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疗中心:一枝独秀与群雄逐鹿
国家医疗中心建设是关系人民生活福祉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在经历 2020 年新冠疫情后,建设国家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以总体调度分配和协助改善各城市的医疗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早在 2019 年 10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就联合发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 案》,方案指出以国家医学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用,在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 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 + 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并选择在河北、山西、辽宁、 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 8 个省区开展试点建设。此外,综合考 虑医疗技术水平、国内知名度、丰富的人才储备、技术力量、临床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能够面向区域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从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选择试点输出医院。
(某高端医疗机构,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一 国家医疗中心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1. 理论框架
国家医疗中心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在医疗功能上能够起到决策、控制、管理、服务全国的城市,并处于全国城市医疗网络体系的核心节点位置,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联系力,具有辐射全国范围城市医疗功能的能力(王雨飞、倪鹏飞,2020)。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标准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价原则相同,同样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应该包括反映综合功能的国家综合医疗中心城市和反映某一重大功能的专项功能的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第二,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需要强调唯一性,即在综合医疗功能或专项医疗功能上,城市具有全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医疗功能替代弹性为零或极小;第三,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评价应该涵盖聚集度和联系度两个维度,集聚度体现城市聚集全国高端医疗要素资源的能力,联系度体现城市向全国腹地城市进行医疗方面要素和能量输出的广泛程度。
国家医疗中心构建包括医疗集聚度和医疗联系度,并将测度结果分为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和非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四个层级。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在综合医疗功能或专项医疗功能上具有全国唯一性,是位于全国医疗服务能力榜首的城市。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是国家医疗中心城市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将配合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加大对全国腹地的联系度,同时疏解国家中心城市由于强大的集聚度而产生的拥挤现象。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的潜力,虽然无法服务全国但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非国家医疗中心城市与国家医疗中心城市集聚和联系全国的定位差距较远,只可将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重大工程来实施。
2. 指标体系
考虑到国家医疗中心体现城市在医疗资源的聚集和辐射能力,首先,根据国家中心集聚度内涵,国家医疗中心不仅应拥有较多数量的三甲医院,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水平的综合、专业医疗团队。鉴于此,本章定义的国家医疗中心集聚度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室排名前 10:来自 28 个专业的 1359 名专家,根据专科声誉、科研水平,忽视医院规模、设备、专科差异,以学科建设、疑难杂症为主要引导方向,对全国范围内的医院专科予以排名。
(2)全国医院综合排名前 100:综合能力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是医院服务有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以第三方评估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综合医院予以排名。
(3)医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是国家医疗人才体系建设的核心,医学院院士的领先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参与医院的诊疗业务,更体现在其能把握国家医疗能力建设前瞻方向、提高中心服务区域医疗健康的能力。
(4)三甲医院数量:按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甲医院是国内对医院精选等级划分的最高级别,三甲医院数量代表向广大国民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此外,我们从全国性角度出发,选择 25 个样本城市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作为集聚度的一项衡量指标。
其次,根据国家中心联系度的内涵,国家医疗中心联系度的评价要素主要衡量样本城市拥有的全国医疗人才服务、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能力。结合国家医疗中心集聚度的设计方案,本次报告更新了全国医疗联系的衡量指标,更加注重医疗方面的交流、联系和成果转化,相比于以往指标更准确、更具体。具体评价要素包括医疗论文合作数量、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数量等。
(1)医疗论文合作数量:医疗论文合作反映城市参与全球医疗合作网络体系的实际情况,衡量城市在医疗网络体系中的地位,表现城市的医疗联系水平。具体通过城市在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Mmwr Surveillance Summaries、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Lancet、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Physiological Reviews、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 Series 2,Data evaluation and methods research、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AMA Psychiatry、JAMA oncology、EMBO Journal、JAM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Lancet Global Health、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LoS Medicine、eLife、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等 30 个全球主要医疗期刊上近三年发表的医疗论文合作数量来衡量。
