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会】 刘川|五言绝句粥饭读(五十七)
导言:因近期开始学写五言绝句,故茶余饭后,信手随缘读明清及更早的诗人作品,多涉猎五绝,随记几笔读后感受,且多有演绎发挥,呈与大家,闲读可也,不是赏析与学术研究。请批评指正,候教处:1203068559@qq.com。
——粥饭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八
杨万里(宋)
客爱清殊绝,僧愁冻不胜。
可怜兜率寺,斋供一湖冰。
【读后感】正月初七,万里老兄穿上裘衣、皮靴子,出游湖上,顺便滑冰、吃糖葫芦、打雪仗等等,碰巧来到兜率寺(插一句,因未来成佛的弥勒,住兜率天,一般兜率寺为慈恩宗,供奉弥勒;真懂佛理的方丈,会塑弥勒的侍者为玄奘,跟随者有迦叶)。来客喜爱冷清幽寂,而僧人不堪寒冷;偌大寺院,酷冷清寒,就拿门前的一片湖冰作斋饭吧!当然,僧人不致于吃不上饭,此处是幽人一默。何为斋供,祭祀神佛上供的食品、寺庙中供应的斋食或布施给僧道的饭食,此处概指寺僧的伙食。寒天雪地,拿寺院开涮,也算不俗之趣,以冰为供,如同指月为饼,实属神来之笔。你看,雅士之雅,多从俗(生活)中来。好玩,好玩。
鸡
袁枚(清)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读后感】小寓言诗。养鸡人与被养的鸡各有所指。寓言,以讽谕见长,往往辛辣深刻,诗人往往利用寓言这种通俗的形式寄托复杂的社会主题,寓于言、寓于故事,曲委其笔,而不直说,所以阐释的空间也相对宽泛。比如本诗,有人说表达的是,剥削者对劳动者使用小惠以求大利的欺骗伎俩;甚至读出其他层面的收买、利用关系,比如大国和小国的外交策略,也未尝不可。总之,这里面有深不可测的政治策略。寓言诗的寓言性,一般使诗俚俗,不入正调;寓言诗的价值取向也是“兴观群怨”中的“怨”,具有社会批判意义,诗风诙谐,含笑带刺,令人疼痛,也令人解恨。从此诗看,袁枚对虚伪社会挖苦得十分深透,与之同时代的、封建社会体系里“愚忠”、“愚孝”的诗人就很难有这样深刻的“醒悟”。
哭许颂慈先生绝句
祝廷华(清)
诗人穷于诗,自古有先例。
必穷诗乃工,既工死可矣。
【读后感】许颂慈有诗名,以“卖文不疗长卿贫”,自叹际遇不佳,他去世后,祝廷华写此诗悼之、赞之。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大才者往往运气不佳、才高而命薄,一句“文章憎命达”,不仅是李白、屈原写照,其实也是杜甫自况。苏轼则有诗曰:“寒饿出秀句,身穷诗乃工”、“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祝廷华此诗源于杜甫、苏轼之对诗人命运的悲观态度,却又不同,有种赞许与坦荡在里面。此诗写诗人因爱诗而穷,有屈原、李杜等等先例,递代不绝;诗人因穷困却能得好诗;既然得到了好诗,生死也就无所谓了。宋诗的路子,拿事说理,论之凿凿,铿锵有力,颇显骨气;用古时熟典、古人常句,煮为一镬,隐括、熔铸手法自然平实。诗是小诗,却引人深慨。但其实,我并不认为艺术就是人生最高追求,是要诗,还是要舒舒服服的好生活?熊掌与鱼之间,也仅仅是一个选择而已。
舟中夜坐
杨万里(宋)
与月隔一簟,去天争半篷。
若无篷与簟,身在大虚中。
【读后感】史上,自成一家而“子孙”旺盛、后继有人渐成流派者,白体(白居易)、诚斋体(杨万里)、山谷体(黄庭坚)等等,堪称古诗几大血脉。“体”者,特点明显、自有发明、别所不能。诚斋体,机灵精怪,好玩多趣,有生活气息,也有小聪明。比如此诗的结构“套路”,就是小机灵,铺设、退步、抖擞,起承转合得巧妙,意境也很好,舟中夜坐,上有舟篷,前有竹帘;舟外清江,天上月明,无限太虚。都是从生活体验中来,信手把捉、略一捏弄,境界出矣。
舟行书所见
王玮(清)
明月照澄波,上下一轮映。
邻舟小儿女,备作妆台镜。
【读后感】作者舟旅所见。诗里有邻舟小姑娘的天真童心,也有作者被天地造化陶冶的心灵感触。生活本身就具有互喻性,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罗列于周遭,层出不绝,本诗作者恰巧准确抓住了月亮和镜子,这一对互生比喻的事物。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也有类似比喻,那也无妨,把镜子放在水里,而且转化成小姑娘用的梳妆台上的镜子,就是李白复生,也无话可说了。俗滥的比喻化为神奇的比喻,可能更在于情景的处理,情景合理而不俗,诗意则匠心者得之。
沟水
刘溥(明)
门前一沟水,日夜向东流。
借问归何处?沧溟是住头。
