美术馆是国内比较早做虚拟技术的,但是它仍然不能取代实体空间的观看体验。关于坪山美术馆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正在展出影像记录丨深圳北山文化有限公司编辑|骆昱彤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PAM招募 |【大树茶话会】昆虫酒店亲子工作坊报名开启!

引言第九届深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坪山区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展览由四个篇章交错叙事构成,即“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和“居筑的范式“。展览内容将在三个月中持续生长更新,大万不插电,探索不间断。大万不插电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PAM回顾 | 深双坪山区分展全景开幕,“大万不插电”开启超燃文艺盛宴!

1月9日,备受瞩目的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展场——坪山区大万世居“大万不插电”举行开幕仪式。坪山区委书记杨军出席并宣布开幕,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艳东致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区重点片区规划发展中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坪山各街道相关负责人及各界学者嘉宾、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开幕论坛上,“大万不插电”三位联合主策展人刘晓都、高岩、Richard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深双“最好的教育在乡村”研学活动招募现已开启!

大万世居作为坪山区第一次加入UABB-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首选展场,代表着深圳客家文化发源及传承的历史名片,印证了坪山区“无山不住客”的丰富生态环境,以及艺术创新生活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滋养的发展前景。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本次UABB坪山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在高能快速的城市更新脚步中,“大万不插电”借助展场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插接了一个可以让你、我、他驻足凝神,重启人与人链接的“低碳开关”,重塑具有“共生(Symbiosis)、人本(Humanism)、情感(Emotion)”特质的城市人居环境。在本次的“深双”中,一场关于“未来乡村教育”的主题研学已经准备就绪,围绕着在新时代的乡村全新的风貌、建筑改造与生活方式的诠释,诚挚的期待各位家长与小朋友们的到来。研学活动地点📍群满请私信公众号接头暗号为“最好的教育在乡村”领取新二维码~⬇️
2023年1月5日
其他

PAM板块聚焦 | 【大树茶话会】相聚在大万世居

引言第九届深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坪山区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展览由四个篇章交错叙事构成,即“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和“居筑的范式”。展览内容将在三个月中持续生长更新,大万不插电,探索不间断。大万世居
2023年1月5日
其他

PAM预告|“小城之春”即将开展|故乡系列之三

策展人:崔灿灿出品人:刘晓都联合发起人:崔灿灿、贾冬婷共创人:陈鸿宇|音乐人|额尔古纳葛宇路|艺术家|燕郊黄扬|设计师|内江/古蔺李涵|建筑师|平谷李青|艺术家|湖州厉槟源|艺术家|永州梁琛|建筑师|丹东刘钊|设计师|粤语地区陆庆屹|导演|罗甸文那|艺术家|泉州吴林寿|建筑师|湛江小河|音乐人|邯郸颜歌|作家|郫县/英国诺里奇张晓|艺术家|烟台开展时间:2023.1.7地点:坪山美术馆3-4层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三联人文城市展览合作:昆明当代美术馆、千渡长江美术馆《小城春天的12个瞬间》展览前言小城之春展览,始于由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展开的城市项目。亦如《小城之春》电影的名字和它所寄托的情感,小城中“城春草木深”和动人的爱情故事,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和希望。在过去几十年高速流动的城市化中,大城市成为城市叙事的主角。大城市向全世界开放,与全球化接轨,但也主动被动地剥离了本地化和独特性,裹挟于其中的每个人变成一座座孤岛。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的天然联系被切断了。传统乡土共同体,成为难以回归的文化乡愁,无异于“失乐园”再现。而在中国城市金字塔中,位于塔尖大城市与塔基的乡村之间,还有层层叠叠的卫星城、三四线城市、小县城,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实,这些参差多态的中小城市承载着更广泛的时代变革,它们是否可以成为一种重新建立城乡连续体的纽带?“小城之春”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众多小城的变迁。在本次展览中,我们邀请到14位共创人——音乐人陈鸿宇、艺术家葛宇路、设计师黄扬、建筑师李涵、艺术家李青、艺术家厉槟源、建筑师与艺术家梁琛、设计师刘钊、导演陆庆屹、艺术家文那、建筑师吴林寿、音乐人小河、作家颜歌,以及艺术家张晓。他们进入自己或他人故乡的小城之中,从城中心的标志物、街边的广告牌、角落的公园、一事一物、一草一木入手,呈现对于小城的全新理解和叙述。在记忆里的小城里,我们爬上它的树,在它的坡道上骑自行车,在它的小河里游泳,不在意它的粗糙和丑陋。在那里,个人更容易拥有小圈子里的亲密关系,生活更加具体,更有温度。在那里,饮食依循传统,方言经久不变,保留着更加差异化、多样性的城市景观。展览里的这些小城故事发生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广东的湛江、山东的烟台、辽宁的丹东、湖南的永州、浙江的湖州、贵州的罗甸、福建的泉州、河北的邯郸、四川的内江、古蔺、郫县、北京边缘的平谷、燕郊……它们相距如此遥远,情感却又如此贴近。因为,这种故乡感、地方性,不是基于某个小城的独特体验,而是一种普世价值观。不是每个人都出生于小城,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小城。崔灿灿
2023年1月2日
其他

