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1 读诵经论这个背诵的目的是在开悟,不是在记忆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91

会通四科之二 六入即如来藏性 眼入

第五十六面倒数第三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那么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六入里面,我们在这一段,讲得也比较上详细。在楞严四科,这个四科是指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是指的这些。每一科里面第一段呢,是最重要的。古德注经也是第一段注得最详细,因为到后面呢,都可以以此类推了。前面明了了,后面是亦复如是,都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前面,我们曾经讨论过眼入。眼入啊,特别是说明这个入是不得已用这一个字,因为我们真正去求能入、所入啊,都了不可得。假如真有能入、所入,这个六入就是真的,不是虚妄的。六入如是啊,前面的五阴,后面的十二处、十八界以至于七大,都是如是。所以那个聪明伶俐的人啊,听到一段,一切都贯通,所谓是一闻千悟啊,道理就在此地。那么我们这一段悟不了啊,这个后头,机会很多。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要在会会,在此地就是每一章、每一段呢,都要用心去听。

那么这个用心,这个楞严经实在讲啊,就是讲用心的问题。这个会用心的人,能够大彻大悟,会用心的是用真心啦,不会用心的人用妄心。用妄心行不行呢?妄心呢,虽不能大悟,也能小悟;这个妄心用得正确的话,也能小悟。前面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就是用第六意识心,可以能够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这就是说,不会用真心的,我们就用妄心。不要去勉强,这件事情是勉强不得的,功夫不到啊,不行。可是,修道最大的障缘,无过于心外求法,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这个心外求法里面呢,特别是像这个世间人,六根攀缘外境,就是六尘境界。那么学道的人,第一关呢,要把这个看破,要把这个世情看破。

世间,这个诸位啊,我以前也常常提起,历史要看看,上等的人,看历史啊,可以大彻大悟。悟什么呢?万法皆空。无论你在世间这个数十寒暑当中你怎么样辉煌,像秦皇汉武,成吉思汗,如今在什么地方?!从佛法角度上来看,无非是造种种业而已啊。一生的辛苦经营,他得到了什么?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去。为谁辛苦为谁忙呢?所忙的,所作所为,都是六道轮回,所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上等人能悟这个理啊,能够把一切都放下,真正做到是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了,心清净了,这个就能入道,这是入道的增上缘。中等人读历史啊,取法历史的经验、学术,所谓是史实,也能够判断到当前、往后这些时局人事的变迁,而懂得如何来应付。那么这是中等人,而上等人读史可以入道啊,经史,是大学问。

如果我们都能看得破、放得下了,修道就不难了,所以这个修道啊,最大的难关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无论在哪一方面,只要有看不破、放不下的,就是障碍。我们世间法,看破放下了,如果佛法看不破、放不下呢,还是障碍。所以世间法是虚妄不是实在的,佛法也不是实在的啊。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凡所有相里面,并没有说明出世间的法相在外,没有啊。世出世间的法相,通是一样的。所以佛才教给我们,不可以取著,连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所说的一切法,十方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可取、不可著。诸佛菩萨所说的这些法啦,他是在诱导我们,目的是叫我们开悟的,不是叫我们记取的。因此,我们这个读诵经论,这个背诵,背诵的目的,是在开悟,不是在记忆。这个跟世间求学不相同啊,世间求学,把它背熟是怕忘掉,要把它记住,目的在此地。我们学道的人这个背经典,不是要记住,不是怕忘掉,而是用这个方法去一切妄念,修戒定慧啊,目的是开悟啊,成就定慧啊。

所以同样是背书,你看目标不一样。那么如果我们这个目标啊,也是“啊,这个经典要记得,不要忘掉啦。”你目标要在此地,那就不能开悟了。你就背得再多,像阿难尊者一样,阿难尊者是佛十大弟子当中多闻第一,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他是句句记得,一句都没有忘掉。他用心用在哪里呢?就是怕忘掉了,要好好地把它记住。结果佛涅槃了,每一个人都证阿罗汉果,都开悟了,嘿,就是他还是须陀洹。他的开悟、证阿罗汉果,不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手上,而是在迦叶尊者的手上。所以佛灭度之后啊,大迦叶是传法之人,是第一代祖师。阿难尊者再跟大迦叶学,在大迦叶会下开悟的,他算是二祖。这个事我们要晓得啊,学道,最要紧的就是要开悟啊。

