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蒂丝黛尔诗8首

美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蒂丝黛尔(Sara Teasdale,1884-1933),美国女诗人。蒂丝黛尔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城,自小成长于传统保守家庭,受到父母过度的保护。她先后进入洛克伍德夫人学校(Mrs. Lockwood’s School)和玛丽学院(Mary Institute)就读,1903年,毕业于Hosmer Hall女子学院。她在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于1907年发表首篇诗作。1904到1907年间,蒂丝黛尔曾和一群朋友创办了一份颇获好评的文学月刊《陶匠的转轮》(The Potter’s Wheel)。她游踪广阔,并多次前往芝加哥,后来成为哈丽叶.孟若(Harriet Monroe)所办《诗刊》的成员,结识不少诗人。诗人林赛(Vachel Lindsay,1879-1931)对她展开热烈追求,但因他作风行径过于狂野大胆,蒂丝黛尔最后拒绝了他的求爱。1914年,蒂丝黛尔嫁给商人菲尔辛格(Ernst Filsinger)。丈夫对她呵护倍至,可是她个性孤僻,情绪不稳,再加上体弱多病,和丈夫关系渐行渐远;1929年,她与丈夫离婚。之后,她离群索居,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并患有精神衰弱症。1933年,她服用过量的安眠药,死于纽约寓所的浴缸里。
蒂丝黛尔的第一本诗集《给杜斯的十四行诗及其它》(Sonnets to Duse and Other Poems)于1907年出版,之后陆续出版了《奔流入海的河流》(Rivers to the Sea,1915),《恋歌》(Love Songs,1917),《火焰与阴影》(Flame and Shadow,1920),《月亮的黑暗面》(Dark of the Moon,1926),和《奇异的胜利》(Strange Victory,1933)等诗集。1918年,《恋歌》为她赢得美国诗协会年度诗人奖,以及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这是普立兹诗奖的前身)。
岁月的消逝,爱情的喜悦与幻灭,往事的追忆,人生的孤寂,死亡的沉思是蒂丝黛尔诗作中常见的主题。她的作品情感节制、冷静,语调温柔、含蓄,但她用字精练且擅长营造气氛,因此诗的密度颇高,十分耐读。她在写给一位友人的书信中提到:诗人应该设法使自己的诗作具有火焰般安祥、敏捷的特质,如此才可让读者在阅读时不假思索地立即感受,而在读毕之后不断思索。



把他忘掉


把他忘掉,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一团火,它曾歌唱着放射金光,

永远,永远,把他忘掉,

  时间是个好老人,它会催人衰亡。

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早在

  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忘掉,

象一朵花,一团火,象雪地里

  一场过去的球赛,早已人散雪消。

  朱 维 之 译




我问星空


我问星空

 该赠爱人什么,

它答我以

 高处的缄默。


我问暗的海-

 渔人的去处-

它答我以

 低处的无语。


啊,我能够赠他

 哭泣或歌吟-

但怎能以沉默-

 我整个一生?

 屠 岸 译




我问星空


我仰问繁星的夜空,
我应赠情人什么——
我仰问昏暗的大海,
海上有渔人奔波,
大海报我以沉默,
下界啊寞寞。
哦,我也能赠她哭泣,
我也能赠她悲歌,
可是我怎能终身
赠她以沉默?
余 光 中 译



象大麦弯下腰去


象大麦弯下腰去,

 在海边低洼的田地,

迎着狂野的风歌唱,

 不停不息。


象大麦弯下腰去,

 又重新挺身直立,

我也会从痛苦中站起,

 不至于断裂;


