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传播考研全程规划

2017-02-20 拖鞋哥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作者 | 拖鞋哥

编辑 | 孟热热

本文为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2018新传考研QQ群全新开放:415324059




温馨提示:长文预警,建议保存并打印出来阅读。此外,转发原文并在后台截图,文末有超大福利! 


这篇文章,我试图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对于考研人中起步较早的一个人群(3月15日以前开始准备)——


1.你的考研复习需要走过哪些阶段?

2.每个阶段可能会遇到那些问题?

3.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这些问题?

4.我以及一些我认可的大神们的哪些文章、或者今年预计会出版的哪些书籍、推出的哪些课程可以帮你们更好的走过这个阶段。


以下,开车——

行百里者,都靠死磕

 

首先要给大家打个预防针,新闻传播学考研,很难!!!

 

有多难?全国招收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院校,一共140所。我手里有一份2011年的数据,里面记录了其中89所院校的招生人数,总计是1947人,考虑数据不全并按照40%的推免比例推算(其实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学硕,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70%),全国统招生人数最多不会超过1600个名额。

 

那么,报名人数有多少呢?国家没有统计(很多学校不公布报名数据),我个人估计应该在1.5万人-2.3万人之间。以下是团队收集的一些院校的2016年的报录比数据(2017尚未统计齐——


暨南大学


湖南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如上图,主流名校的报考/录取比例(简称报录比)一般都在10:1左右,不排除有报考扎堆导致的变态模式的20:1、50:1存在。我知道的最变态的数据是2017年南京大学因为学硕缩招,很多人想“退而求其次”,结果反而造就623人报考仅有9个名额的专硕的“恐怖事件”(正常年份大约是12-15比1的报录比),如果不扩招的话,这个筛选概率是1.5%。



那么,一些“二线”院校会不会好一点呢?

 

会,但是除了一些B区的院校,大部分院校的报录比也都在5:1左右,“轻松”真的只是相对的。

 

一些其他数据也可以让你们感受到新闻传播学考研的难度——

 

截止至2017年2月1日,我们微信公众号“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粉丝数总计22719人。


 

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听过拖鞋哥课程的同学,总计5022人。



2016年我们开始用更多的平台上课,其中比较“可怕”的一些数据有——

 

拖鞋哥的《新闻传播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2016版印量4000本,目前已售出3725本;

2017版印量3000本,目前已售出2235本,要知道去年因为意外,书籍出版时间被拖到了11月月初。

第一次在线模拟考,参加人数总计1834人,其中1437人完成了考试;

7小时实务突破特训营,参加人数总计1423人;

冲刺班,缴费人数总计243人;

实务VIP课程,缴费人数总计197人;

媒介经营管理,缴费人数总计117人;

传播学精讲,缴费人数总计103人;

答题班,缴费人数总计94人;

……


希望这些数据没有吓到你们,因为我只是展现了一些你们不得不知道并且总会知道的东西。如果你看完这些数据仍然决定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那么,我们继续。

 

那么,怎么让自己脱颖而出?

 

行百里者,都靠死磕!!!




这张图片出自采铜老师的《如果你资源贫乏,那么专注做好一件事将是你的唯一出路》。同步推荐他2016年出版的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看名字很鸡汤但是内容绝对是纯干货,可以买一本作为励志读物哦!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经历一个从缓慢起步到快速提升再到最后的高原阶段和突破高原阶段的过程,而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的一步步深化,我们的收益、越到学习曲线的后面越会有一个快速的提升。

 

在本文里,我会帮你们将你们剩下的8-10个月(根据你们开始复习时间的不同)帮你们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懵逼期、择校期、强化期、冲刺期、补缺期),告诉你们每个阶段要注意的要点和怎样按部就班地提升个自己的水平。

拖鞋哥的话痨风格,你们要适应。才开始进正文?你们要花一年学习,难道不能花一上午看文章?吓死宝宝了~拖鞋哥,你真的很话痨啊我要抱鞋哥大腿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号——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懵逼期:请享受无可避免的懵逼


阶段:懵逼期

主要任务:养成学习习惯/大体上知道新闻传播学是什么,并且,开出足够的脑洞

时间周期:尽可能争取在1.5个月内突破这个阶段

考核标准:养成连续2天不看书就觉得不舒服的习惯/记录下你在看书中产生的问题,50个算及格,100个算优秀,某种程度上越“懵逼”说明你们的收获越大。

 

懵逼期是一个必然会到来、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面对的阶段——别挣扎了,没有方法,什么重点、什么笔记、什么导读课,都没有用!


