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9—大黄(4)

编者按

大黄的作用多多,除了泻下的作用,它还是活血化瘀妙品,理气清热良药。今天我们继续来看老爷爷和小指月如何使用大黄~~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8—大黄(3)



大黄

诸逆冲上之咳血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肺热咳血的病人,右寸脉独大,肺气不降。医生用侧柏叶、白芨,以及地榆炭等炭类来止血,发现血也没有止住。

 

老先生说,这是什么脉势呢?小指月说,脉势上冲,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老先生说,火犯阳经血上逆,通降阳明血下行。这样便叫病人用生大黄30克煎水服用。

 

一剂则咳血止,三剂胸中舒畅,肺脉独大之势消失。

 

小指月说,难道大黄有治咳血的作用?老先生说,用大黄能通降腑肠,腑肠降,肺气随之肃降。这样血随气升降,气降则血自降,气血归经,则咳血自除,脉势下行,则胸中得舒。

 

小指月随后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黄帝内经》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所以在治疗肺病咳嗽或咳血时,如果病人伴有发热痰黄或血色鲜红,脉势上亢,在常规治咳喘或咳血的汤方中,加进大黄,可获奇效。

 

诸逆冲上之口臭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病人经常口臭,最严重的时候,相对面一米之处,都可以闻到他口中浊气,他自己却不自知。真是久在鲍鱼之肆不闻其臭!

 

指月摸完脉后,发现胃脉独大。爷爷说,这是什么病机呢?小指月说,这是诸逆冲上,胃脉不降。爷爷点点头说,这便是口臭的根本原因,阳明胃肠下行之力不够,便通过脾胃开窍于口上泛外越,而臭气逼人。

 

病人说,有没有除口臭的专药啊,我嚼口香糖,用各种最好的牙膏,又经常漱口,反复刷牙都没效。

 

老先生说,下水道不通,你马桶当然往外泛臭,你在马桶里边做再多的功夫都于事无补,把下水道通开才是王道。

 

病人说,医生你真行,这都让你看出来了,我一般都是两三天一次大便,而且排出来的不是成条的大便,而是粪球,像羊屎那样,甚为苦恼。

 

老先生说,你这便秘跟口臭是一不是二,通过排肠道都可以一起治疗。于是便开大黄甘草汤,叫他拿回去泡茶代茶饮。小指月说,大黄可以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所以甘草补土缓急,可以缓和大黄之烈性。

 

果然药后,便通臭除,随后每次大便稍有秘结,他便采用这小方子泡茶,使大肠通畅,口臭便不上泛。

 

诸逆冲上之疔疮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患者,平时睡醒后,眼中很多燥屎,经常眼中发红,稍微熬夜就目珠疼痛。

 

这次跟朋友应酬,多吃喝了些酒肉,手臂上居然长了好几个大疔,先用青霉素、四环素等消炎药以及抗生素,用了几天效果不理想,甚至这疔毒都快有走黄发黄的趋势。

 

老先生问,这几天大便如何?这病人说,苦无大便,数日不排。

 

老先生又问,指月这是什么脉象?小指月说,双寸上越,一派火热燔赤。

 

老先生说,诸逆冲上该怎么办?小指月说,不管他疔毒眼痛,一例用降下法。老先生说,就急用大黄15克捣碎,水煎数分钟服用即可。

 

病人刚服用过后两个多小时,便排出干燥的羊屎团,疔毒周围有松动之意,没有那么紧了。

效不更方,再用大黄磨成粉剂冲服,因为大黄作散剂服之,一钱之力可比煎汤四钱,这样既节省药材,又能提高疗效。连服三日,一日两次,大便畅通无比,疔毒消退,就像箭一样快。

 

老先生说,大黄善于清上焦之热,故目痛红肿,牙痛溃疡皆以之为要药,又善解疔疮热毒,所以疔疮家以大黄为治疔疮毒热圣药,为何呢?

 

小指月说,但见诸逆冲上,不管是目痛牙痛,还是疔疮肌肉疼痛,这属于阳明所主,阳明火热下行,疔毒便不外发,阳明胃肠得降,头面热火便不上攻,重用大黄通其大便,以泻代清,降胃热下行,所以疔疮可愈,目痛可除。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疔毒甚剧,它药不效者,当重用大黄,以通其大便自愈。

 

小指月随后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大黄治疔毒

 

《黄河医话》记载,忆我初入临床,曾治族弟,患人中疔,用青霉素、四环素治疗2日疗效不佳。急请先父诊治,症见:头晕、头痛、恶心、眼发花,大便已数日未解,此为疔毒欲发走黄。急用大黄15g捣碎,水煎5分钟即服。约1时许,排出数枚干结粪便。时已下午,嘱半夜再服大黄粉3g,天明症状大减。再嘱服大黄粉每次3g,1日2次,3日而愈。先父说:“大黄乃治疗疔毒圣药,重用通便自愈。”又说:“大黄下有形之积滞,泻血分中无形之实热,用之得当,确实有将军之功。”

