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眼泪是感动,第二滴眼泪是媚俗……
昆德拉有一喻,大意是看到孩子在阳光下的草地奔跑。媚俗让人流下两滴感动的眼泪,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第一滴眼泪是感动;第二滴就是媚俗。
假如依据如此延伸,可以有太多太多日常的延展。因为最近的有所想无所想比较飘逸,就不想为了延伸而延伸。飘逸不是胡思乱想,因为胡思乱想太媚俗且又庞杂沉重;飘逸是一种若有若无的盈盈一握却又无以触碰之感。
我第一次深入思想疆域,与1990年初一个人才银行或人才交易所的项目有关,那时在项目手册的“备忘录”第一行,有类似“我们始终关注生命本身”这么一句,大概影响我以后及至今:生命与人、人与人性、人性与精神以及制度环境等等,确定了生命以个体为单位、人性以个体价值最大化、人类价值在于本能具足的自由精神、一切的制度环境皆以满足和良化生命环境为坐标及其选项……,如今三十年过去,所有的所谓著述或文字观点,从来未曾有所偏差。
思想作为生命共同的意识本能,有一段时间在做现实世界比较时,有过“文化了的思想与知识了的思想”疑惑:以目前人类世界之国家界限或方位,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故弄玄虚的技法,所有的思想工于表意,除了确定性的势力权威之外,一切所表之意皆不确定——故弄玄虚并非褒义贬义,可分解为故、弄、玄虚,故即因为什么;弄即技巧工夫;玄虚即一切皆不在现实而在其上。如此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目的,花尽工夫把这个目的说的在现实里找不到或实现不了,然后这一切的意义最后由某一权威定论:这一权威的符号就是势力之王或终极的家长。
这就是文化了思想,与知识了的思想不是一回事。文化了的思想,就是故弄玄虚;知识了的思想,即是清晰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能力的次第呈现,所谓逻辑。两者各具特征:前者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怎么思想的,而且以对方不知道自己怎么思想而为高深或“权威”;后者是一个人但凡有所思想,一定要让对方或所有人知道自己是怎么思想的,为此与其他人以各种形式进行思辨,谁把谁辩的理屈词穷,谁就是“权威”,直到下一波挑战者出现进行思辨挑战。
我一直自认文化不够、知识有限,所以一切所思所想皆做不得“结论”,仅是阶段性的认知“结果”而已。
以文化了思想去解,总要涉及到文化的源头,怎么格式化或文化了一个族群的思想;知识了的思想易于理解,比如所谓另一族群皆通过认知与识别,形成了清晰可辩且条理缕析、反复纠正或纠偏的体系,所有的思想均可依据确定性的路径,去延伸、去质疑然后使之更经得起推敲。
文化了的思想,所称之为文化的源头,譬如老子、庄子、孔子等等“子”们的经典,均属于寥寥数千字,后来的所有思想,都是为了解释这些经典,因而在解释过程,多为个人独特感受,而以谁权威谁定论,稍微质疑即大逆不道。所以,是不是经典,不是思辨、质疑、再思辨得来,是最有权威的符号钦定是经典就是经典,除非世俗权威符号废除了经典,经典也就不再是经典了:所谓亘古不变的真理,从来不存在,一切以势力左右而“随行就市”。
我之所以某个机缘对佛法感兴趣,就是直到如今,仍然经得起自我思辨,也与我1990年代初发轫的思想坐标契合,譬如佛法之众生平等包括并不限于人类、个体以及个性差异等等,就是我对生命以及人类命运的看法。反观中华经典里却往往设定天地人才之以人为尊,其他生命譬如蝼蚁,其生存的价值是为了人而存在等等,我左右都恭敬不起来,从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之“烹小鲜”、到庄子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等等,处处极显冷酷残忍,此并非与其所标榜自相矛盾,而是根本没有将除人之外的其他众生当成生命。在人类世界,孔子之推向极致即以等级秩序,将人分为三五九等,更何况非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种类?!
但凡生命皆有恻隐之心,记得我一些年头食素,与一厨师闲聊时说:你烤鱼的时候,看到你烤的不是鱼儿而是你,你会是什么感觉?
