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 CSCO | 全球首个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Ⅲ期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仁医界 2021-04-01


在临床常见的瘤种中,食管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之一,历经以往逾20年治疗瓶颈后,在近几年出现了突破式进展。从免疫二线治疗方案写入新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到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食管鳞癌的佳绩频传,都让我们看到了食管鳞癌治疗的曙光。在今年CSCO大会众多备受瞩目的研究进展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用于不可切除局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RATIONALE 311研究)也榜上有名,登上CSCO壁报展示。RATIONALE 311研究是全球首个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Ⅲ期临床研究,也是全球单患者投入费用最高的研究之一,截至目前,研究入组工作已完成近2/3。

为了使大家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该项研究的设计理念及最新进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肖泽芬教授,结合RATIONALE 311研究畅谈局晚期食管鳞癌治疗前景。



王维虎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
擅长于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先后在美国、日本研修学习,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主编《消化系统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一书,主编《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一书,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肝癌放疗学组组长,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肖泽芬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食管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放疗肿瘤分会,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专业协作组组长。承担国际原子能、863重点支持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杰出贡献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
严谨设计与高标准执行,
期待研究疗效与安全性俱佳的捷报传来

在介绍RATIONALE 311研究时王维虎教授指出,从前期的方案设计,到药物的选择、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数据的整理,研究者们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该项研究预计纳入患者316例,截至目前,研究入组工作已完成近2/3。按照研究设计,参与研究的患者将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性放化疗治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 d1 +顺铂25 mg/m2 d1-3,Q3W,2个周期,放疗方案为累及野照射95% PTV 50.4 Gy/1.8Gy/28F,安慰剂或替雷利珠单抗为200 mg,Q3W,最长24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


王维虎教授特别提到,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该项研究在保证完成的同时也时刻考虑患者权益的最大化,比如对照组患者就采取了目前国际认可的标准治疗方案,从前期的同步放化疗到后续的治疗,总共会持续24个月;同时,全国参与其中的医院中心有30余家,多为三级及以上综合或肿瘤专科医院,体现了研究的普适性,希望最后能让患者切切实实地获益。此外,该研究是全球单患者投入费用最高的研究之一,既包括化疗等常规费用,也包括放疗相关费用和长达24个月的免疫治疗费用等,让研究入组患者的治疗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因此,我们也倡议符合条件的病例能够加入这项全球领先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充实中国数据,最终造福中国患者。 


在被问到有关该项研究的亮点时,肖泽芬教授说道,首先免疫治疗和放疗已被基础研究证实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可以很好的识别肿瘤细胞,改善肿瘤微环境。作为世界范围内首个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Ⅲ期临床研究,目前研究进展还是不错的,在已经完成的前期20例病例的安全性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研究整体是非常安全的,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另一大特点,这也为我们后续的病例入组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这项Ⅲ期研究结果的最终公布奠定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


开启综合治疗新模式拥抱免疫治疗新时代

临床医生应全力服务于患者,保证患者利益最大化是医者始终追求的目标。王维虎教授最后指出,前期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了免疫治疗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性今后,在保证治疗规范化的前提下,如何做到患者的精准选择,做好个体化治疗,实现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肖泽芬教授也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主创新企业在新药的研发和药物毒副反应控制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用药后副反应轻,过敏情况少见,药物安全有效。这让我们对研究最终结果的公布也充满了信心。


最后,王维虎教授总结道,肿瘤治疗既是局部问题,也是全身问题,未来综合治疗一定是大势所趋,作为临床医生的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及发展这一治疗模式,聚集中国人的智慧,服务于中国的患者,继而服务于世界患者。未来,我们要让中国的高质量研究在世界舞台闪光,让世界听到中国人更强有力的声音!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
董频教授:不断探索提升头颈肿瘤治疗新手段,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生存质量
吴景文教授:复杂难治神经系统疾病日益高发,干细胞治疗开辟新思路新方法
朱耀教授:精准医学趋势下,前列腺癌治疗的突破重在细节和整体两个方向
许青教授:肿瘤综合治疗的“君臣佐使”之道
虞先濬教授:胰腺癌的破局之路
徐近教授:攻克“癌中之王”,未来之路还有多长?
刘宝瑞教授:新抗原疫苗——与癌争锋,未来可期!
李进教授:临床研究是一个风向标,为肿瘤诊治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和上升空间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未来前景广阔
赵明峰教授:CAR-T疗法—细胞临床应用的“升级武器
常春康教授:MDS治疗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再往前一步就能看到曙光
邵宗鸿教授:探索血液疾病的源头,向医学科研上游进军
杨建民教授:CAR-T研究如火如荼,临床需要理性思考,基础研究更需创新
宋献民教授:“精准管理”,勇探白血病的高龄“禁区”
齐军元教授:期待CAR-T细胞治疗纳入肿瘤一线治疗方案
陆佩华教授:一切以患者为导向,瞄准医学前沿阵地
翟博教授:CAR-T治疗肝癌初显实力,未来联合治疗潜力更大
林忠主任:聚焦分子生物学,精准化、个体化是肺癌未来治疗趋势
付海英教授: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杨林花教授:白血病不再是绝症,规范治疗是关键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张力元教授:“三英战吕布”—放疗联合PD-1和GM-CSF,开创晚期癌症治疗微创模式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马军教授:力争在20年内赶超发达国家的淋巴瘤治愈率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

仁医界
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