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角兽企业全貌图──国企加速培育上市公司新福地(上)
打造独角兽企业全貌图
──国企加速培育上市公司新福地
(上)
前言
独角兽企业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浪潮的弄潮儿,独角兽企业出现不易,但一旦地方形成1-2家独角兽企业,便能显著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业态,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华彩咨询站在国资国企的视角,尽可能透彻地研究独角兽企业在国企发展、上市中的独特优势,为国资国企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干货较多,因此将分为上、中、下三篇发送,请各位读者留意后续文章。
01
独角兽企业概况
01
企业定义1.定义标准
2013年11月,美国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的创始人Aileen Lee首次提出“独角兽企业”的概念,指代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创业公司。
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独角兽概念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16年提出,通常包括以下四点:
(1)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2)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
(3)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4)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2.分类标准
按照创新形态,独角兽企业可主要被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为主要推动力,拥有重大技术发明,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制造出引领行业先进水平的产品。这类企业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享受技术创新溢价,绝大多数高新制造业独角兽都属此类。
二是平台生态型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来搭建平台,不直接接触实体经营,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类似第三方为实体企业和消费者搭构链接桥梁。
02
企业分布从全球视角来看,至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独角兽企业,其中美国和中国瓜分了超七成以上的企业,其中美国的独角兽数量更是遥遥领先。
按区域分布看,来自美国的共118家,占49.78%;中国紧随其后,共62家占26.16%;排名第三和第四为英国和印度,分别有13家和9家。
按企业估值看,2018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体规模达到8370亿美元。按国家来划分,美国依旧占据第一,中国第二,但是两国之间差距不大,并且平均每家企业估值中国远高于美国。
按行业分布看,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互联网和高新科技这三大领域。这些行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助推力。
03
独角兽发展要素
创新、金融、人才、信息和产业这五个方面成为了促进也是制约独角兽发展的五大关键要素。
首先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创新精神培养以及鼓励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支持。
其次是金融,当下金融支持是独角兽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以种子和天使、早期VC、晚期VC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融资体系,为技术向规模化生产、社会化应用转化提供强力保障;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促进风险投资实现价值最大化;以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现代金融体系实现持续发展。
之后是人才,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本质上是人才的资本化,需要通过吸引高质量人才保证自身持续发展。对创业企业而言,既需要集聚技术精通的专才,更需要懂管理、熟市场、通金融、善驭人的通才,通过引进多元人才保证自身发展。
接下来是信息,产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可在强化技术驱动同时拓展信息服务而非信息技术领域独角兽企业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信息,打造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中心,从而更好把握互联网时代经济,指导自身发展。
最后是产业,独角兽企业的成长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从全球范围看,独角兽企业往往集中在制造业发达、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和中国。此外,欧洲部分小国如瑞典、英国等,有整个欧洲大市场依靠,独角兽企业成长也非常快。从国内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独角兽企业就多;武汉、西安、成都等科技发达城市,独角兽企业也相对集中。因此,产业是独角兽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04
独角兽企业价值
独角兽企业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不仅对一国或地区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而且对引领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都具有重大意义。总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独角兽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独角兽企业在地方的出现会带动当地经济的显著发展,如宁德时代与宁德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方面,独角兽企业带来新技术、新业态,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成长,并通过技术创新,再造生产流程,提升附加值。
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科技与传统行业“化学反应”。不仅实现“360行”向“3600行”跨越,更培育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方式,跨越地域局限,创造全球价值,为经济注入动力、打造新引擎。
2.独角兽是科技创新的新动力
独角兽企业既是科技创新受益者,更是科技变革方向引领者,能带来全球技术加速颠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技术创新模式呈现出新特征,加速由传统的封闭式、集中化向开放式、平台化转变,由大企业引领向中小企业引领转变,以新型科研主体的需求迅速提高。特别是在市场推动下,各类创新资源向独角兽企业集中的态势更加明显,独角兽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推动科技爆发式成长、指数级成长。
3.独角兽是品牌形象的新标志
新经济时代更多的是离散生产、分散布局,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代表了新技术变革方向、新经济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家和城市品牌形象的新标志。目前,越来越多独角兽企业排行榜发布,上榜企业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科技与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广泛关注。这也是国资国企要注重吸收独角兽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将独角兽作为国企多层次上市培育主体的一大原因。
4.独角兽是企业孵化的新平台
独角兽企业可以成为培育新独角兽企业的孵化器。独角兽企业一旦形成体系化的运作,就会在生态圈内不断衍化出更多的新独角兽,沿产业链、生态链向各行业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形成完整的链条。
腾讯系的独角兽企业有美团点评、小米、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16家,总估值为1320亿美元,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1/4。腾讯布局的“独角兽”帮助其构建移动互联的完整链条,在新技术如云服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占领高地。
百度系独角兽企业有包括百度外卖、爱奇艺、优信互联、我买网、蜜芽宝贝和58到家,总估值99亿美元。百度自孵化及战略投资独角兽企业,旨在打造完整O2O生活服务系统。
5.独角兽是市场竞争的新主体
作为独角兽企业,公司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两个与常规意义上的公司所不同的显著特点:
一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独角兽企业呈内生成长态势,增长速度指数化,企业地域边界模糊化,一个细分领域全球通常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胜者王败者寇的现象在独角兽企业屡见不鲜,
二是产融结合,全球影响。独角兽企业加速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布局,抢占发展先机和话语权,并和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国际资本结合,形成全球范围内资本、技术、市场有机结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企业、国际公司,对世界经济科技具有重要影响。独角兽企业在国企布局中也因此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母公司融资上市时,基于独角兽的未来价值预期,外界对于母公司的上市会增加更多的乐观情绪。
