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淺释289: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因圓究竟行法的六十个问题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所謂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养。尊重禮拜。种种隨順。不违其教。是为一。一切正直无虛矯故。永離憍慢。常行謙敬。身語意业。无有麤獷。柔和善順。不偽不曲。是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隨觉。未曾散乱。慚愧柔和。心安不动。常憶六念。常行六敬。常隨順住六堅固法。是为三。與十种智为方便故。乐法乐義。以法为乐。常乐聽聞。无有厭足。捨離世论及世言說。專心聽受出世間語。遠離小乘。入大乘慧。是为四。一心憶念无散动故。六波罗蜜心專荷負。四种梵住。行已成熟。隨順明法。悉善修行。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遠離惡趣归向善道。心常愛乐正念观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是为五。堅固修行真实行故。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親近多聞真正善知識,要恭敬供养善知識,要尊重禮拜善知識,种种方法隨順善知識的指导,而不违背。何謂善知識?能教化眾生,遠離十惡法,淨修十善法,为之善知識。或者教化眾生勤修戒定慧三学,息滅貪瞋痴三毒,为之善知識,是为第一种智慧助道具。要有柔和的態度,要有忍辱的涵养。一切要正直,沒有虛妄不实的言語,沒有矯枉过正的情形。何謂矯枉过正?就是很不自然、很勉強的,所做的事情,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不合乎中道。淺言之,无论什么事理,離開中道,就是矯枉过正。何謂中道?不執断、不執常,謂之中道。不落空有二边,謂之中道。真空妙有,謂之中道。②永遠離開驕傲我慢,常行持謙敬和藹的做法。对人要恭敬,不可无禮貌。不恭敬人,乃是一种感情在作祟。所謂「意氣用事」。你不恭敬我,我不恭敬你,彼此互相不恭敬。菩薩尚且有恭敬心,何況我們凡夫,更要有恭敬心,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有恭敬心。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愚痴人才沒有恭敬心。菩薩的身語意三业清淨,沒有粗獷的行为。他身不粗獷,一舉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循規蹈矩,沒有不合乎規矩,这是身业清淨。語也不粗獷,絕对不說令人生煩惱的話,这是語业清淨。意也不粗獷,对不如意事,忍可於心,意业也清淨。凡是对人不发脾氣來壓迫人,就是不粗獷。菩薩很柔和,很善順,也不虛偽。所行所做,皆是真实,不歪曲,不会拿不是當理讲,更不会无理取鬧,歪曲事实;是为第二种智慧助道具。这個身可以作为載法之器。
③心中所想念的,所有的智慧,隨起隨觉,隨生隨了。把大煩惱轉为小煩惱,把小煩惱轉为沒有了。所謂「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这样隨觉,未曾散乱,沒有不守規矩的時候。時常生慚愧心,觉得对不起人家。心很柔和,又很平安,不被境界所搖动。常常憶想六种念法,就是㈠念佛。㈡念法。㈢念僧。㈣念戒。㈤念施。㈥念天。常常行持六种和敬法,就是㈠身和敬。㈡口和敬㈢意和敬㈣戒和敬㈤見和敬㈥利和敬。常常隨順住在六种堅固法,就是㈠信堅。㈡法堅。㈢修堅。㈣德堅。㈤頂堅。㈥觉堅。是为第三种智慧助道具。與十种智为方便。十种智就是㈠法智。㈡比智。㈢他心智。㈣世智。㈤苦諦智。㈥集諦智。㈦滅諦智。㈧道諦智。㈨尽智。㈩无生智。以上名相,若想瞭解內容,可以參考佛学辭典。
④欢喜法,欢喜法的義理,以法为最乐之事。常常欢喜聽聞妙法,沒有厭足的時候。捨離世間一切的言论和言語,專一其心來聆聽攝受出世間一切的語言。遠離声聞緣觉二乘人,深入大乘智慧之門,是为第四种智慧助道具。一心憶念这种法門,沒有散乱搖动的時候。⑤对於六种波罗蜜的法,波罗蜜譯为到彼岸。印度人以事情作完毕,叫做波罗蜜。六种波罗蜜就是㈠布施。㈡持戒。㈢忍辱。㈣精进。㈤禪定。㈥智慧。菩薩对於这六种法,專心修行,也就是把它作到圓滿。把四种清淨梵住,就是㈠慈。㈡悲。㈢喜。㈣捨。所作已辦,所行已成熟。隨順著明智之法,修行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一切皆圓滿。凡是聰明敏智的人,皆是勤於請問。这個請問有兩個意思,一是菩薩向有智慧人請問不明白的佛法。二是有智慧的人向菩薩請問不明白的佛法。遠離四惡趣,就是㈠阿修罗。㈡畜生。㈢餓鬼。㈣地獄。归向善道。心中常是愛乐,用正念來观察。正念是正知正見,邪念是邪知邪見。用正當的念,來調伏自己的情感,不能隨其任性发展,要安分守己。所謂「理智控制情感」,守護他人的意,不令他人生煩惱,是为第五种智慧助道具。用堅固的心來修行真实的行門,不是在口說,而是在实行。說的天花乱墜,不去修行,等於口頭禪,无有是处。修道人有一分真心,便得一分法益;有十分真心,便得十分法益;若无半分真心,那就半分法益也得不到。修道是靠真修实練,才有成就,不是投机取巧,去找便宜,那是痴人妄想。