那么我们这个经文,是有名的开慧的愣严,开智慧啊,就是开悟啊。楞严经啊,确确实实可以帮助我们开悟。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我们能不能悟出来,这个眼入啊,是非因缘非自然呢?非因缘非自然,那是什么呢?就是真如本性。克实而论,没有能入所入。那么今天这一段呢,就是反复地来辩论。

前面说明了,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啦,无自性啦,所以这个地方佛再叫着阿难尊者说:【如是阿难】,如是是指前面所讲的这一些事理。阿难当知,你应当要知道啊。【是见】,就是这个见性,【非明暗来】,非明暗来啊,我们如果套《中观论》上的话来说呢,就是不他生呢。【非于根出】,这个见性又不是从根生的,诸位要记住,前面讲胜义根能发识,不是能生识,这个是要记住的。就好像我们这个灯一样,我们这个电灯呢,还是钨丝的灯。外面那个灯泡啊,好比是浮尘根,里面那个放光的钨丝啊,好比是胜义根,但是光从哪里发的?光从电流上发的,它是一个缘而已啊,如果没有电,你拿着这个灯泡,它不亮,它不放光啊。我们就以这个比喻,我们这个光,究竟怎么来的呢。这个是很粗浅的比喻,我们晓得,哦,这个是电流通过钨丝放出光明来。那么我们的眼根也是如此,真如本性透过胜义根放出的光明,所以这个根呢,不能够出生呢,只能够发生,不能出生。这个是说了不自生,不是这个眼根自己生出来的。

说不于空生,不于空生呢,就是也不是无因而生的。那么这个就是中观里面所说,这是举一法啦,中观前面说诸法,诸法是一切万法,你看,一个道理。它说“诸法不自生”,自己不能生自己;“亦不从他生”,也不是从别的法当中生出来的;亦不是自他共生的,也不是无因生的,“不共不无因”;后头的结论啊,“是故知无生”。这个学佛的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这个境界,彻底明达了一切诸法不生不灭。那么这个境界,一般讲在圆教啊,是初住菩萨的境界,初住以上的境界。我们念佛常讲,理一心不乱。几时我们能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了,这才叫真正看破啊,才能够真正地放下。为什么呢?在一切法里头,再不会起心动念了。在净土法门,这个叫得念佛三昧。我们再仔细省察省察,这个念佛三昧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

刚才讲了,这个世间法,纵然你做了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到后来还是一场空,不是真实的。像这个《菩萨普贤行愿品》后面所说的,末后一着,什么都带不去,你的地位、你的眷属、你的田园、你的宫殿、你的财富,一样都带不去,所谓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啊。这是讲世间人啦,这念佛的人呢,到最后呢,唯有十大愿王,可以带走。那么我们要得到念佛三昧了,这个念佛三昧是不会失去的,这才叫真的啊。带得去的是真的,带不去的是假的。

佛说的这个四种生,而我们世间人呢,在四种里面呢,只执著一种。你譬如说我们眼能见,眼为什么能见呢?这个见性是从眼根生的嘛,这是我们世间人的情执啊。佛给我们一分析啊,我们才了解这个真相。那么这个呢,这是结论。下面呢,说出个所以然的道理来:【何以故?若从明来】,这个是讲他生,如果这个见性是从明暗而生的,它要是从明生,那么明的时候,就有见性;暗的时候,就没有见性啦,这个见性就断灭啦;断灭就不应该见到暗。它能见明,它又能见暗,可见得呢,明暗转变了,见性没有转变。为什么呢?它能见明暗嘛。那么这个就证明了见性不是从明暗而生的,明暗是尘啊。