05
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解读
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等机构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揭晓了我国独角兽企业及估值情况。
从整体估值看,我国164家独角兽合计估值6284亿美元,约39903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相比体量上涨明显。其中,“超级独角兽”企业共10家,其余独角兽中,50-100亿美元估值10家,30-50亿美元19家,10-30亿美元125家,独角兽企业的整体规模和持续发展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榜单中,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估值排名第一,滴滴、小米分别以560亿美元、460亿美元估值列第二和第三。排名前十的其它公司分别是阿里云、美团点评、宁德时代、今日头条、菜鸟网络、陆金所、借贷宝。估值在50亿美元以上的有微众银行、平安医保科技、口碑、金融壹账通、京东金融、饿了么、平安好医生、威马汽车、联影医疗、蔚来汽车。
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兴领域。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分布于18个领域,其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健康、文化娱乐和物流成为独角兽集中爆发领域,数量占比达到56%。技术驱动型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技术驱动型企业成为独角兽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的164家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19个城市,84%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杭深”,各地高新区也成为独角兽聚集地,区域集中性明显。
北京以70家成为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之城”,估值合计2764.4亿美元。
上海拥有36家。
杭州拥有17家。
深圳拥有14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共有独角兽企业70家,在全国占比42.7%。总估值2575亿美元。
其中,估值100亿美元以上超级独角兽,中关村产生了5家,占据了全国的1/2,由大数据驱动的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智能经济,成为北京独角兽企业集中爆发的领域。整体来看,各地高新区成为独角兽企业的主要孵化地。
06
中国独角兽五大特征2017年,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呈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独角兽企业在国家双创战略实施后集中爆发。2014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元年,也是独角兽企业创业最多的一年,当年独角兽企业数量131家。2017年,共有31家独角兽企业是在2014年成长的,数量超过了全国数量的1/3。
技术创新型企业集中,持续增加。2017年技术驱动型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成为独角兽企业最核心的驱动力和成长的动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独角兽企业增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驱动型企业成为独角兽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
人才密集成为独角兽企业显著特征。从学历上看,2017年,独角兽企业创始人中有79人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28人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30%以上有硕士学位,12%有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培养出了最多的独角兽掌门人。从经历上看,独角兽企业创始人中有近2/3曾有多次创业和平台成长经历。
更多城市出现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衡量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2017年,我国共有19个城市出现了独角兽企业,较2016年增加了3个。北、上、杭、深四个城市继续稳居独角兽企业数量第一梯队。
国家高新区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摇篮。2017年有125家独角兽分布于12个国家高新区,占整体数量的79.2%。就各高新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看,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最多,为70家,上海张江以29家排名第二,第三为深圳高新区,共计19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独角兽企业整体发展展现出平台化、易吸引投资的趋势,这一趋势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所需要的优势高度一致。
2017年,由平台型企业孵化或投资产生的独角兽企业共有77家,平台型企业业务分拆成的“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北上杭深”。依托平台企业强大的资金聚集、资源整合和系统性管理能力,这些孵化的独角兽企业展现出显著的爆发式成长特征。
2017年有8家投资机构投中独角兽企业数量在10只以上。其中,红杉投资因投资了35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最佳投手”,IDG、经纬中国、启明创投各16家,晨兴资本和华平资本各14家,高瓴资本和真格基金也超过了10家。阿里、腾讯、小米、百度、京东分别投资孵化了29家、26家、12家、8家和4家独角兽。
在这些机构中,没有看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名字,这既反映出目前此类国资平台所面临的困境——难以以最市场化的角度判断投资目标,也体现出了国资平台所处的尴尬局面——在面向独角兽的投资中掉队了。
02
独角兽企业发展宏观环境
01
中央政府对独角兽的培育2016年以来,多项独角兽企业相关友好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持续优化了国内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02
地方政府对独角兽的培育01-北京
截至2018年4月,北京共有66家独角兽企业,整体集中在互联网行业、文化娱乐、大数据与云计算、在线教育等领域,且依托中关村优势聚集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新零售、内容产业等领域的许多潜在独角兽企业,常体现模式上的创新。
(1)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独角兽企业的两种发展模式。
①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北汽新能源、首汽约车、自如等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此外中关村也聚集了一大批以新技术、新模式,带动交通出行、房地产、医药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如电咖汽车、小马智行科技、无忧我房、爱空间、东方百泰、欢乐口腔。
②技术与产业新融合:一批潜在独角兽通过跨界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促进融合创新,重视产科融合、产创融合,如人工智能与交通出行融合(景驰科技、奇点汽车)、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融合(今日特卖、微店)、人工智能与互联网金融融合(雪球财经、奇点金服)、大数据与文化娱乐融合(秒拍、唱吧)等。
(2)中关村模式
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来,中关村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植相结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向不断创新,借由科研院所和产业联盟,助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挥龙头示范效应,增强产业集群联动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样就使得2017年,北京市培育的独角兽企业总数量和新晋企业数量接近全国一半,且主要聚集在中关村。
北京独角兽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那么探究北京市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方法,或者说北京具有的独角兽企业孕育的优势环境,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现。
①政策支持:经济科技发达程度高,政府扶持力度大,高新科技区政策鼓励创新。
②人才聚集:北京聚集了清华北大等诸多世界级高水准大学,人才基因优势显著;中关村长期以来作为全国性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创新型人才、互联网人才集聚地,在独角兽集中分布的各个领域都形成了人才的高密度分布;北京既自带人才输送,又因本地人才的聚拢而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在人才效应方面自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③资本聚集:针对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不同资金困难,存在多种资本来源方式。