常乐出離。不著三有。恆觉自心。曾无惡念。三觉已絕。三业皆善。決定了知心之自性。是为六。能令自他心清淨故。观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处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如空中画。如旋火輪。如虹蜺色。如日月光。无相无形。非常非断。不來不去。亦无所住。如是观察。知一切法无生无滅。是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薩摩訶薩聞一切法无我。无眾生。无壽者。无補伽罗。无心。无境。无貪瞋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著。无行。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悉归寂滅。聞已深信。不疑不謗。是为八。以能成就圓滿解故。
⑥常乐出離三界,不著住在三有。何謂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有因有果有生死,又为二十五有。所謂「四洲四惡趣,梵王六欲天,无想五含那,四空並四禪」。恆常觉悟自心,不令妄想當家,所謂「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也就是隨起隨觉,隨觉隨无的意思,未曾有一點點的惡念存在,完全清理乾淨。三觉已经断絕,就是断絕欲、恚、害,也可以說諸惡的觉观、邪觉、慢觉。菩薩是三业皆善,其身沒有殺、盜、淫。語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沒有貪、瞋、痴。身語意三业清淨,就是十善;身語意三业不清淨,就是十惡。他決定真实認識自己的真心自性且也瞭解了,也知道了,是为第六种智慧助道具。能令自己的心清淨,也令他人的心清淨,若是不清淨,聽到这种道理之后,也会清淨。換言之,能令自己心中沒有貪瞋痴,也令他人断了貪瞋痴。⑦观察五蘊(色受想行識)之法,如幻如化,那是虛妄不实。在心经上說:「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十八界(內六根,外六尘,中六識)也不真实,好像毒蛇一样,十分可怕。十二处(六根和六尘)好像空聚一样,中无人故。世間一切法,好像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共为百法,皆是如幻不实,如陽燄一样,遠望似有,近視則无;又如水中月,視之有,取之无;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都是虛妄。如空中的画,如旋火的輪,如霓虹的色,如日月的光,都是无相无形,不屬於断,不屬於常,也不來,也不去,也无所住,这样的观察,知道一切諸法,也沒有生,也沒有滅,是为第七种智慧助道具,能知一切法性是空寂的。⑧菩薩中的大菩薩,聞一切法,沒有我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沒有補伽罗(人)相,沒有心,沒有境,沒有貪瞋痴,沒有身,沒有物,沒有主者,沒有待者,沒有一切執著,沒有一切行为。像这样的一切,皆无所有,統統归於寂滅。他聞这种法之后,深信不懷疑、不毀謗,是为第八种智慧助道具。能成就圓滿的瞭解。
菩薩摩訶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恆住止观。心意寂靜。一切动念皆悉不生。无我无人。无作无行。无計我想。无計我业。无有瘡疣。无有瘢痕。亦无於此所得之忍。身語意业无來无去。无有精进。亦无勇猛。观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心皆平等。而无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離。无所從來。无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为九。到分別相彼岸处故。菩薩摩訶薩見緣起法故。見法清淨。見法清淨故。見國土清淨。見國土清淨故。見虛空清淨。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見法界清淨故。見智慧清淨。是为十。修行積集一切智故。
⑨菩薩中的大菩薩,善於調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令它們都聽自己的話,不会起革命,六根絕对服從命令。如果不善調諸根,那么,眼見美色,就被美色所轉,若是不讓它跟著美色轉,它就对你不客氣,要反抗自己獨立,不聽你的指揮,其他五根,亦復如是。要如理修行,常住止观。止是一种定,观是一种慧。淺言之,止一切惡,观一切善。參禪打坐時,掉舉來時,要用止的工夫來控制。昏沉來時,要用观的工夫來提起,心意很寂靜,不生妄想,不生煩惱。无论在什么境界中,有定力,不搖动,不会被外物所誘惑,所有妄想雜念,一點也不生。这時候,自己才能做得主,心意寂靜,沒有搖动,就沒有我的存在。我們凡夫都執著我,把我看得很重要,不讓我吃虧,不讓我受苦,不讓我挨駡,不讓我受辱,總而言之,把我擺在前面。因为有了我,就生起眾生、壽者种种法;若是沒有我的思想,那就沒有一切的煩惱。什么是我?找遍全身,也找不到我。身上部分各有其名,頭有頭的名,腳有腳的名,手有手的名,在全身各部分皆有自己的名,就是沒有我的名字,它不过是全身一個總名而已。既然找不到我的存在,又何必執著我呢?如果不執著,就是无我,无我就沒有人,沒有一個作者,沒有一個行者。不計較我所想,不計較我造业。在自性上沒有煩惱,沒有无明,所以沒有瘡疣。一切过錯沒有了,所以沒有瘢痕。在这世界所得的忍也沒有了。身語意三业,也无來也无去。沒有精进,沒有勇猛,一切都止了。
