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17——冬趣

2017-12-02 吕大成 追忆青涩

《天天糗事》之117——冬趣


我们小时候,可喜欢冬天呢。冬天,也是小孩子们最盼望、也最开心的季节。当时,太原的冬天异常寒冷,冬天零下十七、八度属于正常,降到零下二十多度也不足为奇。


现在全球都变暖了,太原也没有过去那么冷了,除非遇到极端天气,最冷的季节里也就是零下十一、二度的样子,一件羽绒衣就可以轻轻松松过冬了。


当年的太原,一进入冬季,特别是下了大雪后,厚厚的积雪将大地覆盖得严严实实的,白茫茫一片,可以几十天都不化。

雪后的天空是那么那么的蓝,阳光照在冰雪上,又被反射起来,常常晃得人睁不开眼。

到了夜晚,刺骨的西北风刮得呼呼的,从密封条件不好的门缝里、窗户缝里刮进家里来,让人觉得漫长的冬夜寒冷难耐。


与大人们不同,小屁孩儿们说冬天好玩儿,必定有好玩儿的地方。特别是一场大雪过后,小孩子们不畏严寒,都喜欢到户外活动。

一个个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在冰天雪地中任意驰骋,流连忘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尽情地享受着老天爷带来的乐趣。


我甚至常常是随手抓起一把洁白的雪花儿,就往嘴里塞,冰凉爽口,入口即化,感觉棒极了。

整个城市这时仿佛变成了一个偌大的滑雪场和滑冰场,孩子们置身其中,让人无比陶醉。


先说滑雪。那个时候玩滑雪,根本不用挑场地,马路上、大院儿里,随处都可以玩儿,随时随地,免费享用。

当时玩滑雪的工具都很简单,从一个破竹筐上掰下一片宽一点儿的竹片儿来,在火上烤一烤,把前端弯成弧形,就可以用来当简易滑雪板了。不过,制作这种简易的滑雪板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滑雪板上不能有竹节。为什么呢?如果有竹节,就会产生阻力,在雪地上就跑不快。


这种简易滑雪板用一支脚踩住,另一支脚在地下助力,与现在孩子们玩得脚踏式滑板车相似,所不同的是滑板车有轮子,而简易竹片则是直接与冰雪接触。

这种游戏,男孩子、女孩子都玩儿。在雪后的早晨,大家踩着这种滑雪板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到了学校后,将滑雪板收到书包里,下了学再拿出来放到雪地上滑雪回家。


当时的太原城,马路上车辆不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因此,也根本不用组织起来铲雪。雪就那么安静地铺在路面上,任其自然融化。


偶尔驶过来一辆拖拉机,我们都会悄悄地扒在车的挂斗后面,沿着大马路滑行好长一段距离。

记得有一次,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扒在一辆拖拉机后面滑行,“滑”兴正浓,突然,大家全部摔了一个大跟头,还把我的门牙磕掉了一块。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其实是因为我们在后面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只管任由拖拉机拉着我们漫无目标地滑,可谁知路面上有一片雪已经有点儿融化了,当拖拉机驶过时,我们的双脚就与硬硬的沥青路面直接接触上了,因为没有了雪的助滑,我们的滑行突然遇阻,并伴随着车辆前行的惯性,就把我们后面的小屁孩儿们全部摔倒了。

司机在前面不知后面发生了什么情况,“突突突”地扬长而去。


再说滑冰。雪化了后,再经过一场寒流,于是雪又变成了冰,滑雪场也就变成了滑冰场。

大街小巷,广场庭院,只要是低洼有冰之处,顿时就可以开辟出一个溜冰场地。如有大一些、好一些的冰面,四面八方的小伙伴们都互相转告,携手并肩前去玩耍。


当时,小孩子们在这些纯天然的滑冰场上,主要是玩一种叫做“冰车”的游戏。

这种冰车,毫无例外地全部为自制。

小孩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冰车,用几块儿木板简单地钉几个横条,再用两块木板在横条下面钉成两个竖条“轨枕”,“轨枕”上用8号铅丝(实际上就是粗铁丝)绑定,简单的冰车就算做成了。