在这个阶段告诉你们“答案”和“重点”的人,可能是好心,但是,都是不懂教育过程的越帮越忙!

 

很多人有一种“我一定要找到方法才开始做……”的心态,但是,这不对!特别是对跨专业的同学而言,刚踏入一个新学科,你怎么可能不懵逼?

 

找不到重点?你当这个是大学期末考还有2周就要考试了?

 

学习不等于背诵,起码对于考研而言是这样的。高考的目的是筛选出有足够知识的人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并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考察的内容更多是一些死知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目的是为我们的社会筛选出能够“创造新知识”的人——太早地接触“答案”而不是问题,其实必然会扼杀你们对这个学科的想象力。

 

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


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


这两个维度正交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四象限图。我们考研复习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进这个框里。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时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看AV撸管;


·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背牢十个单词、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懵逼期是考研复习的开始,请你们尊重学习规律(而不是我知道你们都会有的焦虑),尽可能作一些未必需要有高收益但是半衰期绝对足够长的事情。那么,对我们的考研而言,哪些事情半衰期足够长呢?

 

对英语而言,包括背单词、精读外刊、真题精翻、学习词根词缀体系和完善自己对语法的理解。

 

对于专业课而言,则包括认真阅读参考书、补足一些母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知识、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独立思考。

 

回到懵逼期,当我们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

 

首先要给大家一个补充阅读(直接戳☞☞)——反常识,5月以前,选择考研目标院校其实越晚越好

 

很多人会告诉你们这个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决定报考院校,然而,并不是——决定报考院校的前提是你们对这个学科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这个阶段,我只推荐大家做几件事——看书、开脑洞、找问题、如果有条件的话把问题和您的思考记录下来——做笔记、背知识点、了解全书结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以后阶段的目标。

 

请不要害怕懵逼、不要害怕自己有东西不理解、不要害怕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问题——这些才是一本书能带给你最大的收获。

 

人,不是生而知之者,面对一个新学科,就算是号称智商220的sheldon也是可以有懵逼的地方的,这个阶段问题越多,你后面学习过程中就会有越多“解决了之前的疑惑”带来的成就感,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学习使我快乐”的体验。而过早沉迷于“重点是什么”,会让你自觉地陷入了一种「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划下,然后重新来过。背了忘,忘了再背,看似背的都是“干货”,但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得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那么,这个阶段,有什么书/文章/课程推荐吗?

 

当然有!

 

书的话,个人推荐陈力丹老师《新闻理论十讲》和段鹏老师的《传播学基础》。虽然这两本书并不是用的学校最多的(最多的是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和郭庆光老师《传播学概论》),但是前者说得“真心都是实话”、“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能过审”,后者传达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并且难度适中,真的非常适合作为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进入这个领域的第一本书,对本专业的同学而言,也可以帮助你们走出过去期末纯背重点带来的思维桎梏。

 

如果学有余力,这篇文章里推荐的书都很适合你们这个阶段看——寒假带这些书回家吧

 

还有一篇可以帮你们打开脑洞的文章,我有信心你们看完一定会收藏、整个考研全程至少会读三遍——18考研 |1.3万字吐槽带你读懂新闻传播学的核心架构

 

光看书不过瘾,那就听听鞋哥的“单口相声”《新闻传播学-概览、方法、与知识体系》吧,真正的高手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说得很逗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636lovc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个阶段的另一个任务是寻找学习状态,限于篇幅,这里不说太多,推荐阅读《自控力》一书自行寻找答案,拖鞋哥也写过一些这样的文章,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方向】不能做到全力以赴?你需要走出“自我价值陷阱” ;【周抱】召唤学习状态的“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方向】制定周计划,让你的“智商”进入爬坡状态 。


PS:以上文章都是历史遗留文章,期间植入了一些当期的活动/课程公告,请大家自觉忽略。

 