PAM板块聚焦 | 【居筑的范式】初心与自然之式

引言第九届深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坪山区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展览由四个篇章交错叙事构成,即“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和“居筑的范式”。展览内容将在三个月中持续生长更新,大万不插电,探索不间断。大万世居“大万不插电”D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PAM预告 |【大万不插电】在地数字创作实验新展及活动招募

引言第九届深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坪山区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展览由四个篇章交错叙事构成,即“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和“居筑的范式”。展览内容将在三个月中持续生长更新,大万不插电,探索不间断。深圳坪山区大万世居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PAM回顾 |【大树茶话会】“想象过去的未来” 研讨会回顾

深双特邀展PAM回顾|【大万不插电】第九届深双坪山区大万世居分展开展啦!PAM预告|【大万新发现】第九届深双坪山区分展作品先导PAM预告|【大万不插电】UABB2022坪山分展即将开幕PAM板块聚焦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PAM 板块聚焦 | 【大万山海经】“物种新论” 深双特邀展

引言第九届深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坪山区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展览由四个篇章交错叙事构成,即“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和“居筑的范式“。展览内容将在三个月中持续生长更新,大万不插电,探索不间断。C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PAM板块聚焦 | 大万世居“重生花园”特别企划

引言第九届深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坪山区分展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展览由四个篇章交错叙事构成,即“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和“居筑的范式”。展览内容将在三个月中持续生长更新,大万不插电,探索不间断。大万世居展场大万世居作为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历经岁月风雨变迁,有多处围屋内的房屋已坍塌成为废墟,人去而自然返场,暴露的建筑空间任由枝丫藤蔓交错生长,形成了一处处野生花园。B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PAM板块聚焦 | 居筑的范式 ——“大万不插电” 聊聊乡村与教育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展“大万不插电”于12月3号对公众开放,展览的内容策划时受到大万世居之名的启发,以藏头诗形式命名了“大树茶话会”“万物的足迹”“世说山海经”“居筑的范式”四大板块。随着展览开展,一系列线上及线上内容将会不断推出,策展人在12月4号进行了详细的展览导览直播(感兴趣的朋友可扫文章末尾二维码观看回放),公众号内容也将聚焦四大板块约三十个展览单元内容,作为线上手册向公众介绍展览所探索的话题。“乐观主义者将塑造未来!”——凯文·凯利·“大”“万”“世”“居”四大板块概念D居筑的范式open-spirited
2022年12月10日
其他