④平台效应:百度、搜狐、新浪等头部科创企业,给整个环境带来创新氛围。
(3)最新发展方针政策。
2018年1月24日,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北京将把科技创新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首都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这将为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独角兽持续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央地协同推进重大科技任务。发布实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举措,集聚全球创新人才及团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②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中关村科学城要聚焦,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为目标,着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聚集能力,着力补齐优质创新要素,着力促进不同创新群体深度融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型服务政府、强化城市创新形象,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怀柔科学城要突破,深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国际资源广泛参与,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未来科学城要搞活,鼓励入驻央企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引入民营研发机构、创新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聚集提升投资孵化、科技服务等创新要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建立与三大科学城的对接转化机制,统筹大兴、通州等空间资源,与顺义、房山协同发展,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提高外资引进和开放发展水平,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③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引领支撑作用。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改革等方面,争取实施新一批创新政策。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创业投资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和新首钢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新增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全过程的科技孵化服务链条。
④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升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做好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人才引进、外资开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全市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园区产业向主导产业聚集、主导产业向创新型企业聚集。
⑤建立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在科技领域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多方资源更多投向基础研究和战略硬技术,促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深度合作。扩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创新券和开放实验室服务范围和领域,引导高校院所面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为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建设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
(4)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对独角兽企业意义。
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为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直接政策支持中关村是全国范围内独角兽最为集中的区域,作为“三城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带动者、引领者,将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小微企业培育、投融资支持、人才管理、企业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从而使得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环境直接得到提升。工作报告还指出,要积极推进科技领域的政府与资本合作,并引导高校院所面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这可以推动政府、独角兽企业、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在为独角兽提供资源技术支持的同时优化北京市科技创新局面。
(5)独角兽发展趋势。
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正由“模式创新”走向“技术创新”,通过跨界融合引发产业裂变,进一步激发中关村创新创业活力,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将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集中爆发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与产业深度融合,带来跨界创新发展。同时,独角兽企业也将对实体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02-上海
截至2018年4月,上海共有38家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相关行业、医疗健康、汽车交通、文化娱乐等领域,整体偏向于深耕特定细分领域,在互联网汽车、大健康等领域已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1)行业布局:
在互联网相关行业,上海的独角兽企业大多专注于相对垂直的细分领域,并已在该领域形成相对优势,如界面、小红书、易果生鲜等。
在医疗健康领域,上海独角兽企业不单单只是发展简单的“互联网+医疗”,而是从事医疗器械、药品研发、医疗平台等与医疗研究有关的细分领域,为上海未来成为生物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引领者进一步奠定基础。
在汽车交通领域,上海独角兽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偏“硬科技”,重点关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等,有望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向的引领者。
(2)人才战略:
在吸引人才方面,2016年9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即“人才‘30条’”),通过推进人才优惠政策落实、提供完善配套服务、强化人才激励机制突破性推动独角兽企业吸引人才。
明确人才引进优惠,吸引各层次人才。针对海外人才,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上海创新创业政策;到上海创新创业的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手续简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放宽海外人才居住证办理条件并扩大待遇。针对国内人才,以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方法聚才引才,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完善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籍、直接落户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对有一定成就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可直接引进。
提供人才配套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创新创业法治环境;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三权”下放给单位和科研团队;落实分缴个人所得税、股权奖励递延纳税试点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税收政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
(3)科创金融示范区:
结合上海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2018年4月12日,上海首个“科创金融示范区”正式落户,旨在打造“融智、融资 、融商”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产融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独角兽企业,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打造“融智、融资、融商”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融智聚才,汇集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技术力量;整合金融资源,发挥金融工具协同效应;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精准招商。通过打造“融智、融资、融商”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临港集团下属产业园区营商环境,促进“示范区”科技创新企业、科研机构的培育和发展,吸引各类创新型人才积聚和培养,从而加快高科技产业链建设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换,实现产业规模的可持续增长。