在这里做个小广告,如果看完以上介绍你还不知道怎样走过懵逼期,那就来参加拖鞋哥团队的福利课程99小时99元的启航班,帮你度过懵逼期的解决方案——


参考教材:《新闻理论十讲》、《传播学基础》

时间安排:28天,每7天一休,上午8:00-11:00,偶有超时

日常内容:1.5小时听书共读+1.5小时主题讨论

课程收益:养成早起、每天学习3小时习惯,打开脑洞,探索学科核心议题顺利度过“懵逼期”

录播:提供回放,但是建议起码在能保证有15天以上参与直播的前提下参加课程

开班时间:最近不开课,等学长姐们复试结束吧

奖励措施:每天100份早起奖金,另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每个小班(50人一小班)会每天有2个名额获得6.66元奖学金。

备注:本课程包含了“懵逼期”你们需要做的所有的事情,但每天安排1.5小时左右复习/预习可帮助你更好消化课堂所得,更平稳度过懵逼期,把你的整个懵逼期都交给我们吧。


PS:启航班所有内容将在2017年6月对所有同学1折(甚至可能免费)开放,但是我相信早一个月进入状态比省下那99元实在划算太多了!

 

预报名请联系启航班班主任热热学姐。


择校期:择校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决定

 

阶段:择校期

主要任务: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搞清楚自己的目标院校相对的侧重点并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每天复习2小时专业书保持状态

时间周期:控制在15天内

考核标准:建立至少包含一个首选院校、一个次选院校的备选院校框(两校在命题上应该有共同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院校考察的知识领域包括以及更侧重哪一些知识/期间需要保持每天至少2小时的学习时间

 

关于择校,有一些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

 

错误一:先择校、确定了应该学什么再复习

错误理由:这个想法就是你得先决定和谁结婚,然后再慢慢和他相处,太可怕了好不好,你当这个是封建社会吗?理性选择学校的前提是对这个学科和学校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先最起码学一点,然后再做决定!

补充阅读:反常识,5月以前,选择考研目标院校其实越晚越好

 

错误二:收集考研信息只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够了了

错误理由:过去一年你在微信上用碎片化时间看了多少所谓的“碎片化知识”,有收获?越是碎片化的信息,越需要我们用完整的时间、系统的分类方法去理解、分类、对照,否则,最终结果只能是像在海滩中反复抓起沙子的孩子,看多少、忘多少,所谓资料和经验,最终的作用不过只是鸡汤而已。

补充阅读:知乎上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碎片阅读如何形成知识体系”,里面有很多精华问答,传送门在此:


 

错误三:不同院校的考试差异很大,所以,修改目标院校会“浪费”大量时间和努力

错误理由:我不知道大家的本专业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能找到其他学校的、同一专业的同学交流,你们会发现你们的课程表基本大同小异。学科的英文翻译是Discipline,没错,和纪律是一个词,也就是说,学科体系的核心是一套规矩,不同的院校可以有自己的“小规定”,但是就像你们村的村规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一样,不同院校的“小规定”同样能够不能违反大学科的纪律。院校和院校的区别,其实远小于人和人的区别。

推荐阅读:【方向】学一门新学科,学的其实就是规矩——给2017考研人的第一封信

 

错误四:择校,只是选择一所学校而已。

错误理由:你是否有过明明做出了决定、却又反复纠结的经历?如果说生活是一个三维空间,一个我要报考XX学校的决定只是一个单点、它可以属于无数个平面;只有一个充分考虑了各个领域的情况、包含多个细分决定和得到多重主客观因素支撑的决定才能真正形成一个稳定的决策三角,保证让我们的决策可以相对稳定、以后的努力可以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

 

另外一方面,择校之后就是强化学习的阶段,而在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以前,你是否能回答上以下问题——


1.我的目标院校的考试涉及到哪些知识领域?

2.我的目标院校考核的这些知识领域中,哪些领域的比重最大?

3.我们学校是否有一些比较令人头痛的“必考题”需要我们投入精力专门加以训练?

 

推荐阅读:5分钟立等可取,教你用“思维脚手架”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考研

                【方向】专业课真题应该怎么用?让拖鞋哥告诉你

 

那么问题来了,择校阶段,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Step1:确定自己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对自己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是我,至少会考虑以下七个因素:地域、院校水平、专业排名、招生人数、历史报录比、过往招生政策的稳定性、所考核的内容是否与我们的天赋领域重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赋予这些因素不同的重要性(可以按1-10打分),比如现在再让我选一次学校,我会有限考虑地域、所考核内容是否与我的天赋重叠(或者起码要没有令我特别头疼的考题的类型)、过往招生政策是否稳定(别到了10月份突然宣布缩招);

 

Step2:列出3个或以上,6个或以下备选目标;

 

Step3:收集信息。我们需要收集的信息,可以被分为基础信息和其他信息.