我也会轻声柔气,

 在漫长的白天黑夜,

把满腔忧郁情思,

 化为歌曲。

 江 枫 译




夜歌


我问星光灿烂的苍天

 我该给我的所爱什么--

苍天回答我以沉默,

 以上苍的沉默。


我问阴暗深沉的大海,

 打鱼人常在哪里出没--

大海回答我以沉默,

 以下界的沉默。


哦,我可以给他哭,

 我也可以给他歌--

可是我怎能一辈子

 只给他沉默。

 江 枫 译




子夜

现在终极归一,我,开始如此看生命,
无所谓那终极,每个结束仅是个开始,
那些勇敢的身影那些似乎如此的辉煌
从未真正的赢取。

甚至爱情这我建造在精神家园的欲求,
它的到来像一个与忧郁共生的孵化器,
那些人们赞美的音乐甚至笑——
都不如宁静这般美好。

大 卫 牛 译




梦露

第一次我梦到他属于我
第一次我梦到他是如此真实
以致他的话语我都记得
有若玫瑰花瓣挂着露珠

哦,那甜蜜的渴望升腾
亲爱,那淡淡的情丝在牵扯
唯恐你的心’期待牵挂
一百朵玫瑰花瓣’

大 卫 译





独自


我孑然一身,虽有爱情,
无论我所获与所付——尽管你温柔似水,我仍然生无可恋。

我孑然一身,似屹立于困倦黯淡的世界之巅,四周唯有风卷白雪,举头即是无边混沌。
大地隐去,苍穹亦隐去,唯有我傲然的精神使我远离那群热热闹闹的行尸走肉的平静。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东汉末至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纷扰的年代。汉末大乱,尖锐的社会矛盾激起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震撼了这个腐朽与濒临崩溃的专制王朝。此后,继之以董卓之乱,群雄角逐,继之以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继之以曹丕称帝,平定蜀汉,再继之以司马氏代魏,一统天下。中国经历了一个合久而分、分久而合的历史循环。
《三国志演义》就是以东汉灵帝即位(168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约百余年间的历史生活为背景,以蜀、魏、吴三国纷争为主要内容,展开这一时期广阔的历史画卷的。
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它以艺术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曾经活跃过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表现了统治者的狡诈残暴和人民深重的苦难,还探究了造成百年祸患、生灵涂炭的根由,从而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皇权暴戾无道的统治。卷一《废汉君董卓弄权》首先揭露了以董卓为代表的乱世权奸凶残狠毒、乱杀无辜的暴行。小说中描写董卓率领一军出城外,“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引军围住,尽皆杀之,掠其妇女财物,收万千余件,都装在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先报董太尉杀贼,大胜而回”。乱世军阀以上千的村民生命当游戏,杀了百姓还诬蔑他们为贼,这种残酷的兽行岂不令人发指!又在卷二《司徒王允说貂蝉》中,记董卓曾与大臣饮宴,席间将接受招安的军士数百人“或断其手足,或凿去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皆未死,于酒桌几前反复挣命。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这种以杀戮立威、以血腥为乐趣的行径,真是无恶不作了!在这种淫威之下,百姓苦难的深重可想而知,所以书前修髯子引言中有两句诗:“欲知三国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
书中所揭示的“治极生乱,乱极生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观,实际上是基于这样一种历史事实,即承平日久的皇权专制统治者必然走向腐化,政治昏暗又必然导致天下的动荡与分裂,而国家的分裂对于民族、对于人民都是一场灾难,因而它又一定要走向统一。由于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的时代,因而书中表露的主要是渴望国家统一的思想。
与之相联系,书中流露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人生理想与传统的忠义仁爱的伦理道德观念,客观上起着积极的历史作用。书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的描写,歌颂了舍身报国的英雄行为与廉洁正直、宽厚爱民的美德,鞭挞了暴戾乖张、凶残狡诈、背弃伦理的邪恶行为。当然,书中那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式的“结义”行为,当它与国家民众的利益相违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书中刘备、张飞不听规劝,为报关羽被杀之仇而伐吴,终使国家元气大伤,即是一个证明。
书中寄寓了尊崇智慧与理性、爱惜人才的思想认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刘备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使刘备的事业呈现转机与希望。在此之前,刘备手下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因不得贤臣辅佐,所以仍然是东逃西奔、狼狈万状。而诸葛亮一出,便烧博望、烧新野、联合东吴战赤壁,占荆州、取西川、平汉中,国势如火一般蓬勃发展。后来蜀汉失利,也是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一意孤行的结果。从曹操一方看,他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是他得以纵横天下、一统中原的重要原因。曹操既有以诈术驾驭、猜忌人才的一面,也有大胆网罗、放手任用人才的一面。至于董卓、袁绍、刘表、刘璋、袁术等人,或者手下无英雄贤良之才,或有英雄贤才而不能用,所以纵然能威风一时、保守一地,但最后必然招致败亡的命运。
书中还描写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其中凝聚着丰富的智慧。《三国志演义》中寄寓的思想情感与政治智慧,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表现出来的。三国故事中的人物,历来有“三奇”的说法:诸葛亮是古今贤相中的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名将中的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又演为“三绝”之说:孔明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正是在对不同性格的人物的塑造中,作者寄寓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渲染了种种人生的智慧。