如果家里有大人心灵手巧,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制作“冰车”。他们常常是把铁丝换成角铁或者钢筋,打眼儿固定,有的“冰车”上甚至还加上了一把小凳子,小屁孩儿们坐在上面居高临下,抢尽了风头。这种冰车速度更快,也更结实,属于“高大上”。

不过,制作这种冰车,需要的材料不少,要在工厂里经过“车钳铆焊”等工序方能完成。制作出来后,有点儿像东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乘坐的“马爬犁”,形状类似,只是小了几号而已。


只见小伙伴们双手紧握冰锥,穿梭翻飞,驰骋冰场,令人快意。小孩子们双腿盘坐在冰车上,互相追逐、碰撞,或玩儿一种类似“射门”的游戏。三五一群的分成两家,将一块儿半头砖攻入对方“球门”,就算获胜。


还有一种玩法更简单,什么工具也无需借助,就靠自己脚上的鞋子。上学去,放学回,走在路上,忽然看到一片冰,于是就两腿一叉开,“哧溜”一下,滑出去老远。遇到光滑的冰面,还要来来回回地多次往复,玩儿得是不宜乐乎,而且乐此不疲,夜不归“营”。

那么,问题来了。像这样的滑冰,全靠脚底下的鞋子。鞋底儿光滑则溜得快,布底鞋则溜得慢,玩儿得也不爽快、不尽兴。因此,即便是严寒之冬,为了能溜冰,我也很少穿母亲给准备的厚布底儿棉鞋。大冷的天儿,穿得几乎都是塑料底儿的单鞋,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路上能滑冰玩儿。

由于磨擦的作用,这种鞋其实穿不了多长时间。磨不了多久,塑料鞋底就磨成了薄薄的一层,放在太阳底下一照,还能透出亮光,遇到砖头瓦块儿,硌得脚生疼生疼的。

当时,我家住得离新建路游泳场不远。到了冬天,这里则成了新建路滑冰场。


滑冰场上不光有小孩儿,还有大人。最特别的是冰场上竟然还有一群穿着冰鞋的青年男女,简直太让我吃惊了。

他们有模有样,戴着套头的绒线帽子,穿着紧身的毛线裤,脚底下穿得则是专业的溜冰鞋。潇洒的身影,矫健的动作,专业的装束,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把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们都看“傻”了,我从内心里佩服他们、羡慕他们。

他们在冰场上,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的出类拔萃。

他们飞快地在跑道上来回奔跑,在冰面上做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冰上舞蹈动作。特别是有的男女青年配合默契,互相牵手,动作优美。要知道,当时,男女之间互相牵手是会被人们指指点点的。但是他们不怕流言蜚语,勇敢地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滑冰技艺,也勇敢地挑战世俗。

当时我还纳闷,他们的冰鞋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娴熟的技术又是从哪里学的?

玩儿得时间长了,我也看出了一些门道。他们所穿的冰鞋其实是不一样的。

冰刀有长有短,鞋帮有高有矮。有的人手上还拿着一根弯头的木棍儿。

后来知道了,长的叫跑刀,也叫速滑刀;短的叫花样刀;不长不短的叫冰球刀。那个弯头的木棍叫冰球杆儿。


这些青年,在当时省城的运动场上,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他们敢于冒尖,敢于展示青春之美,也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用现在的眼光看,他们就是 “弄潮儿”,就是“叛逆者”。


我也想当一名“叛逆者”。从冰场上回来,我就嗫嚅着小声向母亲嘀咕,说也想买一双冰鞋。没想到母亲回答得非常智慧,心疼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小孩子的脚还要长,等长大了,脚也不长了,妈妈一定给你买。


母亲说得好像有道理,听了母亲的一席话,我没有再强求,也没有再坚持。

后来才知道,那其实都是母亲善意的谎言。

那时的家长们根本不可能有闲钱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能够保证孩子们不要挨饿受冻,在人前知书达理、别丢了人就算大功一件了,哪里还有闲钱给你买“冰鞋”呢?


