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精液:请不要使用避孕套!
“先生,我们这没有人工帮你采集,你自己去取精室内搞定。再说一遍,医院没有帮忙取精液的护士或者工作人员,你是岛国爱情动作片看多了吗?”
“怎么取?上取精室去打飞机,撸一管,全射到杯子里面再拿过来”(简单、粗暴、直接、有道理、霸气!)
“医生,我这精子是不是很猛啊?快帮我看看”… …
还有个别有事没事来医院撸一发,看看自己的精子质量有没有下降,想通过这样来证明自己的性功能是强悍的(不知道哪里来的逻辑)。
精液常规正常,生殖能力也不一定正常。但和性功能一点关系没有,有人不育的也是猛男,早泄的也可能子女一堆。
前几天早上,一如既往的准备今天使用的试剂,耗材,病人拿着个杯子装着精液标本送了过来,问取出来多久了,是否全部取到这杯子里头,病人回答说:“刚取没多久的,差不多都在这吧。”
一看标本杯就是经过我们科发出的专用杯,取杯的时候应该告知注意事项了,就没多想,记录下来收到的时间,之后就放水浴箱里了。
这个病人来的有点早,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一般情况下,标本都是要稍晚一点才陆续送过来到的,心里头觉得有那么一丝丝不对劲,不过很快就被自己说服了,也许病人赶时间去上班,或者有其他事,又或者其他原因。。。后来也没想太多了。放好标本,定好时间就去忙其他事了。
当再次取出标本观察是否液化,打开盖子的时候,发现精液有点不太一样,杯里液面边缘带着一些细细的小气泡,这让我有点迟疑了一下。
涂片镜下一看,数量级是正常的,形态也基本正常,但有些许油滴,精子全死了,感觉不太可能。这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是什么原因了没有。
如果没猜错,这个标本应该是病人用了避孕套,在避孕套里面倒出来的。
于是,打病人的电话问他怎么取的标本,他吱吱唔唔的说,是昨晚专门用避孕套射的,早上从套套里倒出来拿过来的,很新鲜的(瞬间怒啊,新鲜!什么鬼!卧槽!)。
当时就质问:不是告诉过你不能用避孕套吗?病人:我以为没影响,特意用套来装住,就是倒出来的时候掉了一些。
当我们的话是耳边风了,真是十万个无奈,突然觉得自己的话很无力!真的让我们很无奈,也许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正确采集精液标本的知识。后来跟病人说明白后,让他禁欲3-7天后再取过来重新化验。
那么问题来了,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如何靠技术手段去鉴别精液是从套套里面倒出来的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南医检验(南方医科大学检验系)微信群,这里有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各届大神,我们来看看他/她们是怎么说的:
经常有人用避孕套留取精液标本,是贪图快乐还是真不知道不能用避孕套取标本?
润滑剂,PH值,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个有待考证......
气味?泥煤!你现在知道我们检验的能耐了吧,精液的气味也能问出个正常与否,咳咳,请用专业的角度去看问题。草莓味那位同学,你一定也是个老司机......
避孕套取的标本液化时间差异,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留意?
以上这为同学观察细致,逃不过她的法眼,有图有真相!
现在总结一下,如何靠技术手段去鉴别精液是从套套里面倒出来的:
第一,观察标本状态,正常是没有小泡沫的。正常刚射出的精液为轻度混浊、灰白或乳白色,自行液化后为半透明的乳白色。
第二,留意病人回答问题的神态,如果病人闪烁其词,那么就要追根问底了。
第三,多想想为什么,多问自己问题,积累平时工作经验。
第四,观察杯子外壁是否存在油性物质。
第五,闻气味,正常为腥臭味,若有水果味等,那就要注意了。
当然,这不是判断的标准,只是工作中的小技巧!我们这样做为病人,也为检验报告的质量。
精液检查中的采精程序十分重要,必须按规定严格遵守,化验结果才会准确、有效。
首先,标本采集前应禁欲至少3天,但不超过7天。除禁止夫妻房事和自慰外,还应该避免梦遗发生,这是为了保证在检查时精液量充足,能客观反映精液质量。禁欲时间过短,精液量和精子密度不够;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精子活动度下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其次,精液检查还应避开身体健康不佳时期,如感冒发烧或大量饮酒之后。因为此时可能会出现少精或死精的情况,也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再次,精子采样时,最好在门诊现场采样。最好用手淫的方法取精液,精液要装入医院提供的清洁容器中,不能用避孕套(避孕套上多含有润滑剂或杀精剂,会影响精子的活力)。
采样时要收集全部精液,特别是刚射精时的头一部分精液。如果要做微生物学方面的检查,病人应先排尿并洗净双手和阴茎,用无菌容器收集。采样时如是冬季,应把容器放入怀中保温送检。保持精液样本的适宜温度是20℃~35℃之间。
广大男同胞,如果想真实了解自己的精子状况,采集精液的时候不能用避孕套,请你一定要按正规来!别让避孕套,污染了你纯洁的精液!
「有用就扩散」
大家都在看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
“春天到了,我却闻不到花香” —性幼稚伴有失嗅的卡尔曼综合征
全国重症患者逐渐增多,多地通报疫情高峰将到来,国家卫健委回应
“乙类乙管”正式实施!第十版防控方案有何调整,对病毒监测、疫苗接种等有何要求?春节出行怎样做好防护?……权威解答来了!
抢救几个小时,没保住23岁小伙的命!一定要学点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