诸葛亮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优秀的品质。他忠心耿耿,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不治家业,临死之时,遗嘱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同时,他更是聪明智慧的化身。早在高卧隆中时,他就对天下大势有着清醒的估计与透辟的把握。“隆中对”显示了他开阔的胸襟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懂天文、明地理、通人情,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在指挥一系列大的战役中,他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与超人的智慧。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他的精神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才能也是民族智慧的集中反映。书中的诸葛亮又是一个包含着悲剧意义的形象。他壮志未酬,长逝五丈原的结局,引得后世许多有志之士为之动情,乃至蕴含着普遍的历史意义。
同诸葛亮一样,关羽也是书中理想的典型形象。他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忠勇节义。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以后,他就一直信守誓词,至死不渝。曹操曾经给他优厚的待遇,也未能收买他的心。一旦打听到刘备的消息,他立即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前往聚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表现了他的忠义;华容道释曹操,表现了他的信义。关羽身上的这种品格体现了传统的美德,昭显了人民的愿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些品格卑下的人相互间尔虞我诈、见利忘义;而善良的人们则希望建立一种超越权势与利益之上的互爱互助、同心齐力的关系。人们把这种伦理精神叫作“义”。当这种“义”与“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目标相一致时,它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为广大民众所钦仰。
《三国志演义》中曹操是又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曹操的性格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英雄的品格:他密谋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表现了不凡的志气与胆略;讨伐董卓时,十几路大军徘徊不前,他独引一支人马追杀;当刘备羽翼未成深自韬晦之时,曹操就敏锐地发现刘备的非凡抱负,并对天下大势有着清醒的判断。他气魄宏阔,志向沉毅,能文能武,有胆有识。正由于此,他能在“奸雄万里皆鹰扬”的情况下,扫平群雄,一统中原,表现了杰出的军事及政治才干。另一方面则是他的权奸的性格:他阴狠狡诈,专断残暴,他的名言“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个性的生动表现。他杀吕伯奢、杀王垕、梦中杀侍者、杀杨修、杀孔融、假手他人杀祢衡,所用的心计手段,不仅表现了他的凶残,尤其表现了他的阴险。奸诈凶残是曹操性格的本质,加上他的“雄才大略”,共同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乱世奸雄的文学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这两方面的性格表现不是二元分离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如卷六《关云长千里独行》中,描写关羽封金挂银、拜书告辞,曹操不见,关羽夺门而去,曹操得知后赞美说:“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他为了“做个大人情”,特前往送别,并赠送锦袍作为纪念。小说引诗赞曰:“三国初争势未分,独行谋策最机深。不追关将令归主,便有中原霸业心。”其下小字注云:“此言曹公平生好处,为不杀玄德、不追关公也。因此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又在《曹操乌巢烧粮草》中,写曹操得到“许都及曹军中诸人暗通(袁绍)之书”,有谋臣提议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说道:“当(袁)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下令“将书焚之,遂不再问”。下引史官诗曰:“尽把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又有小字注云:“此言曹公能捞笼天下之人,因此而得天下也。”这样使得曹操的形象立体丰满,真实可信。
尊刘贬曹,是《三国志演义》书中明显的思想倾向。三国故事中这一倾向的形成由来已久,其中固然有皇权正统观念的影响,也同一定时代的社会局势与思潮有关。西晋陈寿著《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北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同样以汉魏禅让作为政权转移的标志。刘备即位于西蜀,改元章武,将其事系于曹魏黄初二年之下。司马光还对此抒发议论说:“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夏、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哉?”东晋习凿齿写作《汉晋春秋》,认为“蜀以宗室为正”,南宋朱熹写作《通鉴纲目》,也将刘备的年号直接在汉献帝建安之后,这就是以蜀汉为正统了。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评论说:“陈氏(指陈寿)生于西晋,司马(指司马光)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指习凿齿)与朱子(指朱熹),则固江东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天统也。诸贤异地则皆然。”这就指出争“正统”观念之下,所隐伏的特定社会文化心理。宋金元时,民族矛盾突出,人心思汉,将占据中原的曹魏政权看作汉家政权的篡夺者,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心态。陆游在他的诗中,就曾以蜀汉北伐曹魏来寄托他对南宋北伐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希望。正是这种历史积淀形成的感情,促进了三国故事中尊刘贬曹倾向的形成。但是,最主要的是形象本身所包含的社会理想、精神品质、道德风范的不同。书中的曹操是霸道暴政的典型,刘备则是王道仁政的代表。曹操攻打徐州前,曾下令“但得城池,尽皆杀戮”,“所辖之地,草木不留”。而刘备无论走到何处,都宽厚爱民,打了败仗也不肯丢掉逃难的百姓。曹操以利己为人生目的,刘备则以仁义为立身准则;曹操待人奸诈,老朋友面前也不说真话,刘备则以真诚待人;曹操猜忌士人,常常杀了人又放声痛哭,刘备则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这些在书中不同人物的身上,形成生动又鲜明的对照。因此,书中流露的尊刘贬曹的倾向,主要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圣明君主、王道宽仁的向往与肯定,对于暴力权术、奸诈凶狠的霸主的反感与否定。