 

诸逆冲上之吐衄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病人阳痿早泄,他听人家说要服用壮阳酒,便花了几千块钱,买了鹿茸狗鞭各类名贵药材,泡了一大罐,才喝第三天,就鼻子出血,牙齿出血,眼睛发红,如同兔子眼。他便不敢喝了,虽然没有喝,但这鼻子还经常上逆出血,十几天都没有恢复的迹象。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老先生说,你这脉象本来就不弱,为何还服用壮阳酒呢?孰不知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到时把身体搞垮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人便略有懊悔之意说,别人都讲这药酒可以壮阳,为什么我服了就鼻子出血,牙齿出血呢?

老先生说,若虚寒体质,得壮阳之酒,可以稍安,若身体有实热,壮阳之酒进去,就如火上浇油,其火立焚。

 

小指月说,原来脉势上越,冲逆出血是这么造成的啊!

 

老先生说,血能够往口鼻里出还算幸运,有些老人家血管本来就脆,又喜服壮阳酒,稍微多喝点,眼目红肿充血,严重的搞到失明,甚至脑血管破裂出血,这样自己给自己断了后路。

 

这人听了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壮阳酒讲不是随便可以喝的。大家相互传说,只讲其利,不言其弊,如果都听医生这么说,他搞到血脉贲张出血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人说,那我阳痿早泄怎么办呢?老先生摇摇头说,莫纵欲,这是你身体在自救,你气血自保都不够,就没得多余气血外耗了,所以壮阳酒只是让你身体透支得更快而已。少欲延年,多欲败身。

 

小指月说,爷爷,像这种误服补药后,吐衄血,是不是也可以用大黄?老先生说,用含有大黄、黄连、黄芩的三黄泻心汤治疗吐衄血症,是汉代张仲景所创,后代医家都宗之。而清代唐荣川的血证论,更把三黄泻心汤作为血症诸方之首,你看这是何道理?

 

小指月说,心主血脉,主火,火逆冲上,必导致血液外溢,三黄泻心汤降气火即是降血。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唐荣川称此方全得力于大黄一味,逆折而下,破瘀逐成,使血气下行不为患。所以可以直接用这三黄泻心汤,抓来泡水,便是止上逆出血之良方也。当然也可以用单味大黄打粉,每次送服一两克,对于各类上逆出血,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这病人嫌打粉费时间,便直接抓两包三黄泻心汤,回去吃一次就不出血了,吃两次眼睛红的症状便消退了。看来大黄不是救人没功劳,而是有大大的功劳啊!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应用生大黄粉

 

《戴裕光医案医话集》记载,每包1.5g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是学习上海焦东海氏经验而得。具体用法是,取生大黄粉1.5g一包,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服,每4小时1次。如4小时内大便已解,便色黑仍如柏油便,再给大黄粉一包,每天可给2~3次。如大便已转黄,说明出血已停止,大黄粉即可停止。值得注意的是,此种用法我们的经验是只限于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出血,肝硬化伴食管、肠道静脉曲张者出血不在此例。上消化道出血停止前后仍可按中医辨证论治,二者互不干扰。

 

大黄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炮制】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炒干。

熟大黄: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往期内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香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生姜(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生姜(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荆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防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羌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白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细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藁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苍耳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辛夷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葱白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鹅不食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薄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牛蒡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蝉蜕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菊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蔓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升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葛根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淡豆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浮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9——木贼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0——石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1——寒水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2——知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3——黄芩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4——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5——黄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6——龙胆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7——秦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8——苦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9——白鲜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0——金银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1——连翘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2——穿心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4——蒲公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5——重楼(七叶一枝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6——土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7——鱼腥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8——金荞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9——败酱草、大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0——射干、山豆根、马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1——青果(橄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2——木蝴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3——白头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4——马齿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5——鸦胆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6——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7—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8—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9—熊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0—绿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1—生地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2—玄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3—丹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4—赤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5—紫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7—青蒿、白薇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8—地骨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9—银柴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0—胡黄连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1—芒硝(上)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2—芒硝(下)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3—番泻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4—火麻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5—芦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6—大黄(1)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6—大黄(2)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8—大黄(3)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倪海厦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小编是一名中医粉,苦于无人交流,所以建了中医群,已汇集了1000多位中医爱好者,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进群交流。


1群、2群已满500人,还可以进3群.

也可以加群主微信:slyjbjly,群主拉你进群。验证时请注明中医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