PAM预告|【大万新发现】第九届深双坪山区分展作品先导

大万世居作为坪山区第一次加入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的首选展场,代表着深圳客家文化发源及传承的历史名片,印证了坪山区“无山不住客”的丰富生态环境,以及艺术创新生活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滋养的发展前景。将大万世居做为研究标本及话题索引,本次深双坪山区大万世居以“大万不插电”为主题,围绕客家围屋遗存,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在高能快速的城市更新脚步中,“大万不插电”借助展场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插接了一个可以让你、我、他驻足凝神,重启人与人链接的“低碳开关”,重塑具有“共生(Symbiosis)、人本(Humanism)、情感(Emotion)”特质的城市人居环境。大万不插电展场|大万世居“大万不插电”参展人视频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坪山区大万世居分展场“大万不插电”即将开展,本次展览由四个篇章构成,“大树茶话会”(Come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PAM预告|【大万不插电】UABB2022坪山分展即将开幕

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之一,曾任深圳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首届会长,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PAM四季学术沙龙预告|美术馆,作为一个提问者

当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既提供公共服务,亦是一个社会现场的参与者、观察者和提问者,既洞察现实,同时也通过展览、论坛、出版等工作回应艺术史、文化现场以及当代社会的问题。与其说美术馆是在呈现和传播,还不如说它在提问,在发现问题和解析问题,在基于实践的土壤来建构美术馆作为一种公共场域的立场、价值与未来观。此次论坛是坪山美术馆将美术馆作为一个实践、讨论和研究对象的系列行动之一。我们期望既投身到美术馆的实践当中,同时也能审视自身工作,并从美术馆所发现和面对的问题出发,展开一场年末对话。我们希望以馆长对话的方式,直面美术馆工作所伴随的问题、矛盾与挑战。受邀与会的美术馆界同仁,都与我们身处同样的工作语境,甚至也都面临共同的难题与挑战,我们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在一个轻松、自由和坦诚的氛围当中展开。我们无意呈现一个标准意义上的馆长论坛,而是希望面向问题,在重复的实践与反思当中,寻觅到当前美术馆工作的可能性。时间2022年11月26日15:30-18:30地点坪山美术馆六楼九层塔论坛空间15:30-17:00PART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PAM 预告 I 双十一的快递盒子怎么处理?不如来一场“盒子”创想工作坊

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之四|王川:“方-圆”坪山美术馆展览现场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展之四|王川:“方-圆”是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的第四个项目,由策展人姜俊策划,呈现了艺术家王川从1985至今创作的23件作品。结合此次展览,坪山美术馆将开展“盒子”创想工作坊,邀请大家利用日常生活中收集而来的盒子进行创作,引导观众更直观地感知艺术家王川作品中的“盒子”符号意象与其绘画语言及技法,进一步理解展览主题与作品意蕴。“盒子对我来讲仅仅是盒子,盒子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至于他者对盒子投射出来的幻相,以及产生出来的各种解读,跟我无关。”“......就像我画一个盒子,它是我作画的缘起,没有什么规定的东西。观众一定要往里面去塞东西,也未尝不可。甲塞个电视机,乙塞个微波炉,不断替换。这就说明它本身是空性的。画画也一样,我画一根线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否定。对我来说,画画从头至尾都是在这种确定和不确定中进行的。”—王川自述王川个展:“方-圆”系列公共项目之二“盒子”创想工作坊时间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PAM回顾|“大万世居”艺术驻地论坛二:“声景的体认和想象”

坪山美术馆首期艺术驻地项目于2022年8月20日上午举行启动论坛,从坪山美术馆负责人、驻地项目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角度分享项目的定位、研究目标和艺术创作计划,并特邀熟悉深圳特别是有客家文化研究经验的学者,从宏观的客家学研究与微观的客家文化特征、客家族群的空间生产和当代流变等角度出发,与项目组成员及艺术爱好者一同探讨“大万世居”驻地研究的人文社会基础以及可能突破的艺术创作边界。在接下来的研究和交流活动中,本项目从多创作维度和多学科角度分别具体讨论以下议题:当个体创作以组群协作方式进入具体历史地标,如何以身体或感知激活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如何重思历史至未来构架下的文化和生命形态。本次论坛邀请了三位青年声音艺术创作者,以他们的艺术创作、跨界项目经验和思考出发,探讨当声音和视听作为个体与世界的思考方式乃至交互媒介时,如何从声景的体认直达创作主体的自我想象和社会想象。以下内容为本场论坛实录,发布前经过与谈人审校。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PAM回顾|丹尼尔·克诺尔“艺术家书”线上沙龙实录