以上所說的经文,都是讲止字。在下边是解释观字。菩薩用妙观察智來观察一切眾生,观察一切諸法,心中沒有分別,一律平等,沒有所住,所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沒有什么叫此岸的生死,沒有什么叫彼岸的涅槃。此岸和彼岸的性,已经離開。无所從來,无所至去。可以說尽虛空徧法界,无在无不在。常用智慧这样思惟,是为第九种智慧助道具,已经到达分別相彼岸之处。⑩菩薩中的大菩薩,見到一切法從緣生起的緣故,所以見法的本性是清淨;因为見法清淨的緣故,所以見國土也清淨;見國土清淨的緣故,所以見虛空也清淨;見虛空清淨的緣故,所以見法界也清淨;見法界清淨的緣故,所以見智慧也清淨,因为这個關係,知道自己本來是清淨的,是为第十种智慧助道具。修行積集一切善根,才能成就一切智慧。
佛子。是为菩薩摩訶薩十种智慧助道具。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法无障礙清淨微妙智慧聚。
各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十种智慧助道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一切法,沒有障礙而清淨,最微妙的智慧聚。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明足。何等为十。所謂善分別諸法明足。不取著諸法明足。離顛倒見明足。智慧光照諸根明足。巧发起正精进明足。能深入真諦智明足。滅煩惱业成就尽智无生智明足。大眼智普观察明足。宿住念知前際清淨明足。漏尽神通智断眾生諸漏明足。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於一切佛法无上大光明。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明足,也就是明行足,佛十号之一。智慧也圓滿,修行也圓滿。明是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行是五行,就是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三明屬於慧,五行屬於福。佛三祇修福慧,福慧兩足尊。何等为十种明足?就是所說的①善於分別諸法明足,將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②不取著諸法明足,对於諸法沒有執著,沒有取著,一切都沒有了,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③離開顛倒見明足,一般凡夫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將黑作白,將白作黑,对理認識不清楚,对事辨別不見明白,是为顛倒見。淺言之,清淨是福,人人不注意它;煩惱是禍,人人欢喜它,这就是顛倒見。菩薩將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④用智慧光照了諸根明足,各正其位,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⑤巧发起正精进明足,身也精进,心也清淨,晝也精进,夜也精进;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⑥能深入真諦智明足,真諦就是出世間法,俗諦是世間法。真諦乃是聖智所見真实之理性;俗諦乃是迷情所見世間之事相,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⑦滅除一切煩惱业,成就尽智无生智明足。煩惱有多少?往多來說,有八万四千之多;往少來說,只是一念无明。如果把一念无明滅了,煩惱自然了。所謂「清淨是福无人享,煩惱是罪個個貪」。成就尽智,就是究竟的智慧。成就无生智,就是无所可生的智慧。这种平等智慧最为明达,菩薩已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⑧天眼智普观察明足,能观看三界諸天眾在做什么,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界。⑨宿住念知前際清淨明足,也就是宿命通的智慧。能知道來的時候,是乘愿再來;去的時候,是明瞭而去。前知无量劫,后知无量劫,通达无礙,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⑩漏尽神通智,断眾生諸漏明足。漏尽通是六神通之一,外道可证得五神通,但无能证得漏尽通,只有修行佛法,才能证得漏尽通,也就是断了一切習氣毛病。