【读后感】此诗初看不怎么样,再看,则豪气生矣!语言粗俚,白话口语,似不讲究文学性,但这种平常语中带出胸臆,其实很难得。语言不止是诗的外包装,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语言与诗的气质、诗人的气场吻合,就会乳(诗味)溶于水(语言),水含蕴乳,水乳一体。此诗平实、质朴、读来亲切、不端着古老的文人架子。当是书斋之外的写作例证。上网一查,果然,此为明代太医刘溥八岁时的作品,孩子所写,难能可贵。专业化的书斋写作有一整套的体式、套路、规矩,当然是使诗文本化的有益经验总结,但对于某些“雕虫”而言,这些使诗更好的套路,反而束缚和僵化了活泼泼、充满生机的创造性写作。随手在此为他们戏仿一个《牛》:“磨前一头牛,日夜作遨游。借问归何处?汤锅是住头。”(永远走不远的牛,老了也就只能成为一锅骨头汤了,一叹)
寄徐陵诗
庾信(南北朝)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
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读后感】你要想我,平时就想我、来看我。别只待山阳小路上,我故去了,你听着别人吹哀伤的笛子想起错过了我,而无限悲伤。当下,就是一切。爱,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唯有此刻。当然,此诗写的是友情。居然用祈使语气(当然更是嘱咐、嘱托的语气)写了这首诗,直接就告诉对方该如何如何,不要如何如何。真诚,直率,一点不绕弯子。非挚友、熟人、亲朋,则不能也。随意读来,浓情厚意,一览无余。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六
杨万里(宋)
城中雪一尺,山中雪一丈。
地上都已消,却在松梢上。
【读后感】经营巧思之高手也!同一般平常事物,经过巧者叙述与拙者叙述,便巨大不同。同样写雪,此诗垫高一丈。包袱在最后抖开——山中的雪一丈,并不是雪厚一丈,而是落在了松梢上!所谓的起承转合,就是叙述结构、叙述技巧,叙述的策略可谓诗词内在脉络。起承转合,就是叙述逻辑的跳跃性、转圜性,是绝体诗(五绝、七绝)写作的基本法门,疏忽叙述逻辑的跳跃性而欲以文气辞采或高深思想补之,实在太难。当然,这是一首“零度”诗意的诗,所谓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不高,好玩而已。——玩性,诚斋未必一心求之,但确确得之。
次日
皎然(唐)
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
彼见是我身,我见是彼身。
【读后感】这样的诗,其实很难阐释,是一种简单到不能用语言“解释”的境况。我看见大野外,独立着一个人,他只看见我,我也只看见他。“我”是“他”的见证,“他”是“我”的见证,两人之间便再无任何关系,但这种“见证”其实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系”。此诗初读,是大孤独。再读,是泯然于物,剥尽意识形态剩下的空透无尘。最后一读,就是存在状态,宇宙无边、天地空茫、悠悠万世而唯此一瞬的存在感,是物我一如,是孤寂入髓的禅。此类精神境界透出俗世的诗,不会谄媚、服务于社会层面的“审美”需求,而是全身心突显人在道中精神孤绝的状态。这样的诗拒绝了读者,只“照顾”了自己的状态——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不同,我称之为“超体验”,常人所难进入也。诗也可以是无功用的,只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好。此类诗,也不妨了解一下,用以修正诗就必须为什么或为谁“服务”的奴性心态。
佳句
赵翼(清)
枉为耽佳句,劳心费剪裁。
生平得意处,却自自然来。
【读后感】徒然地沉溺于搜寻最佳的诗句,费尽心血于雕琢与推敲,可是想一想,我生平中最得意的那些诗句,都是自然而然地得来的。这是一首论诗诗,是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殊体裁,形式是诗,内核是诗论——说理、批评或表达某种观点。杜甫《戏为六绝句》开论诗诗之风气。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却又不同);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轻雕琢、重自然,但才力有限,他虽造语浅近、平实生动、有鲜活的生活经验,但过多夹杂议论,过于散文化,缺少含蕴,诗味明显不足。此诗看似论理,其实是写自己实实在在的创作体会,所以亲切自然地引人思考,不是端着批评家的架子说教。诗中讲述的经验,今人写作,依然有借鉴价值。
参见:
【诗评万象】编辑部
策划:梅关雪 盖涵生 吴明楷
编辑:梅关雪 盖涵生 一夜北风寒 木矣 寒砚 林小西
邮箱:spwx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