 

基础信息即学校公布的,对考研有最大指导意义的6份指导性文件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推免拟录取公示、复试方案、拟录取名单、报考人数统计,其中前5份文件为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公布,最后一份文件大约有1/3的院校是公开的。用好这5份数据你就可以成为关于你们学校信息的“百晓生”,再不会出现“因为北大太难考,所以退而求次此选择了人大”的乌龙——新闻传播领域最好的学校,北人大南复旦好不好。。。。


推荐阅读:【方向】一小时让你速成“考研百晓生”

 

其他信息,包括具体应该怎么复习等,研究这些问题首先要知道相关信息掌握在谁手里,以下是一张四象限分类图——

 

 

那么,怎么获取这些信息呢?


怎么勾搭度娘,请阅读:考研中的信息检索

 

怎么读经验帖?这方面还真没有存好的文章,回头写完了补上!倒是有一位陈哈哈学长在知乎上写过一篇这样的帖子,传送门在此:


怎么解决那些需要问自己的问题,额,同样暂时没有存稿,但是大家可以借鉴拖鞋哥另外一篇帮助大家分配在英语学习时间上的帖子(原文写作的时候,离考试只剩下一个月,但是这整套方法大家可以把它用来规划自己的复习全程),也许会有收获,反正,英语你们总也是要学的:离考研还剩下一个月,做好这张清单上的事情你就考上了(英语篇)

 

Step4:给各个院校在你们关心的领域上的相对优劣势打分,并综合考虑他们的重要性权重,选出得分最高的一所学校,即最适合你的学校;


推荐阅读(本文后半部分给出了案例):反常识,5月以前,选择考研目标院校其实越晚越好

 

Step5:确定目标院校后,通过学长学姐的经验和自己对真题的分析,探索下一个阶段自己的复习侧重点。

 

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总计可以被分为14个分支,你知道你们学校考察哪些东西?

推荐阅读:【方向】专业课真题应该怎么用?让拖鞋哥告诉你

 

那么,还有什么内容可以帮大家更快更好地通过择校期?


这个视频里有89所学校的难度分析,当然,因为范围太广,有些地方肯定不准确,有些内容也没法讲太细,希望大家辩证看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66c6ig4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另外,16年拖鞋哥团队做过一个系列课程,内容包含20所院校的报考难度、命题特点的详细介绍和38位学长学姐的经验介绍,还有各个学校的真题、导师论文等一系列超级丰富的资料,一个课程帮你省下大量的信息收集时间。

PS:去年光这38位学长学姐的工资我们就花了一万七千元哦(38位学长姐400每人+负责项目统筹的学姐1800元奖金)。

 

是的,我知道你们准备好被宰了,没事的,作为福利这个课程,全系列20节课只要9.9元,抢个大红包就回来了。鞋哥会安排今年报考这些学校的学姐在规定的时间陪大家一起看录播+答疑并补充17年最新资料,第一场直播+答疑是210日,错过了直播的话,可以看录播。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



长按二维码报名——


强化期: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阶段:强化期期

主要任务:理解新闻传播学核心概念、初步搭建知识框架、对所有特殊题型做过起码一次的训练了解学习难度、探索出针对大分值技能类题型的学习计划

时间周期:3个月

考核标准:

1.能在50秒内,找到80%的概念在书中的位置(这只是一个参考、量化指标);

2.搞清楚(起码是相对明确)以下核心概念: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客观性、党性原则、新闻价值;传播、效果、受众与受众观、传播者、批判学派、技术学派;

 

这个阶段是传统的“学习”阶段——输出的前提是输入,你们必须在这个阶段读、必要的时候背足够多的东西,到下一阶段进入输出练习的时候才能肚中有货,心里不慌!

 

这个阶段该怎么做?