这种智慧修行到圓滿之境了。这就是菩薩十种明足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於一切佛法无上大光明。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求法。何等为十。所謂直心求法。无有諂誑故。精进求法。遠離懈慢故。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为断一切眾生煩惱求法。不为名利恭敬故。为饒益自他一切眾生求法。不但自利故。为入智慧求法。不乐文字故。为出生死求法。不貪世乐故。为度眾生求法。发菩提心故。为断一切眾生疑求法。令无猶豫故。为滿足佛法求法。不乐餘乘故。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不由他教一切佛法大智慧。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求法。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直心求法,沒有諂誑。求法的心要正直,不可拐彎抹角來求法,不要用人情來求法,不要用感情來求法,不要用歪曲心來求法。那么,应該怎样來求法?应用直心。所謂「直心是道場」,以直心求法,其法以直;以曲心求法,其法以曲。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心不真,意不实,那是求不到法的。菩薩求法,沒有諂媚的行为。何謂諂媚?就是虛情假意向人獻殷勤,尽說些恭維話,討人欢喜,所謂「諂富驕貧,厭故喜新」。对富人生諂媚心,对穷人生驕傲心。討厭舊的,欢喜新的,这种思想要不得。菩薩求法,不用誑語的手段。何謂誑語?就是欺騙人不說真实的話,用这种方法來求法,是求不到法的。②精进求法,遠離懈怠。求法不能懈怠,懈怠求不到法,時時精进,才能求到法。③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求法要勇猛向前,只知有法,不知有人。所謂「不法忘軀」。好像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为菩薩時,为求半句偈,犧牲自己的身命。二祖慧可大師,为求法而断臂,这是求法的精神。
④为断一切眾生煩惱求法,不为名利恭敬。菩薩自己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可是希望眾生把煩惱断了。菩薩自己曉得断煩惱的方法,所以才有資格令眾生断煩惱。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好的的工具,工作才能圓滿。菩薩有这种本領,能令眾生断煩惱,因为已经有大智慧,所以才能做到圓滿。菩薩不是为名利和受人恭敬而求法,乃是为教化眾生和度脫眾生而求法。有人設法令人知道他是個老修行,以为有了名氣,就有人來供养,有人來恭敬他,这是凡夫的思想,菩薩沒有这种想法。⑤菩薩为饒益自己,为饒益其他一切眾生而求法。不僅僅为個人利益,而且为眾生的利益。菩薩不是自私自利之徒,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⑥菩薩为入一切智慧而求法。真正的智慧,是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雖是在文字上得文字般若,可是在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能契合实相般若,实相就是離文字相。⑦菩薩为出離生死而求法。不貪著世間一切名聞利养,榮华富貴,以及財色名食睡五欲之乐。⑧为度脫一切眾生而求,为教化眾生,令眾生離苦得乐,而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⑨为断一切眾生的疑惑而求法,令眾生沒有猶豫不決的思想,对事对理有果断力,有理解力。⑩为滿足佛法而求法,只求佛乘,不求餘乘。这就是菩薩十种求法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自心自悟,不由他教一切佛法的大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明了法。何等为十。所謂隨順世俗生長善根。是童蒙凡夫明了法。得无礙不壞信觉法自性。是隨信行人明了法。勤修習法隨順法住。是隨法行人明了法。遠離八邪向八正道。是第八人明了法。除滅眾結。断生死漏見真实諦。是須陀洹人明了法。观味是患。知无往來。是斯陀含人明了法。不乐三界。求尽有漏。於受生法。乃至一念不生愛著。是阿那含人明了法。獲六神通。得八解脫。九定四辯。悉皆成就。是阿罗漢人明了法。性乐观察。一味緣起。心常寂靜。知足少事。解因自得。悟不由他。成就种种神通智慧。是辟支佛人明了法。智慧广大。諸根明利。常乐度脫一切眾生。勤修福智助道之法。如來所有十力无畏一切功德。具足圓滿。是菩薩人明了法。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无上大智明了法。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明了法。何等为十?就是所說的①隨順世俗生長四种善根,就是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也就是四加行法。这是童蒙凡夫未能出世所明了的法。②得到不障礙不破壞的信,这种觉悟的法,明白法的自性。这是指較不鈍根的人,隨信他言而行道,故为隨信行人所明了的法。③勤加修行学習法,隨順一切法而住,这是指利根的人,自閱经典而行道,故为隨法行人所明了的法。④遠離八邪,八邪就是㈠邪見。㈡邪思惟。㈢邪語。㈣邪业。㈤邪命。㈥邪方便。㈦邪念。㈧邪定,恰是八正道的反面,而向八正道上走。八正道就是正見(正实的知見)、正思惟(正確的思想)、正語(正直的言語)、正业(正大的行为)、正命(正當的職业)、正勤(正確的学習)、正念(正念的憶念),正定(正統的禪定),这是第八人(初果向的人,尚未证初果罗漢)所明了的法。