“临港科创贷”定制阶段化金融方案。聚焦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初创期科创企业:临港支付结算包、临港双创贷等;成长期企业:知识产权保、远期共赢贷、投贷联动等;高成长期企业:特色境外综合金融服务、一站式股权类综合服务方案、临港产业贷等。此外,面向科创人才设立“临港科创菁英贷”。
“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平台。在线下构建“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包括成立临港上银科创金融牵头工作小组、分行对接园区建立科创金融推进小组、支行设立“临港科创”专营机构;专门设立“临港科创”金融版块,平台采用“会员制”服务,科创企业可享受30个工作日内完成放款的信贷绿色审批通道、“额度优先、利率优惠”等差异化服务;信贷额度优先向园区科创企业倾斜。
03-杭州
截至2018年4月,杭州共有16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6800亿元人民币。
(1)整体看来,杭州市独角兽企业分布呈现出如下两个鲜明特点:
集中于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行业
大多数都有阿里基因: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口碑、淘票票等由阿里孵化——数梦工厂曾获得阿里巴巴超亿元投资;贝贝网的创始人张良伦、美丽联合创始人陈琪、同盾科技创始人蒋韬、车猫二手车CEO黄巍都曾在阿里工作。
(2)政策指导
2017年12月,浙江省宣布启动“独角兽计划”,通过打造省内顶级资本与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资本与创新企业的深度结合,孵化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省会杭州响应政策导向,于2018年4月12日公开了《杭州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2018-2020)》,指出培育一批在各自领域都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使杭州成为国际知名的独角兽企业集聚地与新经济重要策源地。
杭州在下一阶段培育独角兽企业的主要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到2020年,全市力争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20家以上,准独角兽企业(估值1亿美金以上)150家,纳入独角兽培育库企业(估值3亿元人民币)不少于300家,基本建立分类分层的独角兽企业培育扶持体系。
②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高水平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产业转型升级显著优化。“国高企”的数量在2017年2844家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到2020年达到5688家,力争达到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7年的50.1%增加到60%。
④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强化人才引育,激活人才创新、放活人才创业,逐步形成符合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发展规律的、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3)独角兽培育实施意见
4月12日,杭州市公开了《杭州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2018-2020)》,提出了独角兽企业培育扶持、技术创新和转化服务、金融支撑、人才引进与培育、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五方面重点举措。
①加快建立独角兽企业分类分层培育扶持体系。
精准扶持,支持现有独角兽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蚂蚁金服、阿里云等独角兽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技术研发投入、投融资、工业(商业)用地、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重大支持;对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创新特别突出、影响力极大的准独角兽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重视平台型企业衍生孵化独角兽企业的优势作用,深化与阿里巴巴、富士康、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大企业大平台的战略合作,集中优势创新资源,精准扶持,做大做强。
重点培育,建立独角兽重点培育企业库。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高成长性的准独角兽企业入库,开展重点培育;支持条件成熟的区、县(市)打造“独角兽”产业园。
分层指导,完善独角兽企业孵化培育发展链条。加快推进全市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孵化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力争培育国家级孵化器40家、省级孵化器70家以上;省级高新特色小镇5家左右,市级众创空间150家、孵化器135家以上,孵化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夯实基础,全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力争每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1372家以上,新认定市级重点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600家以上。
②加快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和转化服务体系。
瞄准未来产业,加大颠覆性技术布局攻关。前瞻布局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智能制造等新技术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聚焦战略平台,加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全力推进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和沪嘉杭三地政府共建的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点支持之江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支持阿里巴巴争创数据智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
集聚全球资源,加快推进创新要素国际化。加快“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推进杭州市与名校名所战略合作。加快国际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平台建设,鼓励各区、县(市)和人才平台在海外设立孵化器、离岸“双创”中心等。到2026年,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或世界500强企业建设30个高水平科研院所,使杭州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
③加快建立开放灵活的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
构建金融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新金融生态圈。推动新金融众创空间建设,加快建设金融小镇(集聚区),逐步构建支撑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的,立体化、深入性和广泛化的优质新金融资本生态圈。
完善金融创新业务,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到2020年,力争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3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科技担保规模达到10个亿和跨境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
鼓励上市并购重组,支持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将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优先列入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并纳入“凤凰行动”计划加以培育;争取率先开展独角兽企业优先参与“新经济独角兽快速上市”试点。
④加快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深化引进“国千”、“省千”、全球引才“521”、“115”等国内外高端人才资源,落实杭州市“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等,促进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融合。
强化领军团队培养。力争到2020年,经评审认定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0支以上。
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激发青年人创业热情。力争至2020年,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5000家以上,吸引大学生来杭创业10000名以上。