“物化”系列公共项目之“艺术家书”线上沙龙嘉宾合影坪山美术馆举办的国际艺术家丹尼尔·克诺尔大型个展“物化”已于7月20日圆满落幕,坪山美术馆邀请丹尼尔·克诺尔及11位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出版策划人、生态学者、媒体人、空间主理和艺术图书馆馆长在视频号为大家带来“物化”系列公共项目之“艺术家书”线上沙龙。以下内容为本场沙龙实录,发布前经过与谈人审校。艺术家丹尼尔·克诺尔口述视频李振华策展人丹尼尔提到考古学这个关键词,在德国的语境里面有一个蛮大的系统。90年代以来所提到的媒介考古学,其中一个奠基人齐林斯基(Siegfried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PAM回顾|假期特别策划之“可食用版画派对”

2022年10月1日和2日,坪山美术馆推出两场国庆特别策划——“可食用版画派对”。作为第二届坪山市民文化节的特色活动,本次公共项目将木刻版画和食物主题相结合,让大小朋友在参与中了解木刻版画与食物母题关联的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糕点作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味觉记忆和文化符号。参与活动的大小朋友们在陈嘉宇老师的指导下,将各自喜爱的图案转印到一个个糕点上,亲身体验木刻版画的乐趣。分享老师向大家分享“糕点模子”与木刻相关知识老师现场示范,讲解创作过程中的要点和技巧制作老师指导大家将图案用复写纸转印在橡皮砖上用版画刀刻橡皮砖制作“糕点模子”将刻好的模具按压在糕点上展示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活动之后大家的创作成果吧!sdfd公共项目相关链接:PAM共创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PAM驻地|“大万世居”驻地创作研究项目——走访笔记

2022年8月底,坪山美术馆“大万世居”驻地创作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在驻地初期,美术馆事业拓展部、万尤引力实验室、项目策展人王尤和本次驻地的五组艺术家贾羽朙、李赢、梁宏伟、毛茸茸有感情的田野、周梓璇对大万世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此外,在驻地项目初期,项目组依计划走访了对本项目具有参考研究价值的大田世居、鹤湖新居、曾生故居、南头古城、东江纵队纪念馆,以及深圳重要的文化艺术场馆和园区,如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OCAT深圳馆、何香凝美术馆和南山博物馆等。以对“大万世居”建筑、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点研究作为深度,初期走访的所有场域也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在本次驻地创作视域的广度。本次驻地试图构建一种在历史意识之下,面向未来,同时关注地方文化演进状态的创作思考格局。大万世居驻地考察现场策展人驻地笔记一雨“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引自张华《博物志》卷十)坪山美术馆-大万世居驻地项目在八月的季候风里踏雨而启。这场研究创作旅程本身也作为一支星槎,从当下的大万世居始,穿行几月,以与未来交叠的“大万世居”而至。我们看到了它湿润的围堡上的年轮、天井中水洼里的倒影和雨滴划过古老时共振出的时空回响。若是大万世居以其他自然样貌作为待客之道,我们也许会获得不同的创作感知的凭借。比如以骄阳下的炽热厚重?还是在什么自然天气之下的静谧或冷静?几日间,雨势忽大忽小,迫使行团驻足、等候或急速穿越……它控制和限制了我们正常的位移速度。被迫的变速行动也赋予了未可常态获得的身体在空间中的感知。雨水在砖石之上或渗透、或清洁、或积存、或流淌……200多年里,围堡与雨水、与风、与自然之气间摩擦出相处之道。所形成的自然之道、自然之气孔,也在提供给居族的生存和日常里,吸纳烟火,吞吐人情。雨声在建筑空间中的和鸣,是以水滴为笔尖描绘的声景……雨声营造的空间维度将我们的听觉作为一种涉身经验、一种感官与声音环境的互动过程而纳入到我们的思考之中。我们思考雨声吟唱着曾经在这围堡之中,人与人、人与屋、人与宗族的关系。或许自然之力本来就是串讲时空的大师。大万世居是东道,雨作是来使,我们是来客。王尤独立策展人、万尤引力实验室创始人大万世居驻地项目策展人2022年9月驻地艺术家走访笔记*按艺术家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贾羽朙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PAM预告 | 国庆活动招募——“可食用版画派对”

