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柴定红:相比于项目,打造团队更重要 | 来都来了

2017-04-20 柴定红 乐助乐仁

2017/4/20 来都来了 第35期

相比于项目,打造团队更重要

「来都来了」

为平凡公益人立传

出品 | 乐助乐仁

来者 | 柴定红

访者 | Tina

整理 | Tina

编辑 | 小乐

来者何人

柴定红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

上海闵行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上海闵行区利群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

来看精华版采访

▲点击听朗读版 | 闭着眼睛学公益

主播 | 刘小陌


来都来了,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柴定红:大家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社工系的老师柴定红,同时也是上海闵行区利群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发起人。

 

你觉得公益是什么?


柴定红:我认为公益是服务于有需要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的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


公益主要是通过一些公益活动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指有助于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提高社会福祉的行为。

 

为什么进入到这个行业中?


柴定红: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实习时总是抱怨说不专业,或者说我们在教学过程所教授的内容在实习中用不上,感觉教学和实践脱轨。那个时候我就很想自己出来试一试,了解我们的社会工作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于是就自己出来做一个比较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


其实,最初我并不是冲着公益来的,虽然社会工作做的事情本来就是公益的,但当时更多的是想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思考。也想通过社会工作的理念做一些专业的事情,至少是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比较专业的阵地。

 

你在组织里主要担任什么角色?


柴定红:我在机构里主要担任理事长同时兼任总干事,我的主要角色是管理者,基本上从业务、人事、财务到对外交流各方面的统筹都由我来负责。业务上的工作包括从项目书的策划、标书的撰写到业务督导、项目过程控制等等,可以说是全面的管理着整个社会组织的运作。

 

工作中有什么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


柴定红:我的体会就是做公益非常的不容易,能做公益的人都很了不起。首先,从经济回报的角度上来说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其次,做公益本身是不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它并不是有爱心就可以去做,现在对专业技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社会工作的干预方法、心理层面的知识、人际方面的沟通技能等。除此之外,还要求个人基本的修为要好,尤其是在沟通技能上。


因为我们是做人的工作,并不是说专业性很强就可以解决问题或者说取得服务对象的认可。也就是说,做公益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即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也要具备一些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的不容易体现在我们现有的项目制运作的体制,以上海为例,会出现不能保证长时间运作的情况,经常会有服务地点的变化。而项目制运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一年的项目周期到了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项目的延续性产生问题,这对公益人来说也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


第三个方面是指对公益组织的发起人来说,“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可能会面临人员的专业性不够、员工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倡导的能力比较弱等问题。同时,是否招用全职员工也是一个问题,许多工作需要全职员工来完成,但招用全职员工也意味着有工资、五险一金以及相应的福利支出,会对机构的运营造成压力。


总的来说,做公益虽然很辛苦,但同时也带给我很多新的领悟,是一段辛苦并快乐着的经历。就拿我自己来说,在进入公益行业之前,作为老师的我工作和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感觉自己时间很充沛,有时会有空虚、烦躁的感觉,也会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但在做公益之后视野和境界都变的不一样,会感觉到非常充实,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这也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而且,运营一个社会组织对发起人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对我来说是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个很棒的体验。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让我觉得很值得。

 

刚才提到运营中一些项目变化、人员变动的困难,可以分享下应对措施吗?


柴定红:我们遇到项目变动的问题不是很多,目前是会从两个方面来协调。一方面是与机构内部的小伙伴协商工作点、工作内容的调整变化,这点来说大家都会愿意配合。第二种就是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协调,效果会好很多。


我们机构自起步以来很少自己去拓展项目,多数是有好友推介或者投资方直接找到我们接洽。出现了一些延续性的问题后,我们拓展了资金获取的渠道,做到多元化发展,以此来保证项目运作和员工驻点的延续性。


人员的变化上,我认为团队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我的理念是宁愿少接洽项目或者暂时放弃一些项目点,也不希望与不认同机构文化的员工一起工作。


如果大家有共同的追求、诉求和信仰,能够不计较得失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最终大家所希望的都会有,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经济上的回报。有这样一只团队的话,相信很多问题就已经不构成问题,反之,则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

 

能否分享一个印象深刻的项目?


柴定红: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社区青少年项目,一个是老年项目。


青少年项目不仅仅是印象深刻,可以说项目到后期的一些效果让我觉得很震撼。这个项目的特点在于社区的志愿者被调动起来,也就是说社区内生力量被完全的激发出来。


项目进行过程中,志愿者们已经能做到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对接相关的活动资源,也会一起学习如何发布、管理公众号,甚至是设计团队的品牌LOGO等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居民自治的潜质,感受到来自社区居民的力量。


另一个老年项目是我们在长宁区开展的,在扎根社区之后,社区老人的认可度非常高。开展活动的间隙老人们会很想念我们,甚至会特地到居委询问我们的动向,了解相关活动的进展等等,让我感觉到他们非常的信任我们。

 

做公益以来最怀念的是什么时候?