⑤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助推钱塘创业潮,提升品牌活动国际影响力。全市每年举办不超过10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全力打造“钱塘创业潮”创业活力品牌。1000万元资金支持搭建“独角兽杭州峰会”等独角兽企业交流平台。
巩固双创示范,加大创新创业服务扶持力度。完善服务制度,降低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成本;培育引进一批信誉良好、业务精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优质创新创业服务。
扩大“最多跑一次”成效,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行业准入等重要环节形成改革试点;鼓励具有平台属性的独角兽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参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多元治理等市场领域的社会治理服务。
崇尚创新创业,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尚创业,勇于创业,激励创业”的价值导向和“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包容和尊重失败创业者,鼓励天使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扶持连续创业者。
(4)凤凰行动
在加速推进独角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方面,杭州市配合浙江省“凤凰行动”关注以“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生态”为特征的独角兽企业要求,于4月19日公开《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凤凰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助推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已认定的重点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及挂牌企业,符合各行业专项扶持政策的,可给予相应支持。
奖励政策。完成改制并设立股份公司的,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完成挂牌并实现交易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境内外直接上市并实现交易的,给予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外地上市公司迁址进杭的,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完成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重大资产重组的,给予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实现资本市场再融资,募集资金在杭直接投资国家、省市扶持发展产业项目的,按不超过所投项目到位资金0.5%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补助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在项目完工投产后予以兑现。
发展支持。个人所得税减免;高端人才申请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落户、子女就学、车辆上牌等方面服务保障,并可给予一定额度的人才购房补助;企业重组税务减免;对应重组成本支出的一定财政补助;重大项目优先申报,并在土地、资金、技术研发、专利保护及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产品和服务优先纳入政府招标采购和重点项目招标采购目录,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及研发技术服务推广和应用;牵头建设的工业园区、开发园区可根据转型提升贡献度得到相应政策支持。
(5)余杭区发展模式:
3月27日,杭州市余杭区召开“创新发展与产业新政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1+N10”产业政策。未来三年,余杭区将安排300亿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高地。余杭区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意见》为建设发展总纲,涉及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建立“坚持改革导向,推进创新驱动;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尊重市场规律,强化法治建设;对标国际标准,建设一流高地;突出重商亲商,促进安商富商”的基本原则。
②明确主要任务为“着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着力营造包容开放的投资环境;着力营造提质降本的产业环境;着力营造独具魅力的人才环境;着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③已出台产业政策与待出台产业政策。“冠军十条”:《关于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等高质量发展企业提升培育的若干政策意见》;“外资十条”:《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政策意见》;“电商十条”:《余杭区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上市十条”:《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人工智能十条”“生物医药十条”等一系列专项政策等。
④通过高质量发展企业提升培育“冠军计划”及扶持政策“冠军十条”,余杭区在全国范围首次将“独角兽企业”纳入企业扶持政策。
其中,“冠军计划”主要提到完善两个平台——未来科技城和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三条路径——完善机制、加大培育、全面推进,推出四项举措——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强发展、落实减负惠企政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而“冠军十条”则是从推动落实“冠军计划”出发,针对“冠军企业”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十条规定全程助力优质企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
鼓励智能制造,给予项目资助
鼓励上云示范,对评审通过项目给予公有云资源及服务费用资助
鼓励研发创新,对新认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鼓励推广应用,将冠军企业产品和服务直接纳入政府首购或试用目录
鼓励市场营销,设置媒体宣传推广费用补助
鼓励品牌建设,对认定的“浙江制造精品”每项奖励10万元
鼓励做精做强,对并购区内中小企业的按股权转让和资产交易产生税收地方贡献的60%给予奖励
鼓励创先争优,直接给予奖励
鼓励人才使用,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部分给企业,并提供人才周转房
提供空间保障,优先保障冠军企业产业化空间。
04-深圳
截至2018年4月,深圳11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3000亿,除互联网金融企业较多外,也具备一批集中在硬科技领域、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科技创新型“独角兽”。
(1)发展现状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2008年制订出台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起,深圳通过接连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在系列政策引导下,深圳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自主创新体系,有效催化了一批技术创新型独角兽的孕育、孵化。
(2)发展历程
2015年起,深圳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引领,陆续出台《深圳市自主创业扶持补贴办法》等七个规范性文件,构建起新一轮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体系。整体来看,深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主,偏重务实,体系兼顾创业各层次人才需要。
①深入实行重点人群创业帮扶。规定自主创业人员范畴包括毕业5年内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随军家属,残疾人;休学创办初创企业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②加大对初创企业扶持补贴力度。明确初创企业补贴标准;自主创业人员在初创企业且吸纳户籍人员就业的,按其吸纳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已缴交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人数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③减轻初创企业租用经营场所成本。明确租金减免和租金补贴标准;大学生群体享受创业场租补贴的标准在上述基础上提高。
④缓解初创企业起步阶段资金压力。享受社会保险补贴;针对创业融资难问题,自主创业人员的初创企业(国家限制类行业除外)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⑤鼓励选拔优秀创业项目。结合深圳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在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⑥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建立培训补贴对象甄选制度,将创业培训补贴发放对象由培训机构更改为参加培训并符合申领条件的个人;构建多层次、模块化、梯次递进的创业培训课程,提升创业培训针对性和高效性。