那么再给我们分析呢,如果要是从根生的。根能够生见性,那也不必要明暗了,单单根就可以能够生见性。但是离了明暗两种尘象,见精本无自体啊,因为它是离尘无根。根与尘呢,是互为因缘。这个是讲无自性。无自性之性呢,是真性。真性呢,是能入的自体,这一段里头告诉我们一个定律啊,单根,不能够生见性。前面是单尘,不能生见性,单根呢,也不能生见性。

后面再说啊,【若于空出】,是不是从空而生的呢?如果这个见性从空生的,那么这个空间呢,已经是包容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这个根身以及外面尘象都在虚空包容之内。空要是能生,空可以见明,可以见暗,也可以见我们自己的根啊,谁能够自己见到自己的眼根呢?我们自己见不到自己的眼根。谁能见得到自己的面孔呢?!如果我们见性在空中的话,那应该跟我们面对面啦,就像见到自己面孔才对呀。那么这样子说来呢,当然这个见性啦,也不是从空而生的。这个里头有个假设,【又空自观,何关汝入】啊,假如说空、虚空真正要是能够生见性,那虚空它自己看它的、观它的,与我有什么相干呢?不相干嘛。实际上这些道理前面都曾经细细地说过,在这个七处征心的时候,我们交光大师这个科判叫七番破处,已经就辨析得很清楚了。那个虽然是讲心啊,心,能见的是心,可不是眼,眼是属于根啊。

末后是这一段的总结,【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为什么说它虚妄呢?因为层层分析啊,我们了解它的真相,它没有实体。所以像金刚经里面讲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确实是虚妄的,它没有自体。这个一法没有自体啊,你要是细细去观察,一切法都没有自体。不但是这个世间法没有自体啊,出世间法也没有自体。自体只有一个,就是真性。那么这个自体什么时候才能证得呢?心一了,就证得了。二心啊,决定不能证得,一心就证得了。但是这个一心,这个一是不得已而假说的这么个名相,如果你心里头还有个一心,这个一心啊,就是你的障碍。连那个一也没有,才不得已叫它作一心啊。你如果心里头有个“哎,我一心不乱了”,实际上你是二心。为什么呢?从真心里头冒出一个假的一心不乱,你还执著这个东西,这就是你的障碍啊。

所以禅家啊,讨论这个问题也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有个一,也是麻烦啊。但是我们现在呢,就是要一;我们现在有一啊,还很有好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心太乱了,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啊。我们心里面有个一,这个一心不乱叫事一心不乱;连那个一也没有了,叫做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人,二六时中,在一切境界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唯有一个佛号,这个是事一心不乱。诸位要记住,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妄念;没有妄念,就是没有烦恼,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见思烦恼断尽了,这是事一心不乱啊。到这一句佛号也没有了,若有若无,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才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大彻大悟,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没有一法不明了。自己从哪里来的?人生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学啊。为什么呢?是你亲自见到的啊。在佛法里面讲,亲证的境界,亲自见到的现量境界,不是推想的,不是比量而知的,是你自己见到的。你见到的那个境界,跟经里面所讲的,决定是一样的,不是两样。

所以到那个时候,这个经呢,它的作用啊,是给你做印证的,就是给你做证明。读一读,看看自己这个境界,哎,跟佛讲的一样不一样?如果一样呢,没错,诸佛所见的亦是这样,自己所见的,也是这样的。佛佛道同啊,这叫做入佛知见,正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呢。那么楞严经自始至终啊,就是佛之知见。

那么刚才我们讲了,眼入之所以虚妄,是因为它没有实体。说它虚,因为它没有来源,不是从明暗生的,又不是从根生的,又不是从空生的,你找不到它的来源,这个是妄的啊。如果能找得到它的来源,哎,那这个就不是虚妄的啦。譬如我们今天像虚空,虚空怎么生的?从哪来的?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虚空的根源,把它找到呢?虚空也是虚妄的,这个空叫顽虚空啊,不是真空啊,是顽空。因为它没有实体,所以我们也称它做虚妄的。那么它的体究竟是什么呢?给诸位说,体就是真如本性。在本经里面讲,如来藏性啦。而如来藏性呢,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到哪里去找它的根源呢?你找不到啊,本非因缘,也不是自然。

