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养育人心”追求最大化“管理红利”:打破常规思维

2016-11-09 刘鹏凯 经营与管理

心力管理,是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首先提出的,是他长期企业管理实践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有益探索。这些管理方法既有理论更有实践,是他从“心”开始,用“心”探索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的经验总结,彰显了心之养、心之育、心之动、心之力的管理艺术。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紧密结合?如何以“文”化“人”,赢得人心?让我们走进“黑松林”管理的“心”故事——



文/刘鹏凯



心力管理实践谈之:打破常规思维


当下,许多学者都在讨论“管理红利”,期望经过“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后,中国企业能顺利过渡到“管理红利”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市场竞争中,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向管理要“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我认为,应是企业与员工的共同选择。因为“管理红利”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而获得企业效率提升。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要依靠员工的成长发展来实现,而员工的成长发展又需要依靠企业提供平台,这是打不断的连柄斧头。“微利”的企业,只有引导员工爱企如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于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从细微之处寻求突破口,在细微之处见利润,将“管理红利”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一起成功。


不久前,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送来了几份涨价通知单,令我的头都大了。其中一份是“塑料袋每只涨价0.15元,敬请谅解!”看着这张通知单,我苦笑:公司每天需用上万只塑料袋。虽说石油价格持续飚升,直接左右下游产品价格,殃及我们这些搞化工的“池鱼”,但客户怎能谅解我们同步涨价呢?无论如何,摆在企业老总面前的问题无小事,你总得去冲锋陷阵,解决问题。

生产、市场、物资几个部门的几位“大臣”都来了,坐在会议室,面面相觑,眼神都有些迷茫。

“老总,涨价势不可挡。我发现塑料袋装进包装桶中后空余部分太长,而且也宽。我有个想法,能不能让生产部和市场部商量一下,重新测算塑料袋的长度和宽度,再算一下克重,说不定改小点儿,既能用还能减少塑料袋的克重。”保管员老朱拿出正在使用的塑料袋,晃得沙沙响,说得有板有眼。

“嗯,这个建议可以试一下。涨价说不定能内部消化呢!”生产部老丁也似乎灵感天降,拍着大腿叫了起来,转身就飞一般奔向车间……

涨价通知就像一道难题,让我们在涨与不涨之间犹豫不决。一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却用“实用”这个智慧的杠杆,破解了这道难题,让我们眼睛一亮。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生产部经过试验、比较,改变了每个塑料袋的使用尺寸,减少了克重,价格非但未涨,还在原价格上降了5分钱。真是人人皆能节约,事事皆可节约啊!

我读过微软中国公司一位部门经理写的一篇文章《出租司机给我上MBA课》,说的是一位“的哥”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收入、支出进行数据分析:每天上缴公司380元,油费要花210元左右,一天出车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每小时成本34.5元。一次,一位客人打车去火车站。“的哥”问客人怎么走,客人说走最近的路。“的哥”与客人协商,从高架路走另一条路线,客人说绕远了,“的哥”就让客人按他自己指的线路付车费。假如按客人指的路走需要50分钟,而按“的哥”的路线走只用25分钟。虽然“的哥”多走了4公里路,少收客人近10元,自己也多花了1元多油钱,但是“的哥”得到的是“节省了25分钟的时间”。这个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向管理要“红利”,有时我们还需打破常规思维,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世界上“最有钱的”算是银行,然而越有钱的越“抠门”,与客户总是一分一厘地算账,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假如企业管理也像银行、像那个“的哥”、像我们公司那位保管员一样算账,算到“干毛巾都能挤出水”来,企业又何惧在涨价等难题面前谋取不到“红利”?有人把一毛钱解释为一元的十分之一,而有人则把一毛钱解释为一分钱的十倍。不管如何解释,再小的数字乘以13亿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省下一分钱,就等于得到一分钱。所以,在微利时代面对涨价,我们不能说“不”,不能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更不能“束手被擒”,而是需要智慧、需要转换思维,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群策群力,在每个环节、工序上精打细算、发现“红利”。消化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企业就会得到一座“金山”。


(待续)


本期编辑:刘佳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



刘鹏凯心力管理实践谈 • 更多精彩内容



50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49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钢是“炼”出来的

48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细节是教养开出的花

47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第二学校:礼让三分

46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绝知此事要躬行

45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上医治未病

44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防患于未然

43  设一道心灵上的“避雷针”: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42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心心相印

41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治理企业亦如“烹小鲜”

40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操作工也是管理者

39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小失误造就新规范

38  流程再造,造物先造人:锅炉房内的动员会

37  以“道”“塑”心:让员工成就事业

36  建设幸福企业需要什么?用心聚心——至和

35  建设幸福企业需要什么?以心换心——至真

34  建设幸福企业需要什么?将薪比心——至诚

33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将“死制度”执行于“活的人”

32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染”上和谐的颜色

31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以“爱”为出发点

30  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身教重于言教

29  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如何做到百年树人?

28  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皇帝式”管理方式要不得

27  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做错事受表扬?

26  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以柔克刚,不懈培养

25  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注重细节,行为养成

24  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白纸画图,培养新人

23  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

22  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安全的绳子拴住你和我

21  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会说话的“眼睛”

20  收获的,是种下的

19  做一点儿不辜负春天的事

18  做自己忠诚的信徒

17  实现文化自觉:如何“无为而治”?

16  实现文化自觉:如何克服“纸上谈兵”?

15  实现文化自觉:制度有形变无形

14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不看广告看疗效

13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根才是最好的果实

12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与员工“共情”

11  为每个员工打开一扇窗户:如何将管理“问题”变成“行善”?

10  为每个员工打开一扇窗户:修好诗外功夫

9  你在家里干,我在外面看

8  将锅炉房当做厨房打理

7  给司炉老师傅送酒

6  煤渣堆上的硬币

5  拿待岗工资的司炉工

4  新员工,先去锅炉房拣煤渣

3  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塑心工程!

2  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聚心工程!

1  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融心工程!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却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企业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作为“心力管理”的创始者,董事长刘鹏凯先生提出“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他坚信,百年企业,靠的不是百年机遇、百年老板,而是百年机制、百年文化。

   “心力管理”一词是刘鹏凯先生的创造,是他经营企业30多年苦辣酸甜的提炼和升华,也是“黑松林”管理哲学的核心。他的《漫话心力管理》一书,用漫画的手法,讲了120个故事,一桩桩小事,体现了“心力管理”的有心、用心、真心,换来了员工的热心、诚心、雄心。


订阅请加小编微信哦O(∩_∩)O~谢谢亲们支持,快递正在准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