(2)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数量:重要医疗会议是医疗中心各医院医生进行交流成果、探索未来合作方向、进行联系交流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样本城市开展的重要医疗会议越多,那么城市对外的医疗联系就越广泛,就越可能成为医疗联系的中心。国家医疗中心的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上海某外资医院手术室)
二 国家医疗中心层级分析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指标体系最终得出 25 个样本城市国家医疗中心的指数和总体排名如表 2 所示。此外,本章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5 个样本城市聚类划分为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和非国家医疗中心四类。
1. 国家医疗中心:北京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国家医疗中心建设方面显著领先其他城市, 除了全国医院前 100 名数量低于上海以外,其他指标均排在第 1 位,特别是医学院院士数量占全国比重达到了 44.17%,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数量占全国比重达到了 46.90%,将近占据了全国一半的资源,为北京国家医疗中心建设贡献绝对力量。而其他的指标虽然没有医学院院士和医疗会议明显,但在全国也占据相当地位,其中科室排名全国占比达到了 28.46%,医疗论文合作数全国占比达到了 20.12%,全国医院综合排名前 100 占比达到了 22.21%,也占据了全国 1/5 以上的资源,仅有三甲医院数量占比相对较低,仅占全国 11.34%,但也处于领先地位。
2. 国家重要医疗中心: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南京、成都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南京、成都 6 个城市为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其中上海“一枝独秀”,其医疗中心总指数要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其次为广州,而西安、武汉、南京和成都的总指数差异不大,大体相当。从集聚度和联系度角度来看也是如此,上海的医疗集聚度和医疗联系度显著较高,广州次之,其他城市相当,并且除了广州以外,其他城市的医疗集聚度均要高于医疗联系度。从各城市各项指标的全国占比角度来看(见表 3),上海的全国医院综合排名前 100 数量占比、医学院院士数量占比、科室排名前 10 数量占比、医学论文合作数量占比基本在 20% 左右,而三甲医院数量和重要医疗会议数量相对较低;广州除了医学院院士数量占比较低以外,其他指标占比均在 10% 左右;西安、武汉、南京和成都的各项指标占比基本在 5% 左右。
3. 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杭州、天津、济南、重庆、沈阳、长沙、哈尔滨、郑州
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数值大致相当,总体分布在 0.08~0.16,各城市之间差异不大,旗鼓相当,随时都有被其他城市超越的可能。此外, 从详细指标来看(见表 4),各个城市又各有优势,如杭州在医学院院士数量、三甲医院数量和重要医疗会议方面存在一定劣势,而天津则在医学院院士数量和三甲医院数量方面相对具有一定优势,济南、重庆则在全国医院综合排名前 100 数量方面具有优势,沈阳为三甲医院数量,长沙为科室排名前 10 数量,哈尔滨为三甲医院数量,郑州为重要医疗会议数量方面。总体而言,国家潜在的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并没有均匀协调发展,因而仍然处于群雄逐鹿的状态。
4. 非国家医疗中心:长春、合肥、深圳、青岛、苏州、大连、兰州、厦门、无锡、宁波
在 25 个样本城市中有 10 个城市属于非国家中心城市,总体数值在 0~0.5 之间,这些城市由于缺少高水平医院、院士、科室、成果等医疗中心重要方面,从而不可能建设成为国家医疗中心,而主要的各项指标全国占比基本均为 1%,甚至为 0,进而这些城市不应该盲目向医疗中心方向冒进,应当继续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借用周边的国家医疗中心、重要的国家医疗中心和国家潜在的重要医疗中心资源,为城市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见表 5)
(疫苗)
三 武汉、南京上升为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天津降低为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
相比于 2018 年而言(见表6),国家医疗中心指数总体均值有所降 低,从 0.1991 降低到当前的 0.1582,而分化有所加剧,总体变异系数从 1.1376 上升到 1.4067, ,2020 年医疗中心指数核密度曲线的峰值要显著高于 2018 年的核密度曲线峰值,存在显著的右偏分布。从城市层级 变化角度来看,北京的国家医疗中心地位保持不变;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的总体层级维持不变,仍然为国家重要医疗中心,武汉、南京的层级有所上升,由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重要医疗中心,而天津的层级有所下降,由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城市降低为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从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角度来看,杭州、济南、 重庆、沈阳、 长沙、哈尔滨和郑州的层级均维持不变,但各城市先后有所变化;最后,非国家医疗中心的 10 个城市均没有变化(见表 7)。
(于北京大学召开的医学国际学术会议)
四 医疗集聚度水平上升,差异降低
1. 西安取代天津进入医疗集聚度前五名。
2020 年,医疗集聚度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相对而言,天津跌出前五,西安上升进入前五,其他城市维持不变。表 7-8 表示2018 年和 2020 年医疗集聚度总体均值的变化情况,从表 7-8 的结果可以看 出,医疗集聚度总体处于上升状态,集聚度指数均值从 2018 年的 0.1577 上升到 2020 年的 0.1789;总体指数差异处于降低状态,变异系数从 2018 的 1.4657 降低到 2020 年的 1.2789,分化缩小。从核密度曲线角度来看,两年变化不大,均呈现显著的右偏格局,这表明虽然差距在缩小,但是样本城市之间的集聚度指数差异仍然较大(见表 8、图 2)
2.北京、上海占据医学院院士指数占据绝对优势,集聚特别显著。
从医疗集聚度分项指标角度来看,全国医院排名指数变化情况,总体而言,全国医院排名指数有所提升,分化有所降低,总体均值从 0.1771 上升到 0.1880,变异系数从 1.4775 降低到 1.3932。总体而言,医学院院士指数有所提升,分化有所降低,总体均值从 0.0845 上升到 0.0906,变异系数从 2.5492 降低到 2.4056。但是从核密度曲线可以看出,分化特别严重,医学院院士主要集中在个别城市中,右偏非常明显,从具体数据来看,北京的医学院院士数量为 53 个,其次为上海 29 个,再次为天津 7 个,其他城市均值 5 个以下,仅有一两个,总体集聚特别明显。三甲医院指数变化情况,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 北京、西安、上海、广州、天津,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 73 个、 54 个、47 个、44 个、37 个,总体呈现有序变化状态,各城市差异不 大,2020 年变异系数为 0.8297,呈现降低状态。相对而言,样本城市三甲医院水平呈现上升状态,均值从 0.2770 上升到 0.2949。科室排名 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具体数值分别为 113、79、39、32、23,北京和上海占据了主要地位,两个城市占比高达 48.36%,将近一半,这也导致其核密度曲线右偏得非常显著。此外,虽然总体均值有所上升,从 0.1290 上升到 0.1405,但分化依然严 重(见表 9)。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效果图)
五 国家医疗中心联系度指数:北京、上海、广州联系全国
医疗联系度总体均值处于降低状态,均值从 2018 年的 0.2668降低到 2020 年的 0.1351;总体差距处于加剧状态,变异系数从 2018 年的 0.8978 上升到 2020 年的 1.6073,样本城市之间的联系度差异非常严重,排名第一的北京降低到南京的第四,联系度指数迅速从 1 降低 0.1635,差距迅速扩大。这一点从核密度曲线也可以看出,2020 年的医疗联系度指数核密度曲线相对于 2018 年的医疗联系度指数核密度曲线更加陡峭,峰值更高(见图 3)。