这些冰上健儿们,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或许不久就响应号召,插队去了“广阔天地”,或许应征入伍,穿上了军装,远离了冰场,也远离了他们曾经美好的梦想……






作者吕大成,也是朗诵者吕大成(在山西大剧院《从这里出发》剧照)

吕大成先生,籍贯天津市,1962年出生于太原市。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

曾在电台担任过业余播音主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电台播讲过《高山下的花环》、《张铁匠的罗曼史》等中长篇小说。

现任太原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

1983年担任北郊区小井峪乡副乡长,1993年任市农业学校副校长。

2002年担任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2012年,担任市防震减灾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担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市人大代表,十二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山西省干部合唱团副团长。

担任山西省干部合唱团《长征组歌》男领诵。声音浑厚,穿透力强。

曾参加山西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八十周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唱会,并担任领诵。

儿时聪慧伶俐,淘气顽皮。从小喜欢琢磨事儿,满脑子问号。虽然那时生活比较清苦,但也充满天真无邪的童趣。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当时的很多疑问是无法理解的,成为了“糗事”,甚至是“丑事”。把糗事丑事说出来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审视,其实也是一种勇气和自信。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转眼间,已经到了宠辱不惊年龄……先生非常欣赏的一句话是:想好的事情就赶紧做。没做的事情大多都来不及做了。

另,业余时间作为长征组歌的爱好者与表演者,喜欢研究《长征组歌》以及背后的故事,翻阅了大量有关红军长征史料;目前作品《长征组歌探析》已经初步编辑整理完成,共6万余字;将是《长征组歌》表演者、演唱者、朗诵者的工具书和重要参考学习资料。很荣幸本公众平台在不定期连载全文!

作者吕大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一位二十郎当岁的“文艺青年”,青涩而热烈。创作并发表了当时看不懂、现在更看不懂的所谓“诗歌”。现撷取其中两首。诗中可以发现还有当时创作的一些蛛丝马迹。





点开以下链接,欣赏作者其它《天天糗事》:

50、知味(大成夫人)《天天糗事》之115、116

49、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13(原十八重写)、114

48、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11、112(原八十八、二十八重写)

47、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08、109、110(原三十七、二十三、三十一重写)

46、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05、106、107(原八十三、四十五、二十重写)

45、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03、104(原《天天糗事》之三十三、八十二重写)

44、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一百零二

43、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一百零一

42、吕大成《天天糗事》之100

41、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九

40、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八

39、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七

38、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六

37、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五

36、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四

35、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三

34、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二

33、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一

32、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九十

31、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九

30、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七、八十八

29、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五、八十六

28、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三、八十四

27、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八十一、八十二(补十)

26、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

25、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

24、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

23、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六十八、六十九、七十

22、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

21、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

20、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五十九、六十、六十一

19、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

18、大成《天天糗事》之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

17、吕大成《天天糗事》五十、五十一、五十二

16、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

15、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

14、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

13、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三十八、三十九、四十

12、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

11、吕大成 《天天糗事》——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

10、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九、三十、三十一

9、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8、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7、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6、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七待补)

5、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十三、十四、十五

4、吕大成(著)《天天糗事》系列十一、十二——缺十

3、吕大成(编著)《忆海拾趣》之《天天糗事》系列七、八、九

2、吕大成(编著)《忆海拾趣》之《天天糗事》系列四、五、六

1、吕大成《笔记文萃》之《天天糗事》系列一、二、三






另,点开以下链接还可赏读作者《长征组歌探析》:

22、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二十一

21、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二十

20、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九

19、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八

18、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七

17、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六

16、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五

15、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四

14、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三

13、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二

12、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一

11、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十

10、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九 

9、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八

8、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七

7、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六

6、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五

5、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四

4、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三

3、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二

2、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一 

1、吕大成《长征组歌探析》之《“长征”一词的由来》、《子弟兵的“故乡”》





编辑高建东本平台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敬请赐稿,敬请分享转发,敬请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