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官王克力:国家召唤,使命必达

杭州中院 2021-07-11

编者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养正气,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明正理,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战斗力,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护航添彩。

本公众号推出“以三正建三信”专栏,定期发布杭州两级法院优秀法官典型事迹和微创新案(事)例,传递新时代司法正能量。



“今天智慧法院无纸化办案率各项数据均达到100%,看来我们每天坚持通报提醒,终于发挥出了好的推动作用。”王克力如释重负地笑了笑,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赴上海出差……这就是杭州中院“85后”中层干部王克力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


2010年,王克力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现任研究室审管办副主任。工作十年,基层挂职锻炼一年,援疆三年,连续6年公务员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这些荣誉是他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他实干能力和工作业绩的如实评价。



掌握两门外语的“调解能手”

败诉当事人也点赞的“涉外法官”


“又收到了一名外国当事人亲笔书写的感谢信,还是败诉方当事人!”《浙江法制报》刊载了他主办的一件案件的新闻。“主要还是得益于用外语和当事人直接沟通答疑解惑,使得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更好。”身为四级高级法官且擅长英语、日语的他谦逊地说。自到业务庭后,王克力通过自己钻研努力,快速成长为一名审判业务骨干,自2014年起他的办案量一直保持全庭第一。而且他充分发挥其外语特长,善于直接和外国当事人沟通调解、释法说理,收到外国当事人感谢信、表扬信多封,其办理的多起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涉外案件受到多家法治类媒体关注,对其专访并专版进行了报道,有力地维护了法治杭州的形象。在做好审判工作同时,他还特别重视调研学习,曾两次担任最高人民法院2013、2015年度重大调研课题执笔人,完成了两篇总计40万字的调研报告,成果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多次采用,还多次参与省高院调研课题的撰写,完成调研文章10余件,获得省级二等奖1次,市级一等奖1次,论文及调研报告多次在省市刊物发表。由于工作实绩优异,王克力被授予“十大调解能手”等多项荣誉。



三年援疆经历

国家召唤,使命必达



“回想三年援疆时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历练,但同时也觉得很愧疚,特别是对我的老婆和女儿,女儿出生时我都没有在她们母女身边陪伴……”2017年,王克力主动报名成为杭州市第九批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的援疆干部,那时妻子怀孕已经五个多月了,一别三年,舍家为国,尽显忠贞赤忱。在阿克苏人民法院挂职担任该院副院长期间,他将杭州审判和司法改革的很多做法和制度进行了“跨域移植”,参与多起严打暴恐案件审理,切实提升了当地审判质效。三年援疆期间,王克力分管的阿克苏市法院民二庭、行政庭结案率有了很大提高。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担任综合信息组长的岗位上,也取得了多篇新闻稿被新华社内参、《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直播间》刊登播发的好成绩,年年荣获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个人表彰荣誉项目。王克力始终认为,援疆工作首先是完成国家使命,同时也是一次人生修行,他不断提高工作要求,实现了援疆“四个提升”,即提升政治素质、提升格局定力、提升综合能力和提升工作激情。


援疆结束,战“疫”打响

司法为民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斗


今年年初,王克力刚结束援疆任务,面对疫情严峻形势,作为一名老家在外地的新杭州人,他勇挑重担,主动放弃了春节期间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机会,从年初二开始就在单位值班,把回家探亲的机会让给本部门的其他同事。他不仅值守院内工作,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与南星街道复兴街社区的同志并肩战“疫”,协助开展体温测试、出入登记等疫情管控工作,不畏风险,热情服务,被评为杭州法院战“疫”先锋个人。



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经济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新类型新特点的纠纷凸显,亟需解决。王克力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司法审判功底,结合自身曾担任副院长的经验,主笔了《杭州法院关于涉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有关民事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以及《杭州法院关于涉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有关执行案件法律适用问答》,里面共涉及五大方面七十多部分,为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合同效力、劳资纠纷、诉讼时效、立案流程、执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接受诉讼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下先手棋,啃硬骨头

用笨功夫抓审判管理


全面推进无纸化办案是全市法院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年全省法院省高院明确要求作为“一把手工程”部署的重点工作。这项工作从零开始,时间紧任务重,要在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要求的同时,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协调市直机关各部门解决问题,上下内外的联动工作很多,推进难度可想而知。为做好这项工作,王克力知难而上、勇挑重担,在大家对各项指标、要求还一脸茫然的时候,他率先一个人学懂吃透,主动做起宣传员、辅导员,手把手深入一线讲解答疑;他第一时间主笔制定了各项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按照预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稳步推进。建章立制同时,他先行先试,主动迎接挑战,多次组织全市两级法院培训,还牵头相关部门赴嘉兴法院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到全市各法院调研工作进度。在不懈努力下,杭州两级法院无纸化办案率得到显著提升,他主动作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年轻干部抓铁有痕的钉钉子精神。