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指数分化加剧,北京、上海、广州联系全国。从医疗联系度分项指标来看,全国重要医疗会议指数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和南京,具体数值为 831、130、127、93、 87,总体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其中北京总体占比高达 46.90%,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总占比高达 61.40%,基本代表了全国情况。从总体来看,均值呈现降低状态,从 0.1022 降低到 0.0842,变异系数呈现上升状态,从 1.930 上升到 2.3359。从医学论文联系度角度来看,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武汉,总体同样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中心联系全国,辐射全国。除此之外,杭州、武汉、南京、程度、西安、长沙、深圳、天津比较接近, 济南、苏州、重庆、合肥、哈尔滨比较接近,长春、青岛、郑州、无锡、沈阳、厦门、大连、兰州、宁波等城市比较接近。
六 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全国医疗中心依旧是北京,在国家医疗中心建设方面显著领先其他城市;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南京、成都,其中上海要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如广州,而西安、武汉、南京和成都的总指数差异不大、大体相当;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分别为杭州、天津、济南、重庆、沈阳、长沙、哈尔滨、郑州,各城市之间差异不大,旗鼓相当,随时都有被其他城市超越的可能;非国家医疗中心城市分别为长春、合肥、深圳、青岛、苏州、大连、兰州、厦门、无锡、宁波,各项指标得分均较低,在全国占比基本均为 1%,甚至为 0。
从变化角度来看,相比于 2018 年而言,国家医疗中心指数总体均值有所降低,分化加剧。从城市层级变化角度来看,北京的国家医疗中心地位保持不变;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的总体层级维持不变,仍然为国家重要医疗中心,武汉、南京的层级有所上升,由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重要医疗中心,而天津的层级有所下降,由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城市降低为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城市;杭州、济南、重庆、沈阳、长沙、哈尔滨和郑州均维持国家潜在重要医疗中心没变;非国家医疗中心的 10 个城市也均没有变化。
文章摘编自报告《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坐标上的郑州渐变》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执笔人:徐海东)
作者简介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致力于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研究。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
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组长、
首席城市经济学家(2016-2022)。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多个省市的政府顾问和智库专家。
主编和专著《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中英文著作40余部,在Urban Studies、Cites、《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代表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第十一届),多项要报成果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并多次获得中国社科院优秀对策研究特等奖和一等奖。
作者简介
徐海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房地产金融。
重磅推荐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8》(点击下图链接购买)
作者:倪鹏飞 等
相关推荐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
更多详细内容可至官方网站查询:
往期回顾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评估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具有重要价值
联合国人居署高级经济学家马尔科·卡米亚: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涵盖了GDP增长以外更广泛层面的繁荣指标
楼市调控:迎来曙光再出发——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 全球城市价值链: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人居署研究成果全球在线发布(12月8日16:00-18:00)
重磅 | 香港的变与不变 | 2020城市竞争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告
重磅 | 中国城市竞争力(新疆)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新疆)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重庆市)报告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四川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湖北省)报告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湖南省)报告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河南省)报告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山西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江西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安徽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辽宁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黑龙江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山东省)报告
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福建省)报告重磅|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浙江省)报告重磅 |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江苏省)报告
重磅|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上海市)报告
倪鹏飞:引导好空间扩散力,促进更多的城市区域跨越中等收入门槛
重磅|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河北省)报告重磅|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北京市)报告重磅|2020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报告
重磅|2020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报告
倪鹏飞|城市体系:多中心群网化与多层嵌套重磅|2020中国城市环境韧性竞争力报告重磅|2020中国城市全球联系竞争力报告
重磅|2020中国城市营商软环境竞争力报告
重磅|2020中国城市生活环境竞争力报告重磅|2020中国城市当地要素竞争力报告重磅|2020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报告重磅|第18次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报告重磅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主题报告:中国楼市“劲草迎疾风”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