 

首先是,你需要保证自己的学习状态。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努力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你们想象的什么满管的鸡血,它涉及到目标管理、精力管理,核心在于两点——


1.奖励机制:要学会给自己创造获得正向反馈的机会,只是一个自己都怀疑能否达成的“考生研究生”的远期奖励,并不能保证你们满管鸡血,因为人的天性会让我们降低对远期目标价值的估算而倾向短期的享乐;

2.降低“替代方案”的成本:什么是替代方案,对应于学习,玩一会手机就是一种替代方案,当手机在我们手边时,其实包括拖鞋哥也很难做到不玩,但当你把手机放进包里,相信我,你每天玩手机的时间真的会减少很多。

 

在这个阶段,以下这些文章可以帮助你——

【方向】制定周计划,让你的“智商”进入爬坡状态

【方向】不能做到全力以赴?你需要走出“自我价值陷阱”

 

这这个阶段,看书会成为你们生活的主题。可是,应该怎么看书、看几遍?这几篇文章代表了过去的认识——

【方向】大三怎么准备考研~

【方向】考研人,第一遍看专业书应该注意些什么

【方向】再聊一回看书这件事  (十轮阅读法)

| 方向 | 学会六种阅读法,教你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方向】看到书就犯困?快跟着拖鞋哥学做笔记,教你做个批判性的读者。

样板卷|别和我说你会写名词解释(感觉背了忘反反复复?这篇文章会给你灵感)

【方向】考研≠练级

【方向】背一遍忘一遍?少年,哥这有药!

挖坟|让我们来谈谈记忆本身

 

以下,敲敲桌子,再强调一些我觉得对于新闻学、传播学各科学习最重要的秘诀——

 

1.新闻学是一门职业规范性学科,讲的是“道德”和“节操”。学习新闻学,关键在于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去想想——按照新闻理论,这件事有没有新闻价值、按照专业主义和传统新闻伦理,“我”会怎么报道这件事,按照党性原则操作我又应该怎么办,按照其它价值观呢?

 

2.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按照科学哲学的说法,所有“科学”研究,其实只需要抓住六个要素,我们就抓住了本质:



而当前,我们学科遇到了一个“危机”——我们的经典的传播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时代,而当前我们社会面临的现状恰恰是媒介环境高速变迁,旧有的理论的适用性遭到了怀疑。由此,几乎每个学校平均每2年就会出一道内容为在给定的(新)媒介环境下传统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和新发展的30分以上的大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传播学理论的时候,无比注重理论的前提假设、特别是有关媒介环境的前提假设(当然,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相对过去都会有所变革。

 

3.新闻史知识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掌握作者的写作结构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记忆下那些知识。而新闻史的写作结构是什么呢?商业性报纸/政论性报纸,作者的介绍结构分部是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历史贡献框架和5W框架;介绍历史贡献时,基本写作结构是革命史观、进化论史观和学科史观;报人、事件也都有其特定的框架。抓住这些框架,在考场上我们的脑子里就可以自带小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记不住新闻史。


这三篇文章会对你们有帮助——

【方向】你知道吗,记忆新闻史,只有三套框架

新闻史|复习新闻史:80%的人把80%的时间花在了20%的分值上

查缺补漏 | 这篇文章里有中新史的所有考点和复习技巧,拿走不谢

(拖鞋哥就是靠新闻史的功底和独特的视角,认识了学历史出身的鞋嫂,满满的回忆。)

 

4.评论写作、消息写作、报道策划、采访提纲、广告策划……这些可能不是每个学校都考、但是只要出现就是30分以上的大分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技能。掌握技能,单靠看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刻意练习”。


对此,我其实也写过一些文章,但是自觉还不是特别满意,在这里推荐一篇来自“博雅大师兄”的简书文章《刻意练习的五大步骤》。


一、明确所需掌握的技能

二、自主定义优秀

三、分配固定练习时间

四、获得持续反馈(最重要的一点)

五、一定要有耐性


传送门在此:


我在公众号上引用过“简书一哥”彭小六的一篇文章(在此感谢六哥的授权),对于你们练习评论也会有所启发——像杀猪一样学习写作,当然,也包括答题(当然,这篇文章更多是针对写公众号而言的,但是,万法同源咯)。

 

拖鞋哥团队评论板块负责人之一健哥的一篇文章,同样值得大家借鉴——健哥来稿|考场上如何写出一篇质量中上的新闻评论


在期待广告?来吧,这时候只有广告的出现才是合理的!