柴定红:最怀念的是刚刚创立机构的时候,当时的小伙伴们真的是不分彼此,也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没有人在其中抱怨,感觉每个人都是充满力量的可以做很多事,而且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非常多。


有一次我们派了三个人去成都学习,去之前他们自掏腰包给主办方准备了礼物,在回来之后又不愿意报销用餐的费用。即使我一直强调是可以报销的,不会有问题,他们还是没有进行报销。


虽然是件小事,但当时大家的真心实意让我很感动。那段时间,不管多累多忙,大家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我安排的任务,我们之间的沟通也很顺畅。


说到这里我有个感受想和大家分享,就是一个机构在发展初期,也就是创业期会比较难招募到人,后期则会相对容易,但新进员工的加入会对老员工形成挑战。随着新员工越来越多,老员工们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而我要处理的事情在逐渐增加,这样一来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沟通也逐渐少了。


虽然我是很怀念那段时间,但现在回头想想当时那种良好沟通、不分彼此的状态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后期就不太可能会实现,或者说这并不是一种持久的模式。

 

你提到在发起机构后时间变得紧凑,那你是如何协调工作和生活的?


柴定红:工作中,我喜欢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将他们分出轻重缓急,或者分出难易。重要的事、难的事情由自己来做,其他的事情则放手交给同伴们来做。生活中也一样,总要有些取舍,该放弃的时候也是需要放弃的。


说起来,我的工作时间是越来越长了,当然这个状况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整个机构目前还处在团队建设、调整的关键时期,我想明年应该会好很多。所以,几乎没有业余生活吧,不工作的时间基本是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儿或者辅导功课,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我成立了一家机构,这和我的“兼职”身份也有关系,毕竟学校的工作本身压力也大、内容也多,还有孩子也还小,需要照顾也会分摊掉我的精力。忙碌可能是多种原因加在一起,而不仅因为我加入了公益的行列。

 

可以给同行们推荐些什么吗?


柴定红: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吧,书名是《人类简史》,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著作,其内容广博、见解独特、思想深刻,清楚地阐明了人类进化史、发展史的全部。



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精确把握、事件背后深刻细致的剖析、纵横捭阖的飞扬神思,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自身的窗口。所以我建议做“人”的工作的实务工作者好好读读这本书。

 

对于刚入行的年轻社工有什么建议吗?


柴定红:我觉得专业方面的建议需要与大家实际的工作相关,比如做老年人或是青少年等不同的群体,在专业技巧上会有所不同。


但给刚入行的年轻人,我有些感想还是想分享一下。希望大家的心态一定要好,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做事,不管做什么都要看到它带给你的收获,而不要计较太多。


同时,我觉得人际交往的技巧在大家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一点心得,做事前要先做人,因为整个公益行业是比较缺乏人才的地方,只有“有为”才会“有位”!


本期采访人

Tina

(TinaShen_)


一直想找机会了解柴老师发起社会组织的初心,其中有对高校老师“出战”公益的好奇,也有被她个人魅力吸引的关系。初见她时干练的形象,工作中亲和的模样,谈及专业时认真的样子,在我眼中,她就像是置身公益的画家,描绘着自己的理想和坚持。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来都来了」往期


张媛:服务满意度只看平均数,够吗?

陈清云:衣加衣,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曹赵军:组织刚成立,像种子丢进土壤

郑懿:95后机构负责人,公益路不怕错

赵珂熳:你,想让公益长成什么样子?

付方胜:县级市一味强调社工是拔苗助长

宋利棠:公益是我愿做且能做的事

吴雪:陪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成长答案

亢佳睿:人死了不是“上天堂下地狱”

袁永海:让6000+残疾人月入数千

高海娟:真正的接纳不是纵容

夏睿(下):公益机构要有主打产品

夏睿(上):解决社会问题不分商业和公益

李沅泽:(X]区间,学习只为选择的自由

赵田松:透过问题表面,家庭才是根本

郭根进:在校园里,做影响心灵的海星

祁先雄:不理解贫穷是中国公益的硬伤

沈叶明:坐立行走间,影响下一代人

莫秀娟:一个多年医务人员的社工之路

高益新:情怀太重,平凡心比较轻

路忠:老年人服务也应该有一家4S店

周茂同:社会工作是一个自生自灭的专业

程彦文:公益也是江湖,占山还是占道

张善辉:公益就像公交车,总有人到终点

王志龙:田野直达餐桌,老乡们不是劳工

孙志伟:有的社会组织变相绑架了政府

张欣欣:别小看智障儿童,他们潜力无穷

阿玲: 构建社工和居民的承载力关系

霍佰义:用商业方法培育青少年组织

王永兵:这条路我想我会走一辈子

沈艳:公益是件高调、华丽、时尚的事

谈路明:从事公益是自己和老天间的事

刘海林:为什么我要和服务对象说“不”




投稿邮箱:719202192@qq.com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