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卡尔丘克活在自己的时间里

云也退 2023-0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化有腔调 Author 云也退




托卡尔丘克活在自己的时间里



——伊齐多尔,听着,我来告诉你,太古确切的地点终止于何处。

 

是“太古”,不是太古里。太古是《太古和其他时间》的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虚构的一个村子,说话人叫鲁塔,小说里一个名叫“麦穗儿”的人物的女儿,伊齐多尔喜欢她,可她芳心暗许于别人。“太古”,不是音译,而是意译,它的无边感只有“世界”或者“宇宙”可以相提并论,看完这本书,你也只能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太古就是世界。

 

但是“世界终止之处”,“世界尽头”,又怎么可能是现实的呢?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会给你十来页的时间,去进入那种纯文学的气氛,这是一道窄门,刚一进去,门也就在后头关上了,你都没法跟门外的人说上两句告别的话。你转过身,起初还试图寻找那些纯文学的表达背后可能的现实隐喻:太古,作为波兰的一个村子,也许被作者寄托了某种寻根的意图,也许类似于乌托邦……不,乌托邦也是作为反现实的理想之地存在的,可是这个太古真的什么道德寓意都没有。


 

太古差不多就是nowhere——乌有之乡,拥有丰富而血腥的历史和死硬的大国民族情结的波兰人,或许会把本国在战争中丢失的一片土地看作宝贝,值得对它抒发一番乡愁,却很难想象他们推开所有的历史—社会—宗教信息,去想象一个nowhere,在那上面盘桓的是一些幽灵一样,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往哪里去、只有一个名字的人物,这些人也会彼此爱恋,也会往来过从,但首要的是始终活在各自的时间里面——这个时间可不是“我请了一个礼拜的年假”这样的,这个时间,是首字母大写的Time。

 

在托卡尔丘克眼里,所有标准化的时间都值得质疑。一个普通的百科词条,“某某在某年某月某日做了某某事”,托卡尔丘克会问:这是谁的时间?当事人承认了吗?小说家要把时间交给每个人自己,《太古和其他时间》的要点在于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时间。小说的每个章节名,就是“XX的时间”:米霞的时间,格诺韦法的时间,地主波皮耶尔斯基的时间,麦穗儿的时间……仿佛每个演员都分配好了戏份,却同时登台,说“我是主角”那样。

 

芥川龙之介的《莽林中》,围绕同一个事件,出场的每个人物从自己的角度说出自己看到的东西,结论是“没有真相”;而托卡尔丘克呢,她的每个人物独踞自己的一份时间,谈不上一面之词,更无关任何真相——就连书中的上帝都有他的时间。偶尔的,书中也会出现一个明确的公元年份,例如当戏来到地主波皮耶尔斯基的时间时,书中说到,1932年,波皮耶尔斯基疯狂地恋上了一位女画家,并开始收藏现代派绘画,然后,当画家弃他而去,地主觉得,他的时间开始崩塌——他也是在小说的所有角色中,第一个意识到有一个“自己的时间”存在的人。


 

我们判断人的各种标准,对这本书里的人物都不适用。他们没有奸诈与温厚,丑恶与美善,他们对话起来恍惚若游魂,他们活着的心智也只与自己的时间有关,看看这话:

 

“地主波皮耶尔斯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悲惧感,他总觉得世界在消失,世上的一切,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在消失;爱情、性、金钱、激情、远游、价值连城的名画、聪明睿智的书籍、卓尔不群的人们,一切都从他身边匆匆地过去了。

 

她的书,现在只有《太古和其他时间》以及《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有中译本。若是觉得像“地主”、“教父”这种身份在书中统统失去了它们惯常拥有的意义,拥有的感情色彩,那么你要想到,“波兰”这个词加在托卡尔丘克头上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深耕过心理学的作家,如果可能的话,是连“地球人”身份都可以放弃的。什么都是文字符号,目的是确定一个人的位置——职业、住地、国籍、婚姻状况,都是用一些词语,将这个人捆定在一处,以便做一番百科体的描述或实施精准打击。托卡尔丘克看透了这些。在这本书中,地主和教父之所以还值得一提,是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时间里看到了尽头,从而产生了恐慌这种我们读者觉得熟悉而亲切的感情,而其他人,我们只看到他们在各自的时间里,在勉强可称为“生活”的一堆碎片之中,活着。


 

大概可以用上帝的概念来理解“太古”这个地方:它始终在场,在此刻,却又没有具体的位置。小说一开头是连续写了一些真实的地名的,像什么黑河、塔热夫城之类,可是你无法根据这些地名,在地图上找到它——假如你是资深文学读者,你可能会想到一些什么,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的马贡多,比如福克纳先生的约克纳帕塔法,它们都是作家自己的地方经验的结晶,加上一个虚构的名字,可是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它不基于任何稍微完整一些的经验,它处在一团文字意象的碎片里,是对统一时间的反对,它从所有既有的名称和概念中脱嵌出来,像一个没有世界史的世界,像伸手不见五指的宇宙