 

拖鞋哥团队预计将于今年的5月底与厦门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的笔记定价暂定是68/68/48,算上电商折扣估计120元就能买到全套三本,相较于学长学姐动辄300-500元、质量好坏还要拼人品的笔记,拖鞋哥监制、厦门大学博士小梁师兄主编的新闻学/传播学笔记和鞋哥主编的新闻史笔记,质量更好价格更低,你值得拥有哦!

 

另外,一朵姐(传说中的拖鞋哥团队真一把手)组织了40位同学在做一件逆天的事情——全国19所院校5年真题及答案的合集,还是那句话,买笔记再也不用拼人品。价格呢?120-150不等,根据学校不同有所差异,买不了车买不了房,这价格真的是良心价放心价。


院校列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

 

物廉价美,我觉得,拖鞋哥团队真心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老干妈——



剩下的,就是强化阶段例行的暑假班,今年暑假,我们针对新闻传播学的14个分支知识体系,规划了15节核心课程,将采用“中央厨房”式结构,帮助报名的宝宝深化对学科的人是:具体来说,就是以拖鞋哥团队14人核心老师(不断壮大中)为主开发课程,然后,由同学们报考的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为大家组合出适合你包括的目标院校的课程并陪你们共同学习、解答你们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告诉你各个知识在你们目标院校中的应用情况。具体费用根据各个院校考察的知识内容的全面性会有不同,我们这里就不剧透了。


冲刺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阶段:冲刺期

主要任务:挺住,别放弃/该背的东西要背/答题这件事情,该开始练习了/热点知识、论文都应该安排在这个阶段/不要怪我没提醒你们,9月份不开始背政治真的来不及啊啊啊啊啊啊~

时间周期:到考试前最后一个月

考核标准:到这个阶段应该基本完成/咋地也得在拖鞋哥的模拟考里拿到一次前15%吧


背诵工作更多是强化期的延续,文科嘛,背是永远跑不了的。

 

这方面,在这里不细说,到那个时候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背诵经验”,可以努力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套路而不是单纯听我在这里瞎BB。

 

但是,更大的问题来了!

还记得小时候被作文支配的恐惧吗?

被扣分都不知道扣在哪里的悲哀,你们是否记忆犹新?

想想新传300分专业课里头,起码有120分属于这样的题目。



同等水平下,“写作”能力更强的同学,可以在主观题里获得更多的分数。可问题是,怎么加强我们的写作能力?


1.会做题和不会做题的区别,是做过20道题——没有做过足够的题,考试的时候手都在抖,当然有人可以有才任性或者人品爆发,但是,不管怎样,在9月-11月这3个月时间里,起码做20道题,你就是比没有做过题的同学占优势;

 

2.千万别相信有所谓的模板——在这里先把一些同学的后路断了,如果模板靠谱的话,为什么从来没有学霸用模板,四六级用模板的同学,你又见过几个高分?考研不是那种及格就好的考试,只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才是靠谱的;

 

3.适当学习一些关于答题的方法论,比较典型的,比如拖鞋哥出品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基于形式逻辑的那个4小时答题技巧视频,值得大家反复品味——


讲真,特别是考名校的同学,考试前这个视频,如果一遍看不懂,就看10遍,

这个视频看懂了你们就没问题了

 

但是,更本质的,其实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些系统的逻辑学(比如我们今年会有福利性质的形式逻辑入门课程,希望到时候你们不会吐槽我“这个又不会考”)、一些完整的写作技巧训练。

 

4.技能练习的公式“尝试-反馈-改进-尝试……”,为什么刘翔已经是亚洲跑得最快的人,但是他仍然需要教练?因为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帮他记录下他做错了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没有反馈的练习,效果会有“玻璃天花板”,改进到一定的程度就很难再有寸进。

 

有人说“考研就像在黑夜里洗衣服blabla~,你不知道干不干净所以只能尽可能多加洗衣粉多用力搓blablabla~”,可是我就问一句,不知道干不干净,你干啥不开灯呢?


 

拖鞋哥团队,愿意成为照亮你考研路的那盏灯!

 

5.答题技巧的最高境界是说人话!!!


不信,来看拖鞋哥用“妈我交了个男朋友”解释答题技巧——



别觉得说人话很容易,很多同学那中文写得,真的好像是从“朝鲜偷渡过来的”。


推荐阅读:

样板卷|别和我说你会写名词解释

答题技巧|把拖鞋哥的皮扒了,你看吗?

