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档案 | 《伊朗汉学家档案》
❖
编者按: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与融合已历经数千载。在这跨文化对话的历程中,我们的文化被丰富、视野被拓展,我们的文明日益彰显出世界性的意义。孕育于中外文明交流史中的海外汉学,也渐成“显学”。那些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足迹的汉学家,以及围绕他们的研究与对话,都值得被详尽梳理。
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与全球103个国家开展文化合作交流;汇聚5000余名汉学家、翻译家等资源。为梳理各国的汉学史知识与优秀的汉学家们,丰富海外汉学研究,助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特依托现有资源,以国别为单位,开辟“世界汉学档案”系列专栏。
今日推出的国家为伊朗:《伊朗汉学家档案》。
注:以下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伊朗汉学家档案
前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古称“波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繁荣,中伊文化往来也日益频繁。自元至清初,中国中央政府都开办有以教授波斯语为主的“回回馆”。相较而言,汉语在伊朗的教学则肇始于1996年伊朗的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Shahidi Beheshti University)与上海国际研究院合作开设的汉语专业,此举标志着伊朗汉学学科的诞生。
此后,伊朗汉学奠基人、德黑兰大学唐内希普(Fakhri Daneshpour)教授负责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的中文教学小组的指导工作。唐内希普教授于中伊建交同年(1971年)9月远赴中国台湾省,1976年造访大陆,回国后历经数十年坚守,为伊朗培养了大批本土汉学家及翻译家,下述多所高校汉语专业教师都出自唐内希普教授门下。
虽说伊朗汉学诞生伊始汉语教学资源匮乏,学习汉语的人数有限,但以此为起点,伊朗汉学快速步入起步阶段(1996-2013年):
2000年,依托于1996年开设的汉语本科专业,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建立了伊朗第一所“汉学研究中心”。2009年,德黑兰大学与云南大学联合共建伊朗第一所孔子学院,为系统地落实中文在地化教学打开局面。2013年,阿拉姆·塔巴塔巴伊大学、伊斯法罕大学、塞姆南大学、卡尚大学分别设立了汉语本科专业。至此,伊朗汉学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扎根高校,为伊朗汉学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其后至今,伊朗汉学稳步进入发展阶段:2015年,德黑兰大学设立汉语本科专业,且制订开设汉语硕士专业的计划。得益于汉语教学在地化发展,伊朗国内开始出现教授汉语的民间机构和私立学校,伊朗人民对汉语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近年来,随着中伊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往日益加深,伊朗汉语学习群体基数不断扩大;伊斯法罕大学等高校中文专业在教研硬件设施与师资等方面的建设也逐步加强。
可以预见,伊朗汉学研究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探索空间。
1
Fakhri Daneshpour Parvar
伊朗汉学奠基人,德黑兰大学教授,中国青花瓷研究专家,是“第一个去中国学习汉语又回到伊朗的人”。长期从事于中国艺术和历史领域研究,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
代表作:《荷姆兹海峡所见瓷器在中国和伊朗的流传》《中国龙纹饰对伊朗艺术建筑的影响》《中国和伊朗艺术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和伊朗间的政治、文化、艺术、商业、宗教的联系》《中国艺术对伊朗的影响》《阿达比尔瓷器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研究》等。
2
Behzad Shahandeh
伊朗著名汉学家、德黑兰大学教授。
代表著作:《中国国际地位及其与伊朗的关系》(China's International Identities and Relations with Iran)。
3
Reza Mirzaei Barzoki
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名为雷彬。研究方向为:汉语和波斯语的比较教学以及汉语和波斯语语法的比较。2013 年,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中文系成立了雷彬博士汉语学院,Reza Mirzaei Barzoki教授担任院长。
代表著作:《现代汉语-波斯语时态系统对比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实用波斯语语法》《波斯语汉语语音系统特点对比研究》《伊朗学生用把字句偏误分析》《伊朗现代汉语教学情况》等。
4
Elham Sadat Mirzani
现任加拿大安大略国际学院教务长,塔巴塔巴伊大学首任中文系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代表著作:《波斯人笔下的中国》(2015)、《精选汉语波斯语词典》(合编,2015)。