据说,那厨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做鱼,是真的下不去手了。
翻开那些经典,究竟每一词语之“来历”,真是不敢究竟,如此文化了的思想,就只能止于“意”上做文章,陷入意象、意思、意义之中,而无须溯源或不敢溯源。后人并不知道那些经典生成的“时代”是什么样的生存场景,但往往将自身所处场景代入古人生存环境,因此所有的主观,即进入一次次“文化了的思想”误解过程。
佛法能够作为外来文化落根中土,由此形成所谓儒释道混合,但其实内在具有类似“你死我活”的冲突或矛盾。我无意独尊什么,但众生平等以及生命以个体为单位之价值观,决定了我对佛法的认同——在表意有助贪着,离欲与纵情等等,似乎儒释道都倡所谓离欲得道,但汉字之表意功能,却充分发挥汉字词语表意之意味深长,包括竭尽是非、善恶分别之能,如果穷究根蒂皆经不起究竟,再譬如都认为无常是一种谁都承认的事实,而且任何不服都注定徒劳。但是,就是没有谁真正坦然接受,总是弄的撕心裂肺,而撕心裂肺本身,就是“文化了思想”的表意泛滥所至:第一滴眼泪是本能;第二滴眼泪就是媚俗。何为俗或雅?表意分别而已。
当然,对于所谓人生若苦,我也有些疑惑,既然人生若苦,那为什么还要生或者谁愿活着?以我之《量子指数理论》观,生命是一次幸运的偶遇,之所以苦,是因为本身就是能量体从混沌体的“洗髓”记忆所致。假如说一切无常,无常之有常即缘起,然后视因果为有常。因果解释不了无常,譬如生死做为超验存在,形而上之不可解,故只能求得形而下之物质时间观:所谓时间的存在,基于物质的变化,以确定流动的“唯一”方向,如生命由幼到老以所证,而在微观及量子世界认知,生命仅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等的堆积,时间存在不存在与其并无意义;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增原理即间接所证时间的定向流动,一壶水煮沸即熵增——一个满足统计力学规律的封闭系统,只能越来越乱……;微观世界到达意识观照,以因果关系替换时间存在:我吃了一碗饭,所以这碗饭没了。其实,这“一碗饭”仅是主观意识的一个相,并不确定这一碗饭独立存在,仅仅是米和水以及热力相互作用的产物:饭并不知道自己是饭,是人对饭的认知,饭才成其为饭。因此,因果关系也是基于一种感官体验(休谟),并非先验性存在。
在生命尚未离相存在的前提下,人是万物的尺度,不同的尺度导致不同的认知差异,而认知差异产生不同的思想结果即理论,并以其解释认知观念。换言之,只要有相即人相(尺度)存在,所有的认知都是盲人摸象和以管窥豹。所以,以人独尊的宇宙生命观本身,就是一种偏狭或不义。
以量子指数理论观,生命即是一团数据,以熵序结构组成生命种种不确定物相,时间是否存在也无意义。再则,时间并非唯一方向流动,作用力可以向前“流动”、反作用力也可以向后“流动”。于宇宙而言,时间即空间,仅仅是一个坐标,本质无二,亦并不存在单向流动或回溯等物理观念认知,所谓时空穿越,仅仅是意识流动,亦不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识这一认知的概念亦不存在。
人类生命通过物理直击破执色空。同样,通过量子指数理论可直击破执相空:生命仅仅是一团数据,何来之相?既无相,即无我、人、众生、寿者之分别,一破相空、二破分别。
人类之于宇宙生命观,首先基于生命以个体为价值单位,同时生命以包括所有生命种类的众生平等观,方是顺势而为。生命将自身物化和时间化,同样都是一种自我奴役:时间观决定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一种时间观,是由一个个任务组成,从出生即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婚姻、生育等等一个个预设的任务单元,定时分割时间单位,一旦其中有某一任务没有完成,就会发生情绪焦虑并投射到生命状态,从而使所有的时间观,陷入焦虑的叠加过程;另一种时间观,则会出离时间和禁锢,视时间为所有条件的条件之一,不受时间的胁迫,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或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这也是中西方的时间观差异。
人类由自我戕害而构成人类世界,所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因素,并非其他非人类之外的生命族类。一位犹太人说了,穷人之所以受穷,是因为被剥削了,于是穷人们群起而把剥削者干掉。最后,发现自己还是一样受穷。
人类以及生命的终极之旅,起于众生平等,终于了无分别。以此评判人类世界的生命价值依归,哪里有什么种族、国家甚于东西方等等分别?一切的一,殊途同归。
近文闲阅:
创意交易所:全球科学家前沿创新应用指数(GSFIAI) 即将发布!
泉州,比上海还早1000年的中国国际大都市,创意资产包估值千亿
能联储认知 | 什么是发达或现代化国家以及什么是“快乐教育”
这一届的人类是可恶的——2020美国总统大选以及人类制度实验的破绽
媒体 ▏全球创意指数化交易系统CCE拟推“RCEP自贸区指数”
媒体 ▏创意交易所(CCE):哪些中国城市是“世界第一城市”
媒体 ▏创意交易所(CCE)发布新指数:为城市设计创意资产包进行交易估值
美国为什么不制裁台积电?
再卑微的灵魂也有强大的能量[熵学院公共课:恐惧缘于认知失能]
300多个核心专利?比亚迪的弥天大谎让股票市值狂增100多亿
中国工业网:CHIII崔氏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力推“榫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