“以三正建三信”专栏:


★ 法官周志军:用工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 法官丁晔:十年,一剑


★ 法官陈隆:25年始终在刑事审判的长河中游弋


★ 厂房用地被征迁,10年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块重建,最近这起行政纠纷这样化解了


★ 法官孙婷:春风化雨暖人心,专业敬业解民忧


★ 法官田丰:庭前两造纷争事,腹内一枚公正心


★ 胜诉权益快速兑现,淳安法院首创的“执前督促”制度如今走向杭州全市,还有了2.0版本


★ 法官廖明军:有前程可奔赴,有岁月可回首


★ 法官章志英:痛痛快快唱一出属于自己的好戏!


★ 恋爱期间,女方认为被“抛弃”而自杀,男方该不该承担责任?建德法院开展社情民意调查,26人中25人认为……


★ 章涛:追逐法官梦,不负青春不负卿


★ 老庭长王亚琴:扎根办案一线,三十年法院人正青春


★ 桐庐法院:以“无讼无访”为支点,撬动诉源治理大步向前


★ 法官沙丽:筚路蓝缕的艰辛,蜕变成自信的羽翼


★ 何淼:基层庭长首先是法官,法官的舞台在法庭


★ 网络作家村上链,西湖龙井上链,5G执行上链……长三角司法一体化的步伐被这条“司法区块链”紧密结合


★ 法官丁献平:58岁未生华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还是大家口中的“小丁叔叔”


★ 小镇女法官王潇潇:她的手机里保存着每个当事人的联系方式


★ 一而十,十而千,两年间“微法庭”的跃变


★ 法官马嶙侃:在学与行的往复间,积跬步志千里


★ 开封的理想是“包青天”,开封是富阳法院城南法庭的副庭长


★ 富阳法院破产审判项目化:“破”企业不易,“立”机制更难


★ 33岁做“法官梦”晚么?“执行百科”翟正海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 法官钱望浙:用工匠精神雕琢公平正义


★ 遍布28省2601家债权人参会率达98%,“余法破产管理钉平台”为破产审判赋能


★ 法官傅成祥:三十年如一日,敢进窄门,不惧远路


★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是法官也是“第一书记”,她是宋晓敏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还能时常看到他们吗?” 萧山法院:可以且必须!


★ 法官陈慧军:解心结化纠纷,微笑是叩开心扉的通行证


★ 速裁法官申宁:年均办案超760件,办案超人的愿望很简单


★ 放心拍!杭经开法院有个司法网拍“1+x”团队全程服务


 刑事法官陈波:怀悲悯之心 以法惩治或救赎


★ 执行法官石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诉前引调是蓝码,初次调解是黄码,调解成功是绿码……滨江上线的“一码解纠纷(诉讼)”小程序,香了!


★ 银行的抵押权vs村集体的留用地,合法的同时能否合情合理?


★ 周小林:办案做加法,生活做减法,她是“带灯”的女法官


★ 执行法官刘琰:当年说话都脸红的姑娘用20余年演绎了法律的温度和刚性


★ 法官韩涛:办案十年,有享受也有泪流


★ 法官张妍妍:生活是一束矛盾,我喜欢抽丝剥茧,织出色彩斑斓


★ 朋友圈里刷到法院悬赏找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有,这是法院推出的“大数据+执行”!


★ 法官朱冠琳:因为热爱,所以深沉


★ “西法铁人”陈晓:执行工作的“四千万”


★ 有了电子督促程序,这类借贷纠纷10来天即可审结


★ 执行法官谈敏:兜兜转转,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没变


★ 刑事法官张恒超:珍藏理想,默默浇灌,等它开花


★ AI“小智”又添新功能!看TA如何让民间借贷纠纷智审速判!


★ 金融智审法官陈清亮:创新的感觉兴奋又忐忑


★ 刑事法官徐枫:“上法男神”的四个侧面


★ 复制一个“法官”帮忙干活?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





来源:研究室(审管办)


最高判处24年!余杭法院公开宣判韩幼龙等21人涉黑案件

4秒,2323名债权人的投票结果产生!“余法破产管理钉平台”上线1周年

为多分离婚财产,丈夫和婆婆串通“打假官司”,法院做法引起舒适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