代表译作:《跑步穿过中关村》(合译,2019)、《疼痛》(合译,2019)、《中国当代文化》(合译,2015)、《中国地理常识》(2014)、《中国文化常识》(2011)等。
5
Hamed Vafaei
伊朗青年翻译家,德黑兰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
代表作:《波斯文学在中国传播与翻译》(2021)、《“健康丝绸之路”有巨大现实意义》(2020)、《中国伊斯兰教大师舍起灵研究》 (2018)等。
代表译著:《解密》(2019)、《人生海海》(待出版)。
6
Seyed Javad Hosseini
任职于伊朗霍梅尼国际大学,同时担任中国世界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和山东省孙子研究会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2010年荣获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杰出成就奖。
代表译作:《孙子兵法》(2008)。
7
Azadeh Pouya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籍教师,曾获中央电视台海尔杯留学生汉语大赛金奖。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代表作:《通过相声学汉语教材》(合编)。
8
Bazrafshan Amin
伊朗“80后”青年汉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曾供职于伊朗驻华大使馆和德黑兰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现任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伊方院长。
代表译作:《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伊朗学生汉语声调感知于发音》等。
9
Ehsan Doostmohammadi
伊朗青年汉学家,现任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与翻译。
代表译作:《四书五经的名言》《濒湖脉学》《舌诊》《中药学》《中医内科学》《慈悲》《中华智慧:中国经典名言名句集萃》《大学》《中庸》《孟子》《弟子规》合集以及莫言的短篇小说《初恋》等作品。
10
Zahiri Mahmoud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中国著名高校专业教授波斯语。精通伊斯兰哲学,熟悉中波历史、文化,对中西文化交流领域有较深入了解。
代表译作:《草房子》等。
11
Javanbakhtkheirabai Farhad
伊朗德黑兰Beheshti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学中心研究员、助理教授。
代表作:《伊朗德黑兰大学与中国北外大学汉语教学比较》《中国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往的语言印记——以“麝香”和“茶叶”为例》《伊朗与中国历史交往的语言和文化层次》等。
12
Khalifi Hossein
伊朗国家旅游局中国区首席代表,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中国同伊朗方面的文化、媒体、商务、经济交流合作,曾就职于伊朗国家电视台华语频道,长期从事中波互译工作。
代表译作:《无间道》(中译波)、《波斯遗产》(2020,波译中)、《高腔》(2021,中译波)。
13
Khani Adel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原伊朗驻中国大使馆原文化参赞,现任伊朗文化部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国际文化关系专家,德黑兰师范大学教授。
代表著作:《经堂教育中的语法特点》。
14
V.s.Poornajafi
德黑兰塔巴塔巴伊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中文系教师。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伊比较文学。
代表作:《苏赫拉布诗歌中的道家思想痕迹》(2021)、《从亚兹德的四合院到北京四合院》(2020)、《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影响》(2018)等。
15
Mohadeseh Barzegar Bafrouei
伊朗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汉语老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博士毕业,与丈夫欧阳(Mohammad Reza Lotfollahi Ghaffari)合译《追风少年》波斯语字幕;曾参与翻译文章《中国历史文献中的伊朗》。
代表译作:《郑和下西洋》。
16
Mohammad Reza Lotfollahi Ghaffari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毕业,自由译者。与妻子白玫(Mohadeseh Barzegar Bafrouei)合译《追风少年》波斯语字幕。
17
Marzieh Zahirihashemabadi
伊斯法罕大学中文系讲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毕业。
代表译作:《丝绸之路》(第3、4卷,2016)、《中国伊斯兰文化在当代中国与伊斯兰文明交流中的价值》《〈列王纪〉中的中国与中国形象》等。
18
Mohammad Kadkhodaei
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研究员。
代表译作:《孔子的四十箴言》《中国雕塑》《中国功夫》等。