⑤除滅一切結,結是煩惱。为煩惱所結集生死,也就是八十八使,能断絕生死的漏,也就是无明,也就是欲念。欲就是生死漏,欲就是五欲。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为什么不說是天堂五條根?为什么不說是佛果五條根?因为这五欲是墮落的,一墮落就到地獄去,能見到真实諦,真实的理体,这是須陀洹人所明瞭的法。須陀洹譯为入流,入聖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不入色声香味觸法六尘之中,不被六尘所轉:眼見色不被色尘所轉,耳聞声不被声尘所轉,鼻嗅香不被香尘所轉,舌嚐味不被味尘所轉,身觉觸不被觸尘所轉,意知法不被法尘所轉。已断三界八十八使的見惑,证得初果罗漢不被香尘所轉,为有学位。⑥观味禪是患,知道一切是寂靜的,不來不去,这是斯陀含人所明了的法。斯陀含譯为一來,就是當於欲界的天上和人間各來受生一次,已断三界見惑,又断欲界思惑前六品(三界有八十一品思惑)。证得三果罗漢,为有学位。⑦不欢喜三界的快乐,所謂「三界如火宅,生死如冤家」。所以求尽有漏法,以了生死。对於受生之法,乃至一念,也不生愛著。遠離生死无常这种法,这是阿那含人所明了的法。阿那含譯为不还,就是不还欲界受生死。已断三界見惑,又断欲界思惑后三品(欲界有九品思惑,色界有三十六品思惑,无色界有三十六品思惑),证得三果罗漢三十六品思惑,为有学位。
⑧獲得六神通,就是㈠天眼通。㈡天耳通。㈢他心通。㈣宿命通。㈤神足通。㈥漏尽通。又獲得八解脫,就是㈠內有色想观外色解脫。㈡內无色想观外色解脫。㈢淨解脫身作证具足住。㈣空无边处解脫。㈤識无边处解脫。㈥无所有处解脫。㈦非想非非想处解脫。㈧滅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又得九定內有色想观外色解脫。也就是九次第定:㈠初禪次第定。㈡二禪次第定。㈢三禪次第定。㈣四禪次第定。㈤空处次第定。㈥識处次第定。㈦无所有处次第定。㈧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㈨滅受想处次第定。又得四辯,就是四无礙辯:㈠法无礙辯。㈡義无礙辯。㈢辭无礙辯。㈣乐說无礙辯,这种种法皆得圓滿成就,这是阿罗漢所明瞭的法。阿罗漢譯为「殺賊」,殺尽煩惱賊的意思。又譯为「应供」,因为道高德重,为世間的福田,应受人天供养的意思。又譯为「不生」,不受分段生死,得到有餘涅槃。所謂「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已断三界見思二惑,证得四果罗漢,为无学位。
⑨性乐观察一切法,都是從緣起,所謂「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正常寂靜而不动,知足則乐,少事則安。瞭解因緣法,自性自证而得開悟,並不是由他人教誨而開悟。春观百花開,秋睹黃叶落,瞭解一切万物,自生自滅,而悟道果,成就种种神通,圓滿一切智慧,这是辟支佛所明瞭的法。辟支佛譯为獨觉,在佛未出世之前,自修自证,为獨觉。在佛出世之后,聞十二因緣法而悟道者,为緣觉。此乃是小乘,自修自了,不管眾生的生死,为自了漢。⑩智慧广大,諸根明利,愿意度脫一切眾生,出離苦海,勤修福德和智慧助道之法。如來所有的十力和四无畏,一切的功德,完全具足,圓滿成就,这是菩薩所明瞭的法。菩薩譯为觉有情,能觉悟一切有情的眾生。菩薩有自觉觉他的精神。这就是菩薩十种明瞭法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大智明瞭之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修行法。何等为十。所謂恭敬尊重諸善知識修行法。常为諸天之所觉悟修行法。於諸佛所常懷慚愧修行法。哀愍眾生不捨生死修行法。事必究竟心无變动修行法。專念隨逐发大乘心諸菩薩眾。精勤修学修行法。遠離邪見勤求正道修行法。摧破眾魔及煩惱业修行法。知諸眾生根性胜劣。而为說法。令住佛地修行法。安住无边广大法界。除滅煩惱。令身清淨修行法。是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无上修行法。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修行法。何謂修行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要以为善小而不去作;不要以为惡感小而去作。何等十种修行法?就是所說的①恭敬尊重所有一切善知識,这是修行的法門。②常令諸天觉悟,这是修行的法門。