为什么佛要说这两句话?万法因缘生,是佛说的,现在佛否定了,非因缘。说万法因缘生,是佛为小乘人说的,为我们初学人说的,说一切法因缘生,你容易懂。可是佛说这个万法因缘生呢,那个高阶的人,他也懂。这个就叫圆音说法,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譬如说,这本书从哪里来的?因缘所生的。那么有纸张,有装线来穿订,再人工,再把它切得整整齐齐的,这本书出现了,这是许多因缘生的啊。这个我们一听,懂啊,不错啊。这个房子、大楼啊,因缘所生法。这个是有工程师设计,再是钢筋、水泥,这些建筑材料,有多少工人,种种因缘把它建起来。哦,这个楼是因缘生的啊。你看,这样一说呢,我们都能接受,都能懂。

那些深位的菩萨,一听说,哦,因缘生的,他立刻就晓得,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生即无生。同样是一句话,我们所领略的意思浅,菩萨所领略的意思就深了。所以佛法不可思议啊,纵然浅说,不违背深理。绝不是说浅说的时候,到了那个深位菩萨,哎,这个不能作数,要把它否定的,不是这样的。深位菩萨,他有他的领悟。那么这个地方佛把这个否定了,说非因缘非自然,这个是对一类,哪一类的人呢?像阿难那样执著的人,对他说的,发了大心,希望要求入佛知见,自己又没有能力,所以佛这是为中根人说的。上根人,这无需要解释的。这是因为,佛在阿含会上说诸法因缘生,阿难尊者就执著,就这一类的人,执著,哦,这个一切法是因缘生的。佛是为了破这些人的执著,才说这个话;如果没有执著,那就不必说了。所以佛法不能执著啊,佛在般若会上讲得很清楚啊。这个自然生,是当时一般外道的主张,他们认为这个一切法啦,是自然而有的,不是哪一个造的,是自然生。所以佛呢,把外道这一个错误的见解,也要驳斥,诸法不是自然生的。

那么这个自然生跟这个因缘生,在前面也曾经给诸位说过,因缘的定义,是随缘随变,变化啊,这是因缘的定义啊。比如说种子,这个瓜的种子,种在地上,它长成瓜了,那个种子就没有了,它变了。随缘随变,这个是因缘生。比如说我们这个人身,因缘生,我们绝不是一天一天不一样啊,是刹那刹那不住啊。前面咱们念过,这个十番显见里面波斯匿王所悟出来的道理啊。我们一个人从年轻到衰老,不是一年一年老的啊,是刹那刹那在老啊。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就不一样啦,怎么会一样呢?这就是讲随缘随变,这个是因缘。自然呢,自然是不变不随缘,这个叫自然。所以我们在一切法里面看,虚空,这是自然。为什么?它永远不变,它也不随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意,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172  一切众生之间的缘,前生已经有了结了,这一生想逃也逃不掉

173  见色闻声无论办什么事情、从事哪个行业,外不着相,内不乱

174  无论修什么法门,从远离名闻利养下手

175  中国的禅宗就是修无念、无相、无住这六个字

176  四相破了才入大乘之门,而破四相是自家功夫,谁都帮不上忙

177 心清净就悟得快;心染污就悟得慢

178  真正做到彻底放下,必须对五阴的真实相彻底明了

179 世间法不离妄想,佛法是叫我们离妄想

180 我们一定要修福,临命终时不害病,决定做主

181 行阴尽了,阿赖耶识才现前

182 只要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没有界限,心量是周遍法界的

183 我们修念佛法门就是修楞严大定

184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乃至于一切众生,原来是同一体

185 要想成佛,因地心与果地觉一定要相应

186  这个悟啊,还是非顿悟不可,一定要顿悟

187  能入与所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188 每一天念佛参禅听经,这个功夫继续不断,人容易开悟

189 当你一念不生没有能见取见的时候,这是见性用事,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

190 不用第六意识,显示出来的是见性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7目录链接(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