19
Mahdi Qabrāyi
伊朗著名汉学家、翻译家。
代表译作:余华《活着》、莫言《生死疲劳》。
20
Sara Almasieh
伊朗青年翻译学者,阿拉姆·塔巴塔巴伊大学中文系教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毕业,曾获得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2018)。
代表作:《520 汉字笔顺练习》(2021)、《小疫大爱》(2020)。
21
Gholam-Ali Chegenizadeh
阿拉姆·塔巴塔巴伊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代表作:《中国与美国的力量平衡和战略关系》。
22
Fatameh Almasieh
德黑兰大学中文系教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毕业。
代表作:《跟我学汉语》(2011)、《中国的北海-伊朗的里海》(2017)。
23
Terife Aahamajid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毕业,伊朗青年翻译家。
代表译作:《中国雕塑》《中国功夫》。
24
Mandana Hassanbeigi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伊朗青年汉学学者。
代表作:《关于“波斯国王史诗”中文翻译的研究》(博论)。
以下为部分无照片的人员名录:
Mohammad Bagher Vosooghi
伊朗德黑兰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波斯湾及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史、中伊文化交流史等。
代表著作:《伊朗航海家在中国港口所留下的遗产——以广州、泉州、杭州为例》(2016)。
Nafiseh Ghazanfari
伊朗青年翻译学者,现任伊朗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中文及远东语言文学讲师。
Mohammadreza Raeesi
德黑兰沙希迪·比赫什体大学中文及远东语言文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毕业。
代表著作:《美文》2016第21期发表中文文章《老鹰和乌鸦》,此文获得丰子恺散文奖•外国散文奖。
Samira Almasieh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毕业,伊朗青年翻译学者。
代表译作:《跟我学汉语》(2011)、《快乐汉语》(2011)等。
Shahmoradi Mostafa
德黑兰大学汉语教师助教,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毕业。
Marziye Bahrādfar
伊朗青年翻译学者,2020年担任“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翻译环节的负责人,该小组每天搜集中国抗击疫情的科普文章或视频,翻译成波斯文或配上波斯文字幕,在社交媒体上推送给伊朗民众。
代表译作:陆文夫《美食家》。
Ali Sotoudehfar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毕业。
代表作:《我们说波斯语》《〈列王纪〉的昨夜与今宵》。
Nasrin Dastan
伊朗德黑兰艺术研究研究院(IASAR)助理教授,伊朗艺术研究院东方部主任。
代表著作:《中国绘画对波斯的影响》。
代表译作:《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民间艺术》。
Mohammad Javad.Omidvarnia
伊朗驻中国前大使,对中国文化颇为精通,出版了数部中国相关书籍。
代表作:《中国与中东》(1990)、《21世纪的中国观安全》(2003)。
参考文献:
[1]姚继德. 伊朗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第2期,2009:15-16.
[2]何枫. 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伊朗汉语教学发展研究[C].全球化的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254-267.
[3]沙曼礼. 伊朗伊斯法罕的汉语教学调查情况[D].中央民族大学,2018.
特邀编辑:
Mohadeseh Barzegar Bafrouei
Ehsan Doostmohammadi
往
期
推
荐
汉学家、翻译家:思黛 | 贝德高 | 梅·阿舒尔 | 白罗米 | 其米德策耶 | 米拉·艾哈迈德 | 宝力德·巴特尔 | 朝伦爱登 | 顾彬 | 浩·巴特尔夫 | 温德华 | 科罗博娃 | 李雅各 | 哈赛宁 | 文有美 | 黎明 | 唐云 | 施露 | 沈如风 | 马淑芬 | 安娜·约万诺维奇 | 尼科·真捷夫 | 文炫善 | 马诺 | 葛龙骊 | 黄友义 | 赵振江 | 哈利德 | 黄荭 | 余中先 | 边斌 |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 | 斯巴修 | 马乌戈热塔·雷利加 | 杜光民 | 安都乐 | 何塞 | 谢赫 | 阿格申·阿利耶夫 | 功察连科·尼古拉耶维奇 | 马拉 | 马奕男 | 雷睿 | 陈瑞河 | 阿部亘 | 姑兰 | 贝淡宁 | 尤丽 | 吴漠汀 | 胡安 | 余·艾丽卡 | 李莎·卡尔杜齐 | 金泰成 | 侯赛因·伊卜拉欣 | 龙安志 | 马丁·阿尔布劳 | 李彦
“文化互译,沟通世界”
网站:www.cctss.org
邮箱:media@cctss.org
电话:010-82300038
文化合作/ 简历投递 /译者自荐
请关注CCTSS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