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

像杀猪一样学习写作,当然,也包括答题

【方向】写一道题要3小时,少年,你这是一种拖延症

拖鞋哥冲刺班精彩片段流出,还是那句,说人话!!!


这个阶段,你们还要开始学着整理专题、热点。这一块,我不擅长,不展开说。给你们来一个超级赞的视频,让你们看看考研(山大)、考博(厦大)都是第一的考神小梁师兄是怎么准备热点的——

另,预警,90%的弃考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心理调节,对于这个阶段而言,某种程度上比学习资料、学习技巧都要来的重要。所以,怎么办?


1.那种“我今年就是重在参与为明年做准备”的心态坚决要不得,一般有这种心态的,第二年也是悲剧;


2.害怕考不上浪费时间?你觉得你不考了时间就不过了,省下这些时间干嘛,吃饭睡觉看剧?


3.很多人不愿意投入努力,往往是希望在自己失败的时候能有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不至于让自己讨厌自己。可是仔细想想,难道没有全力以赴的失败就不算失败吗?还是推荐大家在这个极端如果遇到看不下书的问题,可以再去看看这篇文章:精品|不能做到全力以赴?你需要走出“自我价值陷阱”


4.很多人都有越临近考试越忍不住想刷剧、看小说的经历,教育心理学上称这样的心态为“自我妨碍”。在这一块,我还没有写过专门的介绍文章,在这挖个坑,慢慢填。

 

那么,拖鞋哥团队,在今年,会怎样帮大家解决冲刺阶段的问题?

 

我们例行的大招,有答题班和模拟考。

 

答题班,去年是安排在晚上9点半,隔天一节课,每次45分钟,一次一道题,精讲精练,每位同学的答案都会得到最精细的批改。今年的计划是3天一节课+每周一次分院校集中练习,细水长流,用3个月让你们成为最会答题的人。

 

模拟考,去年是10/11/12月3轮,每一次都是一张完整的卷子,会针对每位同学的情况打分、全国数千位小伙伴中你的相对排名、当然还有完整的解析。

 

是的,批改,成本高(去年的3次模拟考总计3200张卷子,批改成本超过10万元)。但是,对大家的帮助是最大的,我们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补缺期:缺啥补啥,吃嘛嘛香

 

阶段:补缺

主要任务:挺住,别放弃/缺啥补啥

时间周期:最后一个月了,学不死往死里学就好了

考核标准:可以试着自己压下题

 

本部分,没有广告。

 

是的,因为到了冲刺期,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个性化的。

 

请不要相信什么最后押题,这是专业课、不是政治,故弄玄虚地到最后一个月出一份“绝密资料”,其实,这无法就是利用你们马上就要考试的恐惧心理。

 

可问题是,一般人会缺在哪里?

 

我在这里做个预测,到这个阶段,90%的同学会发现自己掉进这几个坑中的几个——

1.政治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背;

2.英语作文从来没练习过而只能求助于“模板”;

3.并不知道怎么做题;

4.评论仍然写得一塌糊涂;

5.还有一本看似考得不多的专业书没看完……

6.研究设计、报道策划、采访提纲、微电影脚本、节目策划,这几种题型,只要有学校考,几乎就一定是所有人最心虚的内容!

 

那么,怎么走出这些坑?

 

走出坑的最好办法,当然是不掉进去了!


 

讲真,很多的考研人,是“学了个假习”——与其说你们每天在自习室是在学习,不如说你们只是在安抚自己的“负罪感”罢了——于是,在无人催促的前提下,你们往往会忽略那些更烧脑的“输出”工作,而选择用“我还有很多东西没背”来“安慰”自己。

 

别急着否认,等到12月,你再来看这段话,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膝盖中了一箭。

 

那么,怎么让自己不掉进这些坑?


1.政治最关键的是细水长流,还有,跟定一个老师走下去就行了。比如,拖鞋哥定位考研英语/政治的公众号“考研学长拖鞋哥”每周都会推送2篇关于考研政治的文章,利用总会有的“等研友一块吃饭”的碎片时间,让自己的政治每周进步一点点。约吗?


推荐阅读:考研政治每周进步一点点007

 

2.英语作文方面,请记住一个数据。2017年参与拖鞋哥成绩调研的319位学硕同学英语一平均分是70.2分;505位专硕同学,英语平均分是77.0分——工科屌丝们的“最后一个准备作文”的所谓“经验”到我们新传根本么有用好吗,他们视为神的“模板”,对于你们就是坑。

 

那么,怎么准备?