⑦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适当放宽硬件准入条件的同时,引导各类创业载体不断加强创业指导、政策宣讲等服务;组织开展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评选工作。
(3)人才战略
人才是“独角兽”企业发展的重点,技术创新型“独角兽”多落地深圳,不仅得益于深圳的“硬”产业基础与“软”环境基础,更离不开深圳“多管齐下”的人才政策,既吸引高层次人才,也不放弃中端人才。
①硬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对外窗口作用,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通过“三来一补”进行原始积累并快速实现工业化;在随后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深圳日益深入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电子信息、家电、机械等行业产业配套群逐渐形成,技术创新依托的制造产业链齐全;依托珠三角“世界工厂”基础,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完整供应链。
②软基础。基于移民城市的文化优势,早期的成功者激发更多移民群体下海创业,维持创新活力,形成了创新文化;“孔雀计划”等特区优惠政策、制度创新推动了海内外创新资源和人才的大规模引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坐拥多个产业龙头企业、拥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优势,利于独角兽培育生长。
③多元化人才政策体系。一是通过“重金”吸纳高端人才;二是抓住中端人才,提供新引进基础性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本科、硕士、博士分别补贴1.5万、2.5万和3万元;三是通过调整积分入户门槛,使得本科以下学历者可以轻松入户,进一步吸引中端以下人才。
(4)孔雀计划
“孔雀计划”是深圳市人才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于2011年由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孔雀计划作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业创新的计划,为深圳引入了一批独角兽企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推动了深圳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011年4月2号,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提出要以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一批对深圳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核心团队。2016年9月,深圳市修订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2016年11月,为了深入推进“孔雀计划”,满足不同团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类型发展需求,深圳市孔雀计划产业园(深圳市千人计划创业园)落户龙岗。产业园按照“一园三基地”模式建设,即总园区中海信(深圳)创新产业城、总部基地龙岗区创投大厦、孵化基地云里智能园和产业化基地龙岗智慧家园。其中,总园为企业提供“四全”服务,即全天候的管家服务、全链条的企业咨询、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和全过程的产业指导。2017年6月,孔雀计划展示交流中心正式启用。
(5)重视高层次人才
深圳市还先后印发《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发放细则》、《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深圳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支持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法。2018年,深圳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特区”,从三方面深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挖掘。
①加速高端人才集聚。加大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着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深化拓展“孔雀计划”,在全球坐标系内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做好“万人计划”、鹏城杰出人才、国贴和市贴专家等人才选拔工作,发挥典范效应。
②强化博士后“人才战略储备库”功能。完善博士后管理及资助制度,加大博士后招收力度;积极支持创新型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完善博士后租用新能源车机制。
③创新海外引智体制机制。探索海外引才引智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整合深圳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海外分支机构资源,打造成为海外智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2018年发展目标为新引进全职院士10名,新引进“孔雀计划”团队30个,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积极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
(6)人才引进环境优化
在持续深化“孔雀计划”外,深圳先后出台实施《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等系列人才政策,其中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作为较为全面、效力层级较高的关于人才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深圳人才引进环境的优化。
《条例》主要内容涵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人才服务与保障,在具体内容上就两个方面进行规定:一是对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相关规定进行突破或者创新的规定;二是将目前人才工作中成熟的、需要长期适用的政策、做法通过立法予以固化的规定,为今后的人才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条例》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明确规定指引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性人才激励政策、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环境,从实际出发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措施包括:
保护知识产权。一是建立健全侵权预防、预警和应对机制,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二是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人才信用征信系统,实行人才失信惩戒机制;三是明确对重大知识产权保护活动,可由政府提供支持和帮助;四是鼓励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
强化奖励力度。物质奖励:由市政府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指引”,单位按照指引制定本单位奖励和报酬制度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鼓励国有企业采取股权、分红等方式激励科研、经营管理、高技能等人才;明确规定市、区财政性资金资助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可约定项目科研负责人及其团队和所在单位共享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精神激励:明确每年的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人才荣誉和奖励制度,由市、区人民政府对有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让人才“名利双收”;市政府设立“人才伯乐奖”,对在本市人才培养、引进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制定人才公共服务清单,明确政府对人才服务事项的范围和职责,让人才对政府服务“了然于胸”。二是发展专业服务机构,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积极培育人才猎头等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人才提供更具活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三是全方位支持服务,提出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和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把提供人才安居保障纳入市、区住房保障部门的法定职责。四是构建全市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人才认定、项目申报、配套待遇落实、创业扶持服务等职能,建立“一口受理、一口对外,内部联动”的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
05-天津
2016年8月22日,天津开发“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发布会在天津开发区举行。针对独角兽企业“新成立、快成长”的特点,开发区启动实施独角兽培育计划,实行“一企一策”专项支持,开展“独角兽企业生态圈建设工程”,推动园区“独角兽”企业发展。截止2018年4月,天津开发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2家。
(1)培育措施。
