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谭》系列38: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九)
文|张冬青
让我们继续理解学习的模糊过程的意义及方式。
模糊过程的第一个层次是一个体验过程。人的体验本身就是模糊的。比如什么是酸的?一串化学符号是回答不了的,它要味觉去体验。而酸的程度没有标准,酸和甜的界限又在哪里?味觉感受到酸,如果没有语言是无法表达的,没有命名就没有概念。所以,语言,尤其是文字,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语言,便没有思维。好,我们会用酸来表达味觉的感受了,但是单单看到“酸”这个字,而没有尝过酸,这个字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与亲身的感受相连接,文字和感受才同时获得了存在的意义。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感受会越来越细腻,比如微酸、甜酸、酸辣、巨酸、醋酸、水果酸等等,类别、程度以及主观体验十分丰富。由味觉的酸还会引申出肌肉发酸、心里发酸、话语发酸等等,这就是通感了。最有意思的是,味觉主要是舌头的感觉,研究表明,酸味是舌尖尝出来的,而酸的发音suan
力量集中在舌尖。是汉语的巧合吗?英语的酸写作sour[ˈsaʊə(r)]
,法语写作acide[asid]
,日语写作っぱい[suppai]
,都是舌尖在用力。这应该属于语言生理学了。这里的论述没有包括化学的酸物质,它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
总之,因为体验是主观感受,所以它永远是模糊的,人们在丰富的模糊感受中尽力用语言来形容它,听的人也要有同样的丰富感受,才能引发共鸣,互相理解。
一个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的教育就是要经历丰富的感受,这些感受从自然中来,从生活中来,从交往中来。一个孩子过多进行大脑的学习而省略身体的体验,其结果:一种是大脑成为无源之水,终于枯竭;一种是形成知行不合的人格;一种则成就一种无价值观的聪明。因为体验越丰富的人越具有同情心和理解力。
模糊过程的第二个层次是一个质疑过程。有利于成长的学习是一个充满疑惑的过程而不是学会一串标准答案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因果而且答案不唯一、不究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强化唯一答案的过程。比如,读安徒生
版的《三只小猪》
,难道只有批评老大、老二懒惰,表扬老三勤劳这一个主题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分析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的结实程度,盖房子时的辛苦程度;可以分析老大、老二嘲笑老三时的心理;可以体会老大向老二求助,老大、老二向老三求助时的友爱;可以明白三人合力的力量有多大。还可以质疑:狼可以吹散草房子吗?狼可以撞倒木房子吗?孩子可能会说:会的,那是一只特别大特别大的狼。孩子也可能会说:不会的,可能发生了飓风帮了狼的忙。孩子还可能回答:不会的,就是想告诉我们草房子、木房子不如砖房子结实。还可以讨论如何用草和木头修建更结实的房子。
配合这样的阅读,就得有完全不同的评测体系。现在通行的应试考试以及配套的教学方法,对孩子思维和情感的发育是一种戕害。
模糊过程的第三个层次是一个肯定否定的交替过程。思想是生长的,其生长性就表现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交替上升。某个阶段你可能认为性格决定命运,另一个阶段你又认为命运决定性格,经过这样的自我对话,你方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一个人在价值观相对成熟稳定之前,都是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就教育而言,好的课堂是充满疑问和思想生长的地方,生与生、师与生可以开放、亲切地对话,而不是高效率灌输知识的填鸭场。
《冬青谭》全系列
1:要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
2:廉价思想批判
3:真实是接纳自己的前提
4:不能在“主义”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
5:尊重,从拉开身体的距离开始
6:请允许孩子自卑
7:冲突让孩子有分寸有胆量
8:莫被兴趣迷惑
9:教育是个平常事
10:给孩子沉静的生活
11:读《公主四点会来》
12:读《有麻烦了》
13:成人,请照照孩子这面镜子——读《愿你》
14:细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15:童诗批评
16:关于学生阅读的建议
17:论厌学
18:“都怪你”
19:不要把母亲节过成悲情节
20: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
21:游戏与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22:善良是一块抹布?
23:谁会给你安全感
24:“发脾气”问答
25:一分不可为二
26:信任会让孩子珍惜自己
27:自信的底气在哪里
28:学会理性二则
29: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一)
30:不善待幼儿园老师的社会没有未来
31: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二)
32: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三)
33: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四)
34: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五)
35: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六)
36: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七)
37: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