木刻和日常生活有哪些关联?版画艺术和食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木刻版画与食物的关联自古有之。民以食为天,糕点作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味觉记忆和文化符号。从最初的以手为模演变到以木造模,大部分糕点模具采用了阴刻工艺——在木块上挖出凹槽,在凹槽的底部雕刻格式纹样,将和好的面粉陷料放进模具中定型,翻转模具,沿着周边均匀敲打,直到糕点变得密实。一件件赏心悦目的糕点亦是艺术品,各式纹样寓意着不同的吉祥愿景,传递着历史传说和时代故事。木刻艺术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PAM共创 | 夏日诗画共创营精彩回顾!

戏诗歌蒙太奇、折叠诗、一笔成画写诗。在语言游戏中,孩子们打破思维惯性,发现语言的无限可能,重新认识诗歌中的画面感与镜头感。笔随心动,每位小诗人都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诗画作品。「我来到了凹凸世界,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PAM驻地|关于“声景的体认和想象”论坛调整的通知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坪山美术馆原定于2022年9月25日(周日)14:30-17:00举行的“大万世居”艺术驻地项目第二场论坛——“声景的体认和想象”将由视频号直播调整为Bilibili视频回放,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更多关于PAM艺术驻地项目的信息,请关注坪山美术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bilibili官方小站的后续发布。坪山美术馆2022年9月23日策展人:王尤出品人:刘晓都驻地艺术家:贾羽朙、李赢、梁宏伟、毛茸茸有感情的田野、周梓璇*按艺术家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项目时间:2022.08-11月地点:大万世居+坪山美术馆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项目执行:坪山美术馆团队、万尤引力实验室艺术驻地相关阅读:PAM预告|坪山美术馆艺术驻地项目之“大万世居”启动!PAM预告|“大万世居”艺术驻地研究创作项目启动论坛PAM回顾|“大万世居”艺术驻地启动论坛实录PAM预告|“大万世居”艺术驻地论坛二:“声景的体认和想象”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PAM预告|“大万世居”艺术驻地论坛二:“声景的体认和想象”

坪山美术馆首期艺术驻地项目于2022年8月20日上午举行启动论坛,从坪山美术馆负责人、驻地项目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角度分享项目的定位、研究目标和艺术创作计划,并特邀熟悉深圳特别是有客家文化研究经验的学者,从宏观的客家学研究与微观的客家文化特征、客家族群的空间生产和当代流变等角度出发,与项目组成员及艺术爱好者一同探讨“大万世居”驻地研究的人文社会基础以及可能突破的艺术创作边界。在接下来的研究和交流活动中,本项目将从多创作维度和多学科角度分别具体讨论以下议题:当个体创作以组群协作方式进入具体历史地标,如何以身体或感知激活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如何重思历史至未来构架下的文化和生命形态。本次论坛将邀请三位青年声音艺术创作者,以他们的艺术创作、跨界项目经验和思考出发,探讨当声音和视听作为个体与世界的思考方式乃至交互媒介时,如何从声景的体认直达创作主体的自我想象和社会想象。提前订阅本次直播↓↓↓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PAM回顾|“大万世居”艺术驻地启动论坛实录