③对於十方諸佛的道場,常懷著慚愧的心,觉得不如人,应該精进,迎頭趕上。不生自滿的心,而自傲的說:「我比誰都強」,絕对不要有这种思想。这是修行的法門。④因为哀愍一切眾生,所以自己不捨生死,不入涅槃。这是修行的法門。⑤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达到究竟之处,不会半途而廢,前功尽棄。无论遇到什么境,心无變动,就是泰山崩於前而不驚,美女當前而心不动,定力十足,这是修行的法門。⑥專一念著隨逐发大乘法,一切菩薩眾精勤修学六度万行,这是修行的法門。⑦遠離一切邪知邪見,勤求正知正見之道,这是修行的法門。⑧摧破眾魔,除尽煩惱业障,这是修行的法門。⑨能知一切眾生的根性,或者是胜,或者是劣。胜是善,劣是惡。然后为眾生說法,令住在佛地。佛地有大功德力,資于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諦到究竟之处,習染究竟穷尽无餘,这是修行之法門。⑩能安住在无边无際广大法界,除滅一切煩惱,全身清淨,沒有染汚,这是修行之法門。这就是菩薩十种修行之法。假設一切菩薩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則能得到如來无上修行之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謂蘊魔。生諸取故。煩惱魔。恆雜染故。业魔。能障礙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捨生处故。天魔。自憍縱故。善根魔。恆執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識魔。起著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捨離故。是为十。菩薩摩訶薩应作方便。速求遠離。
各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有十种魔。何謂魔呢?魔能障礙人行善事,能断害修道人的慧命。何等为十种魔?就是所說的①蘊魔,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能生种种苦惱,能生一切取著,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②煩惱魔,就是貪瞋痴慢疑之煩惱,能迷惑事理,能惱害身心。常生雜染不淨的思想,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③业魔,就是殺盜淫妄酒等的惡业,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④心魔,就是貢高我慢的心理,總觉得自己比人強,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此亦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⑤死魔,壽命有限,捨棄生处,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⑥天魔,他化自在天波旬魔王,非常自驕縱恣,變化种种障礙,令修道人生退轉菩提心。⑦善根魔,執著自己所得的善根,不再增修,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⑧三昧魔,耽著自身所得味禪,停在四禪境界,不求升进,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⑨善知識魔,生執著於法的心,不肯为人說法,障礙正道,断害慧命。⑩菩提法智魔,对於菩提法生起智的執著,不愿捨離,障礙正道,断害慧命。这为菩薩十种魔,菩薩中的大菩薩,应該作方便,速求永遠離開这十种魔。(未完)
华严经淺释273: 普慧大菩薩提出二百個問題,都是应當知道,应當学習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274: 普賢菩薩答覆普慧菩薩所問十信行法的二十個問題
华严经淺释275: 普贤菩萨答覆所問十住行的二十個問題,有二百個答案
华严经淺释279: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行之中的三十個問題三百個答案
华严经淺释280: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迴向行法之一百二十个问题
华严经淺释281: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菩萨十种无礙用之一百个问题
华严经淺释282: 普賢菩薩答覆普慧菩薩所問十迴向行的七十個問題
华严经淺释283: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法之一百六十個問題
华严经淺释284: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的一百個习气等問題
华严经淺释286: 普賢菩薩答覆所問十地行的二十个問題二百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