 

文字只能是从左至右,一行一行的,因此文字创建一个完整的、有头有尾(最好还有高潮)的叙事,是完全顺当的,可要托卡尔丘克却要用同样的文字——至少保证每个字都能读懂——去创建一种完全非线性的时间体系,说实话,就连雄心勃勃的科幻小说家都不敢贸然像她这么写。当小说往后走时,你会发现作者是确认了太古的位置的:它位于八个同心圆世界的中心,因此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它是永恒。

 

其实写这些评语,还是无法传达托卡尔丘克小说带给人的文学美感。它无法描述,所有的描述都要冒着让人翻白眼的险。托卡尔丘克思考并怀疑太多既有的东西,比方说,当你在授奖晚宴上,用一声“嘘——”来告诉旁人轻点,别吵吵的时候,假如托卡尔丘克听到了这一声“嘘——”她会暗思这个习惯的来历:为什么不说“呋——”不说“噼——”也不说“呒——”而要说“嘘——”呢?她就是本着这种颠覆精神在写作的,所以应该给她一点掌声,因为这么一颗不屈于文字常规的头脑,到底还是用我们都认得的文字建构出了一些真正的好东西。辛苦了,托卡尔丘克女士,请继续活在自己的时间里。


 

本文系原创

首发腾讯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歌德诞辰270周年:他是如何成为完人的?

汉德克:他的文字很烧脑,他也不爱它们

除了他,谁还能把这么多哲学家请上电视?

看人 | “尼采不赞美博学,他只赞美生命本身”

看戏 | 《安魂曲》:只有一只眼睛含泪,另一只眼睛才能含笑

看人 | 对话童道明:理想主义的满血状态

看人 | 我认识的童道明

看人 | 高楼如荒岛,荒岛似高楼

看人 | 最熟悉的是欲望,而欲望随家乡被埋葬

看人 | 希尼80冥诞:好鸡蛋和坏鸡蛋滚在了一起

看人 | 像这样知耻的名人,恐怕已经绝种了

看人 | 在父亲手上留下一个清晰的牙印

昆德拉90岁:用笑声执行他对时代的终审

看人 | 奥兹归来

看人 | 作家如我,生来就是要睥睨众生的

柔软如刺:祭阿摩司·奥兹

阿摩司·奥兹,必要的哀矜

仁慈的皇帝,犹太人的保护伞

看人 | 人活着:记索尔仁尼琴百年诞辰

敬挽常宝华:闪光的只是冰山一角

看人 | 奥斯卡•拉宾:手持画笔的索尔仁尼琴

看人 | 我那亲密的而又压根不认识的姑姑伍尔夫

看人 | 纳博科夫,那个昆虫学家去教文学课了

看人 | 谢天顺,一个捧哏天然的顺溜

看人 | 师胜杰,明明白白的美学

看人 | 伍迪·艾伦,最纯种的犹太人

看人 | 鄢烈山:不识时务是种怎样的体验?

看人 | 我问问您,什么叫人?

看人 | 得有多好的命,才能活成一个妖精

看人 | 朗兹曼:纪录片的导演,动作片的人生

看人 | 高尔基150岁: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

看人 | 他走后,一等奖空缺:马尔克斯90岁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说学逗唱之外的第五门功课:冯巩吼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人 | 他是世界名流,也是人群中一张永远木然的脸

食指:谁在让病人难为病人

看人 | 库切为什么这么酷

看人 | 波伏瓦110岁,请重温女神的美臀

看人 | 阿佩菲尔德:真实的人生里没有形容词的位置

刘瑜从“人类”降格为凡人

关云长的仪式感

侯宝林百年诞辰:相声的干净和相声的脏

看人 | 冯唐的单纯

看人 | 高莽:另一种“两头真”

看人 | 勒·柯布西耶:高等人才配住城市

看人 | 其他笑星不屑做的事,被严顺开给做了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杰斐逊的“迷弟”

看人 | 1857年,波德莱尔的敌人与友人

郭柯:如何超越悲悼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人 | 埃利·威塞尔与被打碎的童年

看人 | 尤瓦尔·赫拉利又来过一次中国了,你看清他的真面目了吗?

看人 | 90岁的约翰·阿什贝利,仍是那个“臭烘烘的大人”

斯皮尔伯格为何讨厌他的父亲?

感谢大卫,感谢那些正义感尚未耗尽的人

看人 | 李敖:让告别漫长一点

他是美国最危险的犹太人,而希拉里和奥巴马都是他的门徒

那个曾把相声演成长篇小说的人 ——侯耀文十年祭

看人 | 唐杰忠:捧哏的无我之境

迟来的父亲节 | 四位名声赫赫的作家,却各有丧子之痛

凤凰台上凤凰游:侯耀文逝世十年记

看人 | 吴兴华:是才子便不逢时

杨洁:站着也不挣钱,站着就是站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