 

多背诵、多练习,还能怎样?如果不是很缺钱、可以买要给不管是谁的作文修改套餐,淘宝有很多的商家提供作文修改的,收费有高有低,但是,对特别是英语水平差的同学,比你们自行探索确实要来得更有效率。

 

3.并不知道怎么做题?真别觉得我是在吓你,去年10月份我们的第一次开卷模拟考,注意,是开卷,及格率不足20%,没错,是20%!!!

 

也许,我们的改卷标准高于全国很多学校,但是,我们标准再高也不能这么多同学连及格的标准都达不到吧?

 

文科最可怕的一点在于“没有标准答案”,可能两个人在同一道题里用的知识点是一样的,但是,呈现出的效果可能就是70分和90分的区别。

 

怎么解决?答题到12月真的就只能靠考场上的“肾上腺素”了,别相信那个阶段很多机构会出来的什么模拟卷,时间太短,来不及了。答应我,9月份开始,扎扎实实地练习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4.评论也是一样的,也许一个短期的速成班可以让你快速从不及格水平到六七十分的水准,但是,想上80真的只能靠细水长流,靠“明确标准-练习-反馈-修正”的刻意练习过程。

 

5.还有书没看完?额,如果你对其他方面有信心的话,祈祷这本书不会被考到吧。最后一个月,复习旧知识的收获远大于学习新东西。

 

6.关于报道策划、采访提纲等的问题关注公众号考研学长拖鞋哥并回复“策划”有惊喜,那是一套盗版要卖25元还有700好评的、我14年做的免费课程,请允许我对购买盗版的学长们的智商表示默哀。该说的,在那个系列课程里我都提到了,那个课程并不能让你成为高手,但是如果到12月你们这些题目还没能达到及格水平,跟着课程练习一遍,可以保证你考试的时候这些题型上分数不会被其他同学拉开太多差距。

 

总结

 

再来回顾一下,考研全程,我们一共要经历“懵逼期-择校期-强化期-冲刺期-补缺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超越阶段,也尽量不要拉下什么进度。

 

什么,文章/参考文献已看完,膝盖已向拖鞋哥献上,但是,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想得到更具体的指导?

 

拖鞋哥团队,其实是有“全程班”的!

 

自报名日起,每隔2周,会有带班学姐为大家规划复习进度;

面对全年总计20个系列,400多小时的拖鞋哥团队核心课程,会有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为你提供选课指导、作业批改;

如果你们学校有某种奇葩题型,只要你是全程班学员,2人以上需要同一类型课程就可以申请学长学姐们为你们定制“模板”;

是的,启航班、强化班、答题班,以及针对你们院校的指导,一个课程全包了。

 

了解全程班情况,请加全程班一期班主任热热学姐/77学姐信,让超级温柔的学姐带你飞吧!(原价6800,5月以前报名,在转发的前提下,可以打折到5000或者获得一个100元的只能用在全程班上的抵用券。报过寒假班的可以把寒假班的费用变成折扣)



- END - 


微信名: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了解更多考研资讯,点击下方关键词


【读书】

学校没定川大参考书六种阅读法南大参考书专业课复习看书这件事第一遍看专业书应该注意些什么学做笔记


【方法】

自我价值陷阱周计划英语真题分析英语怎么复习给所有考研人世界这么大,你该去看看写给二战同学的一封信专业课真题怎么用关于记忆新闻传播学考研快速入门“学习”的秘密考研英语


【学科】

新传学科解读专硕和学硕区别2015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如何掌握一门新学科(上)18集结号新闻传播院校报考指南89所新传考研院校的难度分析有关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三个基本问题


【论述】

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复习状态节目策划传统媒体转型技术与媒介不管你信不信,所有论述题的答法都可以用“妈,我交了个男朋友”来解释新闻与历史媒介伦理


【复试】

复试课堂面试礼仪准备复试复试班总结复旦复试经验2014北大复试经验复试那些事儿自我介绍答好专业问题(上)有关考研复试的7个基本问题信息检索技巧——准备复试的和卡线党必看


【18考研】

中大经验贴择校“套路”学长/学姐2018考研第二课遗言“错误”示范考研与斗地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