建立“独角兽种子企业”储备库,编制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开展“独角兽企业”调研,研究制定针对园区“独角兽”企业的“一企一策”专项支持;建立创新型众创空间,打造独角兽企业商业模式;开展开展“独角兽”企业生态圈建设工程,通过高端连接,打造天津高新区与全球创新高地独角兽生态圈。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培育独角兽企业不少于2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不少于50家,纳入独角兽种子库企业200家,打造天津创新发展新引擎,建成全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产业新高地。
(3)2018规划
2018年,天津将通过建设市内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新经济产业载体——独角兽大厦,力争突破现有服务体制机制,针对成长迅速、规模较大的独角兽企业特点,提供定制化、高效化服务,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地之一。未来,天津开发区将出台新经济专项政策,从办公用房、经营扶持、投资收益及人才奖励等多个方面给予新经济企业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尤其针对发展迅速的新经济企业给予专项奖励。
06-重庆
2017年5月,重庆市科委印发《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帮扶科技型企业发展为核心,加强政策激励和组织保障,以期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达到800家,挂牌上市科技企业达到800家的坚实基础上孵化重庆首家独角兽企业。
(1)政策激励。
财税激励:优化配置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完善科技创新券激励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享受率;全面落实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能力激励:组建创新联盟、研发平台,鼓励产学研合作;资助重大创新项目,补助重大新产品的研发成本。科技金融激励:在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计划提供科技金融支撑基础上,明确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担保机制;对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异化的债券融资财政奖补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新三板挂牌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2)组织保障。
2018年3月29日,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在重庆市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区正式开业,旨在打造“互联网+金融+科技”的科技综合服务大平台,到2022年,入驻主体达到2万户以上,年交易规模达到300亿元。未来,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还计划建设“四平台一中心”:
①科技要素登记交易平台:服务权益类科技要素(专利技术、技术成果、商标权等科技权益)的交易。
②科技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科技产品(材料、设备、仪器等)提供电子商务和配套服务平台。
③双创企业融资咨询平台:整合各类金融机构服务资源,提供融资咨询和金融中介服务。
④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心与国内外科技资源共享数据库的接口,汇聚和完善科技资源大数据库和服务平台。
⑤科技产业金融结算中心:充分运用要素市场金融结算的核心功能,开发先进、便捷、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为平台交易各方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金融结算服务,并为众创空间等科技园区企业提供金融结算、融资咨询、财税代理等全流程服务,打造安全良好的金融结算服务环境。
07-成都
2017年7月,成都市印发“产业新政50条”,从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金融供给支撑、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都提出了有利于“独角兽”企业产生和发展的意见,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成都力争到2020年,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成都要更好地发展新经济,核心诉求就是要打造一批在各个新经济重点方向的独角兽企业。成立企业俱乐部的核心目的就是为成都遴选和培养出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同时,也可以通过俱乐部打造全新的政企关系,为成都打造出更好的新经济发展生态。成都将加强技术要素创新供给,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在蓉科研机构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科研基地。
(1)政府引领。
成都还将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升级改造成都科技成果交易网络体系,推动在蓉高校院所联合地方、企业共建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升独角兽企业成长技术要素供给能力;扩大金融供给支撑,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实现倍增。
(2)资本支持。
成都制定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规划建设独角兽岛等发展载体,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对重大科技专项最高给予2亿元支持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
08-南京
(1)个性化政策
2018年1月,南京市出台《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大力引进和孵化创新型企业,重点在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上下功夫,产生一批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并在文件配套细则中提出了针对独角兽公司的个性化政策。
设立创新型企业培育专项,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类精准施策
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自获利年度起,三年内对本市经济发展贡献全部奖励企业
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通过评价的企业,根据企业研发费用情况,给予最高10%普惠奖励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进入市培育库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进入省培育库的再按省支持标准给予1:1共同支持,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50万元奖励
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
支持研发服务企业发展,参照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给予支持
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考核制度,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20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收购或投资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国有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收购创新资源支出、创新转型项目培育期三年内亏损等视同考核利润,允许高层次人才薪酬、创新奖励、中长期激励在工资总额外单列
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首保
上述政策不仅能够帮助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领南京市进军创新名城,也为培育及关注独角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有更大几率进入独角兽阵营。
(2)独角兽培育特点
南京在独角兽培育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关注领域。新零售,汽车交通,医疗健康,互联网企业服务。
整体环境。培育和关注独角兽数量占比高;新兴科技领域企业多,成长性好;政策关注度高,扶持力度大,营造优质双创环境的氛围浓厚。
培育目标。依托南京市拥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丰富的技术人才的优势,把握住互联网科技企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独角兽及培育独角兽的孕育和成长机会,实现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方面的快速对接和融合;激发众多传统领域产业转型升级,辅助新兴技术公司寻找更多合作资源,促进技术落地;打造细分领域行业冠军,利用行业马太效应吸引优质资源;重视大公司内部孵化能力提升,利用五星系、苏宁系等已有上市公司、大型平台公司优质资源与成功经验,打造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完善生态体系。
09-合肥
为填补安徽省在“独角兽”培育方面的空白,2018年4月26日,安徽合肥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再次用政策“红包”吸引扶持各路人才创新创业,在未来七年中拿出超百亿元资金“养人”,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发展独角兽。