坪山美术馆首期艺术驻地项目的研究走访已经启程,来自北京、长沙和深圳本地的五组艺术家从北向南集结在大万世居。或许这也是一场迁徙的拟态,我们在此形成了有分工机制的依存单位,并将在“群居”的社会关系里进行“独立”的个体创作延伸。在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性质与项目定位的基础之上,我们强调项目本身和项目成员的跨领域工作方式(尤以突破艺术圈层为出发点)。在驻地研究和交流的机制及内容方面,我们将重点建立与相关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文化研究学者等,以及多种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对话。形成多维视域,并推进以主体性建立“历史意识未来观的核心”动念。于2022年8月20日上午举行的启动论坛,从坪山美术馆负责人、驻地项目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角度分享项目的定位、研究目标和艺术创作计划,并特邀熟悉深圳特别是有客家文化研究经验的学者,从宏观的客家学研究与微观的客家文化特征、客家族群的空间生产和当代流变等角度出发,与项目组成员及艺术爱好者一同探讨“大万世居”驻地研究的人文社会基础以及可能突破的艺术创作边界。以下内容为本场论坛实录,发布前经过与谈人审校。论坛主持刘晓都坪山美术馆馆长今天,坪山美术馆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三位重量级的嘉宾来给我们做客家文化相关的一些交流。“大万世居”这个项目是我们一直特别期望去做的,其实在美术馆这样的机构里驻留计划是一个特别重要且特殊的一种形式,由一些从不同地方来的艺术家,他们能够亲临现场,驻留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做他们自己的创作。不同的美术馆有不同的驻留计划,所谓的驻留就是请艺术家到这个地方来,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然后去做一些事情。这一次我们有幸地跟区政府宣传部争取到了一个在坪山最大的客家围屋,也是省级的文保单位——“大万世居”,在所谓的文物活化的概念里做一些活动。我们想用驻留计划的方式把大万世居相关的文化通过艺术家的介入,特别是年轻的、新锐的当代艺术家,他们能够介入到这里和一个老的建筑环境产生特别好的交流沟通,互相激发灵感使得老的建筑生发新的价值和气质。这个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特别荣幸我们请到了青年策展人王尤,由她来组织这样一个完整和丰富的组合。也希望能够给我们的艺术家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能够有一些非常好的背景知识和人文的知识能够对接在一起,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背景材料,激发他们去思考自己的创作。这也是坪山美术馆一直期望的,用一种跨界的方式,通过人文系统里的知识和理论来做交流从而促进艺术家的创作,这是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一个状态。王尤独立策展人,万尤引力实验室创始人今天邀请三位重要的嘉宾代表来讨论我们所关注的文化和研究的问题,以及深入到客家文化,跟深圳从历史到现在到未来之间关系链接的种种问题。我与刘晓都馆长一起来主持这一次论坛。我们这一届的驻地项目一共邀请了5组艺术家,本次论坛先由艺术家李赢来作为艺术家代表,从创作的方向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三位在相关学界非常重要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刘丽川教授,她是深圳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她与张卫东两位教授已经研究了客家文化三十多年,是在这个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学者,张卫东教授是深圳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的原所长和创立者。于长江教授,他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执行院长,于教授这一次会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带给我们一些非常独特的见解。我从策展人的角度,具体阐述这次项目的策展理念以及第一期驻地项目具体定位。这次论坛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对话,虽然最后我们的落地形式是艺术创作的展示,但是在过程里对研究的注重以及视域的多元计划,也是我们做这样一个论坛的目的。