推荐阅读:

安德鲁·马维尔《花园》

A.E.豪斯曼《最可爱的树》

史蒂文斯《纽黑文的一个平常夜晚》

塞弗尔特诗6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31首

策兰诗14首

米赫历奇诗6首

特朗斯特罗默《火之书》

马修·阿诺德《多佛尔海滩》

济慈诗2首

史蒂文斯《弹蓝色吉他的人》

史蒂文斯《作为字母C的喜剧演员》

史蒂文斯诗8首

史蒂文斯诗5首

佩索阿诗2首

梅廷‧塞拉尔诗4首

内山登美子《布谷鸟》

宇佐美孝二诗2首

藤木俱子俳句选

狄瑾荪诗6首

史蒂文斯诗19首

史蒂文斯《罗曼司的重演》

薄伽丘《悼念彼特拉克》

迪诺·坎帕纳诗3首

卡尔杜齐诗7首

维多丽亚·科隆娜《无题》

加百列·邓南遮诗3首

斯泰纳尔诗8首

容·乌尔·沃尔诗5首

斯蒂芬斯诗2首

但丁《神曲一脔》

尼伯龙根之歌

布拉吉诗3首

西格福斯·达达松诗4首

古德蒙兹多蒂尔诗2首

斯诺里·夏扎逊诗2首

雪莱《西风颂》

但丁·迦白列·罗塞蒂《寂静的午时》

加尼埃《犹太姑娘》

龙萨诗6首赏析

辛波丝卡诗39首

瓦烈赫诗23首

雪莱《致云雀》

詹姆士·梅瑞尔诗14首

史蒂文斯《望过田野,观察鸟群飞翔》

罗伯特·布莱诗5首

丁尼生诗2首

尤金·菲尔德诗3首

聂鲁达诗30首

博尔赫斯诗8首

露易斯·格吕克诗2首

约翰·瑞博坦兹诗2首

莫里哀《情诗》

布瓦洛《致莫里哀》

拉贝诗3首赏析

塔契娅娜·莫塞耶娃诗选

特朗斯特罗默诗107首


橘柚南中暖 桑榆北地阴 何言荣落异 因见别离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