(1)人才需求。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定期发布人才目录,面向全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来肥企业工作且符合人才目录的博士、全日制硕士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给予补贴。
(2)双创环境。
空间支持方面,改造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新街区、创业特区、众创空间,提供低成本或免费创业工位;资金支持方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设立创业补贴、大学生创业创新引导资金,对在校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每年选出100个左右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最高给予10万元项目资助;服务支持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按照“最多跑一趟”要求,建设一体化人才智慧服务平台,鼓励多种模式建设“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综合设置招聘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服务、创业咨询培训等功能区。
10-珠海
2017年,珠海市印发《珠海市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重点培育 10 家以上超百亿级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超十亿级骨干企业、1000 家以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形成梯队发展格局。
基于政策导向、政府引领、资本支持,珠海独角兽企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政策导向。
2017年,珠海市印发《珠海市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重点培育 10 家以上超百亿级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超十亿级骨干企业、1000 家以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形成梯队发展格局。
(2)政府引领。
2018年,珠海将提出将开展高企树标提质行动,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挖掘并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2018年全年,珠海计划引进省创新创业团队不少于3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不少于30名、各类人才不少于2万名。
(3)资本支持。
2018年3月26日,珠海市政府与北京鑫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珠海市前沿产业“独角兽”投资基金,并与10家具有“独角兽”潜力的企业和2家投资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致力于形成以金融为纽带,以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为龙头的“园区—产业—资本—企业”完整产业链条。
珠海下一步还计划重点建设全球前沿产业“独角兽”超级总部基地,打造“独角兽”之都,形成珠海独角兽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大力扶持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11-准独角兽企业培育新政
在助力“独角兽”发展壮大之外,作为“准独角兽”企业的“瞪羚企业”也受到了各个地方政府的密切关注,多地密集出台培育瞪羚企业的新政。
瞪羚企业的说法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硅谷,是指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瞪羚企业往往具备如下四条特征。一是成长速度快,常能实现井喷式、裂变式增长;二是创新能力强,多研发原创性技术,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三是专业领域新,从价值链高端的细分领域切入;四是发展潜力大,多为掌握战略制高点的小巨人或者隐形冠军。在国内,瞪羚企业往往以高水平的科技活动投入与产出引领区域创新创业,被称为“准独角兽”企业,具备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极强潜力。
各地瞪羚企业培育新政一览:
(1)山东。
2018年1月,印发瞪羚企业认定培育和奖励计划,计划在2017-2019年期间,认定和培育300家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级等领域的瞪羚企业。山东省财政每年会对被认定瞪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并给瞪羚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信用增信、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上市培育、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福州。
2018年2月,提出《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认定及培育办法》,指出高新区除对满足相应税收条件的瞪羚企业按所得税数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外,还提出优先满足盈利能力较强、建设资金有保障的瞪羚企业的用地需求并对租用楼宇、厂房生产经营的瞪羚企业,按实际使用生产经营用房面积,给予50%的房租补贴。
(3)潍坊。
2018年3月,深入实施“瞪羚计划”,提出对首次认定的瞪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用于支持企业科研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次年度继续通过瞪羚企业认定的企业,40%的奖励资金足额兑现。优先推荐瞪羚企业申请科技专项贷款,享受专属的审批通道及可定制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向合作创投机构推荐瞪羚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可采用股权和债权方式给予支持,并可让渡部分投资收益。
(4)济南。
2018年3月23日,济南市举办“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济南农商银行战略合作支持千家瞪羚企业成长计划工程”签约仪式,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运行瞪羚企业成长计划工程,向济南市上千家成长型小微企业提供100亿元资金支持。瞪羚企业成长计划工程主要包括联合评选“千家瞪羚企业”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农商行各网点成立“工商联企业之家”、提供“贷动泉诚”小微贷系列产品和“政银保”等特色业务、成立金融服务联盟等六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举措和特色化的服务内容,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5)陕西。
在2017年发布的《进一步加强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指引》指引下,2018年3月25日,陕西省财政厅进一步下发资金1980万元,支持省内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高端装备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66家瞪羚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助推“十三五”末实现全省瞪羚企业达到100家的目标。
(6)常州。
2018年4月,新北区薛家镇推出“薛家镇小瞪羚创新企业培育系列活动”,并成立了瞪羚谷商学院,从资本运作、股权设计、人才培养、市场开拓、企业文化建设、金融供给和企业治理方面助力各企业健康发展,早日跃升“独角兽”。
(7)武汉。
2018年4月,发布了《瞪羚企业认定及培育办法》,对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显示、数字经济提出支持企业发展的“瞪羚十条”支持其发展。
①商业模式、业务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咨询费用补贴。
②瞪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交流学习创新创业理念和企业发展管理思路享受补贴。
③给瞪羚企业银行贷款利息补贴。
④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瞪羚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对其为瞪羚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服务形成的本金损失给予最高80%的风险补偿。
⑤设立光谷瞪羚基金,为瞪羚企业提供股权、债权、保险等全方位融资服务。
⑥支持瞪羚企业开拓市场,东湖高新区重点工程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瞪羚企业采购。
(8)南京。
2018年4月,发布《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并公布第一批企业榜单,25家瞪羚企业、43家培育瞪羚企业;提出搭建瞪羚企业俱乐部。
(未完待续 中、下篇请见明后推文)
~点击图片获取最新课程信息~
【精彩内容】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阅读推荐
1、从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博鳌开放精神照耀下的国资国企改革 ——新一轮开放架构下的改革及二十个焦点问题的提出
4、千年大计之大西南命运共同体 ——川渝滇黔桂藏湘需尽快一体化整合
41、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以浙江物产集团和中粮集团为例
47、《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揭示国企重组新趋势
精彩诗歌推荐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