项目的策划理念实际上意在以历史为镜去讨论未来的生存境遇,以及从中去思考历史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同时希望通过激活历史意识的萌发,对未来的觉醒这种条件之下,让未来现实还有历史同框。但是对未来的憧憬,却恰恰不是我们在目前的社会语境之下常常看到的像科幻小说和科幻图像的这种未来场景,那么未来场景它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对未来的醒觉要怎么把握?其实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说我们期许的未来和去思考的未来,它拥有多个平行的身份,那么或许在它的背后具有一种可以像算法一样去推演的结构。如果有这样的假设,把自己推回到历史的原点,或者说把我们的关注回到历史,恰恰就是我们不可去逃避的一个使命,在历史贯彻的发展议题里,每一个人作为自主或者说作为主体的语境,如何回到未来,如何去激发我们的语境和主体性,也是整个驻地项目非常强调的内容。我们五位驻地艺术家的研究方向都各有不同,在这个项目里我们非常强调跨领域的合作,包括在论坛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跟各个学科的学者和专家的交流,事实上也代表了这个项目视阈的多维性,我们希望不管是从宏观的角度还是文化研究的层面,都能够带给艺术家们包括我自己在这个过程里面进行的创作和研究,这些反馈都会带我们去深入了解“大万世居”本身、客家民系本身及“大万世居”所在的坪山和深圳,它的历史和在世界格局中的关系。我们一直在探讨历史、现在和未来,探讨深圳、客家围屋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次大家不虚此行,都获得了非常多的思考。我相信这5组艺术家在为期4个月的驻地研究里也能收获特别的经历。这次是驻地项目发布的论坛,在整个为期4个月的时间段,除了最终的作品展示之外,中间也会安排其他不同种类的沙龙与各种学者进行交流。以开放公教活动和工作坊的形式和群体发生关联,同时也期待大家关注这个项目,希望这样的一个项目可以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塑造一个具有本位的文化状态的深圳,去探讨或者反思未来的觉醒。论坛嘉宾张卫东深圳大学客家研究所原所长坪山原来是深圳的一个新区,龙岗、坪山在1958年以前不属于深圳而是属于惠州,1958年划给这里。而深圳的族群以广府人和客家人为主,以南头古城为界,东边是客家人为主,西边是广府人为主。海边有一些疍民形成的村落,在1958年到1962年由政府安排他们登岸。从康熙年间开始一直想把疍民移到岸上都没有成功,是我们的党执政后才做成的这件事。深圳这边的客家是清朝初年才到这个地方。到清朝初年的时候,台湾一直没有回归,清朝政府认为郑成功他们的存在是因为有大陆的海边居民在支持他们,所以就把沿海的居民全部内迁30里甚至更远,让这些地区都变成了无人区。在迁移的时候把地面的建筑全部一把火烧掉,所以现在这片地区,看不到200年以上的那种民居建筑,都是200年左右,使得深圳这部分地区的历史中断一段时间。深圳的客家人就是在迁海过程中复建以后迁进来的。从我们对客家的考察,不光是地理位置上的移动,在生产、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也都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思想上有一个大的解放,突破了客家耕读传家的传统,变成了士农工商四业并举的局面,深圳地区的客家文化在全国客家地区里是发展得最好的。我们认为是全国客家发展历史上新阶段的典型,所以我们也称它为滨海客家。了解客家文化最好的一个途径就是走进他们的民居。深圳的客家民居有一个特点,是围龙式又是城堡式的,所以我们叫它围堡。大家可以通过它的建筑了解深圳客家的发展历史。大万世居的正门非常气派,门两边立着两块石刻的匾额。大万世居的部分墙体是1837年建的,到现在185年,它的墙体都是夯筑式的,至今没有出现明显的断裂。我们可以根据墙体上灰塑彩塑的痕迹去想象它当年的辉煌。大万世居是一个中轴对称,典型的城堡式的堡垒型建筑,它的宗祠呈三进两井的结构,中厅横梁上的“东鲁旧家”木匾格外醒目,两边是由传统的单元式四合院构成,照顾了家庭小型化。两旁六个大巷,横巷相通各有天井,号称“九天十八井”。共有单元式四合院一百余套,错落有序,古朴浑厚,是深圳客家围堡的典范。大万世居的匾额和楹联很有讲究,“大万”就是“亿万”的意思,都是有文化内涵的。参观客家围堡的时候可以注意它的堂联,大万世居最长的一个联——“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
2022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